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北斗鸽舍 |
|
|
|
|
信息统计 |
北斗鸽舍
地 区:河 南 文章总数:21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0 建立时间:2007-10-11 |
|
|
|
湖北省“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倡导者谢炳先生访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
作者:北斗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0-4-6 10:28:18
|
|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华人商法”是与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的“犹太商法”、“印度商法”齐名的一种商业文化。他的精髓就是“变幻莫测的快半拍”。第一批敢“吃螃蟹”者往往深得“快半拍”之三味。他们既是勇敢者,也是幸运儿,作为第一批跨进国门的投资者,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首批受益者。而当他们中的爱鸽人把这一文化植根于赛鸽运动之时,这股热潮的底蕴又是颇堪玩味的!当历史的列车以其固有的速度驶到了新世纪的站台,世界与中国的赛鸽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堪领世界赛鸽之先,国际赛事中开天辟地之举的湖北省千公里当年幼鸽大赛由国际著名实业家,养鸽家,泰国正大集团谢炳先生倾力倡导并豪情赞助而取得圆满成功。
在湖北省信鸽协会的颁奖大会上,推辞众多商务活动和政务活动的谢炳先生专程赴武汉与鸽友见面并交流鸽经,其乐融融,其景可喜。笔者受邀与会,把这一鄂省鸽界盛会记录在案,以慰领导、参与、策划、运作此项赛事的谢炳先生及全省鸽界领导和基层参与赛事的全省鸽友。
今天我参加的不仅仅是发奖大会,而应是湖北省,乃至中国鸽界共商发展大计的大会。我要赞助五年千公里幼鸽大赛,这是谢先生的开场白。谈到为什么,谢先生说拥有三十万会员的养鸽人口和超远程竞翔使中国赛鸽运动成为国际鸽界绝无仅有一只有份量的生力军。而为什么我们冠军年年有,却改变不了在国际鸽界中的真正地位。说到底就跟做实业一样,要有自已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的建立完善才能形成自已的商业文化,赛鸽品牌的建立就是创立品牌赛事,进而推动品牌鸽系的育成,形成自已的赛鸽文化。而这一点却是很多鸽友都没有认识到的,目光都放在了三、五百公里的奖金赛事上。谢先生反问道∶“从鸽种形成和管理技巧,我们能达到台湾的水准吗?人家可是为了高额的奖金在赌;你能达到欧洲中程比赛几十万羽的规模和百年赛鸽形成的制度、品系和文化内含?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唯一的办法是要有自已与众不同却又合乎情理且能为广大鸽友接受并能一如既往坚持主办的品牌赛事。
特别在赛事日常化、多样化的今天,“走中国特色的赛鸽之路”应是体现于每个中国鸽人身上的一种时代特征,如何使赛鸽竞翔和育种变得更有意义也应是一种时代常识。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让我看到在未来的中国鸽界,走得最前最流行的比赛方式可能只不过是对波治或奥尔良这些欧洲经典赛事的拙劣模仿。大陆鸽界纯粹个性的声音, 将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众声喧哗中变得湮没无闻。这种潜存于我们赛鸽界的习惯思维模式中的种种陋习,严重地阻碍了鸽界一些人对现实竞赛制度和理论求变创新的意识,赞助千公里幼鸽比赛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习以为常而久不觉察的、阻碍广大鸽友改善自己头脑意识和品种结构的种种缺失指出来,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竞赛习惯,它理应获得相应的令人鼓舞的实战和社会效果。并经由千公里幼鸽比赛这一有力的媒介,建树起一种新人格,这种新人格将使盲目崇拜偶像的养鸽人成长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新养鸽人。
如果说这仅仅是从大的方向上的思考,那么说到真正的养鸽,谢炳先生的兴致更加高涨起来。他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分贫富贵贱而被赛鸽这一纽带连到一起来,这是由赛鸽运动本身的魅力决定的。鸽主必须参与到种、养、驯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而这一系列连续的参与,有动感、有高潮,这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养心怡情的雅事。
有一个鸽友非常玩味的事实。现今大多数人认为年龄大的养鸽人喜欢长距离比赛,而年轻一代醉心短程速度赛,而在正大谢氏家族的养鸽事中这一现象却是倒了过来。老的谢国民先生最爱的是短程比赛和鸽种,其买鸽豪情令欧洲鸽友闻之闭门;而年轻的谢炳先生是最爱长程赛和长程鸽种的收集、研究、比赛,现在还不遗余力做起了千公里幼鸽赛这一新锐赛事的推广工作。这缘于青年人在老一辈养鸽人那里学到了顽强和勤奋,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做,要会忍耐,咬牙坚持自已的要求,无论是追求还是抱负。而当他们深深理解到赛鸽这一内涵时已经无所谓传统和前卫之分了,有的只会是现在和将来。
提及幼鸽赛,谢先生说,欧洲有《动物保护法》所以当年的幼鸽只能飞到一定的距离,如果哪位鸽主敢把当年幼鸽送上千公里比赛,马上就会受虐畜的控告,这也从另一方面促成了他们在幼鸽短程速度赛鸽种的形成和在长距离赛上老鸽一统天下的特性。这也决定了他们举办此种赛事的不可能性,和我们“打擦边球”的机会。再看比赛最激烈的台湾岛,幼鸽从出生至90天出门,三个半至四个月完成赛事,加之海翔比赛气流扰动使赛鸽实飞距离延长,他们对早熟、耐翔、长距离的鸽种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这其中蕴藏的商业机会有多少,相信很多鸽友都会很明自。特别是两岸三通乃历史必然趋势,到那时台湾赛鸽越海比赛赛线延长,必将形成一轮新的引种高潮,到那时已经先行一步的鄂省鸽友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说举办千公里幼鸽赛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以此推动育种的手段。比赛只是检验。谢先生语重心长的对鸽友说,当初这一设想刚刚提出,就有很多省市鸽会提出愿意做这一赛事的开路先锋,而为什么偏偏选中湖北省,这其中除了有湖北省历久悠久的赛鸽人文,还有谢氏家族与湖北省鸽界深厚的历史渊源(此次赛事中前十位鸽有半数鸽与正大种鸽有直接或间接关联。虽然谢炳先生一再说这是鸽主的功劳,但鸽友仍对于正大鸽系近二十年对本省乃至中国鸽界的关心支持深表谢意。),更重要的是从赛鸽技术上分析,地处中国大陆腹地的湖北省赛鸽竞翔,具有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有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能组织千公里比赛的赛线优势,这其中更包含有山、水、平原各种地理条件和各种气候条件的难度优势。相信伴随着这一赛事的推广,湖北省鸽友千公里当日归鸽的愿望将为期不远。一旦这一赛事坚持办下去的话,再进一步带动长江中下游赛鸽发达有条件举办千公里幼鸽赛的地区共同参与,扩大他的比赛规模和国际影响,成为中国赛鸽历史上的幼鸽“巴塞罗那”。
说到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提出的先搞八百公里赛,再搞千公里赛谢先生不赞同时。谢炳先生说∶因为探索新路子,没有经验参考,难免走弯路。平庸舒服些,创造就有痛苦,但是创造能调动热情。千公里就是千公里,没有什么商量的,拿到国际上人家是不会看中你八百公里的。相反一步到位更能促进赛事组织者发掘潜力把事情办好,只要从根本和细节上解决问题,回鸽子是肯定不成问题的,这次比赛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谢先生作为一个自已也养鸽参与比赛的翔者,他认为千公里幼鸽比赛的实战操作难就难在训赛归鸽的恢复上。除了要在鸽棚硬件上的深巢厢,暗房来促进比赛恢复外。训放时的细菌感染,过度操训、比赛的内伤清除,这些都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来支持。东方传统的东西,有时候是一种思想,有时候是一种技巧。比如说我们的中医药传统的土方恢复就是很好的一种用于长距离赛鸽恢复的调理,他也希望有“秘方”“绝技” 的鸽友在此领域发掘研究。到时候,谢先生一定为鸽友在发展中助一臂之力。
对于大家关心的育种问题。谢先生说千公里幼赛鸽的作出不同于短程赛鸽的作出,千公里加之又是当年幼鸽,血统比管理还要重要,因为只有适应环境和距离的鸽子才能在最后的比赛中取胜。所以对于家族性,兄弟姐妹都实战证明了的鸽族,可以刻意选留一两羽在自然状态(不药,不刻意调节)下操纵的种子鸽经三、五百公里检验预先下种。这对于整个系统的改善与创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谢炳先生严肃的指出,办好一件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才是根本。这次千公里幼鸽比赛前几天,有地方鸽会置省鸽协的协调不顾,也组织同类型的赛事,希望以此扩大影响。这种做法,最终的结果是谁都想做好,结果谁也做不好的。希望来年的赛事中能鸽看到一个目标一致,共同参与、共同提高、互惠互利的新的赛鸽格局。
笔者的话∶中国大陆赛鸽和欧美赛鸽的交流,说到底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能否撞出火花,便是能否找到契合点的问题。只有找到契合点,才可能达成求同的共识,共识面越大,相互渗透、融合乃至相互接受才有其意义。欧洲赛鸽发展到今天,精力主要集中在技术细节上,至今已近巅峰。而中国赛鸽更加注重意境和长远性,它将有伟大的将来。我相信,有朝一曰,随着千公里幼鸽大赛的举办,欧洲的赛鸽家会为了寻求更大的出路而到中国来学习。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