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听来的故事
新疆记者/孙建设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中主人公是新疆鸽界老前辈,企业老领导,非常地低调,也一直不让我把这文章发表,我认真斟酌,还是用化名“于哥”发表,让广大鸽友能看到一个弘扬“民族团结、自强自立、感恩之心”的赛鸽爱好者对赛鸽追求的故事。对主人公的尊重,故事细节、姓名等已做修改。
八年前,新疆阿市的维吾尔族青年吐拉江,写信向鸽界名家于哥求购种鸽。信写得诚恳、意切,让于哥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从乌鲁木齐给吐拉江快递去一只母种鸽。可鸽子发走后,便再无消息。收到没有?满不满意?即便无偿赠送,也应有谢谢二字呀。于哥如同向河里丢了个小石子,连个泡泡都没见到。不过于哥心大,不靠谱人见多了,被骗个把只鸽子,没啥损失,时间一长,也就忘了。于哥还是年复一年地养鸽,训鸽,打公棚,参加地方赛;还是频频获奖,奖杯多得客厅堆不下,奖状、奖牌挂得满墙都是;他曾兼职鸽会领导工作,组织、协调各项赛事。几年前,他也从某企业总经理位子上退休,成了专职养鸽人。
八年后的一天,于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吐拉江。于哥想,吐拉江是谁,不认识啊。对方又说,他是新疆阿市的吐拉江,曾得到于老师支援的鸽子。于哥突然想起,那个多年前,给他发去鸽子却不见回音的维吾尔族青年,对方接着说,八年前,于老师支援的那只种鸽,他还没付款,今天特意给于老师还款。于哥感到懵懂,陈年往事,何必再翻它。吐拉江执意要还款,并讲述了八年来他的遭遇:
吐拉江,出生在新疆阿市的一个乡村,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他自小聪明活泼,兴趣广泛,十三岁起就开始养鸽子。高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负担,应聘进一家押运公司,开始了人生成长历程。他白天认真工作,业余时间饲养信鸽,并积极参加当地鸽协组织的各种比赛。养鸽,成了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
随着鸽舍规模扩大,吐拉江想增添种鸽新血系,提高自己鸽子品质。他四处打听,欲引进优秀品系鸽。当他得知,远在乌鲁木齐的名家于哥,有一路“欧洲之王”名血统鸽,在各地公棚比赛成绩出色,便抱着试探心情写信求购。他没想到,前辈于哥,不仅没看不起他,而且爽快发给他一羽种鸽。他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可就在那时,由于不慎,他出了车祸,在医院躺了三个月。他的腰脊椎横突骨断了六个,左边肋骨全部断裂,右边肋骨也断了五根,肺部因肋骨挫伤积血,呼吸困难,时常吐血。头部也有损伤。这就是为什么,他收到鸽子后,没给于哥回信的原因。八年来,他躺在家里养伤,光医疗费就花了六万多元。因车祸主要责任在他,对方伤者医疗费用五万元,也是他出。不仅如此,他还分期赔偿对方三十万元,直到今春才赔偿完。想一想,他一个工薪阶层,承担如此经济压力,日子该怎么过。他说,八年来,他几乎倾家荡产,如不是父母、家人帮助支持,他活不到今天。好在前些时,公司领导关心,让他还去公司上班,不干其它活,就躺在仓库临时搭起的床上,看仓库。他说,他现在的日子,已经好起来了。
吐拉江在医院的那些日子,妻子整日陪在病床前,一步不能离开。他的鸽子全由弟弟、弟媳帮着喂养。虽然伤痛折磨他,但鸽子有人打理,他灰暗的心情,便得到些许安慰。不料有一天,弟媳喂完鸽子,忘锁鸽舍门,邻家小孩钻进去,把鸽子全放跑了。晚上,家飞鸽子回来了,新引进的种鸽,却再也没见到。好在种鸽产有一窝蛋,也养鸽子的吐拉江一个亲戚,便拿去孵化。谁知孵化出的子代,在公棚赛中,获得了好名次。以后几年,子代的子代,在更多公棚和地方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吐拉江说起这些,兴奋得不得了。他说,他现在虽不能坐,但能站,能走。他要自己喂养鸽子,鸽子虽不多,但于老师支援的这一路血统鸽,已是他鸽舍主血。他要用它,培育出更多优秀赛鸽,参加更多比赛,获得更多奖项。
事后,于哥给朋友们说,吐拉江遭遇如此磨难,我怎么还会怪他,怎么还能收他鸽钱!
于哥是被这位维吾尔族青年鸽友,自强自立的事迹所打动。鸽界前辈支持晚辈,而晚辈在经历巨大人生挫折后,依然不放弃信鸽事业的故事。于哥计划再赠送几羽种鸽给吐拉江,让吐拉江的鸽舍,不断发展壮大;希望吐拉江的日子,更加好起来。
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同样深深感动,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信念不倒,人生就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