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藏龙阁
53 1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1)
我的养鸽感悟(0)
我的收藏文章(52)
我的赛鸽日记(7)
我的鸽圈动态(1)
   最新评论

藏龙阁
地    区:浙 江
文章总数:53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14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51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6-3-20


 



歸巢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藏龙阁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8-11-5 19:59:01  
 歸巢能力─天生的本能也會喪失嗎?
賽鴿只有在缺乏適當的篩選下才會逐漸喪失歸巢能力,也就是說,胡亂育種或是以比賽時只需要面對很少障礙的鴿族育種。即便如此,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自然淘汰規則,嚴重缺乏歸巢能力的鴿子遲早總會消失不見。不過從未仔細篩選種鴿和繼續盲目育種,賽鴿喪失歸巢能力的速度就會加快。然而,賽鴿的歸巢能力是可以磨練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在我們的操控之中。
  近來有人提出鴿子會不會喪失歸巢能力的問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先停下腳步,回到鴿子的歸巢機制來開始探討起,看看能不能發現更多跟鴿子的歸巢能力/本能有關的東西。
  所有鴿子天生具有一個強烈的歸巢本能。歸巢本能被視為鴿子的一項資產,而整個賽鴿運動便是以鴿子有沒有能力成功運用這項資產為基礎的。沒有了這個本能,鴿子就不會有歸巢的欲望,而且如果鴿子沒有了歸巢的能力,也就不會有賽鴿運動。經過世代的演變後,人類的天生本能和運用這些本能的能力不僅更加精練,甚至還在不停地尋求讓這些功能能夠更臻善美的方法。鴿子的這些功能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由遺傳控制,可是相對上也受到生活狀況的影響,而這個生活狀況則受鴿友控制和改變,鴿友一般是用誘激和育種這兩種基本方式來做控制。
誘激歸巢本能是一種精神狀態,鴿友必須把它導引到一個精緻的平衡點上,讓鴿子歸巢的欲望到達強烈的高峰,同時也要讓鴿子能夠適當地響應和運用這項本能,不然就會收到反效果。雄鴿在逐雌時,往往一心只想著要趕緊讓雌鴿進巢箱築巢,正常的歸巢能力反而受到干擾,不然至少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牠們把“冷靜的腦袋”遠拋在後,這時候如果被送去比賽的話,多半會晚歸,有時候甚至會從此失去蹤影。
  鴿友運用許多誘激方式,像是鰥夫制雄鴿和雌鴿,忌妒法,讓雌鴿孵蛋,給比賽鴿裡面會發出雛鴿啄蛋殼聲的假蛋等,這些全部都是設計來驅動歸巢本能。 為了求取勝利,鴿友無不絞盡腦汁思索特別的誘激方式,幾乎已經到達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例如在比賽鴿的窩巢裡放入裡面裝有蒼蠅的假蛋,製造小鴿子即將出殼的假像;或者是把別的鴿子雛鴿即將出殼的蛋交給比賽鴿抱孵;或者是把別的鴿子的乳雛交給比賽鴿哺喂;又或者是在交鴿當天把比賽鴿窩巢裡的蛋換掉等等,各種千奇百怪的誘激方法都用上了。這些誘激方法實際上有沒有效果還有待爭議,但是如果真讓比賽鴿飛出好成績,那麼不僅能讓鴿友覺得樂趣無窮,而且鴿友心裡也會油然而起一股驕傲感。
  其它像是健康、良好的鴿舍、妥善的管理和適當的訓練等所有重要的因素也都能增強鴿子的歸巢能力。可是,這裡有個問題,在某種狀況下,鴿子能不能保持住歸巢能力呢?也就是說,參加小型地區賽的鴿族,能不能跟參加大型比賽,對手來自四面八方的鴿族一樣成功地保有歸巢能力呢?
一個鴿族的歸巢能力,假設我們把同個鴿族的比賽鴿分成A、B兩組,參加兩個地點完全不同的比賽。A組比賽鴿參加鴿舍集中地區的比賽, 像是大多數大城市的比賽;而B組比賽鴿則參加鴿舍密度低的地區賽,像是郊區的聯合會賽,鴿舍來自不同小鎮,鴿舍之間空距或許距離達100公里遠或更遠。A、B兩組比賽鴿條件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喂飼和管理方法完全相同,都是最佳記錄鴿做出的下代,絕未摻有外血。而且我們假設牠們都是多次記錄鴿的下代,也就是說,種鴿裡絕對沒有追隨鴿,只有領導鴿。問題是,如此下來經過20年左右,飛城市賽很成功的A組鴿的歸巢能力最終依然會跟對手來自四面八方的B組鴿一樣好嗎?(在這裡我不認為我們必須把“反射性歸巢”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反射性歸巢”就是鴿子在同一方向重複接受個別拋飛訓練後,最終在釋放後能夠不假“思索”或盤旋後立即往家的方向飛去。這種訓練方式是希望鴿子在正式比賽時也能夠立即朝家的方向飛去,比其它對手多出立即的優勢。因此,“反射性歸巢”絕對不是鴿子“完全無心插柳下的結果”,不過感覺不適的鴿子會失去“反射性歸巢”的能力。
這裡有兩個假設如下:
1. 通常城市賽的參賽總羽次會比郊區賽多得多。我們都知道,一羽郊區賽的冠軍鴿,就說總羽次有1000羽好了,品質很可能跟總羽次達1萬羽的大城市冠軍鴿一樣好,不過後者比賽裡的鴿子如果參加總羽次只有1000羽的比賽,就會出現10羽冠軍鴿。可是在大城市總羽次1萬羽的比賽裡,這10羽鴿子獲得冠軍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所以我們必須給大型比賽的冠軍鴿更多的肯定。因此,我們可以假設說,平均來講,參加城市賽的鴿子是比較好的。
2. 可是,從邏輯上來看,跟離家幾百公尺遠才需要脫群的A組鴿比較起來,B組鴿比賽時顯得很早就必須脫群單飛,受到更多和更嚴厲的考驗。歸巢和脫群能力受到更多考驗讓我們相當更有信心地可以做出假設說,這種程式更能説明篩選出未來的種鴿。在只有成績最為優異的記錄鴿才能做種的原則下,終究能夠製造出品質更為優良的下代。因此在這方面,我們又可以假設B組鴿顯得比較好。
種鴿篩選
但是....實際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如果城市賽,也就是A組鴿賽,吸引來更多的鴿友送出鴿子參加比賽,總羽次高表示鴿子之間的競爭更加劇烈,一羽鴿子要擊敗幾千羽或上萬羽對手才能獲得冠軍。因此,能夠不斷獲勝的A組鴿就具備了成為出色種鴿的資格,沒有人會質疑牠們的育種潛力。那麼,只贏過一次的A組冠軍鴿又怎樣呢?
  大型比賽冠軍的光彩實在太迷人了,很多鴿友會讓只贏過一次大型比賽冠軍的A組鴿退役,轉往種鴿舍育種。有一羽A組鴿奪得15000羽冠軍,鴿主害怕這羽大型比賽冠軍鴿再去比賽會飛丟了,所以不敢冒險再送牠去比賽,這樣也沒什麼不對。一般鴿友會立即讓這種大型比賽冠軍鴿育種,而且會讓牠們育出一整櫥的小鴿子,可是這種做法正確嗎?這種一次性大型比賽冠軍鴿很有可能只是一羽追隨鴿,育出追隨鴿下代的機率也會非常高。套句我常說的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追隨鴿多半會育出追隨鴿下代。
  鴿舍密度低的地區賽參賽總羽次通常會少很多,所以讓一次性冠軍鴿轉做育種的情形就很少見。一次性冠軍鴿在這種地區裡不算稀罕,所以必須一再去比賽爭取更多的勝利後,鴿主才會認為牠們的品質夠好,可以考慮用來育種。這時牠們已經證明自己是領導鴿,育出領導鴿下代的機會也比較高。
翔軌
我住的地方情況也很類似,我發現我居住的地區比賽特別劇烈(我知道每個鴿友都會這麼說,不過請各位耐心聽我說完)。我們這邊的鴿會涵蓋了方圓40平方公里以內的鴿舍,東有高山蟠踞,圍成一道弧形劇場式的天然屏障。西邊是大海,海岸線跟東邊呈反方向弧形,把我們的地區圍成一個真正的“盆地”。經常不是吹從海上來的西北風,就是吹東南方向的落山風。我們這個地區變得有點孤立,最近的一個鴿會在我們北方30公里遠的地方。到這裡我相信讀者應該能夠瞭解我們真的是身處在困境之中。
  在天氣晴朗,萬里無雲,而且吹一點順風的比賽天裡,我們的鴿子可以飛得很高和穿越過東邊的高山;可是如果天氣多雲,高山地區變得雨霧嫋繞,也就是我們這邊冬天常有的天氣時,鴿子就得拚命了。如果這種壞天氣持續兩天,三天,四天或更多天的話,就只有最優秀的比賽鴿才能回得了家,損失率會非常嚴重。冬天的時候,我們的鴿子必須迎著西北風繞過東面的高山,有很多會被吹到南方,結果不得不繞個大圈子延著海岸線飛行。夏天會吹起東南方向的落山風,鴿子又會被吹到北方附近的山區,結果又得多繞一大段路從北方方向回來。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最能找出直線翔軌的鴿子最能獲勝,而且最有能力脫群尋找直線回家路線的鴿子最有獲勝希望,相信讀者一定都能明白這點。
  這背後有什麼道理呢?就是當我們這個地區裡比較優秀的鴿子出售或送給“外地的”鴿友後,牠們的後代幾乎都很有發揮。這可能是純粹偶然嗎?但是從別地引進到我們這個“盆地”裡來的鴿子可就沒有這種表現了。牠們通常不能育出任何值得留下的下代,除非是來自某個地區品質特別特別優秀的鴿子才可能例外!怎麼會這樣呢?
   這個答案我已經努力找了很多年,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跟我們地區像是山、海、風、雨和霧等的自然條件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我們的地理條件特別艱險,只有比較好的鴿子(能夠找出直線歸巢路線的鴿子)能夠搶在前面締造好成績。能夠找到最短的歸巢路線,而且能夠搶先機及早脫群單飛的鴿子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冠軍。很少追隨鴿能夠飛出好成績,因為牠們也有可能跟隨到別個鴿會的鴿群,我們這裡同個比賽地點會有很多鴿會一起釋放鴿子,通常總共多達9千到1萬羽,而我們的鴿會大約只占1000羽左右。因此,我們這裡追隨鴿最後被留種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結果:我們這邊優秀的記錄鴿到別地育出的下代表現一樣出色,因為牠們都是經過嚴厲的考驗篩選出來的。
   也許一開始的時候我的理論並未顯得很直接和清楚,所以我來說明一下。我根據上面的思考路線,約在10年前從一個鴿舍密度更低的地區引進種鴿。我對這些種鴿的品質充滿信心,拿牠們大量育種,牠們互配或是跟我的老鴿系配對育出的下代幾乎占了我次年比賽鴿隊的一大半。結果呢?那些身上流有新血的鴿子沒有一羽能夠幫我贏獎,牠們完全沒有希望,糟糕極了!最後我只得把牠們整批全部淘汰掉。
   公棚賽(聯合鴿舍賽)正在全球各地風行,這類比賽能夠顯示出最好的鴿子和最好的育種鴿舍是哪些嗎?我個人認為公棚賽有可能可以提供這些資料,因為全部比賽鴿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去比賽,能不能獲勝得看牠們身上的那滴血。雖然公棚賽裡送出很多鴿子的大型知名鴿舍獲勝的勝算會比其它只送出幾羽的小鴿舍高,但是偶爾也會有不知名的小鴿舍大爆冷門奪得冠軍,出現這種情形時就絕非偶然了!
怎麼辦?
   那麼,講到引種,我們該從何開始呢?沒有清楚的指南,問題就越加棘手。我提供的建議不是什麼新觀念,就是去找同地區經常獲勝的鴿友,購買他們的勝利鴿族做種。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障礙,而獲勝的鴿族都是經過考驗,證實能夠通過這些障礙篩選出來的;牠們已經懂得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所以牠們的下代應該也都具備相同的能力。這個想法再進一步延伸的話,我們知道競爭劇烈和高迷飛率的地區裡,未來的種鴿會透過比賽自動篩選出來;引進這類地區出來的種鴿,作出的下代就比較不會有喪失歸巢能力的風險。事實上,這類種鴿的歸巢能力應該是一代比一代強。
   最後我們言歸正轉,“鴿子會喪失歸巢能力嗎?” 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會,而且會在極為緩慢的過程裡一點一點地喪失。由於自然往往不斷地驅使著我們的賽鴿回歸牠們原始的形式,也就是緩慢地回復到跟牠們的祖先野生岩鴿一樣。不過,賽鴿只有在缺乏適當的篩選下才會逐漸喪失歸巢能力,也就是說,胡亂育種或是以比賽時只需要面對很少障礙的鴿族育種。即便如此,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自然淘汰規則,嚴重缺乏歸巢能力的鴿子遲早總會消失不見。不過從未仔細篩選種鴿和繼續盲目育種,賽鴿喪失歸巢能力的速度就會加快。後者即是很多種鴿的下代獲勝不了的一個原因,因為這些種鴿的家族幾世代以來只懂得在街道上遊蕩,或只是淪為車站和雕像上的裝飾品。這類鴿子的歸巢能力從未經過磨練,跟牠們的祖宗岩鴿一樣,一直保持在原始和基本的狀態;然而,賽鴿的歸巢能力是可以磨練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在我們的操控之中。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比利时《杰克-吐尼尔父子》 (2050次) 2009-5-21 19:29:34
 ·如何欣賞一隻鴿子 (2633次) 2008-11-5 20:21:12
 ·種鴿的年齡對後代的影響 (1727次) 2008-11-5 20:10:11
 ·賀爾蒙與翔競 (1753次) 2008-11-5 20:07:47
 ·營養與繁殖 (1834次) 2008-11-5 20:05:57
 相关评论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