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LMD航天鸽舍
524 51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264)
我的养鸽感悟(257)
我的收藏文章(3)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51)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
中信网友:司龙飞加个微信1
中信网友:7777
中信网友:养信鸽合法?那么
中信网友:你好请问有没有王
中信网友:养鸽子的都说自己
手机中信:天落之地川前飞不
手机中信:或者给个电话,我
  信息统计

LMD航天鸽舍
地    区:甘 肃
文章总数:524篇
推荐篇数:470
留言数量:6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4097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8-12-28


回忆父亲养鸽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LMD航天鸽  来源:原创   阅读:  分类:养鸽感悟  发布时间:2009-1-1 13:19:44  
  回忆父亲养鸽的日子
  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就是父亲和朋友们养鸽的日子,他们在那吃糠咽菜,政治运动频发的年代仍乐此不疲的养着他们喜爱的鸽子,在那特别困难的日子里苦中作乐。在一天繁重的劳动间隙,在午休或傍晚痴情的望着鸽子吹着口哨,一羽羽的欣赏品说。晚上相聚一起,抽旱烟、喝酽茶、侃鸽经、忾往事、说人生、谈家长里短,真是其乐无穷。他们养花养鸽养鱼养狗,即排泄了政治运动造成的苦闷又解除了一天劳累的疲倦。使心灵得到极大的宽慰。再苦再累也养花养鸽养鱼养狗,以最原始的情感增添生活中的无限乐趣,这样的日子也影响我们的一生。
  那还是60年代初,刚刚捱过困难日子的父辈们又养起了鹁鸽。在我们武都这个小山城里当时就活跃着一批养鸽人,比较有名气的至今能叫上名字的是和父亲交往一生对我们耳濡目染的那些养鸽人,有尤大师、李木匠、芦铁匠、高大师(做饭的)、潘木匠、老石等人,他们饲养传承着自认为全世界唯有我们这里独有的白鹁鸽、小粟米嘴、大环眼、全毛爪,有白平头、白凤、红凤、黑凤(头上的笔峰是红或黑的),红项、黑项、两头停(头尾一色),黑燕儿、银翅儿、花脑壳、野鹊花等等,有金黄眼,白砂眼、血眼,最大的特点就是小米嘴、全毛爪、大环眼,平头鸽头要圆如乒乓球,凤头鸽要凤如毛笔笔峰直立才是上上品。这种鹁鸽实质是观赏鸽,近距离可飞5华里左右,远的可在10几、30华里飞回来的。饲养这种鸽子最大的困难是繁育,因为嘴如粟米,大多喂不活,主要是找一种叫做包谷嘴的鸽子做抱鸽。有时还要人给鸽沤食,方法是将黄小米用温开水泡好后,人连米带水喝在口里,然后将小鸽子的头含在嘴里渡食。最可气的是人渡食10多天后仍喂不活的,那真是让人心痛。抱出来差一些的就用来换了粮食。“文革”时,反封资修,批判养鸽人是养“海陆空”要批判被取缔。父亲想着法子将鸽子藏在木柜下面、灶房里面以避灾难。那时父亲在家里做木匠活被说成开“地下小工厂”,刮“十二级台风”时,白天被抄家晚上挨批斗,腿都站肿了,父亲说他务务花,看看金鱼,听到鸽子叫就打起了精神。就这样每月挣42元钱,养活着一家10口人渡过了那最最艰难困苦的日子。特别是冬季买2000多斤圆根菜,一家老小忙几天才能搽好酸菜以渡冬春饥荒。我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们不信,说现在一年也吃不了10斤酸菜,那有这样的事。
  因父亲养花养鸽比较有名,那时武都是专署所在地,在专署工作的岷县朋友给父亲送了两对“岷县瓦板”(瓦灰鸽)换了父亲的一对白鹁鸽,父亲爱不释手,又成天捣鼓他的“瓦板鸽”,其做育的后代也能放50华里左右。当时就说瓦板鸽很厉害了。
  “文革”时,红卫兵大窜联,我们武都的红卫兵从武汉捎带了几对“信鸽”雨点,父亲又用白鹁鸽换了两个蛋,抱了20天小鸽都不叮蛋,后来打开看蛋早凝固了,有朋友说是鸽主将蛋在开水里煮了才给我们的,父亲找上门去,鸽主答应重抱一对小鸽子给我们,可见当时信鸽也是不好找的。也就是那时才有了对“信鸽”一词的真切认识,就是信鸽是长嘴雨点能飞能送信。后来父亲又将雨点信鸽和瓦板杂交,出的后代由经常搞外调出差的老石从康县、横现河(陕西略阳)司放飞回武都,父亲就乐的合不了嘴。其实最远也就飞100多公里。
  从武都有信鸽到现在已过去了40多年,父亲那一辈养鸽人在90年代都已先后做古。父亲94年病故前还在养着一群鸽子,武都的一位养鸽人临终时要朋友将一对他心爱的鸽子放在棺材里陪葬。他们一生厉尽苦难,但一生养花、养鸽、养鱼、养狗真是痴心不改,父辈们才是真正的养鸽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政策对路了,养花养鸽养鱼养狗也不再是封资修了,人们从此杨眉吐气。
  上世纪80年代武都也成立了信鸽运动协会,70到80年代武都有学生分配到兰州工作,我们也经常去兰州出差,结识了一些兰州朋友获赠了一些信鸽,也有大量的四川、重庆、江苏、上海鸽遗失在我们这里,又催生了一大批养鸽人。80到90年代年代武都的鸽友又开始了新的引进外系鸽浪潮,尔今,武都的鸽子飞300、500、700都实现了当日归。1000公里司放几次都很成功。可以说和父辈们养鸽时相比已是天地之别了。
  我回忆父亲养鸽的日子,怀念父亲再苦再难都养花养鸽养鱼养狗增添生活情趣的生活方式,父亲养育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兄弟姐妹养花养鸽养鱼养狗的情趣,不管生活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一家人和蔼团结、健康乐观,静赏鲜花朵朵,笑听狗儿汪汪,远望信鸽蓝天展翅,那就是心灵的极大释放,是无比的幸福吉祥。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清明时节陇南信鸽春赛渐入佳境 (3478次) 2018-4-3 22:45:14
 ·贺鸽友王军荣爱子新婚大喜 (3708次) 2018-3-6 10:00:17
 ·兰州恒盛爱心国际赛鸽公棚---明天一定会更好 (12629次) 2017-10-11 13:39:19
 ·养鸽爱铭鸽售鸽铸诚信—龙祥獒园鸽业孙斌专访 (6300次) 2017-4-5 12:11:27
 ·致养鸽的大龄青年 (3771次) 2017-3-7 13:59:20
 相关评论
3楼  小琦 :2009-1-3 20:20:20 IP:116.242.212.*
回复
确实很感动啊!我们家就是!我父亲喜欢养鸽子,到我这也是一样,现在我在北京工作,我父亲在家里饲养,每年我把鸽子带到北京比赛,呵呵!也挺有意思的。----任氏父子鸽舍
2楼  中信网友:2009-1-2 5:26:38 IP:58.251.31.*
回复
感人呀 以前是按样滴呀
1楼  中信网友:2009-1-1 20:45:00 IP:61.134.84.*
回复
文章写的很使人感动,在读此文章时我内心顿时感到一丝不快,我父亲养鸽子几十年了,由于出身农村,条件艰苦,自己跟父亲一起养鸽,现都大学,虽然没取得什么好的成绩,但能跟父亲一起养鸽子已经感到很幸福了,我们以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