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今年参加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了,是时候开始总结一下了。因为参加了特比和公棚两种类型,所以分成两部分,先说地方赛特比吧。
地方赛特比参加的是本地镇上的俱乐部,主要是基于训放鸽子方便的考虑,毕竟收鸽参加训放能够在步行范围内即可完成的话,方便程度就太高了。这个俱乐部就是所谓的老头乐,参加的基本都是十里八乡的信鸽爱好者,年龄普遍不低,所以比赛成绩的认定方式很原始,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擦擦黑,只要决赛天黑之前能报道,就能参与奖金分配。这也是我们这里常见的比赛形式,毕竟难度系数还是大,纯粹以速度赛的成绩来衡量的话,这些老龄鸽友的参与度会降低很多,而且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俱乐部的良性运转。
当然有利就有弊,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样的比赛成绩认定方式,一定会影响那些追求速度的年轻鸽友的参与积极性。最终选择这样的方式,一定是组织者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最优解。我们参与这个俱乐部为主,最看重的就是集鸽方便,这也算是第一年正式参与比赛吧。以前都是业余的方式,今年开始算是正式参与比赛的一种尝试。
这个俱乐部的决赛是10月份放紫阳,空距大概360公里,我们拿了10个环,数量不多,因为本身种鸽数量有限。
这一批鸽子是4月份出壳,5月份下窝的,整体上都是用白或花来配其他羽色的配对方式来组合的。这也是经过了两年的实验后,我们认为比较容易成功的配对方式,毕竟要想鸽子好看还能飞的话,这样的配对方式最容易出成绩。这样配对的一个考虑也是我们验证过的,白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在配对过程中一般会体现出来,而不是会隐藏或者被弱化。但是白羽色基因属于极端纯化以后容易出现的劣质基因携带者,这就要求尽量不要用白色鸽子配白色鸽子或花色鸽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基因进一步纯合,造成竞翔基因的弱化,当然这是我们的一面之辞,如果不认同,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培育出来又白又能飞的鸽子出来。
说完了配对方式,接下来说种鸽管理。今年值得说的重点就是种鸽饲料蛋白质用量比较重,并且体内外寄生虫做得较好,在孵育幼崽之前,换羽完成的很好,羽质相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经过探讨,一致认为种鸽健康与否的最直观的外在体现质疑就是羽质的好坏,只有整体的羽质得到提高,才证明种鸽群体的健康度有了保证。这个时候也就是配对的合适时机。
还有一个值得说一下的点是,我们配对时机是根据所要打的比赛来决定的,不是按照网上所说的固定的时间点,按照决赛时间点倒退,保证幼鸽的月龄最低要达到6个月,为了最大化对比鸽龄对于比赛结果的影响,我们用了两批鸽子做对比,一批是赶着新环下来就套环的,这样是最大化鸽龄,另一批是保证6个月月龄,这样基本就是擦着最低限来作育出来的选手。最终的对比结果,等后面详细说来。
接下来记录幼鸽的管理,相比于去年,今年幼鸽管理有一点不同,就是幼鸽在巢盆里即开始学吃食,这样在下窝以后,基本上无缝衔接,即可开始正常吃食物,应激反应较小。幼鸽粮供给采用一餐制,让鸽子可以尽快养出一个较为健康的肠道,从而保证了旺盛的食欲。在幼鸽的筛选上,只选择体质好、食欲旺盛、能够抢食的鸽子来继续参赛,其他不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鸽子,都淘汰了。在这一点上,也算是今年幼鸽管理的一个改变,那就是严格淘汰,不做妇人之仁。这个改变可能也是决定了成绩。后面接上再叙。
说完了上面两个环节,就要说到训放管理了。今年认识了本地的一位成绩很出色的前辈,经过他的指点,我们对于训放也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验。首先幼鸽下窝以后,幼鸽粮给足,一餐制,让鸽子能够在发育过程中尽量补充尽可能多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此保证鸽子能够在后面的训放中不至于因为体能上的不足而掉队。在训放中,为了能够掌握鸽子如何翻山,我们给一个体型最大的鸽子戴上了实时定位环。通过这个手段,也得到了一点山区训放过程中鸽子飞行路线、速度等等相对直观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那位前辈的指点,我们的私训过程基本上不管短距离还是稍长距离(100公里)都能做到群归。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训放状态,直到预赛之前,我们都很有信心。即便是第一次跟鸽会的训放车进行资格赛,回来得了甩拉吐,也没有影响。
既然说到这里,就能知道,预赛没有飞好。我们参照养鸽前辈的管理方式,最终通过食物调理等等方式,这一批鸽子的家飞已经能够达到单次100分钟,这还是没有强制家飞的效果。这令我们无比期待正式比赛的结果。等到预赛前十几天,却开始下雨了,一直中雨几乎不停,只能雨量不大的间歇期自然家飞来保持状态,不能训放。但是我们没有及时调整饲料配比,这就造成了鸽子的肌肉量过大,也可能是体内脂肪过多了。不出意外,雨后乍晴,鸽会马上组织了预赛,甚至前一天还在下着大雨,第二天预赛的天气很好,沿途温度不高。结果确实滑铁卢,我们上笼15羽鸽子(包含普环训放),结果当天只回来3个第一批出的鸽子,其余后出的鸽子全部没有回来。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鸽龄大小会直接影响艰难比赛的结果,鸽龄优势在某些艰难赛事中有决定性意义。当然这个结论需要更多的比赛实验来佐证,期待明年对比结果可以支撑这个结论。另外一点就是相对需要大强度训练的训放方式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不能让鸽子用太足的肌肉或者脂肪来应对艰难比赛,同样不能让鸽子用亏空的身体来应对高分速的比赛,同样不会有好的结果。这个度的把握才是职业教练的核心技术,也是今后需要摸索总结改进的地方。
后面的决赛就简单了,毕竟参赛选手已经接近于没有了,这段时间又开始下雨,家飞与训放更加不成系统,决赛就是考验鸽子的最终定向能力和体能情况。最终我们取得了上笼三个,当日归巢并进奖一个的成绩。
总结下来,今年特比又是一次完败,检验出来了自己的技术成色如何。当然,赛鸽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个心理准备还是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要继续调整种鸽配对,做好接下来的一步步工作,期待着来年能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