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並河靖先生已於2005年4月17日逝世,他的貴作《作出與競翔》如實的記載了他數十年養鴿的經驗與心得,值得後來者學習與借鑒。感謝日本《愛鴿之友》雜誌發行人明神莊吾先生熱心相助,使並河靖先生的巨著能與中國鴿友見面。
日常訓放的狀況及競翔成績都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鴿子的飛翔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長距離飛翔的性能。我們經常能夠遇到這樣的情況,放飛二、三百公里時,鴿子會在幾分鐘內接踵而至,令人應接不暇,而當距離延伸到七、八百公里後歸巢率便驟然降低,能夠隨第一梯隊歸巢的鴿子寥寥無幾,並且往往是來自少數鴿壇宿將的鴿捨。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許多養鴿新手的鴿捨缺少真正也就長距離血統種鴿。也就是說,當我們用1 0 0 0公里記錄鴿的子代作種或者用600公里記錄鴿的子代作種,將繁育出的選手放飛800~1000公里距離時,前者的歸巢概率要遠遠勝於後者種鴿適飛距離的差距越大,這種結果就愈加凸顯。如果一個鴿捨的選手鴿全部出自三、四百公里記錄鴿的血統,那歸巢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了。
事實上,在正常的管理條件下,我們放飛當今鴿界中任何無名血統的賽鴿都可能在二、三百公里的比賽中獲獎。從我周圍鴿友的情況看,即使管理完全到位無懈可擊,遇到需要體現選手鴿遠距離飛翔能力的6 0 0~8 0 0公里的比賽,多數鴿捨的成績也會明顯下降,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他們使用的種鴿的血統結構。換言之,關鍵在於種鴿血統的適飛距離是否大於本鴿捨目標賽事的距離。在競翔條件十分嚴酷的日本,能夠在1 0 0 0公里以上距離的比賽中獲獎的血統,肯定具備了耐受惡劣天氣的優秀性能。假如一個鴿捨把長距離賽事作為自己的競翔目標,就必須使用能飛更遠距離的鴿子作種,尤其應當選擇世界上最遠距離比賽的獲獎鴿作為血統的基礎。
多年以來的分析研究告訴我,鴿子的健康狀況是左右競翔成績的重大因素之一。可以斷言,所有遠距離賽事的獲獎鴿都具有強健的體魄。大家都知道,一隻曾經在長距離比賽中飛出成績的鴿子,在健康狀況不佳時也有可能飛失在非常近的距離。因此,絕對不應使用身體孱弱的鴿子作種,無論牠擁有怎樣出色的血統和身世。一些養鴿新手對於鴿子的健康狀況感到難以把握,其實留意觀察鴿子的家飛狀態便很容易作出判斷,因為健康的鴿子在運動中總能表現出充沛的活力。近親交配與鴿子的健康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對於真正優秀的血統來說,由於實施近親交配而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甚至反覆近交也不會造成健康程度下降的結果。
除此以外, 鴿子的早熟性也是選擇基礎種鴿的三大條件之一。儘管到目前為止人們並不以鴿子早熟與否來評判血統的優劣,但我認為今後人們一定會對鴿子的早熟性給予更大關注。當今的賽鴿愛好者在奪取錦標的慾望上已經大大超過前人,其具體體現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幼鴿及一歲鴿被投入遠距離比賽。從驗證育種效果的角度看,早熟鴿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內繁育出更多代分,因而能夠使賽鴿的改良育種進程加快。另外,早熟鴿在幼年時期就能飛行相當遠的距離,即使在一歲之內頻繁參賽也不會妨礙後來的發育成長。與晚熟的鴿子相比。提前上路的早熟鴿能夠積累更豐富的參賽經驗,有可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加輝煌的賽績。鴿子的早熟性帶有極其明顯的血統特徵,注意選擇來自早熟品系的鴿子作種肯定會給飼養者帶來意外的收穫。對於鴿子的體型,我認為在最初的選種階段不宜過分苛求,而應當在自家鴿子飛出一定成績之後再加以考慮。
明確了選擇種鴿的幾個重要條件之後, 我們還必須注意分析哪些鴿子能夠將自身優點完整地遺傳給子孫後代。無論種鴿本身的競翔成績體現了多麼超凡的性能,牠繁育出的後代都可能表現平庸,相信每位鴿友對此都深有體會。從遺傳學的角度看,即使一隻鴿子的外在表觀極為出色。但是如果內在的遺傳基因不理想,貿然用來作種就有可能繁殖出一大批不肖的劣質鴿。由於我們飼養功賽鴿作為品種而確立的歷史很短,因此與其他家畜相比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另外,賽鴿的長距離飛翔能力是由多方面的重要基因融匯而成。因而在性能遺傳上存在的變數通常會大大超乎人們的預想。也就是說,繁育出的後代在性能上等同或超越親鴿的可能性十分微小。為了在選種育鴿的過程中少犯錯誤,我們就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賽鴿飛翔能力的遺傳極不穩定這一事實。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還會發現,對賽鴿真實的飛翔能力作出正確評估也並非易事。當遇到晴好天氣或一路順風時。參加比賽的選手鴿大多能夠飛出很高的分速,會出現大批鴿子湧入第一梯隊同時歸巢的情況。此時的排名結果並不能真實體現鴿子的飛行能力,而是取決於選手鴿入捨的快慢以及鴿主發現歸巢鴿並打下鴿鐘的速度。反之,當比賽遇到極端惡劣天氣而造成絕大多數選手鴿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歸巢時,我們也難以判定那寥寥無幾的獲獎鴿是否真正擁有出類拔粹的能力。
在英國的鴿刊上時常可以看到一種獨特的溢美之辭,就是特別強調某「每次奪冠獲獎時的分速都低於九百米」。這與我們習慣以高分速取鴿的思路完全不同,頗有些發人深思的意味。總而言之,當大批選手鴿受惠於天氣、以極其接近的高分速蜂擁而至的時候,其中肯定有不少鴿子是憑借集團飛行的習性和運氣跟隨第一梯隊快速歸巢的。這樣的鴿子即使在比賽中奪得了高名次,其實真實的飛翔能力以及作種價值都難免令人置疑。因此,假如有兩隻自身條件不相上下的鴿子可供選擇、一隻出自名不見經傳的血統、只是偶露崢嶸,而另一隻的親代、祖代及平輩都擁有優異的賽績,我們當然應當選擇後者作為種,因為牠的遺傳能力更值得信賴。
從動物的育種遺傳學以及血系構成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將賽鴿的血統大致分為近交系和非近交系兩大類別,近交系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閉鎖型近交系和非閉鎖型近交系。近交系是近親交配血系的簡稱,泛指所有採用近親交配進行繁殖的血系。為了便於加深對近交系的理解,我想先介紹一下近親交配在賽鴿繁育的過程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用一句話來加以概括,所謂近親交配的結果就是相當於孟德爾定律中F 2 的遺傳現象的反覆集聚。毫無疑問,我們當然可以期待出現十分有利的結合帶來的理想結果,但同時會出現更多的極為不利的結合。具體結果就是繁殖出的子代鴿參差不齊,既有最好的也有最差的。除非兩隻親鴿的遺傳基因格外出色,出現差鴿的機率要遠遠大於出現好鴿的機率。
儘管如此,根據孟德爾遺傳學的理論,不實施近親交配就無法對賽鴿的性能進行改良並加以固定。近親交配的程度(近交係數)越高,不良基因造成的劣質鴿越多,但是經過淘汰就可能獲得集聚各種寶貴基因於一身的個體,那正是對於我們至關重要的理想原鴿。不過,要獲得這種優秀的個體需要飼養者付出極大努力,事實上育種繁殖的絕大部分工作就是不斷對不良基因進行淘汰。綜上所述,為了對賽鴿的性能進行改良並加以固定,近親交配是我們必須採用的繁殖方法。通過近親交配能夠產生非常出色的個體,同時也會產生大批必須加以淘汰的劣質鴿。在近交繁殖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注意防止賽鴿健康程度的衰退。
文/並河靖
譯/范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