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鸽人你是否也有着和笔者一样赛事惨痛失败的经历?那么,面对赛事的失利,你是越挫越勇还是怨天由人,一蹶不振?也或是折戟沉沙、偃旗息鼓?赛事失利并不可怕,怕就怕输的不明不白,糊里糊涂。从此没有了精神,而这个精神往往是我们养鸽的动力和信心。
其实,赛事失败是每一位鸽人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失败都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决定的:鸽主如果把这一些都归结为运气不好的话,我想别人一定会笑话你是在找借口;如果把失利全部归咎为鸽种质量不好,来年再战,可能还会演绎同样的故事;如果我们过于自责,把应属于鸽种的那部分责任也揽过来的话,极有可能会造成平庸的赛鸽、种鸽侥幸逃生,误人误己。
面对失败,我们要摆脱浮躁,冷静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们赛事的失利?“细节决定成败”个人认为鸽主首先应先从自身查找原因,其次是查找鸽种的差距,最后从鸽舍的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出制约鸽舍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着先主后次的原则逐项进行整改。
一、认真检讨自身在鸽事投入方面存在的不足。
鸽主在实践养鸽理念上作的够不够完善,对鸽种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采用的养鸽模式。
你的赛鸽采取定时关养还是敞棚放养的方法?对赛鸽的管理,你的鸽子每天早上几点钟开始练?晨练时间是否规律?是强制训练还是不加约束的家飞?每天早晨有没有通过检查赛鸽粪便从中发现不健康的个体?在赛鸽家飞时,你从鸽群飞翔状态上观察哪些方面?相信我们会从中得出正确答案:赛鸽如鸽主,懒人养不出好赛鸽。赛鸽应当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若想得到高质量的家飞效果,前提必须保证鸽群的健康。不是通过放鞭炮、摇红旗、扔石子等不正常方式强制驱逐的。
2、赛鸽的饮食
你采用的是一日一餐制、一日两餐制还是每天常食制?第一餐定在什么时间?饲喂的时间是否规律?喂食时,赛鸽能否听懂主人口令迅速返舍形成抢槽?饲料的品种是否单一?饲料中有无霉变的颗粒?每一餐的食量是如何控制的?赛鸽是饲前喂水还是饲后给水,饮水是否新鲜、洁净?平时保健土和矿物质能不能得到保证?结论:合理、规律的食水供应能够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疾病的防治和种赛鸽的护理
对毛滴虫和球虫及肠道寄生虫疾病平时是怎样治疗的?是出现症状后治疗还是根据鸽子的异常举动判断对症下药?平时我们怎样做鸽子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保养?采用集群给药还是个体投喂的方法?我们虽无专业检测手段,但大多数病症还是有迹可循,赛鸽的形体运动和粪便都能透露出这样的讯息,大多数的寄生虫虽不能全部驱除但通过合理用药使其数量减少,不致诱发其它疾病。
种鸽配对一般选在什么时间?配对前有没经过毛滴虫、球虫、肠道寄生虫的清理?消化道有没有进行整理?种鸽配对时双方是否均达到它的最佳状态?鸽蛋质量是否达到我们满意,如何判定取舍?结论:当赛鸽还是一枚鸽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它以后的命运,是驰骋赛场还是流落它乡。作出一只用于参赛的选手鸽远不是我们想象的用最好的配上最好的鸽子出最最好的鸽子这么简单。
4、赛鸽的训放
赛鸽训放前有没有对它的身体状况仔细观察?训放前着重给食还是给予充足的饮水?赛鸽训放归来饮的第一口水和第一餐食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归巢后如何护理?有无制定训练计划?私训采用群体训放还是单只抛放?训放和保养怎样结合在一起?结论:赛前有计划的训放能够减少应激反应,有效提升鸽子的临战状态,给最后的脱群冲刺实现高分速回归打下基础。
二、客观分析鸽种差距,慎重权衡种鸽取舍
对失利的赛鸽应多方面进行考证,比如:参赛时身体是否健康;新羽毛更换情况;投入的是否为其能力所及的赛距;是否在上一站的训放、比赛后得到体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虑赛鸽的父母鸽:上代中有无速度超群的鸽子,种鸽本身有无赛绩,父母鸽均是怎样作出的这几个方面问题。要从赛鸽的羽色、性别、眼砂、习性等方面判别遗传走向。鸽种决定赛鸽回不回得来,速度的快慢受鸽主养功的影响。如果上述都不存在问题的话,只能说明这只赛鸽的父母鸽不具备作种的条件。
重新更换鸽种对于屡遭赛事重创的鸽舍来讲应该是件好事,经历了严格的淘汰,进一步明确了引种目标,使起点有了新的高度。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使鸽人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去成为现实。鸽人需要时刻铭记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鸽种上有大的投入,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
三、重新评价鸽舍的基础设施,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
对鸽舍的构造围绕通风、干燥、布局是否合理进行分析,鸽舍通风合理吗?鸽舍内有鼠类、麻雀驻足的迹象吗?鸽子在鸽舍内受到过突如其来的猫、黄鼬等天敌袭击吗?未成年的幼鸽出现游棚现象吗?每一个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原因,透露着鸽舍的危险信息,要求我们立即进行整改。
鸽舍的构建不要过于追求外型的美观,而是要充分体现出鸽舍设施的实用性。能够避风雨、挡严寒、耐酷暑,是鸽子有安全感的存身之所。“要买得起马,更得置得起鞍”。我们没有理由使我们寄于厚望的选手们居住在粉尘飞扬、惶惶不可终日,随时会陷入无妄之灾的环境之中吧!
如果把鸽事比作一部计算机的话,那么,鸽种、鸽舍的基础设施应是这部计算机的“硬件”,养鸽理念等则是它的“软件”。如何提升这部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实现良好运行速度则由工作人员(我们的鸽主)统一协调来完成。也就是说鸽人只有把种、养、训、调等科学的手法与鸽舍的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走出赛事失败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