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震翔天下 |
|
|
|
震翔天下
地 区:山 西 文章总数:28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2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74 建立时间:2007-9-11
|
|
|
作者:震翔天下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9-1-20 23:45:55
|
|
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提出了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并根据三种神经特性的表现组合成不同类型。赛鸽受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它们在运动时能量物质的消耗和体能恢复期的能量储存,同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活动的剧烈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外通过不同种类动物实验材料都证实这一点。同时说明了运动时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能得到恢复,而且这种恢复还能超过原来的水平。体能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动物实验证明,长时间运动后,不同能量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以磷酸肌酸最快,糖元次之,蛋白质最慢。还有研究表明,持续时间长的耐力性运动结束后,被消耗的脂肪要到第三天才出现超量恢复。赛鸽经过一次大运动量的竞翔返巢后,第1-3天机能水平明显下降,到第3-5天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第5-8天才能出现超量恢复,这是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一般规律。但是,由于赛鸽个体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差异性,它们在同一次竞翔运动,同一时间返巢的情况下,其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和速度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赛鸽体能超量恢复时间与一般规律相比较,明显缩减了时间,并且在规定时间的下一次竞翔更远的距离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而另一部分赛鸽体能超量恢复时间与一般规律相比较,明显延长了恢复时间。由于在规定时间内的下一次竞翔更远距离时,它们的体能还没有达到超量恢复,从而导致赛鸽竞翔运动能力下降或者竞翔失败。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高级神经活动时,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动物的行为表现(竞翔返巢速度或中途丢失等),主要是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差异性决定的。他依据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特性的表现,组合成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由于赛鸽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和体能超量恢复的能量物质储存受神经系统的支配,这为我们研究和探讨赛鸽体能超量恢复受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神经系统对恢复机能的
支配功能
赛鸽属于进化的高等动物,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亦更加重要。例如赛鸽在竞翔活动中,必须具有确定返巢方向的导航能力,持续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能力,寻找食物和水源的能力,躲避天敌和人为捕捉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大脑神经活动支配下完成的。赛鸽由于视觉功能的高度进化,它们的视觉对环境具有严格的选择性,竞翔环境与棚舍周围环境的比较,使它们产生逃避竞翔环境的返巢行为。这些与它们大脑皮质的视觉区域的功能有关。赛鸽在返巢的飞行运动过程中,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活动经常不断进行校正和改进肌肉活动,这种校正是靠视、听、本体、前庭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来实现的,这些感受器反映外界环境变化,肌肉收缩与放松的程度,动作阻力的大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身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等。
十八世纪末,法国学者比夏(Bichat)把植物性神经系统看作是独立地支配内脑的神经系统。他认为机体是由掌管植物性生命和动物性生命的器官所构成的,内脏属于植物性生命,感官和躯体骨骼肌属于动物性生命。根据比夏的意见,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节仿佛是内脏的脑髓,而躯体的动作是在感官作用影响下由脑和脊髓来掌管的。以后,兰格来(Langley)又详细研究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构造,他把它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根据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兰格来把胸腰段的传出神经纤维称为交感神经系统,把头、骶两段合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大部分脏腑器官都同时接受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系统的双重支配。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来看,这个系统所支配的器官非常广泛,包括循环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感官的附属部分以及某些内分泌腺。一般说来,内脏器官都受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系统的双重支配。
交感神经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受其支配,而且一个节前纤维要与好几个神经节内数十个神经元形成突触,故而一个节前纤维兴奋可引起较为广泛的节后纤维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遇有紧急情况时更是如此。例如赛鸽在竞翔返巢的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每次心搏的排血量增加,体表血管和胃肠道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进入骨骼肌的动脉扩张,血液供应增加;瞳孔扩大,到达视网膜上的光刺激量增加,视力得以提高;肾上腺髓质在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下,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增加其它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同时使肝内糖元分解,血糖浓度上升,为肌肉运动提供更多的能源;呼吸的速率和幅度增加,肺部毛细支气管扩张,为机体能量代谢提供更多的氧,保证进入肌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来对抗和适应竞翔运动的需要。因此研究证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支配体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使体内贮存的能量分解,代谢加速。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反。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比较局限,皮肤和肌肉的血管,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没有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当赛鸽处于休息或松驰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兴奋占优势地位。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心血管功能减弱,心率变慢,每次心搏的排血量减少,输往周围和骨骼肌的血流减少,但进入肠胃道和腹腔其它脏器的血流增加,肠胃道的分泌和运动增加,血糖以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形式贮存,增强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有利于促进赛鸽运动后体能储备的超量恢复。
从上面介绍的神经活动情况表明: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支配赛鸽飞行运动时能量物质的动员和分解和供给的作用。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支配赛鸽返巢后的体内能量物质储备的超量恢复。由于赛鸽大脑皮质及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平衡性及灵活性的差异特点的客观存在,为我们研究神经活动的特性组合类型对机能超量恢复的影响,提供了可能。
二、神经活动特性对超量
恢复的影响
巴甫洛夫在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动物神经活动的特性主要是由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经过赛鸽体能恢复的实验表明,在环境条件、营养物质、健康状况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体能超量恢复快慢存在巨大差异,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神经活动特性主要是由先天因素决定,并影响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和效果。如果环境条件刺激使赛鸽产生紧张或恐惧的心理活动,更加严重地影响体能超量恢复,导致恢复效果不佳,时间明显延长(如在恢复期内经常去干扰赛鸽正常的休息或者改变棚舍内外环境等)。受先天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赛鸽神经活动特性表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认识和了解赛鸽神经活动特性及其组合的类型,能使人们掌握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基本理论,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去。
1、神经过程强度因素
神经过程的强度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具体地说是大脑皮质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经受强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例如赛鸽在飞行运动中,经过几个小时从五百公里外返巢,或者经过十几个小时从一千公里外返巢。这种行为表现出大脑皮质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兴奋的强度,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在支配体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过程的神经强度表现。赛鸽返巢后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必须经过超量恢复之后,才能为继续竞翔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赛鸽剧烈运动停止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支配内脏器官、调整血流量进入胃肠道的量增加,以促进糖元、脂肪等能量物质的储备。此时赛鸽神经活动强度的行为表现是: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能保持安静地在巢位或栖架上休息,很少到处游荡。我们经过长期观察表明,那些经过多次竞翔返巢并获得优异成绩的赛鸽,在运动过程中神经活动兴奋保持的时间强度与体能超量恢复的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的时间强度,能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强度,在支配体能超量恢复过程中,使恢复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因此可以认定,赛鸽神经活动过程的持久工作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体能超量恢复所需时间和效果。神经活动强度大的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短,效果好。神经活动强度弱的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长,效果也不佳。
2、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因素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及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强度的对比程度。例如赛鸽经过数小时的飞行运动完成了五百公里竞翔返巢。而在剧烈运动停止后,交感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兴奋机能降低;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由抑制转为兴奋,其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强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赛鸽神经过程平衡性的具体表现是:它们经过剧烈运动返巢后,在体能恢复期间,一般都能在棚舍内或者在棚舍外安静的地方保持较长时间的休息过程,这充分说明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而在体能恢复期间使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强度与之相适应,从而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那些在竞翔活动中屡战屡胜的赛鸽,其神经过程的平衡性非常优秀,它们竞翔返巢后往往躲在棚舍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保持安静地休息,以便尽快促进体能的超量恢复。进一步研究表明,赛鸽公棚实行规定时间的多关竞翔,从已经公布的成绩单中,那些连续几关进入前名次的赛鸽,说明它们神经过程的平衡性非常优秀,这也是国际竞翔比赛按多关竞翔获得总冠军赛鸽的价值,其科学性反映了赛鸽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在体能超量恢复时间和速度的重要作用。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因素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由兴奋转为抑制或者由抑制转为兴奋时的速度快慢。如果两种神经过程转换迅速、容易,表明神经过程中的灵活性大,反之则小。例如赛鸽在飞行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运动时的能量来源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支配下,促进体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以保证肌肉运动时能量物质的供给。当赛鸽返巢后、剧烈的肌肉活动停止,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并且在体能超量恢复过程的转化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物质的超量恢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促进体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促进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两种神经过程之间兴奋与抑制相互转换速度快慢,直接影响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有研究表明,体内能量物质的恢复速度以磷酸肌酸最快,糖元的恢复比脂肪快,蛋白质最慢。由于能量物质超量恢复的客观规律性特点,体内某些能量物质的恢复会利用其它能量物质分解代谢产物来合成。动物实验表明,经过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之后,虽然运动已经停止,但是体内脂肪代谢分解为糖的过程仍然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肌肉中的糖元和肝糖元的合成会大量利用脂肪分解的糖来合成。如果动物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兴奋性在运动结束后不能有效处于相对抑制,势必延长体内脂肪的分解,继而直接影响体内脂肪超量恢复的速度,延长恢复时间。
由此说明,赛鸽竞翔返巢后,剧烈运动已停止,交感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大,对于控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代谢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有效抑制,从而促进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程的转化,加快了体能超量恢复速度,缩短了体能超量恢复时间,为赛鸽继续竞翔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赛鸽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具体表现是:它们经过长途运输过程,在竞翔笼内情绪稳定,到达竞翔地后放飞,它们的神经活动转换为肌肉收缩运动和定向导航的兴奋过程迅速容易,说明它们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大。赛鸽经过长途竞翔返巢后,受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取食速度较快,进食量较大。并且在恢复期表现出在固定巢位休息的神经过程,长期观察优秀的竞翔鸽场证明了这种行为表现。另外,赛鸽经过剧烈运动之后,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体重明显减轻,竞翔前后及超量恢复的称重是掌握赛鸽体能储备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体能超量恢复与体重对比程度有关,加之赛鸽利用体内储备的能量物质供给肌肉活动的能力是其特有的,因此体能储备是超量恢复的重要指标。值得爱好者深入细致地研究,以便指导赛鸽运动实践。
从上面介绍的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清楚地表明,促进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类型,应该是神经活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均较强的类型组合,并且在它们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选择那些神经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俱佳组合的类型,对于促进体能超量恢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环境条件刺激对体能
超量恢复的影响
赛鸽神经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特性也受后天环境条件刺激的影响。良性的环境条件促进赛鸽体能超量恢复,不良的环境条件制约和影响赛鸽体能超量恢复。赛鸽属于神经活动高度进化的视觉情绪动物,视觉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赛鸽的神经活动过程的发展。例如,赛鸽竞翔返巢后的体能恢复过程中,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储存是建立在交感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的条件下。如果赛鸽的视觉活动受到不良条件刺激而产生紧张的心理活动时,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冲动的传导,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从而破坏了体能超量恢复的神经活动过程,直接影响体能超量恢复的效果,延长超量恢复的时间。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性研究还了解到,原来是一只非常优秀的赛鸽,由于竞翔成绩表现而引起主人或者其它爱好者的注意,结果在欣赏时的抓鸽过程中,改变刺激条件使它们的的体能得不到有效恢复,甚至人为造成了神经活动的改变,破坏了大脑及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节奏。当这部分赛鸽再去竞翔时,由于神经活动节奏被破坏,体能超量恢复的效果不佳,往往导致竞翔的失败,甚至有部分赛鸽在很短距离的训练过程中不能返巢。因此赛鸽竞翔返巢后的体能超量恢复过程中,应创造适合超量恢复的环境,如光线的明暗程度对视觉刺激效果不同,安静的环境条件也有利于赛鸽体能的超量恢复。这进一步证明了巴甫洛夫提出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活环境条件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发展,并且为赛鸽的体能超量恢复的神经活动创造条件。不良的环境条件制约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发展,并直接影响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效果,延长恢复的时间。
四、体能超量恢复促进
神经活动特性发展
神经活动的兴奋是活组织在刺激(如电的、机械的、射线的、压力的、温度的和化学的等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并伴有电活动现象的反应过程。赛鸽机体中,神经和肌肉组织是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兴奋在神经上发生后,就沿神经传导;当传导到和它有生理性联系的另一组织时,将影响后一组织的活动:或增强它的活动,使它也发生兴奋,或减弱它的活动,使之抑制。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如果引起肌纤维兴奋就收缩,如果引起抑制,就减弱收缩或放松。由于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是伴有电活动现象的反应过程,因此电活动的能量来源于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及神经活动每日需要消耗120克的糖,虽然我们还未能证实赛鸽大脑及神经活动每日消耗的糖量,但是可以认定大脑及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强度,兴奋与抑制两种神经强度对比的平衡性,以及兴奋与抑制相互转换的灵活性,是以能量物质的储备和动员供给能量的能力为基础。例如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时,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增加其它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同时使肝内糖元分解,血液浓度上升,为肌肉和神经系统活动提供更多的能源。当赛鸽休息或处于松驰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占优势,血糖以糖元的形式贮存,肠胃道的分泌和运动增加。这个过程仍然是以能量物质供给神经活动需要为基础。许多动物实验性研究证明,在体能超量恢复阶段的训练或比赛,它们表现出超过原来水平的运动能力。赛鸽竞翔运动更加充分地表现出这个特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赛鸽家,经过几百公里竞翔之后,他们会认真细致地选择那些已经达到超量恢复的赛鸽去竞翔更远的距离,并且屡屡获得成功。这就是赛鸽经过训练或比赛之后,运动能力超过原来水平恢复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具体表现。
由此说明,赛鸽体能超量恢复受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类型的影响,而体能超量恢复是神经活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物质基础,体能超量恢复的效果能促进神经活动的组合类型的发展。
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供爱好者参考。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秃头199 (2939次) |
2010-4-4 11:48:27 |
·话说恐怖59系 (2601次) |
2010-1-16 19:02:30 |
·用种鸽四忌 (3264次) |
2009-2-11 23:40:40 |
·赛鸽饥饿训练的研究 (2127次) |
2009-2-11 22:56:37 |
·雌鸽的寡居制(二) (2339次) |
2009-2-3 18:37: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