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与竞翔 (16) 作者:并河靖
编者按:并河靖先生已于2005年4月17日逝世,他的遗作《作出与竞翔》如实的记载了他数十年养鸽的经验与心得,值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感谢日本《爱鸽之友》杂志发行人明神庄吾先生热心相助,使并河靖先生的巨著能与中国鸽友见面。
即便如此,有些鸽子还是会飞到其他鸽子的巢房中争斗。这样的鸽子可能记性较差,也可能是明知自己巢房的位置而故意为之。如果是由于过度介意邻居的存在而闯入,我们可以用纸板等加以隔离,让它看不到相邻的鸽子。、对那些错入上层或下层巢房的鸽子,可以改变被闯入巢房入口的位置及标记,例如在入口四周贴一圈红色纸条。根据国外资料记载,对闯入其他巢房的鸽子,可以通过近距离放飞使其冷静下来。这的确是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精力过剩的鸽子才会经常打斗,但假如为此而造成鸽子体力消耗过大就得不偿失了。为了避免鸽子进错巢房,有些外国鸽友把巢房的门甚至四壁都漆成不同的颜色,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发生乱进巢房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巢房的主人护巢不力,没能把入侵的鸽子断然赶出家门。此时饲养者要有耐心,在鸽子尚未完全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巢房之前,不要把所有的巢房同时打开。
近年来,我感到让鸽子占巢的作越来越容易了。这不仅是养鸽人的管理技巧在提高,也说明饲养的鸽子更聪明了,能够很快记住巢房的位置。我曾经反复强调过,为了准确判断自家鸽子的性能,要在日常管理中随时注意观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只鸽子能否迅速准确地占巢,也可以作为判断其能力的指标之一。对鸽子占巢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日后与其竞翔成绩加以比较,或许你会发现,占巢时记性差的鸽子在比赛时也是成绩平平。
参加春季长距离比赛时,鸽子羽翼必须完好无损,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繁殖方面的管理,以免因主翼羽的换羽状态而影响鸽子的飞行。由于气候原因,日本的春赛时间要比其他国家短得多,所以对换羽进程的调整相对容易一些。我认为,在备战春赛的训练开始之前,最好让将要参加远距离比赛的选手繁殖并哺育一只雏鸽。不过,必须处理好繁殖与训放的关系,以免造成鸽子过度疲劳。此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亲鸽的疲劳,应当把孵出的两只雏鸽中的一只移到孵化日期相近的其他巢房,并在每个巢房里增设饲喂容器,为亲鸽提供充足的饵料及贝壳粉等矿物质。
当俱乐部、联合会的训放日程公布之后,我们要慎重地决定让哪个选手参加某一距离的放飞。可以借鉴奥斯曼的训放方法,即对两岁的成鸽,首先在80公里以内的距离反复放飞,然后逐站推进至13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及500公里左右的距离。放飞过500公里之后,就可以应对任何距离的比赛了。奥斯曼说,让两岁鸽以抱卵状态去参加最后一站比赛是最理想的,尤其是在产卵后第八天到第十天的时候集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十天以后,鸽子体内会因分泌乳糜而发生不利于飞行的变化。另外,前文中谈到过,雌鸽在产下第一枚卵之前三天到产下第二枚卵之后三天,即总共九天的时间内是不适宜飞行的。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可以说产卵后第八天到第十天是两岁成鸽最适宜参赛的状态。对于两岁雄鸽来说,除抱卵期间以外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占巢后招引雌鸽进巢时期。雄鸽是在白天抱卵,很容易因白天运动不足而发胖,而在招引雌鸽进巢的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参赛易于飞出好成绩。总之,如果打算让雄鸽和雌鸽同时参加比赛,应当选择抱卵第八天到第十天,雄鸽最好在第八天,雌鸽最好在第十天。.要使选手鸽在放飞时达到最佳状态,就必须根据竞翔日程进行周密的安排。例如要在集鸽日达到抱卵十天,就需要计划好让鸽子何时交配、何时产卵。鸽子通常是在交配后八天左右产卵,经过推算就不难确定撤掉前一窝拟卵的日期。之所以定在抱卵第十天集鸽,是由于鸽子可能因前站放飞的疲劳而推迟产卵。另外,日本的气候变化无常,开笼的时间经常被推迟一两天。这样做,即使改变计划让停止抱卵的鸽子参加下一站比赛,只须把归巢的鸽子分离几天,仍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成鸽的训放方法 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鸽界的训放技巧及鸽子本身的性能都比较低,竞翔规程也不太合理。例如那时规定,参加比赛的选手鸽必须是前一站归巢鸽,只要有一站未参加放飞就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结果使很多产卵前或刚产下一枚卵的雌鸽勉强参赛而丢失在比赛中。后来,由于人们的认识在逐渐提高,才允许一次跳站并最终形成了自由参赛的制度。像今天这样能够从400公里直接跳站放飞到1000公里或1300公里,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英国鸽界也有过相同的历史,可见无论在东方或西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类似的过程。
动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路线,鸽子也是如此,放飞后会沿着以往被训放的路线归巢。如果让鸽子呈直线飞行,就可以使它们更为迅速可靠地归巢。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对鸽子反复进行放飞训练。遗憾的是赛季的时间非常短暂,欧洲地区大约是在七月底之前迎来长距离赛事,而日本则是在五月中旬。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跳站放飞才能克服竞翔条件的局限。要在100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如何使鸽子保持最佳状态。如果计划在700、800或1000公里之后参加1200、1300公里的比赛,鸽子至少需要二十天以上的时间来恢复调整,但是在春赛中这个时间得不到保证,因而有大批选手鸽由于过度疲劳而飞失。日本鸽友都知道,远距离比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一旦在早春的训放中遭遇恶劣天气,迟归鸽便无望在短暂的赛季里恢复到最佳体况。如果让其勉强继续参加远距离比赛,无异于把它们丢弃到赛线上。所以,只有采取跳站放 飞的方法才能保证选手鸽以良好状态迎战最终的远距离赛事。
在连续训放中,我们可以放心地把鸽子放至两倍于前站的距离,这是鸽界公认的常识。随着训放距离的延伸,当放过400或500公里之后,就可以将鸽子直接投放到最后一站,甚至是1300至1500公里距离的超远距离赛事。之所以能够大跨度地跳站放飞,是由于鸽子主要靠太阳罗盘来判定鸽舍的方位。这一点很重要,在气候条件恶劣的日本更不容忽略。我们的所有训放计划都必须在此基础上制定,否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然而,从1000公里跳至1300公里,其胜算人人低于从600公里跳至1300公里。因为在1000公里的比赛中,选手鸽在开笼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归巢时已经相当疲劳,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到适宜继续放飞的状态。所以,最终的远距离比赛之前的一站,必须是鸽子能够在当日安全归巢的距离,最远也只能放到600或700公里。总而言之,要在一条直线上进行训放,近距离可以多放,远距离应当跳站。最短的归巢路线是要由人“教”给鸽子的,譬如选择30至80公里左右的地点反复进行单羽放飞,因为这里是鸽子结群飞返后朝各自的鸽舍分道扬镳之处。单羽放飞的距离一定要选好,必须是鸽主希望自己的鸽子脱离人群、开始独自归巢的地点。由于成鸽的独立判断能力比较强,采用这种放飞方法的效果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