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一篇“中信网”上面的文章后,感触极深,在此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即不要因为瞧着他人对鸽子的培养“成形成系”而一时冲动,轻言砍杀自己棚里的鸽子。
我相信每一位鸽友参加本地比赛都会有一定的成绩,能出成绩都是跟“种”、“养”、“训”密切相关的。汪妙法先生跟我说过一句话:高位成绩不可能是一个人独占的,而那些能飞到前高位成绩的,也绝对都是好鸽子。
每一位养鸽人都会有成绩也都基本有过高位成绩鸽,如果因为一次参观其他鸽舍而砍杀自己棚里多年的形成的“路子”,这种做法实在有点冲动,也值得大家反思和商榷的。
他人鸽舍的鸽子“成形成系”也是通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和状态的,且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在短时间和短期内跟上人家步伐而砍杀自己的鸽子,实在有一点急于求成,做法实在不可取。
现实中,养鸽界的的确确有些老前辈或者天赋高的人(鉴鸽能力强的人)能通过观察外表外形、上手观察等手段可以鉴别一羽鸽子的“好坏”(就如汪顺兴大师),但我认为,在大多数的鸽友都没有这个高深的功力去甄别赛鸽的好坏,只能通过实践让鸽子去飞去比赛来给棚里的鸽子定好坏。否则,盲目拿别人家好鸽子来做参考样本,定了自己棚里的鸽子生死,这种做法实在有失偏颇。
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有两只鸽子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其中一只是本人飞过五名的一只雌鸽,因为平时不在家都由家人管理。等比赛时回家看我的鸽子时,因为棚里鸽子太多就产生先处理一批自己认为“不好”的鸽子。让棚里可以空出更大的空间来,让选手鸽可以更好的休息。
当我进棚时第一眼瞧到一只充满灵气的小雌鸽。当我捉上手后对它的失望远大于第一眼的喜爱。龙骨细,肌肉不发达握在手里是感觉没有力完全不符合平常比赛的基本要求。失望之于把它放进“屠杀笼”中准备第二天早上送到菜场去处理。
当天晚上睡觉时,突然想起第一眼瞧到它的哪股灵气又心软了,起床把它又放进棚里了。之后在比赛前的几天反复观察上手四五次,捉了放,放了捉,想杀又怕杀错了鸽子。最后我还是想想给它一个机会,等参加完比赛之后以输赢定它的生死。
跟协会第一次一百公里时,它是全棚最后一只到家的,而且还是第二天早上到家的。此时我告诉自己:瞧吧瞧着漂亮不定用的东西就是这样,二百公里估计有去无回了。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在二百公里时它是本棚第一只到家的。我又告诉自己:哪是因为鸽子一站快一站慢的原因,心下暗想:下一站五百公里基本上它是没有戏的。
终于到五百公里比赛了,上笼前我跟家人都选中其中两只认为会速度比较快的雄鸽,对哪只“小丑鸭”连想都没有想到过。
比赛当天阴天顶风,“小丑鸭”雌又是本棚第一只到家的,因为平时家人喂养习惯不好,导致8分钟后才进棚获得第五名。其他两只我们瞧中的雄鸽一只20名,一只22名都没有比它快。
通过这次事情,我对于轻易砍杀棚内的鸽子而后悔。鸽子就是要通过比赛才能证明它的价值的,如果我们只是通过表面现象就可以鉴定和决定它们的好坏,哪个个是大师级人物了。
另一只鸽子则是我棚里去年另一只得奖鸽“拐子灰”的父亲,它本是中长距离成绩鸽的后代。当年由于换房而让它没有机会上天,就关进了“死棚”内。在空闲之时出了一窝子代后,我自己想棚里鸽子太多了,便给自己一个借口,把它给处理掉了。
秋天,它的子代在“拐脚、断龙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得奖,让我后悔莫及。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所以,奉劝各位鸽友:不要轻易因为外貌的特点而去处理自己不喜欢的鸽子,鸽子是在比赛场上来证明它的价值的,希望能够多给它一次机会,它会给你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