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赛鸽毛滴虫病的诊治及虫体的人工培养
摘要:2013年5月 内蒙古通辽市某赛鸽公棚部分赛鸽出现精神沉郁,羽色暗淡无光、排墨绿色稀便、极度消瘦。用消毒棉签沾取病鸽口腔分泌物,涂于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镜检。见卵圆形或梨形虫体,有鞭毛运动性强。直肠黏膜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及少量短链球菌。麦康凯培养呈黄白色菌落。用消毒棉球沾取病鸽口腔分泌物接种于加有双抗及血清新鲜的肝汤和鸡蛋培养基中。37摄氏度恒温有氧培养24小时镜检可见大量圆形虫体,继续培养48小时后见梨形或卵圆形有明显鞭毛的成熟虫体。故初步诊断为鸽毛滴虫病继发感染沙门氏菌。全群给药甲硝唑,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赛鸽毛滴虫病又称口癀或鹅口疮。是当今危害赛鸽及赛鸽运动的主要疾病之一。,毛滴虫毛纲,多鞭毛目,鸽毛滴虫是属鞭毛亚门,动鞭科,属的禽毛滴虫(Trichmonas gallinae)。鸽毛滴虫呈卵圆形或梨形,虫体前端有毛基体伸出4根鞭毛,可迅速移动,鸽毛滴虫寄生于各种品种鸽口腔、鼻腔、咽、食道和嗉囊的粘膜等器官,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增值速度快。可感染各年龄的赛鸽、种鸽,对其竞翔及育种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虫体在外界环境中抗性不强,虫体对高温和消毒药抵抗力也很弱,在4摄氏度冰箱中可存活14~17天,在56℃ 时2分钟内死亡;常用消毒剂,如4%~6%NaOH、甲酚皂、生石灰、等均能很快将其杀死。本病的主要经口感染。虫体最常寄生和损害的部位是消化道。患鸽的口腔溃疡灶聚集有大量虫体,唾液中也有大量的活虫体。成鸽接吻或“鸽乳”哺育幼鸽时,把虫体传递给伴侣或自己的后代。应激因素及其他疾病可成为本病的导火索,幼鸽可从带虫的母鸽获得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因此最初几天能健康地存活。急性型病例,常发生于6-15日龄的幼鸽,感染后一周左右死亡。幼鸽感染后表现羽毛暗淡无光,消化紊乱,腹泻和消瘦,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呈黄白色。病鸽呼吸困难。重度感染的幼鸽会很快消瘦,4-9天内死亡。通辽市某公棚6000多羽赛鸽均为2013年春季幼鸽。xx多羽赛鸽出现临床症状,死亡八羽。2013年5月28日该公棚送俩羽赛鸽到内蒙古民族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进行诊断。病鸽精神状态不良,虹膜及眼沙颜色变浅,羽毛松乱无光,排墨绿色稀便。剖检变化:口腔黏膜、咽部红肿充血,部分有白色粘液或干酪样物;肝脏边缘出血;脾脏单侧出血;胰腺呈土黄色并有弥散状出血;肠道轻微鼓气,法氏囊出血。
本次实验从病鸽口腔中分离并在体外利用两种不同培养基人工培养出一定数量的毛滴虫虫体。并且对病鸽肠道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1. 培养基的制备及实验步骤。
1.1 试剂材料
牛肝、NaCL、蛋白胨、半胱氨酸盐酸盐、麦芽糖、蒸馏水、鸡蛋、氯化钾、氯化钙、碳酸氢钠、葡萄糖、马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琼脂。
1.2肝浸汤培养基和LES双向培养基的制备
1.2.1肝浸汤培养基的配置:成分:牛肝l5 g、氯化钠0、5 g、蛋白胨2 g、半胱氨酸盐酸盐0、2 g、
麦芽糖l g及蒸馏水100ml。制法:将牛肝l5 g切成小块,放于100ml蒸馏水中置
4℃ 冰箱内过夜,次日加热煮沸l h,过滤取滤液,不足100ml
时,用蒸馏水补足;每100ml滤液分别加入上述营养成分;加
热溶解,调pH值至5.6;分装试管,每管2 ml,高压灭菌,放于
4℃ 冰箱保存备用。临用前加无菌灭活马血清20% ,青霉素
5000U/ml。链霉素5000U/ml。
1.2.2 LES(Locke-egg-serun) 培养基的配置:1.液相制备(Locke液的制备):氯化钠4.0g、氯化钾0.4g、氯化钙0.2g、碳酸氢钠0.2g、葡萄糖2.5g 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混匀调PH值到7.0。121摄氏度灭菌20分钟后置四摄氏度冰箱备用。2.固相制备:全蛋3个、蛋黄1个、琼脂1g、100ml Locke液混匀调PH值到7.0。分装于试管中成30度斜面,置约85摄氏度烤箱加热2小时凝固制成。置4度冰箱备用。
1.3 虫体的采集及接种
1.3.1虫体的采集:助手右手握住患鸽腰部拢住两侧主翼羽及双腿将其保定好,左手中指与拇指捏住患鸽下喙食指向上揭开其上喙进而敞开其口腔。操作者持浸有生理盐水并于紫外线灯下消毒30钟的棉签沾取鸽颊部、上下颚及咽部的分泌物。在酒精灯10cm范围内接种于肝汤或LES培养基中(接种前加入Locke液4ml)。加入20%马血清及5000U/ml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有氧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1.4致病菌的分离及药敏实验
1.4.1将病死鸽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及十二指肠分出。无菌操作,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中,37摄氏度恒温厌氧培养二十四小时。
1.4.2 将培养出的菌落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并做药敏实验。37摄氏度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2.结果
1.1毛滴虫的人工培养结果。
2.1.1培养24小时后。肝浸汤培养基:试管底部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轻轻摇起沉淀并用移液枪吸取液柱下1/3处培养基50微升滴于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400倍镜下观察有大量圆形虫体,未见鞭毛,可轻微震动。
LES培养基:同上步所示,镜下观察同样有一定数量的圆形虫体,未见鞭毛,并且可以震动。
2.1.1培养48小时后。肝浸汤培养基:试管内沉淀量增多。经过镜检,发现虫体普遍增大,运动性曾强,且有部分虫体有明显鞭毛。
LES培养基:结果同上但虫体数目较肝浸汤培养基少。
3.讨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一些舶来的、非广泛的运动及娱乐项目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国人的青睐。赛鸽运动作为其中之一,在我国早已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疾病是影响该运动开展的一大障碍,毛滴虫病则又是鸽病中最常见、危害最重的疾病之一。
毛滴虫携带鸽占鸽群的相当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并不发病。只有在感染其他疾病或应激反映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引起发病。而作为一羽赛鸽,特别是参加公棚赛的赛鸽,从破壳而出后不久就要就要接受各种疫苗的接种,紧接着就是长途运输,还要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品系的同伴共处一室。这些应激和交叉感染是一羽赛鸽必须接受且不能逃避的。所以从根本上研究毛滴虫的生理特性和治病机理是必要的,人工增值培养是获得大量高纯度虫体的有效途径。本次实验的培养基配方原本用于培养人口腔毛滴虫及阴道毛滴虫,却成功培养出了鸽毛滴虫。那么人源毛滴虫的研究方法或进展是否值得借鉴,或者反之,值得思考。甲硝唑作为治疗毛滴虫病的首选药物被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抗药性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毛滴虫体外药敏实验来研制开发新的有效药物,虫体的体外培养技术则是药敏实验的先决条件。
作为信鸽爱好者及公棚管理者想要赛鸽取得好赛绩、比赛顺利进行。就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多下功夫,增强赛鸽体质减少不必要的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