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莱阳鸽友 |
|
|
|
莱阳鸽友
地 区:山 东 文章总数:7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13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30 建立时间:2010-7-2
|
|
|
作者:莱阳鸽友
来源:原创
阅读:次
分类:养鸽感悟
发布时间:2010-8-7 20:10:28
|
|
赛鸽归巢之谜在现代的高科技面前至今仍无定论,靠得是什么?是地球的磁场、罗盘作用,是日落日出的基本感应,还是靠其固有的内在遗传因子,以及其拥有的一双超乎寻常的令诸多同仁为之朝思暮想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鸽友们早已公认的理论,赛鸽当然也不利外。但究竟什么样的眼睛为好,什么样的眼睛善飞什么样的距离,什么样的眼睛才能适应现今变幻莫测的气候变化;这几天鸽友沙龙内各路豪杰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在眼砂结构,面砂构成,眼志要求,翔距诧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令人回味。
作为有着近二十年养鸽经验并愿为此不懈努力,甘愿“沦落”为鸽迷、鸽痴、鸽狂的我也确有感慨;想“骄阳似火,忙于棚舍内去污除垢,虽大汗淋漓仍心情舒畅;寒冬腊月,凝视冰雪间群鸽翻舞,虽凛冽风寒却春意盎然。”时的慨叹,(《观鸽呓语》之语)还是想一吐为快,多有偏颇,也多有不到之处。
撇开赛鸽翔归的其他内在因素,究竟什么样的眼睛为好,什么样的眼睛善飞什么样的距离?
我比较赞成“眼睛要有灵性,看上去有一种‘通透神韵’之感”的说法。如前所言之“眼睛是心灵之窗”一样,无论何种翔距,气候状况如何,整双眼睛首先不能呆板,一眼看上去要很清爽,不拖泥带水。
就中短距离而言,首先底砂要鲜亮、鲜活、通透,看上去厚实且呈现板绒状结构;其次瞳孔要收放自如,抖动相对灵活,但要撇开神经质似的收放幅度太大等现象;之三,面砂以呈现拉丝绒球状飘浮结构,相对紧凑且底、面砂时有相互穿插互补现象;之四,外封砂最好不要有断层,落差相对较小,呈现内供状,瞳孔周围要清爽,面砂有抽丝状经脉延伸穿插至瞳孔;之五,随着赛季的不断延续,抽丝经脉物呈现明显的增粗,肥大,变得更加鲜艳、靓丽,一家之言。
我人为,眼砂无定论,尤其是不能作为赛鸽快速归巢的最终的理论依据,但其中的确有很深的实践理论,有其相对性;互为协调,相互穿插,值得研究,思考。不过我到是觉得短距离砂型还是以比较纯净,相对统一的为好,无论是黄眼还是砂眼。
鸽友如是说:“什么样的体态、骨骼配什么样的眼砂,什么样的头型有什么样的眼睛”,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的确很值得细细斟酌,回味。
对于超长距离的眼砂要求,其实在以往诸多探索性文章中早已表露无疑。一句话,干、老、油、亮、鲜、活;但自我感觉还缺少一个“透”字。其实观察一下长距离归巢的优胜鸽时不难发现,什么样的砂型结构都有,什么样的眼砂色素都有,什么样的瞳孔也都有一定的表现。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透”字,底砂、面砂透彻见底,互为调谐,互相牵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长期的日积月累,反反复复,以及多年的相对遗传,它们过多地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多色素结构。
至于网上鸽友们讨论的诸如长距离赛鸽的内外环,眼志、扣线等理论很难一时表述清楚,也需要大家去共同寻找,于实践中寻求一定的固有共性,一定的内在表现因素,以求共识。
鸽友如是说:“现在的超长距离赛鸽因归巢率太低已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鸽友的兴趣,将来的长距离赛事应该定格在千公里较好,并努力去实现‘早发暮归’的最高境界。”尽管如此,作为国内的传统项目,超长距离赛事仍旧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不断探索,实践,在归巢稳定性上有所突破,以图发展。
既然长、短距离赛事作为赛鸽归巢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眼砂结构,面砂构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区别,那么也就难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其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我们只能是作为一种探讨,在赛鸽归巢之谜尚未定论的今天,眼砂翔速理论的确存在,我们所有的努力也都是为了自身的一种寻求,是自我的一种超脱或假设的定论,包括网友们谈到的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变化之下的眼砂构成,色素要求,结构变化等等。
有朋友说,只要是艳阳高照,我的鸽子肯定会一往无前,入赏有望;也有的朋友说,好天气我们不谈,一旦遇到阴天或较为恶劣的气候,那么我的赛鸽肯定是视死如归,名列前茅。
无可避免的这就又牵涉到作为归巢因素之一的眼砂构成,砂型色素等等问题。其实言多必失,就像网友们讨论时一样,问题一经提出即刻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绝无相应的定论可言,大家都从自己的实战经验出发,毫无保留地海阔天空。对否?其实单就问题的“自我”真的是无可厚非,这也就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地域环境之不同是否促使赛鸽在砂型结构上有相应变化?相配作育是否能如其所愿遗传到位?放飞地的气候条件与沿途的各种机遇是否相当?个人的调养方法,训养条件是否也会影响归巢速度?等等。
如前所云,中短
bsp;2、育赛鸽。用赛鸽型眼志(必须是有优良血统的鸽子)配种鸽型眼志.
3、注意用不同结构和颜色的眼志相配。
九、选择种鸽的方法
选择种鸽,不能只看看羽毛,摸摸骨架,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放大镜观鸽眼。因为,在一般条件下凭肉眼只能观察到眼志的宽窄、色素和眼志圈的形状,而不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眼志的结构,所以必须依靠放大镜(10倍以上)。我国目前所生产的鸽眼放大镜质量不高,南京产的FWA--1型放大镜使用起来不方便,如能略略加以改进,制成医用显微镜式又可调节角度并提高放大倍数到20倍,则能满足养鸽人的普遍要求。
有人说自己从来不用放大镜看鸽眼,这种观点一定误己。鸽眼需要看的很仔细,不用放大镜看鸽眼,只能是猜测而已,无法准确的判断出种鸽及其育种价值,无法判断出赛鸽及其翔速。
十、研究眼志的意义
1、眼志的形状、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容易观察和掌握,实用性强。
2、通过对眼志的研究,能快速的提高鉴鸽水平,有利于育种和竞翔。
3、通过对眼志的研究,能尽快的揭信鸽育种之迷,从育种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升华到目的性。
作者按:此文于六年前发表在〈中华信鸽〉杂志上,近偶尔翻阅,虽觉不甚严谨,考虑到对初涉信鸽的人可能会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故在此重登。
距离赛鸽的砂型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纯正,尤其是已成品系的外血优鸽,再细看一下其纯正结构的背后确又蕴藏有一种坚韧:紧密、协调、浓烈、爽心悦目。
艳阳高照,来势汹汹。结构较为稀绸且具有良好收缩、抖动性能,层次感较强的眼砂结构之赛鸽往往冲在前面,那些骨架结构较为优秀的外籍鸟更是占据了赛场上的绝对优势,应该说与其固有的良好的爆发力相得益彰。
其实中短距离放飞与其说是在比血统、比眼砂,不如说是在比鸽体的素质,比鸽主们的调理和训养方法;说一千道一万,没有良好的素质,飞行条件,就是有再好的眼砂结构,再好的血统组合也是徒劳;眼砂只能代表鸽体的一部分,在赛鸽归巢速度方面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种相应的铺垫,如是而已。
雾霭漫漫,望眼欲穿。每次放飞遭遇恶劣气候,鸽友们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怎么该回来的了无踪影,一些平常看似一般的“丑小鸭”却首当其冲,且眼砂身段毫无优势可言。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排除饲喂训翔等等人为因素,砂型结构、眼砂色素在此时也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鸽友常说,晴天看黄眼,阴天砂眼快,绝非没有道理,此毕竟是实践、心血之后的结晶。而此时的短距离快速鸽所拥有的色素纯正较为稀薄鲜亮的砂型也就成了鸽友们的笑谈,失去了“太阳鸟”们固有的潜在能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远视眼”,无法发挥其潜在的遗传基因——快速;相对而言一些眼砂色素较为浓烈,性情、性格等方面较为平稳的且身形结构与鸽友们的短距离实战验证稍有差别的赛鸽却一马当先率先归巢,个中原由的确值得鸽友们好好思考。排除气候,人为等等方面的外在因素,眼砂结构、砂型色素等在赛鸽归巢方面的确起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结果,值得探讨。
所以说,万事相源,在大谈特谈赛鸽眼砂结构、眼砂色素、眼志状况并以此来判定赛鸽归巢速率等等因素的基础上,一定不要忘了赛鸽归巢本身的真正内在的因素,固有的素质:优良的家族竟翔史,高贵的血缘以及本身所具有的超群的体魄,适合竟翔的身体骨骼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飞行条件等等。
鸽眼作为赛鸽归巢速率的因素之一,永远都是一个难解的话题,它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在失败的基础上去寻求相对的一致,综合去评判其存在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理论和实践。
一知半解话鸽眼,天外有天山外山,以上所言多有不到之处,还望鸽友们批评指正。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怎样选择好信鸽 (5193次) |
2010-12-11 17:03:41 |
|
3楼
莱阳鸽友
:2010-9-13 20:25:31
IP:60.212.98.*
|
回复
|
330
|
|
2楼
中信网友:2010-9-2 15:50:11
IP:222.173.253.*
|
回复
|
330
|
|
1楼
莱阳鸽友
:2010-8-7 20:19:19
IP:60.212.97.*
|
回复
|
33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