回到赛鸽朴素的初衷, 赛鸽赛什么?定向/聪颖能力,健康/耐翔能力,恋巢/亲和力。眼砂是什么?眼砂是鸽子心灵的窗口,是成长的年轮,是飞行的记录仪。有缘人会通过读懂眼砂来获取鸽子本身信息,挖掘鸽子潜在的能力,调控出属于自己的鸽子。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开始质疑和嫌弃眼砂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每当赛季结束,人们都会给夺冠的鸽子拍上靓照,附上大大的眼睛特写。眼砂,这个玄妙的话题,还是人们选鸽鉴鸽的不可或缺的依据,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细细分析,嫌弃眼砂的观点其实是主流赛距的转变带来人们对眼砂问题的重新定位。换句话说,超远程特别注重眼砂的存在,琢磨的深刻而且透彻,而近距离的短平快对于眼砂的要求并不苛刻。“什么眼睛都能飞”,“冠军的眼砂也是五花八门”,“不看眼砂看成绩”……这些声音是不是很熟悉?但真正摸到鸽子,还是不自觉地端详起鸽眼的神态。为啥身体这么诚实?
眼砂,首先反映的是一羽鸽子成长的经历,随着鸽龄的增长绽放不同时期的活力。由雏鸽黑洞洞的眼睛到胸毛发亮,眼砂开始着色逐步鲜艳靓丽,再到老龄鸽的干枯褶皱。这个属于自然现象,跟鼻瘤和脚爪一起体现着鸽子的实际年龄,可以帮助验核脚环信息的真伪,无需更多赘述。只不过要读懂分清老鸽的眼砂的“老”与长时间飞行形成的“枯”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健康鸽子的“油”与病鸽眼中的“水”必然存在差异……常蹲鸽棚,不仅仅是简单的清洁工,这个需要上心观察,抓鸽摸鸽勤比较,积累经验吧。关注每一羽鸽子的实际状态,读眼砂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但绝对不是唯一的窗口哦。
眼砂,是一种遗传的标识,一路鸽子的眼砂体现一路鸽子的特色,大家熟悉的,汪系蓝桃砂,詹森老白眼,杨阿腾的绿色眼志等等。人们反复比较眼砂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寻找血统遗传的特色!至少在父母鸽的血统中寻找“像与不像”的答案。然后,眼砂“像”,能否“复刻”父母成功之路的猜疑?或者“不像”,这羽鸽子眼砂是否存在“返祖”现象的思考?存在“另类”(双黄出了砂眼),是不是父系或则母系曾经有过“类似眼砂”的朔源?……人们在通过眼砂来解读遗传的密码!!毕竟,遗传需要一个显性的解释以及基于此的隐性的可能性预期。眼砂和羽色、体型等一起被纳入遗传的因果关系中,作为鉴定一羽鸽子基本素质的标准。而眼砂“像与不像”是否具备突出潜质的可能性,只能通过放飞笼去检验。然而,比赛的结果是杂乱的。龙生龙凤生凤的概念不是固定模式,“返祖的”飞丢了,“像的”迟归了,“另类的”进奖了……各种组合让人目眩,不明就里,就有了眼砂合不合配的观点。吵吵嚷嚷辨识不清,于是,心一横,就是不看眼砂了,这玩意没啥用的。真的如此吗? 指着“另类”的眼砂解释一下,是什么血统的传承,你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吧。血统和眼砂的深度捆绑似乎形成了定式,否定眼砂是不是在否认血统?因为有一个字叫“杂”,是不是让你火冒三丈,浑身哆嗦,这是绕不开的梗哦!
眼砂,是一种飞行经历,眼砂与鸽羽上的飞痕一同记录着鸽子飞行的历史!!细心的人会发现的微妙事实,随着赛距的延长,赛鸽归巢后的眼砂会随着飞行经历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改变。飞痕会随着换羽消失,而眼砂会把记录很好地保存。读懂眼砂的变化痕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谓的“干老油亮”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感叹“三百公里的飞行没有什么变化啊。”那么,拉长距离,升至500公里再试试呗,恰好碰上个逆风,毛片上拉出飞痕,再看看眼砂的变化。不要说是刻意误导,至少那个“亮”是可以被发现的!侧着光去观察比较,鸽子眼睛的玻璃体是不是比赛前炯炯有神,更加透光清澈呢?这不是闪光灯下的平面照所能表达的!极端点,体质存在问题的鸽子经过剧烈的飞行,眼砂甚至会出现褪色的显著变化。眼砂的变化与飞行赛距有着直接的关系,承认这一点应该并不困难的吧?未必!
眼砂,是鸽子体质的展示窗口,反映出鸽子实际的耐翔能力。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鸽子饲养条件好,操训及时到位,鸽子体质一级棒的。500公里持续落棚并不少见了,鸽子的中距离的飞行已经由一个挑战演变为渐进的家常便饭。持续的训放让鸽子有了适应的过程,眼砂未必出现明显的变化,显得平淡无奇,“也没啥变化的感觉啊”的质疑声起。与其去揣测飘忽不定的眼砂,不如通过手感鸽子的呼吸、肌肉和羽毛来的更明显直接吧。越过这个舒适赛距,再去挑战更远更艰辛的赛距,体质由短时爆发力逐步转化为持久的耐翔力,看那些归巢鸽的眼砂是不是变化明显?不必奇怪,超远程的赛鸽经历了重重困难,透支了足够的体力,体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一切的困苦和磨难都可以刻在眼砂里,这就是超远程关注眼砂的根本。看眼砂,实际在看这羽超远程鸽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至于是不是要存在“干老油亮”值得商榷。看眼砂,类似短程比赛中观察鸽子归巢的状态,只不过拉长了时间的维度,其实异曲同工罢了。
眼砂问题,貌似简单,实则是综合的复杂问题。需要养鸽人细细领悟,不断积累经验,汇总各自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心得。
妄言,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