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友们大多喜欢经常聚聚、聊聊、坐坐、侃侃,谈论的不外乎是这样的话题:什么哪家的鸽子飞的好,什么哪位荷、比名家的鸽子要来中国拍卖,亦或者是哪位鸽友就是靠的哪路鸽子发的“家”!特别是最后一点,谈的最多也最玄乎!譬如国外的胡本就是靠的“年轻艺术家”才有了今日的辉煌;电脑戈马力就是凭借其“秃头199”打下的江山;盖比则仰仗他的“娇小号”而名垂鸽史;还有凡代克则以他的“所向无敌”而君临天下等等。多如牛毛的欧洲、美洲赛鸽名家的名鸽后裔蜂拥而至,刹那间,引进优秀名鸽的后裔做自己的种鸽已然成为了一种赛鸽运动“制胜”的捷径。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做法,然而,很多的现实和梦想却差距甚远。例如某鸽友如斯言道:“有时候,看别的鸽友引进的某某名家的某一系赛鸽作出就非常发挥,而自己同是引种此系赛鸽,在竞翔中却远远地落在别人的‘后面’,更有甚者同是一系赛鸽,同场竞技,人家的名列前茅,而自己的则有去无回。”多少的疑惑,多少的不解,始终都不得其中要领,悻悻地只道运气不好而已!至此,笔者倒有些许感受,不妨与诸位同好分享。
第一:在赛鸽饲养的道路上,“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似乎是一种通病,总是看到某某人的鸽子发挥了,赢得了什么名次和多少奖金。听到或看到这些心下不自觉地就开始发痒。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和机会,很快那位仁兄的鸽子的后裔就会被移居到自己的鸽舍里。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开始关注并育种作出进而放飞参赛,而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壮志未酬”的占了八九成。
第二:对于赛鸽的引种、育种、训放、参赛竞翔、日常饲养管理一定要有相当的知识沉淀和积累,切不可把驯养赛鸽当做一种普通的体力活。假使鸽友只是通过“索取”他人的“名系”、“名鸽”来参与赛鸽运动,那要想真正在赛鸽运动中立足是基本不可能的。
第三:在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种鸽以后,切忌“见好就收”的盲目引进。殊不知稳定某一系赛鸽很不容易,诚如《詹森育种原理》所言,“鸽质的提升非常缓慢,而一次不恰当的配对,鸽质的下降却很快”.很多著名的赛鸽名家,他们都非常“忌讳”引种,因为引种其实是一种赛鸽道路上最大的“冒险”,尽管其中孕育着进步的机会和可能,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包藏了退步的风险和必然。想必大家都知道詹森家族,他们基本都不向别人引进鸽子,偶尔有一个半个(1/2华普利)也是他们知根知底的“外”来种!真正的大师是这样做的!
第四:对于自己已经拥有并有所发挥的鸽系,一定要倾尽全力去发掘,用时间和精力去真正了解它们、深入它们,让它们的发展尽数在鸽主的预料乃至计划之中。其实这样的鸽友在生活中为数并不在少,只是他们都比较低调和谦虚罢了。诚如某位名家说的,“仅凭电话和写信,能得到的只是一线售鸽……”.“真正的好鸽,名家自己用还嫌不够,哪里肯轻易出手……”?
第五:总结和组建自己的基础种鸽团队,以精简、“专一”的阵容作出最优秀的精兵强将,发挥自己手里每一羽种鸽的潜质,灵活运用交替遗传和隔代遗传的育种技术作育幼鸽,“期望可以作出优秀的典型。”
第六:笔者有一位挚交兄长,他曾告诉笔者这样一句话,不妨赠送诸位--“有的时候你在不能掌握自己基础鸽系的特性的情况下,即使是再好的鸽子摆在眼前,你也不要心动更不要行动,因为你不懂怎么用‘她’,搞不好会陷入不能自主的迷惘之中,做任何事,只有走对路才能有出路。”
……大家都知道詹森作出的“麦克斯”,此一系赛鸽直到今天仍然潇洒地穿梭在蓝天白云之间,我想詹森靠的不仅仅是引进他人优秀的种鸽这么简单吧!假如每一位鸽友都能用自己手里使用的种鸽作出像你曾经引进他时所仰慕的那羽基础鸽(大铭鸽)的话,那么,赛鸽运动将会更加精彩。不妨试想?假如让“019”、“小火箭”、“所向无敌”、“白腹号”、“凯撒大帝”、……同场对决结果会是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