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韩愈鸽舍
113 0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报料鸽闻快讯(1)
我的养鸽感悟(4)
我的收藏文章(108)
我的赛鸽日记(0)
我的鸽圈动态(0)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2013.15.
中信网友:
中信网友:慕利门,令人敬仰
beif:绝对的优秀!
beif:幕利门是位老实的
   信息统计

韩愈鸽舍
地    区:河 南
文章总数:113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1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5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8-8-7


 

 


探秘军鸽部队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韩愈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8-9-7 11:51:00  
  半个世纪前,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云南地处边陲,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成了交战双方争夺的重点。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国的军鸽都会聚在了此地,这个时期俨然成了军鸽的黄金时代。

  那时,驻扎在云南昆明的美国飞虎队军鸽训练场周围,每天都有一个小男孩特意跑来观看训练,这个孩子叫陈文广,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有14岁的孩子,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鸽王”。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军鸽队也要撤走了,军鸽队队长早就看出陈文广对这些鸽子的喜爱是发自真心的,他精心挑选了6对鸽子,送给了陈文广。

  这6对美国军鸽只是个开始,从那以后,陈文广开始收集全国遗留在云南的军鸽,过了一段时间,他手上的鸽子由十几只发展到了200多只,每天早上,在昆明的市郊都能看到他训练军鸽的身影。

  1950年,当时11大军区相继组建了11支军鸽队,昆明军鸽队也是其中之一。而此时,陈文广和他的鸽子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他买不起喂养鸽子的粮食,陈文广想把这群久经沙场的军鸽全部送给政府,既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为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军鸽事业做一点贡献。在整整3年的时间里,陈文广找了无数个部门,被人拒绝了无数次,年轻气盛的陈文广斗胆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长达6页的信。

  一周后,总理办公厅的回信寄到了他家。回信肯定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精神,希望他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并说明已经将他寄来的资料转到了中国科学院。不久,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又亲自写来一封信:总理办公厅转来的资料我们研究了。我们现在将资料转到中央军委,他们会派人和你联系。

“小直升机”屡建奇功

  陈文广的期盼终于有了结果,军委通信兵部委托有关单位会同军区通信机关对陈文广和他的鸽子进行了考核。专家们当场拍板:“陈文广是个人才,一定要让他训练鸽子!”之后,陈文广和他的鸽子被批准加入通信兵行列。从那时开始,喜欢军鸽的陈文广有了自己的天地,并带领着他的军鸽屡建奇功。

  1958年,一个三人巡逻小分队在中缅边境突遭大批匪徒的包围,几次突围不成后,队伍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随身携带的唯一一只军鸽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由于当时情况危急,慌乱中战士将军鸽放错了方向,军鸽不慎飞到了敌人的阵地上方,敌人见到这只报信的鸽子立刻乱箭齐飞,利箭射穿了鸽子的胸部鲜血直流。但英勇的军鸽没有倒下,而是流着血继续向大本营飞去……我方战士得到求救信后立即出兵,将匪徒全部歼灭,3名被困的战士得救了,那只鸽子也成了战场上的英雄,《解放军报》还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颂扬这只鸽子的丰功伟绩。

  在那个敌情匪患严重的年代里,像这样靠着军鸽冲出重围送信,而一举扭转战局的战例不胜枚举。在边界的一座哨所里,有1名战士突发急病,着急的连长请示上级,希望派出直升机救援。但由于时间紧迫,地理位置的限制,直升机无法很快降落。此时,机智的战士们想到了连队里那几只为战士们每天背送信件的军鸽。大直升机进不来,用“小直升机”送!没错,这里说的“小直升机”就是这些军鸽!

  指导员连忙请卫生员写下需要的药品名称,由3只军鸽带出了哨所,没多久,这些捍卫生命的勇士们就飞回来了,身上带回了救命的药品,战士们得救了!

秦基伟极力保留军鸽队

  时光转眼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就在昆明军鸽队不断取得成绩的时候,鸽子突然被列为禁养的动物,部队也不例外,接着,各军区军鸽队的编制相继被撤销。那么,昆明军鸽队还能够保留下来吗?

  关键时刻,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极力保留昆明军鸽队。早在抗美援朝时,这位志愿军15军军长在战场上捕到过美国的军鸽,他深知军鸽的重要作用。后来,在昆明军区的努力下,军鸽队保留了下来,成了全军惟一仅存的军鸽队,他隶属于成都军区通信兵部管理。

  今天,昆明军鸽队已经发展成为解放军军鸽基地,先后培育、繁殖了5万多羽共上百个品种的军鸽供陆海空三军使用,特别是边防和海防部队。如今,主要品种有世界名鸽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中国的“应验鸽”、“高原雨点”、“森林黑”、“小麻佐”等,这些品种一般飞行里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

  1980年11月的一天,南海舰队送来了从台北“回归”的两只雌灰鸽。水兵们给它们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回回”和“归归”。

  台湾鸽具有在大洋中飞翔的“向洋性”,昆明鸽具有抗强磁的“向山性”。若能将这两种鸽子杂交,岂不有可能成为“洲际鸽”的最佳选手?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集“向山性”、“向洋性”特点于一身的“应验鸽系”诞生了。它们秉承了父母的长处,身姿矫健,羽毛油亮,双腿短而有劲,羽翼长而有力。

  两年后,在上海举行的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竞翔比赛中,惟有“应验鸽”一路穿云破雾,搏风击浪,历时25天,途经6省1市,飞行了2150多公里,夺得第一,其远程续航能力大大超过了同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信鸽大赛的冠军鸽。

  “应验鸽”由此声名大振,它们的后代不少成为“千里鸽”,有的还被一些信鸽协会接去传宗接代。如今,云贵高原、北国塞外、天涯海角、西北大漠……到处都留下了它们自由翱翔的矫健身影。

氢弹炸不死的和平鸽

  1977年8月的一天,大西北戈壁滩中的我国核试验基地。

  在距离核弹爆心50米、100米、200米、500米、1000米不等距离处,已经悄悄地埋伏了50 个特殊的“通信兵”——25对“高原雨点”军鸽。

  “高原雨点”是在我国第一代军鸽品种——高原鸽系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高原鸽系是“飞虎队”使用过的“贺姆”鸽与我国“英雄雨点”鸽杂交而成的,具有远翔能力和抗高原强磁的特点。但它的鼻瘤很小,防雨防雾性能较弱。军鸽队经过多次试验,又将外国“雾都鸽”的大鼻瘤“安”到了它身上,从而定型了我军第2代军鸽品种——“高原雨点”鸽系。

  让鸽子穿越蘑菇云,有着科学的依据。核爆炸时产生的强大辐射,会给生物以毁灭性打击,即使幸免于难,身体器官特别是眼睛也会受到伤害。但鸽子的眼球外有层瞬膜,平时开启,飞行时紧闭,起防水、防光、防雾和保护眼球的作用。鸽眼外是眼球环,又是一套防风系统,可以说是上了“双保险”的眼睛。另外,鸽子的循环系统,有时可以不通过心脏而通过肾脏进行,称作“双重循环”。而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现象,使它们不会因为缺氧而窒息。它们那特殊的羽毛结构,保护了不被烧伤……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戈壁中心腾起一条“火龙”,紧接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遮天蔽日,甚是壮观。与此同时,只见50个黑点迎着辐射、顶着冲击波,一头扎进了翻卷着的蘑菇云,不见了。

  爆炸后的几十分钟内,研究人员惊喜地看到,蘑菇云中,有几十个黑点穿云破雾飞了出来,真的是陈文广的军鸽!1只,2只,3只,整整回来了45只,只有5只未归!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5只失踪的军鸽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军鸽史上的奇迹。原来,这5只丢失的军鸽在穿越蘑菇云后并没有飞向试验基地,而是转头直奔它们遥远的故乡——昆明。途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青藏高原,祁连山,连续穿过5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飞行空距长达2750公里,此纪录至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鸽能够打破。

  取样表明,5只军鸽身上的放射性物质比同等距离别的动物高出许多倍,但令人惊奇的是,军鸽的眼球没有被烧伤,毛羽及内脏也没有损伤,而其他生物都因核辐射而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今天,这5只功勋卓著的鸽子中,还有1只活在陈文广的家中。这只军鸽现在已经32岁了,它的子孙也都成绩优秀,有的立过战功,有的拿过比赛冠军,说起这些功臣们,陈文广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近亲个体的外观特征 (2410次) 2009-10-2 14:41:14
 ·配对 (2074次) 2008-10-5 13:37:00
 ·《詹森育种原理》全集 (3732次) 2008-9-29 19:24:00
 ·《詹森育种原理》全集 (2284次) 2008-9-29 19:19:00
 · 腮腺病当然可以预防 (2463次) 2008-9-22 18:52:00
 相关评论
1楼  中信网友:2015-5-14 17:50:28 IP:106.8.230.*
回复
2013.15.328169是你的吗??如果是请与18733013103 机主联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