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睿翔鸽舍
24 0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16)
我的养鸽感悟(1)
我的收藏文章(7)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0)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相当好可惜没有人
天津鸽联:神鸟
中信网友:老张我支持你,我
中信网友:四楼的是种配养训
中信网友:这是一只鹞子,是
鸽王50:炒做啊,中国啥时
中信网友:养鸽就要这样细心
西部高原:四川攀枝花市攀钢
   我的好友
更多>>

睿翔鸽舍
地    区:陕 西
文章总数:24篇
推荐篇数:2
留言数量: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8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7-2-10


 



信鸽饲喂技巧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睿翔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2-5-4 11:01:20  
  有许多爱好者在多年饲喂信鸽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幼鸽经常抢不到足够的鸽粮而处于饥饿与半饥饿状态,但是这些信鸽往往成为优异的信鸽。而那些经常饱食、长得膘肥体壮、外表漂亮的信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中就丢失了。还有一些信鸽在放飞训练或者短距离竞翔中体现出高速回归的运动能力。由于饲喂不妥,造成信鸽体能恢复不足或者体重过量增加,不能适应更远程的竞翔需要,导致信鸽延迟归巢或者丢失的现象。人们经过长期饲喂和观察发现,某些优异的信鸽形成了自我调控食量的习惯,最先离开食槽去饮水器喝水的绝对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有些爱好者很怕饿坏了心爱的信鸽,他们饲喂的鸽群体重明显“超标”,养成了挑食的习惯,每到竞翔季节屡战屡败,而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

信鸽的饲喂根本不同于一般家禽饲喂的理念。信鸽饲喂技巧就是根据竞翔运动特点,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鸽粮营养搭配,饲喂量的多少及时间间隔入手,探讨提升信鸽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及竞翔参赛的效果。

一、信鸽饲喂的理念

信鸽的价值在于异地竞翔回归的速度,极具信鸽竞翔运动特点,饲喂必需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是饲喂对信鸽体能储备的影响。信鸽属于鸟类,体重过量增加会加重飞行运动负担,提升双翅振动频率,增加机体无氧代谢供能的比率,降低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导致信鸽持续飞行运动时间的缩短。根据目前信鸽竞翔当日归巢的具体要求,信鸽必需具备持续数小时或者更长时间飞行运动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通过饲喂使信鸽体内能量物质储备达到与竞翔运动相适应的水平,如果体能恢复不足,信鸽就不可能在竞翔回归过程中体现出高速回归的运动能力。

第2是经过饲喂营养物质的增补提升信鸽导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水平,推动体能的超量恢复。有研究证明,信鸽内耳壶囊器官中的“耳石”结构的功能与定向导航密切相关,从幼鸽期开始在饲喂过程中供给机体所需要的钙、铁、锰、锌等物质,能够有效提升信鸽“耳石”结构在定向导航方面的功能水平。信鸽体能超量恢复是竞翔运动能力提升的基础。在绕舍家飞训练,放飞训练或短距离竞翔返巢后,及时增补机体超量恢复所需要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推动体能超量恢复,为持续竞翔更远的距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3是通过饲喂培养信鸽对鸽舍和饲主的感情。研究证明,信鸽竞翔返巢的“动机”之一是它们对鸽舍和饲主的感情。感情作为信鸽返巢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鸽经受饱冷与饥饿两种不同生理过程的体验之后,更能加深它们对鸽舍和饲主的感情。

第4是饲喂量和时间间隔的控制。以此来调整信鸽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信鸽进食后的消化与吸收阶段,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优点兴奋状态,以加快食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推动体内糖元、脂肪和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储存。信鸽主动飞行运动明显减少。有些鸟类研究专家发现,鸟类的食物来源越少,它们的飞行运动与寻求食物的行为联系的越加紧密。信鸽也是如此,当它们处于饥饿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推动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体内储存的糖元、脂肪处于动员或者分解供能的状态,为机体的肌肉运动供应所需要的能量来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爱好者根据饲喂的调控,信鸽经过一个晚上的消化与吸收之后,第2天早上嗉囊空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处于优点状态,放出棚舍的鸽群能够主动飞行运动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通过饲喂的生理调控推动家飞训练心理发展的具体体现。

第5是通过饲喂激发信鸽情绪活动的体现。我们在许多经验介绍的文章中见到鸽友采取一餐饲喂的办法。喂食前的信鸽处于饥饿状态,当信鸽群饱食一顿之后,心理活动处于满足和愉快的情绪状态,生理条件仍然是交感神经活动处于优点兴奋阶段,然后将信鸽群放出舍外作家飞训练。后果发现信鸽背负刚刚吃进的鸽粮做长时间的飞行运动。因此有鸽友称这种激发情绪的家飞训练为“负重家飞训练”。

2、信鸽饲喂技巧的具体运用

我们根据信鸽饲喂理念的基本理论,结合信鸽种、养、训的基本原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信鸽饲喂技巧的具体运用手段。

1.提升后代培育质量的饲喂技巧

提升信鸽后代培育的质量具备两方面的认识,一是种鸽是否具备优异的遗传特性,2是培作出来的后代鸽是否具备竞翔参赛的性能。我们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撰写了《信鸽胚胎发育对日后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信鸽属于鸟类卵生胚胎,母鸽体内胚胎形成受精蛋,其中鸽蛋形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需满足出壳雏鸽大脑和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器官形成和发育的需要。雄性精子的活力是提升受精能力的关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广岛大学名誉教授原田康夫先生的研究表明,信鸽内耳壶囊器官中的“耳石”结构的功能与定向导航有关,构成耳石的重要物质有钙、铁、锰、锌等物质。如果种母鸽在形成鸽蛋的过程中缺乏上述物质的饲喂,势必影响出壳雏鸽导航器官的形成困难或者功能低下。正因为如此,种鸽的饲喂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根据前面的理论认识,连续进行了分组比较实验,随机决定两组数量种鸽并繁育后代鸽,另一种在习惯鸽粮的基础上,添加我们研究的“耐久力”,主要功能是提升种鸽的体能素质,推动雄性精子的形成和增强活力,推动母鸽体内胚胎发育,满足鸽蛋胚胎所需的矿物质和和微量元素。推动幼鸽的生长发育和所需要的物质,特别是导航器官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实验后果表明,添加“耐久力”饲喂的种鸽体力充沛,幼鸽的生长发育速度快、成熟早,无论是竞翔距离、归巢速度和归巢比率都显著高于没有运用添加剂的对照组。为了进一步证明添加鸽粮的优点,在后来的几年中,我们将采取对调实验的办法,后果证明添加“耐久力”的实验组仍然显著强于对照组。在几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经过比较实验,运用添加鸽粮喂养出来的后代鸽仍然没有上佳体现。这样的种鸽不再留用,即使它有高贵的血统,也不再留用。由此说明,根据种鸽胚胎发育和幼鸽生长发育特点,饲喂的营养物质必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还必需保证种鸽和幼鸽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铁、锰、锌等营养物质的需要。

2.提升信鸽家飞训练效果的饲喂技巧

信鸽家飞训练是信鸽主动飞行运动的体现方式,任何形式的驱赶飞行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那些持续时间长、活动范围大的鸽群并不是靠人为驱赶形成的。本人曾在沿海某信鸽公棚一个多月的实地观察了解到,天气条件较好的清晨,放出鸽舍的信鸽有3种典型的体现,第一种大约有一半的信鸽组成一个大群体飞到数公里外海面的几个小岛上空来回绕岛飞行运动,最长的飞行时间可以持续两小时以上。第2种是由几只或者十几只结伴组成若干小群体,由山间飞向大海,又从大海折回山间,来回运动。第3种是由两百多只组成的另一群体在鸽舍上空绕了几圈之后,降落在鸽舍顶上休息了,虽然工作人员3番5次奋力驱赶,它们绕了几个很小的圈子,仍然降落在临近的房顶和鸽舍屋顶上歇息。而那些胆小的信鸽甚至降落在附近山上的岩石上歇息。这就是信鸽主动飞翔与被动驱赶的不同体现。进一步观察还发现,那群不肯意飞翔运动的信鸽可以说是等待进食的常客,经过抽样检查发现它们个个膘肥体壮。而那些远翔活动的小群体经常错过进食时间,甚至有一小部分信鸽回来后连剩在食槽内外的瘪稻谷壳都吃光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信鸽的饲喂理论和技巧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是对幼鸽出棚活动后家飞训练的研究。幼鸽出棚活动后,父辈母辈鸽的喂食量明显减少,这一阶段幼鸽体重开始渐渐减轻,为它们单独家飞或者跟随成年鸽群飞行运动造就了条件。实验研究表明,幼鸽出棚后的饲喂量的有效控制,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使幼鸽形发育时间家飞训练习惯的关键。

其次是成年信鸽集群家飞训练的饲喂技巧。信鸽体现出清晨主动家飞训练的特性,但是在前一天晚餐的过量饲喂,导致信鸽第2天清晨食袋内仍然存有大量食物,信鸽主动家飞训练的供应时间及活动范围明显减少,即使遇到较好的天气条件,鸽群飞行的时间和活动范围仍然需要消化与吸收,因此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优点兴奋状态的一定后果。研究表明,有许多训练高手采取一餐饱食的方法通常在下午3时左右饲喂,处于饥饿状态的鸽群饱食之后的满足心理和兴奋的情绪,促使信鸽的出棚飞翔运动。信鸽返巢后,经过一个晚上的消化吸收,第2天清晨食袋内的鸽粮已经根本被消化,机体处于情绪兴奋状态,放出棚舍的鸽群再次体现出长时间飞行训练的状态。等鸽群回棚后,进入关闭休息的状态,一直到下午3时左右开始下一轮的饲喂,这种饲喂方法鸽友只要按信鸽的需要合理搭配鸽粮营养,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采取一日两餐饲喂,一般分早上和下午特定时间。信鸽早上家飞训练后的饲喂量及鸽粮搭配,必需根据下午的训练要求进行调控。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下午采取饲喂前家飞训练的鸽群。在早上的饲喂量要控制在使信鸽在下午的训练之前不至于处在饥饿的状态。也不能使嗉囊内存有大量的鸽粮。为了加快信鸽早上至下午这段时间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鸽粮搭配应尽量减少豆类和脂肪含量高的油脂鸽粮的喂量。如果下午采取先喂食后家飞的训练方法,早上的喂量就应更少。以保证信鸽在下午饲喂时处于饥饿状态。只有当鸽群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才气有效激发信鸽抢食的情绪,而且将赢得食物的兴奋情绪体现在家飞训练活动中。根据两种饲喂方法的比较,下午饲喂的营养搭配和饲喂量也必需加以控制,首先可以增加蛋白质和脂肪鸽粮的比例,以满足体能消耗后体能恢复的需要,其次是喂量必需使信鸽在第2天早上家飞训练时嗉囊内尽量不存留食物的程度。正像国内外许多专家和信鸽高手提出的观点,要数着手中的鸽粮来喂信鸽。

3.提升异地放飞训练效果的饲喂技巧

信鸽异地放飞训练与绕舍家飞训练有本质上的区别。绕舍家飞训练是信鸽主动离舍飞翔运动和愉快情绪的表达形式。而异地放飞训练是被动离舍,加之外界环境条件的突然变革,放飞后的信鸽处于紧张的情绪之中。为了摆脱陌生环境对紧张心理的影响,信鸽必需凭借地形地貌的识别或者启动本身的导航系统,寻找回归的方向和途径。我们在研究信鸽返巢动机中发现,在幼鸽期放飞训练的信鸽,往往是那些不能饱食的信鸽回来的最快。这里可能有两方面的原由:一是经常不能饱食,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常常在饥饿状态下被动员出来供给生理和运动的需要。由于体重相应较轻而减少了异地放飞训练的身体负担。2是它们经常感受到的饥饿状态,无形中增强了信鸽对食物需求的情感愿望。正因为如此,信鸽放飞训练的返巢动机与需要食物的生理反应紧紧地联系起来。我们依据这种理论的判断,对不同年龄段的信鸽采取减量饲喂的实验研究,第一天按平时喂量的1/2饲喂,第2天按平时喂量的1/3饲喂,第3天只供水不喂食。在以后的6天时间全按前3天的方法轮回进行,第十天按平时喂量的50%饲喂。然后于第十一天早上进行异地一百公里左右的放飞训练。后果发现,训放鸽返巢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是整群信鸽结伴而归。根据上述的实验研究说明,经过十天减量饲喂,信鸽必需充分调动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来保持生理活动和飞行运动的能量需要,某些信鸽如果不能承受减量饲喂和饥饿训练,无须训放就成为自然淘汰的对象了。根据减量饲喂的实验,为我们供应了信鸽异地放飞训练的新的思路。

4.推动体能超量恢复的饲喂技巧

信鸽经过放飞训练或者短距离竞翔归巢后,必需根据信鸽体能消耗增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加拿大的戈登•查莫斯在《饮食与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碳水化合物的重要功能是信鸽胸肌白色肌肉的燃料,在飞行的起飞、着陆和快速躲闪阶段有着重要作用。脂肪是供应红色肌肉纤维所需要的大批能量,以供信鸽快速持续地飞行。蛋白质在信鸽参赛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这一观点已经被研究者所重视。曾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工作的比尔•马利根博士,他专门从事信鸽研究,他认为在飞行过程中信鸽运用碳水化合物,但是重要的是以脂肪作为肌肉工作的能量来源,而大脑只能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特别是信鸽在长时间耐力赛期间的飞行过程中,信鸽利有某种蛋白质能量帮助向大脑供应葡萄糖,而且可能通过两个步调进行。首先,肝脏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葡萄糖向大脑供应能量。由于葡萄糖不停通过大脑、肌肉和其它组织而导致血液葡萄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分解释放葡萄糖而得到了证明。另外,肝脏中肝糖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某些氨基酸简单转化为葡萄糖。当肌肉中的肝糖需要作为一种能量的来源时,分解产品之一称为——丙酮酸,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氨基酸丙氨酸。在肝脏中,丙氨酸转化为丙酮酸,后者继续转化为葡萄糖继而转化为肝糖。因此,蛋白质在飞行中的关键作用是将那些关键的氨基酸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然后帮助向大脑供应运动所需要的葡萄糖。由此说明,信鸽体内蛋白质储备的超量恢复是信鸽长时间耐力运动的物质基础。但是,信鸽竞翔前几天在饲喂中减少蛋白质的喂量是很重要的,应饲喂有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那么超量的脂肪就不会干扰肝脏所诞生的脂肪。

提升信鸽定向导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水平,是“超量恢复”又一重要内容。根据日本广岛大学名誉教授原田康夫先生的研究认为,信鸽内耳壶囊器官中的“耳石”的物质具备导航的功能,构成“耳石”的物质有大量的钙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信鸽经历一次艰苦的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体内储备的钙、铁、锰、锌等物质也被大量消耗。如果信鸽归巢后不能及时增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将影响导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恢复和提升。如果饲喂过程中缺乏钙、铁、锰、锌的合理增补,导致信鸽导航器官和系统功能恢复受阻,任何体能的超量恢复将会没有意义。

随着我国信鸽竞翔运动的发展,不同季节的放飞训练与竞翔参赛经常举行。信鸽在炎热的夏季必需具备耐高温的能力,而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竞翔运动,信鸽还必需具备耐受低温的能力。信鸽大脑下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小结构,诞生一种称为褪黑素的激素,它对信鸽在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应对酷热环境很重要。因为褪黑素使信鸽身体外表血管膨胀,增加身体热量的散发,有利于信鸽在高温条件下的飞行运动。寒冷刺激使信鸽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保证自体诞生更多的热量,因此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的能力是信鸽耐寒运动的保证。根据我国中药药理实验证明, 某些植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耐受高温和低温的能力。为此,我们研究的信鸽专用的“超量恢复丸”就是根据信鸽体能超量恢复的基本原理,推动体能,导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超量恢复,同时还提升信鸽耐受高温和低温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效果十分显著。信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饲喂技巧就是把一般鸽粮的饲喂与添加料的饲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为它们继续竞翔更远的距离和高速回归的飞行运动供应充足的能量。

3、信鸽饲喂技巧的适用指导

我国信鸽运动的发展由个人调养参赛向公棚竞翔发展。我们研究信鸽饲喂技巧及其运用不光是对爱好者个人有益,更重要的是能够被公棚调养工作人员参考。每个公棚收集的信鸽由几百只到几千只不等,如何根据公棚信鸽的数量掌握运用饲喂技巧的基本理论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曾调查过几个公棚,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信鸽饲喂,更重要的是调养人员的文化素质不能胜任信鸽饲喂的需要。有些公棚根本凭借指导者仅有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饲喂。有的信鸽膘肥体壮,有的信鸽骨瘦如柴,这与饲喂量不均衡有关,有的为了降低鸽粮成本,饲喂的营养物质搭配和饲喂量未能有效推动信鸽体能的超量恢复,其后果是预赛赛绩不错,而决赛的归巢速度和归巢率与期望指数相差甚远。因此,公棚竞翔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更应该学习和掌握信鸽饲喂的基本理论,通过饲喂技巧的运用,推动鸽群环舍家飞训练水平的提升,推动信鸽体能的超量恢复,提升信鸽导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水平等等。只有使更多的信鸽归巢,提升竞翔信鸽的归巢速度,才气充分调动爱好者积极参加公棚竞翔的乐趣。

本人提出来的观点谨供爱好者学习和参考,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赛鸽巅峰状态的调整 (4144次) 2012-5-9 20:08:07
 ·幼鸽比赛的控食技巧 (2841次) 2012-5-4 11:14:20
 ·饥饿训练与赛鸽耐力素质 (2560次) 2012-5-4 11:09:37
 ·蔽光:激发信鸽归巢动机 (2762次) 2012-5-4 10:58:04
 ·夏日对幼雏鸽的照料 (4008次) 2008-6-27 15:50:00
 相关评论
1楼  中信网友:2013-6-25 9:29:39 IP:116.113.60.*
回复
相当好 可惜没有人重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