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鸽舍
季伟鸽舍1
季伟鸽舍1
地 区:黑龙江
文章总数:334篇
推荐篇数:
0 篇
留言数量:3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885 建立时间:2007-3-5
作者:季伟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7-9-25 19:38:00
用运动心理学的观点看赛鸽训练及其它(一) --训练 激素 特殊营养品 中草药作用 作者:王海居 每当赛季来临的时候,多数鸽友按照鸽会或俱乐部给出的计划单送鸽训放,对于怎么训练自己的鸽子,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但是为什麽要对鸽子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要达到哪些目的,在训练时如何掌握训练量,更是众说纷纭。似乎每个人的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发现赛鸽的机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通过日常的训练刺激鸽子,使它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打破训练前机体的平衡,经过恢复期,鸽子体内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并重新调整,又产生新的平衡,训练就是不断刺激又不断重新适应的过程。另外鸽子机体内各器官对训练的适应性,在时间上是不相同的。比如说:在训练初期,机体变化最快的是腺体、神经肌肉组织。大约训练一周后,机体的代谢机能及结构方面发生变化,在生理上变化最慢的是韧带组织,能够引起这部分产生变化的时间,则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基于对以上规律的认识,也就产生了我们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赛鸽经过训练,机体变化最明显的是肌肉组织,肌肉是赛鸽体内非常特殊的生理组织,它主宰着赛鸽的飞行能力,当骨骼肌接收到运动中枢传来的信号时,肌肉随之收缩并产生力量。 力量是赛鸽身体素质和飞行速度的基础。肌肉力量的大小除与遗传因素相关,与肌肉体积、肌肉类型(白肌——快肌型、红肌——慢肌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及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的调控能力有关外,同时,经过后天系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使肌肉发生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的结果使肌肉力量增加。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也就会使不同的肌肉产生不同的变化,进而也就有不同的效果。 训练应该以运动生理学为理论依据,运动训练学为根本,并根据赛鸽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训练,为提高训练效果,可以把多种训练方法联合使用,让赛鸽尽快达到比赛状态。经过耐力与力量的训练,鸽子将会在生理上起很大变化,耐力训练使鸽子更擅飞、在空中飞的时间更长。力量训练可以使鸽子肌肉体积增加的同时引起力量增加,促使鸽子飞得更快。经过训练的鸽子,胸肌增大很快,按鸽友的话讲:肌肉翻起来了。其实这里面也有两种生理现象。有的鸽友曾遇到过这样一种现象,家里一只准备打比赛的鸽子,经过几次中短途训放归巢后,鸽主捉起鸽子,分开龙骨两侧的羽毛,可以看到粉红的肌肉,此时鸽子的肌肉不但颜色漂亮,而且皮肤也非常光滑,往日散落在皮肤上的皮屑,现今已经荡然无存。此时的肌肉状态似乎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可是等到第二天,真的要把这只鸽子送去比赛,上笼之前,再看一眼这只鸽子,怪事发生了,令鸽主不解的是,在昨天看起来还是状态尚佳的鸽子,今天这种状态已经没了,为什麽一夜之间会有如此之大变化呢?相反有的鸽子一旦训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甚至可连续打几场比赛,并能取得好成绩。一样的状态,为什麽有的可以保持时间很长,有的却很短暂。要想把这两种现象解释得很清楚,也是相当困难的事。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解释:肌肉肥大增粗,可分两种生理状况,一种是急性肌肉肥大,另一种是慢性肌肉肥大。急性肥大的显著特点就是肌肉组织在训练后增大极为明显,但经过数小时或一天休息后,这种增大现象消失的也特别快。急性肌肉肥大现象与前面讲述过的现象一样,总体表现为赛鸽一经训练状态就起来,一休息状态就消失。从细胞膜的角度分析,可以归结为,赛鸽飞行当中由于胸肌收缩的牵拉作用,使血管壁的通透性更强,加之运动过程中,心律加快,血压增高,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透过血管壁的速度加快,渗入肌肉空隙及细胞之间的量增多,造成急性肌肉肥大。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机体又恢复了静息状态,过强的生理反应趋于平静,这时组织侧的压力低于血浆渗透压。充斥在组织间过多的体液,重新回到血液中,形成新的平衡。这种推测可以解释鸽友观察到的鸽子状态消失过快现象。慢性肌肉增大,是机体经过长期训练所表现出的肌肉组织在结构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肌肉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纤维数量增多。又细分为:肌动蛋白增多,肌球蛋白增多,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使氧化能量的能力增强),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和长期系统训练分不开的。假如停止训练,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增长的肌肉体积就会萎缩变小,甚至退回到训练前的水平。这种退行性变化,也可以解释那些曾经有过辉煌战绩的赛鸽,转过年再次上路时,有的赛鸽竟飞失了。总之,短期训练,产生短期效果,长期系统训练,则产生长期效果。 关于在赛鸽训练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运动量多大合适,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训练,一直是很难说清楚、又难弄明白的问题。更加上动物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与主人交流,更不能向主人讲述自己在训练当中的疲劳感受。那麽在训练当中使用多大的训练量最为合适,是不是训练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鸽友认为鸽子的状态是飞出来的,这个观点千真万确。于是就把鸽子数十次的进行100Km训放,在这种强度训练下,确实有的鸽子取得了好成绩,但也有一些鸽棚的鸽子,训练还没有达到这麽大的量,鸽子就已经累的“挂相”了,应激反应非常强烈,不得不退出训练或比赛。造成训练效果不佳。应当承认鸽子之间是有差异的,相同的训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方说:哪只鸽子是太阳鸟,在风和日丽的晴天,能飞出高分速。哪只鸽子是属于意志品质顽强的品种,它能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时往前跑。鸽主一定要分清鸽与鸽之间的差异,训练时要有针对性,鸽主只有充分了解自己鸽子的特点,经过训练使鸽子的特点充分展现,就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运动性疲劳是赛鸽飞翔训练中迟早会发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机体的能源物质过度消耗,代谢机能调节紊乱。疲劳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初期的疲劳使赛鸽飞翔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随着训放的延续,赛鸽逐渐的适应了训练的强度,飞翔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常常出现在运动后恢复期,其本质是赛鸽对飞翔训练的适应以及产生的超量恢复。需要强调的是,对赛鸽进行训练,应该有训练强度,这种强度的安排,是从小强度直至到超负荷,让训练量接近鸽子的生理极限,只有接近生理极限的训练,才能促进鸽子的生理变化。但这种达到生理极限的训练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鸽子会从生理性疲劳转变成病理性疲劳,或因过度疲劳而受伤,伤病将会影响到鸽子的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 记得在北医三院病房与国内摔跤名将聊天,该运动员具有夺取冠军的实力,但从未拿过全国冠军,究其原因,每逢大赛之前都因过度训练而受伤,不要说拿冠军,连比赛都无法参加。也曾经与省级体教练聊过关于运动员训练的问题,(该教练的弟子曾夺过全运会女子体冠军)他谈到对运动员的训练时,反复强调要因人而异,不能用同一个方案对几个队员。借鉴以上经验,触类旁通,鸽主在训放鸽子时,要结合放飞鸽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放,通过训放尽可能的把上代信鸽遗传给下代鸽的优良性能充分挖掘出来,让这些优良品质在比赛中得以发挥。我们对鸽子的放飞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反复训放刺激,使鸽子产生强烈生理反应,形成新的适应。这种反应又同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飞行时间、飞行距离及飞行时的气候条件等。这三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一个条件变了,结果也会改变。经过系统的训练,并产生一定抗应激能力的赛鸽,它们会在艰苦的比赛当中脱颖而出,并赢得比赛的胜利。相反那些意志品质不够坚强的鸽子,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它们承受不了艰苦赛事的折磨,最终流落它乡,被激烈的赛事所淘汰。 为了使鸽子产生对比赛的适应能力,就需要对鸽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更贴近比赛的训练,就更容易获得好成绩。体育界提倡“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那我们在训鸽子时是不是训练量越大越好呢?是不是可以超越身体极限?媒体宣传的魔鬼训练法,当真就那么灵验?我个人认为盲目追求不切合实际的大运动量是不可取的。赛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物体,但决不是潜力无极限的神鸟。在它的飞行训练当中,也要遵循运动生理方面的规律,过度的飞行训练会对赛鸽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华信鸽》杂志曾经登载过一位鸽友撰写的文章,这位鸽友的一羽500Km归巢鸽子,在归巢后不久死亡,鸽主将死鸽解剖发现,鸽子的心脏某处已经破裂,导致死亡。无独有偶,笔者认识的一位鸽友,在2004年秋季500Km的一次比赛中,其参赛的一羽幼鸽,鸽子归巢后落在鸽棚上,还没有来得及跳下棚喝水,就死于非命。(经检查,鸽子没有外伤)这是两例极其特殊的个案,也不是所有的鸽友都能碰上,但这里面却能说明一个问题,训练中产生的过度疲劳积累,会给鸽子的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使鸽子永远退出比赛。也有的鸽友不能正确判断出鸽子的疲劳程度,一味的把过度疲劳的、高名次鸽子送去参赛,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过度疲劳的鸽子,去参赛的结果,或名落孙山或一去不返,你说这是不是一种遗憾。记得刘翔取得奥运会110m栏金牌后,他的教练孙海平曾经对媒体说过:刘翔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受过伤。孙教练的这句话值得广大鸽友借鉴。国外一些赛鸽名家也曾明确强调,我的赛鸽从没有过度训练过。我所认识的鸽友当中,有的鸽友经常是鸽子所获得奖杯还摆放在柜子里,但获奖的鸽子却不知去向。正可谓将军战死沙场。这时,我想对这些鸽友说: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智,讲一点科学。为什麽欧洲名家的鸽子,有的四五岁时还参赛获奖?究其原因是他们比较尊重科学,在安排幼鸽训练与比赛时更注重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因飞行强度过大使幼鸽受到伤害。合理的训练,延长了鸽子的运动生命。那么对赛鸽的训练量如何掌握,我个人认为训练过程应由近至远,逐渐过度到负重训练。从来没有受过训练的鸽子,第一次训放几十公里,也可能就是这次是这只鸽子当时的生理极限。但是在整个训练过程,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鸽子的机体也渐渐的适应逐渐加大的训练量,那时的生理极限可能是几百公里。鸽主应根据平时的训练情况,及时发现鸽子的生理极限。纵观鸽子的整个训练过程,是鸽子从机体不适应训练到完全胜任比赛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时间,就是时间的积累。经过漫长的训练,鸽子逐渐强壮起来,胸肌丰满,富于弹性,为赢得比赛,作好了身体准备。 赛鸽的训练分为:适应性训练,准备性训练,赛前训练及赛中保持状态等。鸽主应该为参赛的鸽子作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下面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我个人的做法是:幼鸽开家后,尽量使它能够飞行1小时以上,早晚各一次。参加比赛前完成下列目标: 一、首先进行适应性训练: ①每星期训练20-30Km/3-4次/隔日, ②每星期训练50Km/3-4次/隔日, ③每星期训练80K m/3次/隔日, 二、进行准备性训练: ①连续训放100-150 Km/(每天一次)3次为1组, 组与组之间休息2天,然后再训下一组,共训3-5组。(每组的放飞距离尽量保持一致,不要随意增减训放距离) ②训放3-4次200-300 Km,具体做法是: 第1次:周一训放250 Km一次,赛鸽归巢后休息2天,周四训放150 Km,周五休息,周六训放100 Km。 第2次:周一训放300 Km一次,赛鸽归巢后休息3天,周五训放150 Km,周六周日休息。 第3次:周一训放300 Km一次,赛鸽归巢后休息3天,周五训放150 Km,周六周日休息。 三、赛前训练:赛鸽经过前两个阶段训练,身体素质已经具备参赛的条件,鸽主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鸽子保持状态。实验证明要想在训练中提高鸽子速度耐力水平则要花费很大精力和更多的时间,而维持它只要花很小的精力就可以达到目的。那些担心赛前少练会使鸽子状态下降的心理是多余的。在赛前10天左右,把训练强度降下来,具体做法是:周一训放50Km,周三训放80Km,周五是上笼比赛的日子,不参加比赛的鸽子,周五训放150 Km。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训放锻炼,绝大多数的鸽子都具备比赛的标准,但也有极少数鸽子训不出状态,这种赛鸽有的表现为:胸肌无变化,有的表现为飞行速度总是上不去,排除病理和遗传的因素,上述两种情况应从生理与训练方面找原因,我个人认为:鸽子还需进行力量训练。赛鸽的肌肉系统与其它的机械系统不同,它是经训放过程当中,机体在承受着反复施加的运动负荷刺激下,发生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肌肉变得肥大,神经肌肉系统变得更加协调等等。这些发生的变化,可以使原来同一强度刺激效果变得越来越弱,过于弱的刺激不能使赛鸽的机体发生适应性变化或变化甚微,这也是赛鸽训不出状态的原因。受过训练的赛鸽机体可以承受更大的刺激,鸽主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对鸽子施加更大的负荷,促使赛鸽的肌肉很快变得丰满起来。鸽子适应性的产生,可以反映出生理变化的两个方面,①适应性的改变②可以接受更大的刺激。 力量训练的适应期可分为两个时间段,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经过训练的鸽子飞得比平日快了,鸽主在等待归巢的鸽子时,就能发现一种变化,自己的鸽子,在训放开始时,一直在大群鸽后面飞,现在可以跟上大部队,偶尔也能表现一下,领先大部队一两次。但此时鸽主翻看鸽子的胸肌,看到胸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胸肌上的皮屑依然可见。但现在鸽子的飞行速度,比训练前确实飞的快了,这又是为什么?在第一阶段,鸽子力量的增长(表现为飞速快了),主要还是内因起变化,肌肉神经系统更加协调,心肺功能得到了锻练,氧气供应更充分,能量代谢更旺盛,能量利用率更高,供能更充分等。这是在数次的训放过程中,鸽子内因所起的生理性变化,仅此而已。用通俗的话说:“这一阶段训练,长劲,不长肉”。第二个时间段,在训练过程当中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赛鸽的力量与肌肉同时增加,能够体现这段时间的训练效果表现为:“既长劲又长肉”。在这个时间段,要想尽快达到理想的训练状态,必须做到两点:①训练负荷必须逐渐增加至超负荷,②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鸽子经过长期训练,体内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发生适应性变化,体内的代谢能力渐渐加强,飞行能力逐渐提高,训练使机体从不适应逐渐转变到完全适应,这种适应过程是渐变过程,这个变化越大,创造出好成绩的概率也越大。我在赛鸽力量训练时采用的方法是负重法。具体做法:首先对赛鸽称重,然后取一块铅皮,用剪刀剪成长方形一块,重量取赛鸽体重的1% ,然后把铅皮围在鸽子的小腿上,铅皮外面用胶布缠紧。放飞时应掌握的原则是,逐渐增加负重(1-3%)逐渐增加放飞距离,方法:①首次负重1% (体重的1%)距离20 Km ,有条件鸽友可以每日2-3次(注意观察鸽子归巢时的疲劳程度,灵活掌握),不具备条件的鸽友每日1次,连续3-5日。②负重不变,距离增加至50 Km ,连续3-5日。③距离不变,负重增加至2%或以上,连续数日,最终看赛鸽的状态而定。我个人认为:赛鸽负重不应超过体重的5%,放飞距离不超过80 Km。 力量训练的核心是:大负荷,短距离,高频率,以及训放之后的充分休息和恢复。但要提醒鸽友们注意的是,力量训练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鸽子产生过度疲劳。因此一定要控制力量训练,控制力量训练必须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来调控,其中负荷强度最关键,在保证负荷强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飞的时间和放飞次数。过度的力量训练极容易产生疲劳,而过度疲劳又容易引发疾病,(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这就需要鸽友能够认真观察鸽子的状态,如:鸽子的吃食、喝水是否正常,每日清晨看鸽子是否有想飞的欲望,飞行速度快与慢,并且通过听心律,给鸽子称重,及时发现状态欠佳的鸽子,区别对待,防止鸽子产生过度疲劳。 另外谈一下比赛期间的训练安排,在比赛期间对鸽子的训练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鸽子的体能和速度耐力,这时训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赛前准备阶段所获得的训练效果,我个人认为,需要减量训练,经过减量的鸽子,将会产生很强的飞欲,每日清晨,鸽主就会发现,状态极佳的鸽子,早早就等在鸽棚的放飞口,随时准备冲上蓝天。对赛鸽的训练安排,周一训放80KM,周四训放100KM,就可以使其保持原有的状态不下降,而力量训练一周一次,每次负重1%,距离20Km即可维持力量不变。 比赛后的调整,也不能忽视。在参加500 Km比赛归巢后,我会让鸽子休息10天,然后按赛前训练方法调整,直至下次比赛。 以上是我个人的做法,不会适合所有的鸽子,更不会适应所有的鸽友,仅供鸽友们参考。请鸽友们注意的是,力量训练一定要放在第 一、第二阶段训练结束后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要补充一定的营养饲料及一些中药补剂。鸽友们养鸽子、赛鸽子,争取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并不是每位鸽友都能在比赛中入围。在为数不多的获奖鸽友当中,别人谈论较多的是,某只奖鸽、鸽子是什麽品系,似乎只要是这路鸽子就能拿奖。其实不然,在冠军鸽的后面,鸽主花费了多麽大的心血又有谁知道呢? 养鸽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养鸽子的人应该有点闲钱②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如果二者缺一,那么获奖取胜的概率就相对低一点。原因很简单,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引种问题上不能含糊。对于工薪阶层的鸽友,更需要在训放上多花一点时间,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上笼前看鸽子的状态。在家里观察鸽子归巢时的状态及归巢时鸽子的顺序。鸽子归巢顺序很重要,它将告述你,哪只鸽子还有飞行潜力,哪只鸽子已经疲劳,鸽友的经验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经过训练也有训不出来的鸽子,因为优良的遗传是必要条件,因而训练将不是万能的。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