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青海是个穷地方,历史上就穷。但穷人也有喜欢鸽子的,穷人也需要欢乐,于是,和狗一样不闲家贫的鸽子,就尽情地翱翔在这片洁净的高天之上了,给沉寂的地球第三极凭添了活力。
中国大陆的公棚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福建石狮,是从台湾海峡漂泊过来的东西。没成想,这个东西与中国人固有的赌性一拍既合,几乎用不着市场推广,就被我们无师自通的发扬光大了。天下鸽友一家人,东西南北皆公棚。
青海公棚比之内地又晚了整十年。
2000年的最后一场雪,注定要比以往走得更早一些,就在离2路公共汽车不远的地方,西宁的第一座公棚诞生了。高原人对这种玩法,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在过高的期望值与过低的收入值之间,艰难游走,慢慢地消化和接受着。和当今的公棚相比,我们的第一座公棚委实寒酸,是由一处废弃的养鸡场改建而成的,一水儿的落地棚。但它却有一个极具地域性特色的名头:江河源公棚!
由于资金缺乏,所以一连串的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好;日常管理、规则设计、比赛监督、奖金发放、拍卖事宜,等等,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举办了三届规模很小的比赛,便偃旗息鼓了。但它毕竟是青海历史上的第一个,广大的青海鸽友不应该忘却江河源公棚,它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公棚比赛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
2004年,第二座公棚应运而生,起名恒星公棚。它是由一座新落成的三层楼改装而成的。公棚老板对鸽子几乎一无所知,三层楼原本是想做招待所的,在几个养鸽朋友的撺掇之下,他临时改主意办起了公棚。设施比之于江河源有了很大的进步,鸽舍里架了地网,饲料也是成品鸽粮。
但由于房屋改变了用途,使得公棚处在了人群密集的居民区里,天然的弊端开始凸现,再加上老板忙于生意,无暇管理公棚,也仅办了两届清汤寡水的比赛,就无疾而终。如今,你开车穿行在宽阔的柴达木路上,如果留意的话,还能隐约看到那座鸽去楼空的恒星公棚。尽管周边仍有大群的鸽子在飞翔,但它们已经和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鸽世界没有任何关联了。
第三座公棚叫建功公棚,虽然名字有点绕口,但主办者的雄心却跃然可见。2004年底,几个成功运行建功赛鸽俱乐部的合伙人,想把蛋糕做大,于05年初筹备建设了公棚。他们肯定是吸取了江河源和恒星的教训,希望建功能够走得更远。公棚位置选得不错,设施也不坏,还花了不少钱在媒体做广告,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合伙人在西宁鸽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自己就是赛鸽的痴迷者,对公棚的管理想来也是有一套的。
但井绳偏在细处断。合伙做事情,钱是凑起来了,但心并没有完全凑起来。职责很含混,主体不明确,长此以往,便三家四靠。谁都想分杯中羹,谁都不想太操心。第一届赔了,心中不悦,但面上还可以应付。第二届又赔了,便悔不当初,再也没有前行的汽油了,只有做鸟兽散。
如今,青海成了国内少有的几个没有公棚的省份之一,我们的空气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省份之一,湛蓝的天空下因此少了些许人鸽和谐、装点生活的美意。
第四个公棚谁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