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事之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下)
和对儿女们的严厉不同,外公外婆对十余个外孙(女)永远都是那么的温情和慈祥。因父母工作繁忙,小时候,两兄弟和表兄弟姐妹们的寒暑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每年的寒暑期开始,兄弟俩就催促着母亲大人买好去小镇的车票,在保证完成作业的承诺下去往那快乐天地。那时候,外婆家可谓是个中等规模的幼儿园,年龄参差不齐的近二十来个孩子热闹非凡,但在“外婆园长”的管理下还闹不出太大的事端。农忙时节小孩们按照年龄大小被分配着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放牧耕牛、插秧时搬运禾苗、收稻时搬运收拾稻穗、产白莲时去莲衣、窑场生产时在泥池踩泥等等,孩子们是快乐幸福的享受着干农活的乐趣的。而更多的时间是在外婆桥下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抓着小鱼、莲田稻田旁钓着青蛙、镇旁的小山林里采着野果……。
在外婆家一切都那么的美好,就连饭菜在众多孩子们的争抢之下也变得如此的香甜。开饭时间,多时3桌少时两桌,大人小孩热闹非凡。老外公是家中的支柱和绝对的权威,还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忠实捍卫者:吃饭时男女是必须分桌的,以老外公为中心的舅舅和大点的外孙、孙子们是正桌,享受着每餐有点水酒和少量加菜的待遇,女同胞们上正桌是绝对不行的,看着邻桌的姐妹们我们这些小男孩很有一种自豪感:俺们也是男人了!当然,在老外公眼皮底下得特别注意:吃饭时不可以发出太大声音、筷子要轻拿轻放、夹菜时不可专挑自己喜欢的夹等等,免得被老外公提醒教训—这就是做小男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直认为,在所有的外孙中间自己是老外公的最爱。每逢赶集时间,老外公都会放下手头的农活,走出院们为家中采购用具并和朋友们沽酒来点小菜享受享受的。经常在一个人“落单”时,被老外公发现,带到院前的集市里或买几个香甜的糯米糕、或是新上市的本地水果、偶尔有机会陪老外公一起在街边的摊点边享受烫几块水豆腐喝小碗水酒的高级待遇,当然,去前去后老外公都会郑重的叮嘱一声:别让你外婆和其他兄弟们知道!仿佛这是老外公和小外孙之间永远的小秘密。长大以后,和表兄弟们怀念起那难忘的童年时光时,谜底才被解秘,原来大家都是享受过同样的待遇的,老外公在当年经济条件如此紧张的前提下,却用这温馨的小秘密温暖了所有孩子的心!
和老表兄弟们跪在老外公老外婆的坟前,打开带来的白酒,愿外公外婆九泉之下幸福安康,从此老外公不再寂寞,老外婆不在孤独!
外婆桥永远留在孙辈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