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困惑
悬赏分:25 | 解决时间:2006-5-20 15:51 | 提问者:kaixinmeiyitia
外国人也有吗
最佳答案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生辰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婴儿有看三天、过十天、过满月、过百天、过周岁。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送篇祝寿主持词
祝寿主持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
又是一个万物争荣的盛夏,也到了五月花季盛开的时候,在公元2005年5月14日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为陈乔寿老寿星举行七十大寿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寿星及其家属,向在座的各位至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掌声)
今天我受老人儿子的委托,做此次寿宴的主持人。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播音员那磁性的嗓音,但为了表达我对老人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满脸微笑地登上这主持的舞台,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以掌声鼓励。(谢谢)
在这里我谨代表所有的嘉宾,祝愿老人家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诸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群贤毕至,鼓舞欢欣。前来祝贺的有老朋友、老乡亲,还有不少放下农忙赶来的亲属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赴宴、祝福。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老寿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寿”字,寓意就是福寿满堂、欢乐远长。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寿比南山、天伦永享。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七十年的风雨中老人家寒心茹苦地将六子二女扶养成人。七十年风风雨雨,七十载生活苍桑。岁月的泪痕消消地爬上了他的额头,将老人家的双鬓染成白霜。大千世界里,孩子们把心中的话语都洒向老人那宽厚慈爱的胸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工作,发奋图强”简单的话语,让儿女镌刻在心,永记不忘。老人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现如今老寿星一家是五世同堂,正可为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女婿强。就连在校学习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也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捷报平传,后继有人。(掌声)
让我们一起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场嘉宾的每一位来宾都幸福安康!最后祝各位来嘉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让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下面我宣布寿庆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老寿星的家人把老寿星扶上寿堂。(请放鞭炮)
下面举行拜寿仪式。
首先请老寿星的儿子辈代表献祝寿词。
请老寿星的孙子代表辈献祝寿词。
1、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儿子、儿媳们回赠祝愿词
2、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二拜,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女儿、女婿们回赠祝愿词
3、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二拜,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孙子、孙女们回赠祝愿词
4、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女上堂
一拜,祝老寿星寿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福星高照。
(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外孙子、外孙回赠祝愿词
这正是喜看儿女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让我们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共同祝愿老寿星增富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共创美好未来。
请摄像师为老寿星全家照张全家福。(照完后)
现在有请老寿星吹灭生日蜡烛,分享生日蛋糕。(奏生日快乐)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寿庆到此就结束了,有请老寿星起驾入席,同大家共进寿宴。寿宴后有陆良县工人文化宫管乐艺术团为大家带来精彩文艺节目。
2011-2-7 七十三八十四什么意思
2008-3-11 人们常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有何科学依据?
2006-3-22 民间有种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种说法有什么缘由?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对此,一直认为是老百姓们为了顺口瞎编的,至少没有经典可凭。从以往的考证看,历代文人百姓对“七十三八十四”这句俗语,通常有过三种意思不同的用法或说头。
其一,如《中国俗语大辞典》上说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作为“形容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用的。《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道:“是了。这阎婆惜贼贱虫!他自和张三两个打得火块也似热,只瞒着宋押司一个。他敢也知些风声,好几时不去了;今晚必然吃那老咬虫假意儿缠了去。我正没钱使,喉急了,胡乱去那里寻几贯钱使,就帮两碗酒吃。”唐牛儿捏手捏脚,上到楼上,板壁缝里张时,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三言二拍•醒世恒言》第十三卷提到:却有一个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贵……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同样提到:却有一个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贵,唤做冉大,极有机变。不知替王观察捉了几多疑难公事。王观察极是爱他。当日冉贵见观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再也不来答扰,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还有其书第四十八回再次提到:狄婆子只得忍耐,后来听的狄希陈叫爹娘救人,狄婆子跑进房去,素姐正坐着狄希陈的头,鹰拿寒雀,鞭子象雨点似的往下乱打。狄婆子把素姐推了个骨碌,夺过鞭子,劈头劈脸摔了几下子,他就手之舞之的照着。狄婆子也象他骑着狄希陈的一般使屁股坐着头,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续燃灯录卷》第二十回也提到:无鼻孔底将什么闻香。上堂。难难几何船。易易没巴鼻。好好催人老。默默从此得。过这四重关了。泗洲人见大圣。参。上堂。若要七纵八横见老和尚。打鼓升堂七十三八十四。
其二,是自己或他人用来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无用,活着惹儿女辈嫌弃的”。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继对老子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父亲今年七十九岁,明年八十齐头了,何不把家事交卸与孩儿掌管。”《太行风云》中描述说:“元他娘把散乱的白头发,往耳鬓后边一收,瓷起两只灰蒙胧眼,说:‘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儿女眼里一根刺’。”
其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槛)儿说”。《俗谚•中》里有两句话,一句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自己不想去怎么办呢?第二句告诉你:“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
民间在不少方面都用这个数字,如青花白地瓷鼻烟壶中的一个珍品就叫“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气”。
后来才发现,这种“七十三八十四”说法有一个最后的玄机,这就是它与两位圣人有关。孔老夫子的生卒年代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国人习惯的虚岁算,一共活了73岁;孟老夫子的生卒年代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样按虚岁,一共活了84岁。既然两位圣人设了这两道坎,一般常人想越过它们,当然很不容易,而“阎王爷”也自然会严格把关。
可见孔孟之道对国人影响之深,连人寿都管了。
回答时间:2006-3-31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