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福龙鸽舍
25 2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最新评论
信息统计
福龙鸽舍
地    区:河 南
文章总数:25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2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6-11-16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二)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福龙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12-23 14:38:00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昱衡 译著

作者简介:邱昱衡 1974年出生

笔 名:小 邱

台湾中兴大学畜产系毕业

金振山国际赛鸽中心邱 城先生之长子,协助父亲育种繁殖。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将遗传学的历史演化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几个遗传学上的专用名词以及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的理论说明,谈到有关鸽子黄眼和砂眼的遗传,两羽黄眼的鸽子交配遗传,有可能产生出1/4砂眼的鸽子,这是根据孟德尔第二遗传定律所推算出来的。而孟德尔的第三遗传定律则谈到,所有鸽子的羽毛颜色、眼睛等等各种不同性状的遗传,都是经由各自遗传所得,不同的性状,彼此的遗传因子之间是相互不影响的。以下笔者用简单的例子及照片来说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以便让鸽友更容易了解。

鸽王之王(NL82-1790149)是1985年荷兰全国最优秀公鸽王14位,当年参加比赛20次全部入赏,代表荷兰参加奥林匹亚,它是一羽相当优秀的灰色雄鸽,和多羽雌鸽交配产生了很多优秀下代,其中配斑色铁血女王(87-01000)时,其后代特别突出。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知是否是因为羽毛颜色的关系,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羽毛颜色和其后代的能力表现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敢妄下推断,其它文章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仍值得我们再商榷。以下的附图将说明鸽王之王×铁血女王的下代会产生斑色及灰色的鸽子。

我们利用棋盘方格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在以下的例子中,用符号K来代表羽毛是斑色,羽毛斑色(K)是属于显性的,而用b来代表羽毛是灰色,羽毛灰色(b)是属于隐性的。鸽王之王是一羽灰色的雄鸽(基因型:bb),而铁血女王则是一羽斑色的雌鸽(基因型:Kb)。它所配对的结果是:(见附图5)

这是从许多鸽舍配对所得结果而取的平均值,当然,鸽友们就某一配对只生四羽时,可能会有3羽斑鸽(Kb),1羽灰鸽(bb),但是,鸽友如果作出几百羽时,得出的结果就会是平均值,这也证明棋盘方格所推演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羽斑色的雄鸽(具有Kb的基因组成)和一羽灰色的雌鸽(具有bb的基因组成)在配对上似乎相当的匹配,我们比较其它黄金配对,例如 城王70-3136616与惠芳后68-3224316(卡特利斯系,见附图6),满天星86-00819(见附图8)和86-00765(罗尔浪系,见附图9),它们的优秀后代如 城王75(78-29975,见附图7),满天星Ⅱ世(92-279969,见附图10)等都是灰色鸽子,这是巧合还是其中有关联呢?

许多名家都承认,有一些优秀的种鸽在小时候是曾被忽视的,因为它们的外表可能不那么招人喜欢,这包括本舍台湾相当知名的黄金种鸽 城王(70-3136616),它的最后直子“ 城王82”(见附图11),在它小的时候是那么的不起眼,以至被遗弃在鸽舍的一角,后来当试用它作出的比赛鸽时,第一窝即入赏,后来又连续入赏,才知道这羽雄鸽的遗传相当优秀,“ 城王82”的后代在台湾、大陆、泰国、菲律宾及德国均已大量入赏,这时才完全展现出它的优秀遗传。

金振山国际赛鸽中心有名的黄金配对金刚不坏(NL85-1826254)×大未来(NL85-1826243)是克拉克詹森系,本身为黄金配对,作出下代荷兰鸽王、鸽后、幼鸽王十多羽,在台湾综合冠军及十位内多羽。以下用这个配对举例说明孟德尔的第二遗传定律,雄鸽和雌鸽所具有的基因型是非纯种的(Kb),因此交配后所生的第一子代分成斑色鸽(KK和Kb,占3/4)和灰鸽(bb,占1/4),见附图12-18。

四、DNA——构成染色体

基因的成份

染色体是遗传特性的载体(carriers),也就是说,决定鸽子遗传到什么样的性状,不管是斑鸽或灰鸽、黄眼或砂眼、翅膀的形状、鸽子的体型,都是由染色体来决定。染色体有一个蛋白质的外膜,真正决定遗传性状的是所谓的密码(code),是存在于DNA里面,DNA是一种精密的双螺旋阶梯状构造(见附图19),DNA的构造是由糖类、磷酸盐及四种不同的核苷酸(A、C、G、T四种,在上期已介绍过)交错排列所构成。核苷酸的排列不同,所形成的DNA便不同,不同构造的DNA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基因,可用来解释鸽子的某一种性状。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将所谓的DNA看作是字母表中的26个英文字母;几个字母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单字,就是基因;再将几个单字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句子,就是染色体。单一染色体上面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差异相当大,较微小的染色体(micro-chromosomes)仅由数百个基因组成;较大的染色体(macro-chromosomes)如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s)基因由数以千计的基因所组成。这样的概念我们必须去了解它,因为后面我们将谈到有关同种异系(远亲)交配(line breeding)时,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所谓x染色体不只决定了性别,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性状都是跟x染色体一起遗传的,例如所谓的巧克力红(ash,red)就是可以在x染色体上被发现的性状之一。

五、性别(Sex)

雄鸽的性别是由两个x染色体所决定(xx),而雌鸽则是由一个染色体及一个不明的Y染色体所决定(xY)。

著名生物学家奥古马(Oguma)曾经进行一个实验,希望了解关于雄鸽和雌鸽的染色体,他利用4000倍的显微镜来观察雄鸽和雌鸽的染色体,但是所得到的结论是他找不到雌鸽x染色体所相对应的染色体;换句话说,他在显微镜下找不到所谓的Y染色体。虽然如此,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仍然会继续使用Y染色体这个名词,虽然也许改用符号O来代表这个找不到的染色体Y或许更恰当。

在附图20中,我们可以看到原作者依据奥古马透过4000倍显微镜放大后,所撷取的影像图,同样的图在Wendell MaitcheII Levi那本受到强力推荐的书中也出现过,只有12个较大的染色体被保留下来,其它的19个越来越小,最后X染色体在4000倍的显微镜下变成小圆点状。这意味着在鸽子身上,虽然有些染色体不容易观察到,但这些基因确实存在于某个位置上,这些和x染色体相关的东西,将继续引起读者的兴趣。

虽然有些人对于奥古马研究关于雄鸽和雌鸽染色体的实际结果仍然存在很多疑问,但是事实上,在多种鸟类中,Y染色体的消失无踪是很常见。诚如前面提到的,我们引用LEvi的书中(P338)提到的一段话:“无论是哪一种类的雌鸟,她的染色体永远都比雄鸟少一个;换句话说,雄鸟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出现的,而雌鸟却永远都有一个不成对的染色体。”这段话也出现在1986年“The Pigeon”这本书的修订本上,在 1983年出版的比利时的赛鸽(The Bekgian Pigeon)一书中,著名生物学家梅亚博士(Dr.Amo Meyer)的论文也引用了相同的资料,它是取自“The Pigeon”一书的早期版本。

在德国Giessen大学的动物繁殖协会教书的布恩博士(Dr. R. Beuing)和他的助教洛夫博士(Dr.B. Luft)却有不同的结论产生,他们认为鸽子有40对染色体,其中包含已经逐渐退化的Y染色体,这是值得注意却又令人迷惑的,因为梅亚博士在较早时期,曾经在他的论文中使用过布恩博士的资料,但不知为何,他们又有不同的结论。

实际上,对一般养鸽者而言,这些学术上的理论之争并没有太大的意义,x染色体已经包含最多的资讯;更进一步来说,母鸽的x染色体是来自于他的父亲,并继续将它传给他的儿子(见附图21,细心的读者会发觉这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话题。

六、染色体的数目(Chromosome number)

关于鸽子染色体的数目的问题,我们研究的结果发现雄鸽有62个染色体,因此有31对;而雌鸽则有61个染色体,30对再加上一个x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鸽子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性,而一羽鸽子会成为冠军或一羽普通赛鸽,有一大部分是取决于DNA,另外环境因素包括鸽舍、食物、舒适、健康及气候等等,在它日后的发展上也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一百多年鸽子竞赛史上,鸽友重视血统及血统书的原因。

七、减数分裂(Reduction division)

我们已经证实了雄鸽有31对染色体,在每一个细胞核中都包括了这31对染色体(母鸽是30对+1),除了雄鸽的精子和雌鸽的卵细胞除外。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所有的染色体会分离,变成只有一半数目的染色体,万一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使每一对染色体产生分离,鸽子便无法有它固定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将在每次受精时增加一倍。

八、50/50理论

所谓50/50理论是上面所提到的减数分裂,父母双方各有一半的染色体传给他们的下一代(F1 generation),所以父母双方对子女的影响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雌鸽只能提供她的x染色体给她的儿子,而不能给她的女儿,而x染色体上携带了大量的资讯。另外雌鸽也对卵的组成要素及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卵的品质可能依次受到以下其它因素的影响:健康、年龄、食物(包括必须的胺基酸)、维他命、矿物质、微量元素、温度和舒适度。

从纯粹遗传学的角度上来说,一羽母鸽对她儿子的影响比对她女儿大,一些相当优秀的赛鸽家非常重视他们母鸽,原因在于某些一流鸽子的女儿后来成为他们专用来繁殖培育下一代的基础母鸽。

鳏夫制(The windowhood)仍然是欧洲时下最热门的管理方式,在欧洲,一般只有雄鸽参加比赛,管理的方式则分为自然制和鳏夫制两种,简单说来,在欧洲是利用比赛前让雄鸽与雌鸽配对,建立家庭,生蛋、喂仔、再生蛋后,我们将它的配偶和小鸽子以及鸽蛋移走,雄鸽有如失去妻子儿女的丈夫,这就是鳏夫。然后在比赛前再将原来的配偶抓给雄鸽看一下,雄鸽若比赛归来便让雌鸽和它在一起一段时间,以藉此加快雄鸽归巢的速度,反复如此,效果非常好。

最近几年比利时知名养鸽家乔斯托内(Jos Thone)使用了寡妇制的管理,让雌鸽也可以参赛,而寡妇制的管理基本上和鳏夫制相同,只是性别不同。时下台湾鸽友使用控制鸽子发情的方式是仅仅控制鸽子的情欲,因为雄鸽并未真正和雌鸽配对,孵蛋喂仔,建立家庭,跟鳏夫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鸽子的配对相当重要,最好的比赛鸽通常都是杂交或是远亲交配的结果,因为在这个情形下,雄鸽可以拥有2个不同的X染色体,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好,但是如果要固定一个良好的特性,则必须要近亲繁殖。

实际上,很好的种鸽遗传下来的所有女儿中,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女儿可以担负繁殖优秀下一代的重任,理论上,这些女儿中的一半经遗传而得到较好的x染色体,而其它女儿得到的是较普通的x染色体,所遗传的下代则较普通。或许这就说明了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具有不同的育种价值(breeding value),我们并不需要夸大其词。因为很明显的其它染色体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通常,在欧洲要找到一羽好鸽子所生的好儿子比好的女儿更加困难,那是因为鳏夫制的关系,雄鸽必须不断的出动参加比赛,遗失的比例相当大,而雌鸽没有参加比赛,留下来的数目较多,雄鸽在一年中只能在没有比赛的时候才有机会去配对留种,所生出来的小鸽子,雄性仍然必须准备去参加比赛,雌的才有留下的机会。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羽好种鸽所生的女儿(或许是主人尚未尝试作出的年轻雌鸽较便宜),你要好好把握,因为很可能就是这羽雌鸽会生出相当好的子雄鸽,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会在后面作更详细的探讨。

九、纯种(Purebred)和非纯种(Non-Purebred)

如同上期文章中我们所讨论的,我们在此为“纯种”一词下一个定义:当一对基因中的同功基因(analogous genes)相同时,针对那个性状特征而言,这羽鸽子是纯种的(Purebred)或同型接合的(homozygous)。例如一羽砂眼的鸽子通常具有两个同型的砂眼基因,它对砂眼这个性状而言是纯种的,所以,具有砂眼的鸽子相互交配后,只会产生砂眼的后代(见附图22)。所以在过去,家父在“繁殖是百年大计”系列文章中所谈的纯种或近亲繁殖,在狭义上是指具有相同血缘的繁殖;在广义的近亲繁殖则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种鸽去繁殖。

当同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不同时,这羽鸽子对此性状是非纯种的或异型接合的。举例来说,当一羽黄眼的纯种鸽子(YY)交配一羽砂眼的纯种鸽子(ww)产生了非纯种的黄眼鸽子(Yw),因为它从父亲身上获得了一个黄眼基因(Y),从母亲身上获得了一个砂眼基因(w),形成非纯种的配子(Yw)。如果两羽非纯种的黄眼鸽子(Yw)交配,其下代会有1/4的比例产生砂眼鸽子,见附图23。(待续)

摘编自《名鸽天下》
2003.01.24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昱衡 译著

前 言

上期我们谈到DNA、染色体、减数分裂等理论与例子,本期我们将继续进行显性、隐性理论及实际例子的更深入探讨。

第三章 显性(Dominant)和隐性(Recessive)

1、显性和隐性的基本定义

在孟德尔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有些特征会压抑或支配其它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显性(Dominant)。例如纯种的黄眼鸽子不管去交配什么鸽子,其第一子代全部都是黄眼,见附图1,也就是说黄眼是显性。

而被压抑的特征就是所谓的隐性(Recessive),这是相对于显性所说的。

以鸽子砂眼作例子,具有砂眼基因的鸽子属于隐性,这是指相对于具有黄眼基因的鸽子而言。谈到赛鸽方面则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黄色特征基因的鸽子,便属于黄眼;另外的那一些,便属于砂眼。

图2是说明这些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相对表现性状。左边的表现型都是含有黄色色素的性状,而右边的则是虹膜上没有黄色色素的性状。它所表现的,是显性和隐性的相对表现,并没有对哪种较优秀下定论。

而以下的图3将谈到羽毛的颜色,若以灰色鸽子当作标准来比较,你将会在图中看到所谓显性、半显性或隐性的某些特征。

至于在其它特征方面,一般而言,缺点通常是显性或半显性的。例如胆怯、迟钝、尾巴分叉、腿部具有羽毛……但是正常的颈部是属于显性的。下图四将鸽子相对属于显性和隐性的外表列出来供读者参考。简单的说,由于显性相对于隐性基因比较容易表现出来,所以针对某一项外表的性状例如鸽子较迟钝,在这个基因上是显性的才会表现鸽子迟钝,而如果是隐性的则会表现为聪明。自然不管显性或隐性,我们都要选择较好的表现,针对这个性状,如果隐性表现是我们所需要的,那我们当然希望去保持某些隐性的特质。但是根据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纯种显性去交配任何基因型,后代都表现出显性。相对的,若是隐性去交配其它的,只有配上隐性或非纯种显性才会产生隐性的后代(见图5.1、5.2、5.3)。这也许说明了,因为大多数鸽子在许多性状上,符合我们需要的都是隐性,所以在保持这些优良基因到后代时,其困难相对增高。

当我们考虑到一种与品质特性有关的特征时,通常取决于一个以上的基因。例如人类的眼睛,蓝色的眼睛被认为是一种突变的结果,而其他不同的差异则是由次要基因(subsidiarygenes)所导致。另外象赛鸽的砂眼也是一种突变,这种突变也可能受到次要基因的影响。

就体能而言,通常被认为由杂交造成的效果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杂交的结果就是引进不同的基因组所造成的改变。无论如何,这好象不完全是正确的。因为经由淘汰的过程,在常年不断远亲或近亲交配后,可以产生体能特征相当好的鸽子。

2、羽毛的品质

不久前,作者在养鸽杂志上看到一些有关翅膀的理论(Wing Theory)文章,文章的内容是说羽毛的品质是根据性别而遗传所得。文中特别补充说明“由母鸽遗传给女儿,由父鸽遗传给儿子”。

这使作者联想到,在1950年上半年,几乎每个礼拜三下午都会在离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不远的库马克街一家花园咖啡厅中碰见养鸽家查理士•凡得希登(Charles Vanderschelden)。伟大的查理士先生总是被一群好问的且多半是年轻的鸽友所围绕。其他较年长的鸽友如马丁•凡登(Martin Van Paduwa)、乔治•曾多瓦(Georges paduwa)的父亲和作者坐在一起聊天,因为我们有二个是住于Asse的共同朋友。

他们不太喜欢露脸的原因或许是查理士对鸽子的理论与他们对鸽子的观点不合。查理士是一个有权势和金钱的人。它对鸽子的言辞理论是强烈而令人无法抵抗的。他总是手中抓着一羽鸽子,面带强力的微笑,试图说服别人赞成他的论点。他会使那些他叫做“没份量”的人相当的难堪。“没份量”是他自创的名词。他总是告诉想在鸽子身上每一处寻找赛鸽品质特性优劣的鸽友,鸽子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它们的翅膀。我们必须尊敬的说:他坚信他和宋威力(Somville)所发展出来的理论,并且狂热地捍卫保护这个理论。在讨论鸽子的各种品质时,他有一个主要的论点:飞行时主要支持力量是翅膀(尤其是7、8、9、10最后四根初级飞羽,俗称外翅)及羽毛(如丝的品质)。他常说这是一个由性染色体所遗传的特征。他声称这是他在一本书(Guyenot)中看到了这个观点。而后,作者开始寻找这本书,却完全找不到。后来作者读到了雷根斯登(Frledrlch Regenstein)不应释手的著作,作者看到很多实验结果,相信毛的品质大概是半显性遗传。

作者自己做过这样的实验吗?当然,特别在儿子的鸽舍中,我们限定只有三种上代鸽和极近血统关系的鸽子。结果雷根斯登是对的。你只要问一些鸽会里负责将鸽子放进比赛鸽笼的服务人员,他们就会告诉你他们一直对鸽子羽毛不平凡的品质所感到惊奇。

结论是原来查理士先生受到“经由性染色体遗传”这个名词的影响而做了错误的结论。这个名词的意思并不是指特征是由父鸽遗传给儿子和母鸽遗传给女儿!它是指特征是经由性染色体遗传,而且不是显性,象红色鸽,就是隐性,象银色、灰色。读者可以在以后谈到红色因子的遗传章节读到有关遗失的特征等等更多的东西。

但是,读者必须承认言辞犀利、权位过人的查理士在40年后被证明是错的。在17世纪著名文学家Pierre Bayle就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严谨精确的引用字句是极罕有的才能!”

行文至此,记得深夜时常与家父讨论台湾鸽界的方向与未来,他常说台湾鸽界是人为来制订鸽子比赛的能力,而国外则是由鸽子本身的比赛能力来分出高下。这是对台湾鸽界繁殖与竞翔的未来最大的伤害与障碍!

台湾的比赛制度是由人为制订一个时间(分速700公尺或800、900公尺等),700公尺可以伯马,699公尺就失格。家父常感叹,虽然他也曾有过伯马,可是伯马不能带给他快乐;第一名,后面有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等才是真正的比赛。世界上所有的运动没有一种是象台湾的赛鸽比赛制度,而这种制度伤害了赛鸽运动本身,也伤害了赛鸽与鸽友。或许是由于跑鸽、网鸽、赌金……等等而造成这些错误决定吧!

国外鸽子比赛是由鸽子本身能力决定的,就是不管什么时间限制,第一羽鸽子到的时间就是第一名;假设要赏一百位,那第一百羽鸽子到的时间就是第一百名,完全由赛鸽的能力来决定它们本身的荣耀!这是何等的文明!号称亚洲四小龙的台湾,难道就屈服人性的弱点:忽视赛鸽本身的权利与赛鸽运动的本质。云云前辈鸽友,不知您以为然否!

猛然翻至原文书首页,见到了家父在欧洲获得此版权返台的飞机上所写下的这一段文字:“厌倦了奔波,厌倦游子生涯!一次又一次象鸽子一样往返于欧亚归途上。不愿呻吟,不愿再做梦,只为了那理想的光点。踯躅异客他乡,家园和竞翔理想是那样的炙手可热,在亚洲,除了日本,就没有这样的环境与制度!是要追求欧洲的人文地理与静谧呢?抑或在亚洲(台湾、大陆)努力地建立更好的竞翔环境?难道这不是台湾该有的梦吗?这么小的福尔摩岛,这么惊人的活力,是我的故乡,我的家园与下一代人成长的地方!是该为台湾鸽界做更多事的时候了!”
2003.2.28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昱衡 译著

延续上期所谈到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在这期我们将继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谈到每只鸽子都有31对染色体,除了雌鸽的性染色体之外,每个染色体都有一个与它相对应的染色体;也就是说,除了雌鸽的性染色体之外,所有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而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有成对的基因,用来决定某一个性状,例如眼睛的颜色、骨骼的结构、翅膀的结构、羽毛的品质等等,就如孟德尔遗传定律所显示的,这种不同的性状可分为显性、隐性和半显性。几个不同的基因联合可以影响赛鸽的一部分表现,例如体力、健康、可飞行距离的长短等等。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匈牙人艾佛肯•安可教授(Dr.Alfons Anker)刊于德国赛鸽杂志“Die Brieftaube”上的文章中就提到过,并且在他的书中再次谈到这方面的问题。

完全被压抑的基因当然就是隐性基因,巧克力色及铁灰色就是属于这种基因,它们相对于一般信鸽的基本颜色(灰色),还是属于被压抑的隐性基因。由于原作者本身并没有巧克力色或铁灰色的鸽子,所以他要求慕利门(Karel•Meulemans)和他住在艾德霍芬市(Eindhoven)的合伙人给予援助。慕利门有一羽雌鸽而他的合伙人有一羽超级雄鸽“SIMPLY RED超级红色号”,他们为了本书而将这两羽鸽子配在一起,而我则负责替这两羽鸽子及它们的下代照相并留下记录。来自Dirksland Bert van Es也给予协助,而最后包括法兰斯(Frans)和O.L.V的摩利斯•雨果(Hugo Moris)也加进来给予我们相当大的帮助。这些后来加进来的优秀养鸽者不只答应要和我们合作,并且愿意完全配合我们所拟定的计划。

隐性基因通常会被误认为是近亲缺陷(Inbreeding Defects)产生的结果,其实并不然,这只是一般人猜测所妄下的结论,其实并没有足够的事实可以证实这项说法,在这本书的几个小节当中,我们还会再讨论到这方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韩国教授李阳熙(Yang Hoo Lee)的实验中也谈到过,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项事实,那就是一些被压抑的有益性状也可能会再度出现。

虽然安可(Anker)将鸽子的聪明度归类于数量性状,但是Friedrich Regenstein相信他自己40年前所观察到的结果,愚蠢的鸽子在形成下代时会压抑聪明鸽子的表现型,也就是说鸽子的聪明基因是属于被压抑的,属于隐性,但是当你将两羽都是聪明度较差的鸽子交配在一起时,所产生的下代有可能比双亲都优秀,这或许可解释为两个隐性基因的结合。详细的了解隐性基因的规则将会有助于你了解这方面的现象,因为你可能随时都会在你的鸽舍里发现到这样的例证。

上述情形的其中一个例子是隔代遗传,就算像菲利斯(Felix Gigot)那样的十九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也无法解释隔代遗传的情形是如何发生的。在本世纪初,遗传学仍是属于萌芽阶段,他们将一些不可解释的例子归纳在一起,统称为隔代遗传。C.O.D学术机构为隔代遗传下了定义:所谓隔代遗传是所遗传到的形状,和父母亲并不相像,而是遗传到上几代的形状,其表现型可能和上几代相同,而非一般的和父母相似。我自己无法替这样的一个情形下一个好的结论,但是隐性基因的观念应该能替这种情形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你了解了隐性红色的遗传后,你大概已经对隐性基因有了一个广泛的认识,而我将用棋盘方格来说明摩利斯的试验,因为这是最好的方式。在谈到这之前,我要再次强调“巧克力色”的遗传因子不是属于X染色体上面的,即不是和性别一起遗传的性状。而以下将要利用几个实验及例子来说明,以便让读者更容易了解其中的含意。

1、摩利斯的实验一

亲代:由84-2362038这羽铅笔灰色雄鸽去配 85-6375589这羽灰色雌鸽,雄鸽Witbuik Junior是慕利门的基础配对所生,而雌鸽则是班杰明(Benjamin)的女儿,而班杰明本身也是慕利门基础配对所生的儿子。由于这个配对的后代有时产生隐性红色的鸽子,所以我们知道雄鸽的基因型是Pr,雌鸽的基因型是Br,由于巧克力色的外表型并未表现在父母的身上,所以我们知道这两个基因的其中一个是带有巧克力红遗传因子的基因。我们用P来代表带有铅笔灰色遗传因子的基因,而用B来代表带有灰色遗传因子的基因,用r来代表带有巧克力色遗传因子的基因,在附图一的棋盘方格中你可以在右下角看到两个r结合成一个 rr,这个配对是一个典型的同型合体,有可能是雄鸽或雌鸽,下代1/4没有隐性红色基因(BP)。摩利斯的实验生下了一羽具有隐性红色的小鸽子(87-6705931),它具有rr的基因型。(见附图二)

2、摩利斯的实验二

亲代:由84-2362038这羽铅笔灰色雄鸽配上83-6701471暗铅笔灰白羽的雌鸽。

这是和第一个实验一样的雄鸽,而雌鸽的血统则可追溯到慕利门的基础配对,由于这一配对生出隐性表现型的鸽子,而隐性基因在父母的表现型是不起眼的,所以表示其中有一个基因带有巧克力色的遗传因子,我们用P来代表铅笔灰色的基因,而用r来代表隐性的巧克力色基因,所产生的下代有1/4为隐性rr外表型(见附图三),在摩利斯的实验中生下一羽雌鸽(86-6639993),见附图四,另外2/4带有Pr的基因型,而1/4为PP基因型。

韩国李阳熙教授在曼谷发表一篇论文,说他已经成功地发现了有关体能高低的基因,并且可以利用如棋盘方格左上角PP的基因型,将所有不好的隐性基因完全移除,我们可以参考附图三,隐性基因rr可以完全被移除(即淘汰)。

3、摩利斯的实验三

亲代:摩利斯将两羽视为具有纯巧克力基因的鸽子配在一起,其第一子代的外表型如附图八所示,所有的子代均具有rr的基因型,并且均为隐性基因的同型接合体。

4、摩利斯的实验四

为了使整个实验十全十美,最后我们将具有巧克力隐性基因型的雄鸽配上灰色的雌鸽,结果如何呢?我们生出了铅笔灰的鸽子,这使原来所得到的结论变成假设性的,因为灰鸽的基因型并不是纯种灰色基因型,在第二条黑色条纹之外有一些黑色斑点,这有点象是说铅笔灰的基因被雄鸽所带隐性巧克力色所盖过去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结果,值得去深思及研究的方向。

莉波(Ria de Lepper)是一位相当独特的传奇人物,她是荷兰赛鸽裁判协会(Dutch Racing pigeon Judges Association)里唯一的女性成员,要成为一名裁判员必须通过相当严格的考试,其中包含理论方面的报告(组织结构、解剖学、营养及遗传学等等)和实际操作。莉雅德说:“我们团队日复一日依据准则和整体衡量所有的因素来做裁判工作。”自1981年,莉波和克拉逊(Hans Klessens)使用“the Klessens,de Lepper”的名字合作参加比赛,创造出非常耀眼的成绩。

为了本书实验的需要,他们将“SMPLY RED”配上慕利门的雌鸽(具有隐性巧克力色),原作者在1998年春天在阿连栋(Arendonk)拍照为证,其子鸽均为隐性巧克力色,进一步证明了前面摩利斯实验所推论的结果。
2003.4.29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昱衡 译著

在以前的介绍中我们偏重育种方面较学术性的理论,包括有关基因的基本学说解释,鸽子的显性隐性基因,眼睛颜色的简单探讨,特殊巧克力色的交配及产生,这些都属于鸽友应了解的最基本知识,但是理论终归是理论,总是较难以理解的,我尽可能将它简单化,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这本书共分两部分,我们在前几篇连载中所谈到的便是第一部分的一些内容,以后我们将陆续介绍或出版中文单行本,台湾鸽界与欧洲鸽界不太一样,这种高品质的书,出版一向是赔本的。而本书另外一部分所介绍的,是有关一些相当知名血统的故事,从这期开始我们就将这部份的内容做一系列的介绍。

历史悠久的古老血统

在今日被各自保存的情况

1987年11月18日,一个寒风瑟瑟的冰冷日子,原作者启程前往Schoten去拜访比利时赛鸽界名人之一尼尔•狄斯马克(Noel De Scheemaecker),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秋天金黄的枫叶那样美丽。他住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的中部乡村,拥有一栋宽敞、美丽的大别墅,别墅后院就是他新建的鸽舍,毕竟,养鸽名家和鸽子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原作者这趟旅行的重点非常简单,他想知道更多有关哈贝尼斯的故事。爱拉德•哈贝尼斯(Evrard Havenith)是过去安特卫普省的冠军拥有者,而凡贺夫的中距离比赛成绩,几年来已经在比利时鸽界造成了相当大的轰动,当然大家都知道,哈贝尼斯的鸽子在比利时赛鸽的发展历史上(尤其是安特卫普省),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一、尼尔•狄斯马克

Noel De Scheemaecker

78岁高龄的尼尔•狄斯马克是一位身材高大,看起来像贵族的人。但是他并不会装腔作势或是故作高贵优雅,相反,他总是和寻常的老百姓一样,谦恭有礼对人很和善,甚至常常会真诚的称赞一些养鸽人,显然完整介绍这位大师的生平会更加有趣,但是我们还必须回到我们所要谈的主题上。

当原作者舒服地坐在他家客厅的沙发上时,尼尔的太太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腾腾的茶,从第一个提问开始,尼尔便急促地背诵出他脑中的一连串故事,他很注意各个细节,而我必须全神贯注,才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原作者试图克制自己不要去岔开他的话题,以便能够抓住他所讲的第一个信息,最后我们终于逐渐了解了Karel Kaers一个三十年代有名的冠军养鸽家。

二、哈贝尼斯Havenith

“我了解哈贝尼斯吗?

”尼尔总喜欢这样开玩笑的问着,接着在沉寂数秒后又喃喃自语道:“嗯!应该了解吧,我以前几乎每天都在他那儿。”或许是这样的几句话,正道出了尼尔对哈贝尼斯的了解。

哈贝尼斯住在比利时Hoboken(位于安特卫普附近)的Meerlenhot城堡中,他相当富有,在南美拥有矿场,他喜欢打猎和养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了一个养鸽家。尼尔自己本身出生于1909年,当时哈贝尼斯已经开始饲养鸽子了。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一对鸽子在哈贝尼斯家中的马厩木梁上筑了个巢,可能因为某种原因,雌鸽没有再回来,哈贝尼斯的一个朋友,是个养鸽者,他送给哈贝尼斯一羽老雌鸽,他们将它放在马厩里,很快这羽雌鸽便和雄鸽配对,生下了小鸽子,这使得这位富有的城堡主人开始对饲养鸽子产生了兴趣,并且为这个神奇配对及它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家。哈贝尼斯所拥有的第一羽冠军鸽“OUDELIGHTE”,就是来自这个配对。后来他又引进了一些Van Schingens,事实上Van Schingens是安特卫普鸽界的先锋之一,他和Ulens合起来,在比利时鸽界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伟奇Wegge

哈贝尼斯之星真正开始闪耀是他从De Strycker那里得到了一些传奇的鸽子之后开始的。虽然伟奇和威克曼是我所在年代之前的人物,但我知道他们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血统,当我们谈到发展一个血统的过程时,可以这样说:你尽你所能地买下任何血统好、成绩优良的鸽子,不管它是来自哪儿的。而你如何能判断出什么样的鸽子值得你买,一般而言,成绩是一个考虑的因素,因为有着优秀的比赛成绩,代表鸽子的血统有着基本的品质。另外一项重要的因素是养鸽者的信誉,这甚至比成绩更重要。伟奇从不同地方搜集了许多成绩优秀的种鸽,不管他们是名声响亮或默默无闻的鸽友,他将这些鸽子通通搬到他的鸽舍中。当有一次Sooike Fierens问伟奇如何建立自己的血统时,伟奇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闪亮的金币并告诉他:“这就是血统!”

事实上哈贝尼斯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我必须强调的是哈贝尼斯他本身是老板及富有者,而并不是一个一般的养鸽者。台湾鸽友也常常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应该如何去选择鸽子?事实上一般台湾鸽友仍然很盲目,对于血统许多鸽友不去看它,事实上不管是台鸽或原鸽,第一个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他的血统。常听到台湾鸽友说:詹森飞得很好,修斯肯飞得很好,对于这样不去详细探究血统,只是一味道听途说,就盲目去追求,也不管买到的是什么血统,也许只有1/6是他所要的,他也不去管。像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我们希望鸽友在购买鸽子时,首先是鸽主的信誉,如果鸽主有着良好的信誉,那么他所提供的血统便相当正确,鸽友购买种鸽去作出子代比赛,得到成绩后想再补充同系血统也较为容易。家父邱 城先生从事育种繁殖长达三十年,所经手的鸽子不计其数,常常有鸽友在前来购买鸽子时,都会先请教家父如何去选择种鸽,家父总会建议他们买了鸽子回去以后,自己作出幼鸽去比赛,飞出成绩后应该再回到当初种鸽的主人那儿,相信不管是购买同血统的鸽子或是其它的血统,主人都能给您最好的建议,当一个鸽友能够提供入赏鸽给您时,他必定能继续改良并为你的养鸽事业提供最大的帮助,这样的例子国外很多,希望台湾的鸽友将来也能朝这方面发展。

四、菲尔特De Feyter

使整个情况改变的核心人物是菲尔特,他在14岁时被雇为园丁,我们可以这样形容他们的情况,哈贝尼斯提供所需的燃料,菲尔特才是真正的发动机。菲尔特在赛鸽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因为尼尔和他们有着良好的关系,对其中的详情最清楚,你知道他们繁殖的秘密在哪儿吗?最严格的淘汰就是他们的秘诀!尼尔有一次和菲尔特一起在等待一批年轻鸽子比赛归来,那天天气晴朗,稍微有薄雾笼罩,吹着东北风。

菲尔特对尼尔说:“我今天必须将这批年轻鸽子分类,今天我有30羽年轻鸽子参加比赛,只有准时归来的鸽子才能留下,其余的必须淘汰。”你相信吗?他非常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有一半的鸽子在预定的时间内准时归来,而他拿了一个大竹蓝,把另外那些晚归的鸽子通通装到里面,这些鸽子将被送到鸽贩手中,你可以想像这样的情形吗?尼尔只能站在那儿摇摇头,最后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了解到,他的血统是由最严格的淘汰制所建立的,当别人做不到时,他却以最严格的淘汰制建立了自己的血统。谈到这儿,我们可以再回来谈建立血统的问题,菲尔特不只引进了Van Schingens的鸽子(包括斑色鸽子和巧克力红色鸽子)和伟奇的鸽子,哈贝尼斯和菲尔特总是睁大眼睛注视着,当他们看到一件好东西时,马上就买下它。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Bamps身上,他拥有来自另一个名家Charles De Lathouwer的鸽子,他也获得来自Aarschot的Klak Gossens库森的鸽子(Klak Gossens是培育出名鸽COPPI的Warre’Goossens的父亲)。

他被称为Klak(表示帽子的意思)的原因是他拥有一家帽子店,他也从法国北部的保罗(Paul)和罗伯特•西翁(Robert Sion)手中购买鸽子,原作者曾经有一次和菲尔特一起去罗伯特•西翁那儿看鸽子,从保罗的儿子手中,他们获得了一羽灰色的鸽子Witpen,这羽鸽子繁殖出一羽惊人的鸽子,它总是尽力的参加比赛并且很少失败,然后他们从Charel Verbiest手中购得一羽雌鸽,它也飞得非常好。后来他从凡•阿尔和(Toon van Alphen)手中,买下他的名鸽SCHEIR的父鸽,一羽成绩辉煌的赛鸽,它曾获得包含冠军在内的许多好成绩,SCHEIR后来被赫克特•德史美麦特买走,他也从库森处买了几羽鸽子。库森也从哈贝尼斯手中买了一羽很棒的雄鸽,它在库森手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它被称为KAERS。

在叙述KAERS的历史之前,我们必须要交待保罗•西翁,他也在不断地找寻好种鸽,他知道在安特卫普的鸽界中,他必定能找到一流的鸽子。因此他请求Piet Breugelmans来替他照顾一下鸽子,他对安特卫普比赛的消息一向特别灵通,尤其是对成绩特别优秀的鸽友更是注意,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焦点会落在哈贝尼斯身上的原因,当他知道哈贝尼斯喜欢羔皮手套时,他马上带着羔皮手套启程前往贺伯肯市,购买12羽幼鸽,当他在挑选时,他指着一羽年轻的斑色雌鸽,并兴奋的说“那就是我想要的鸽子!”也喜欢这羽雌鸽的菲尔特(哈贝尼斯的教练)假装误解,并伸手抓了附近的一羽雌鸽,保罗•西翁在我看来是一个专家,他不会就这样被骗,他说:“不是这一只,是另外一只,在那儿,那只雌鸽在那里。”当他发现菲尔特并不太认真去抓这羽鸽子时,他说我自己来抓,他用实际行动来证实他所说的话,没多久,他便抓到这羽鸽子,菲尔特的脸色立刻变得苍白如纸,他告诉哈贝尼斯说:“老板,你如果卖掉这羽鸽子,我将和你断绝关系”。哈贝尼斯看起来十分为难,他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能违背菲尔特,他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练,他并不想因为保罗•西翁而失去他。菲尔特紧咬着牙齿说:“离开这儿!”保罗•西翁的脸红得像甜菜干一样,并愤怒的说如果我不能买到那羽雌鸽,其它的我一羽也不要,环绕在那儿站着的其它人也感到相当尴尬。最后西翁带着空鸽笼失望的离开,从此他不愿再见到菲尔特。关于这件事,菲尔特曾经客观地作过解释,那羽特殊的雌鸽后来成为一羽著名的种鸽,它是KAERS、灰72(BLAUWE 72)和其它许多好鸽的母亲。
2003.6.27

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昱衡 译著

前言:在前几期的文章中,我们谈到的都是有关隐性红色基因(巧克力色)的问题,这一期开始,我们即将讨论有关连环遗传的特性(即连锁),并举一些例子说明连锁在遗传学上的表现及对鸽子的重要性。

我们说,染色体是遗传特性的携带者(carriers)。也就是说,所有的遗传特性,都要靠染色体来传递信息,不管是外在的、内在的、生理的或心理的特性都有可能遗传,例如:眼睛的颜色、对巢穴的喜爱、羽毛的品质,甚至是性情都有可能藉上一代的遗传得来。我们之前曾经讨论过有关DNA及染色体的观念,在此再一次让大家熟悉这些基本概论,因为这一期的文章会再提及许多这方面的信息: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基本成份,由许多DNA,构成基因,基因再聚集成染色体,简单的说,染色体就像一个英文句子,构成这个句子的单词就是基因,而构成单词的26个字母就是DNA。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鸽子具有31对染色体,也许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个不起眼的数目,但人类体内的染色体只有23对,人类的远房亲戚黑猩猩,则有24对染色体。在每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所在的位置变化很大,这些都是由染色体的大小和基因的数目所决定的。也许读者们对染色体的大小及基因的重要性还不太清楚,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如果将人体所有的DNA首尾连起来的话,足以从地球排到太阳来回达600次以上,而若将一个人的染色体,一个一个摊平排在一起,人类体内所含的染色体总长度将达到1600亿公里。至于其重要性则是这样的:构成染色体的基因,就是控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过程,如同历经10年投以巨资研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将人类的基因密码解开,基因密码就是DNA上的硷基对A、T、C、G的排列顺序,一个DNA内有31亿组硷基,要解开这样的排列顺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原本预定在2003年才会全部解开的,但已在今年提早完成。今年的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主持“人类基因图谱”的公布典礼,这张人类基因排序草图,是科学界的重要的里程碑,也将在医学界掀起重大革命。

连锁(Linkage)

事实上,任何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一起经由遗传得到的,这就是所谓的连环遗传特性,也就是“连锁”(Linkage),是说一些基因被一起遗传,这是因为这些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紧密排列而成的。而这个遗传特色,长久以来一直被聪明敏锐的养鸽家所注意。但大部分的情形他们并无法解释,只能做出一些推论,在此要说明的是,这些推论是由他们自己所饲养的家系(Family)、血统(Strain)、配对(Pair)而来的,所以只能说是一些综合观察的结果,仅可当作一些参考。

来自杜塞多夫(Dusseldorf)的克瑞克(Kricke)教授告诉作者一个非常有趣而且贴切的故事:他由两只非纯种(异型接合)的马太伊斯系(Desmet Matthijs)斑色鸽子,得到一羽斑色鸽子和一羽灰色鸽子(在之前所说的孟德尔的独立分配律可以得到此结果)。与此之前就知道,斑色鸽子会成为很好的赛鸽,而灰色鸽子则会完全失败。另外有一个年轻的养鸽者,也发生了几乎相同的情况,所以引起作者的注意,他用一只克拉克(Klak)血统的母鸽,此母鸽是纯种的(同型接合的),和一只非纯种(异型接合的)斑色公鸽进行交配(此公鸽是布鲁恩塞尔市(Bruynseels)麦克斯(Merckx)的后代,麦克斯则是由弗伦特•葛瑞斯(Florent Goris)那里来的,当然他会因此得到纯种及非纯种的斑色鸽子。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那些纯种及非纯种的斑色鸽子,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别,非纯种的斑色鸽子(它们父亲是上述的非纯种,并没有从它们父亲那里得到基因的鸽子),是十分强悍,但不具有侵略性的,它们从来不会啄鸽笼,而且是优秀的飞行者。

那些较暗色,纯种的斑色公鸽是相当优秀的,但是却异常好斗,当他们在追赶东西时,会变得十分狂暴,而且会咬或抓任何在移动的东西。他们会啄自己的鸽笼,而此时他们的飞行成就,就与他们的侵略性呈现相反的情况。也许最后放弃这些鸽子对养鸽者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们的野性,会有破坏其它鸽子巢穴的倾向,这样说来,似乎在相同染色体上,只要带有来自父亲的斑色基因,就会有侵略的特性,而此时只有一个情形,使得养鸽者不会立刻将带有暗斑色,同型接合基因的鸽子淘汰出他的鸽舍的原因是:在那些鸽子之中有一些好的,可以用来繁殖的母鸽,这些母鸽可以繁殖出行为较不狂野的后代;但他不敢用那些公鸽来繁殖下一代,因为它们会很调皮捣蛋,唯一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不是拿来卖或送给别人,而是只能将它们送进母亲的厨房。

有关连环遗传特性(即连锁),我们还可以说明的另一个事件是:当时连环遗传特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一个例子是米歇尔•德斯坎普,凡哈斯坦(Michel Descamps Van Hasten)的“老钢铁号”(Oude Yzeren)血统的鸽子,“老钢铁号”是许多很好鸽子的祖先,那些好鸽包括由凡芮(Vanhee),马克•佛黑克先生(Marc Vereecke)及波斯汀(Bostijn)所培育的一些好鸽,这些鸽子在相同的地方,都有白羽(White flight)。

法兰德斯(Flanders)西部的冠军养鸽家西佛•托依先生(Silvere Toye)曾经告诉作者,只要由此观察一些小要点,他几乎可以完全确定的预测,他的泰山(Tarzan)血统中(来自老泰山X Mirabelle的第一子代,哪一只会成为冠军而哪一只不会。仔细观察的要点,包括翅膀的颜色及颜色的色度(并非颜色本身)。作者在这之后“法兰德斯的关联”(The Flander Connection)章节中,会注意这个鸽舍的起源及发展,和它主要的血统。

再来提到威廉•凡•麦尔德先生(Willy Van Malderen),他是巴贝特联合会(Brabant Union)两次冠军的得主,他的成就又更上一层楼了,他是个退伍的空军飞行员,来自法兰德斯东部的西斯卡布(Serskamp)后来他定居在麦尔斯布克(Melsbroek)飞机场附近,并且成功的适应了从短距离到长距离比赛的新环境,他的成功,除了他的朋友路易斯•凡•得•威廉先生(Louis Van der Wielen)可以相比之外,其他人是比不上的。因为威廉•凡•麦尔德先生无法花一大笔钱来买许多一流的鸽子,所以他必须尽全力地仔细观察和挑选。他相当注意有关连锁的情形,就如同他说的,翅膀的形状不只是在飞行上具有价值(这要牵扯到空气动力学的飞行技术),而且他也是代表连锁的象征,而关于连锁,作者因为威廉•凡•麦尔德先生告诉他的一件事,使作者得知观察的结果是如此的奇妙,以致作者相信连锁的价值和将连锁传递下去的重要性。

他的说法是这样的:你不必成为一个遗传方面的专家,不必去知道某些行为类型,是不是与其它隐藏的特性或素质有所关联。我所重视的是,假使我有一只很好的鸽子,还有它的兄弟,我喜欢观察它们在行为或外观上的相似之点;另外,当我在某处得到一只新的鸽子时,我也会使用这个单凭经验而得的方法。就像威廉••凡殚尔德先生从卡班霍特市(Kampenhout)的欧麦•凡•德•巴蓝克(Omer Van den Balck)那里买来了一只一流的鸽子“515”兄弟时,他也是这样做的。就他所知,那只鸽子至少可以与罗卡斯(Dokvs)匹敌,罗卡斯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它是塞门斯(Somens)和雷恩(Zoon)所共同拥有的,他们也曾经因为这只鸽子而在安特卫普联合会(Antwerp Union)造成轰动。他将他所买的那只鸽子,与鸽舍中,一只很好的、具重要地位的母鸽交配,但令他感到不解的是,这只公鸽并不愿意帮忙筑巢。这样的行为是相当有趣的,于是他问欧麦,这只鸽子的兄弟,也就是欧麦的王牌鸽子“515”,是否也不愿意帮忙筑巢,欧麦说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他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他的鸽舍找找答案,因为恰巧“515”巢中的母鸽即将要下蛋了。当他抵达欧麦的鸽舍时,看到了“515”的巢中充满了稻草,他在当时觉得十分失望,觉得他所购买的鸽子(“515”的兄

弟)是不是有问题,并开始害怕它在其他方面也会显露出缺点,并在想他认为的“连锁”情形是不是不会出现了。这时欧麦的太太茱莉特(Juliette)走了进来,他问道,是否“515”这只鸽子总会把巢筑的这么满?茱莉特看起来十分惊讶,且迅速的接着说:“那只懒惰的鸽子根本不会为它的巢贡献一根稻草!”“但它的巢中为什么充满了稻草?”他疑惑的问。茱莉特笑着说:“那都是它的太太一个人弄的,它根本不想累着自己。”

茱莉根本不晓得威廉•凡•麦尔德先生为什么突然看起来这么快乐,因为他发现,就筑巢这件事而言,“515”和它的兄弟一样懒惰,或者换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太聪明了,所以不工作,宁愿努力地看护它们的配偶,因此没有其他公鸽可以与它们的配偶私通,因为私通这件事在公鸽努力筑巢时经常会发生。威廉•凡•麦尔德先生此时高兴的扼拳摩掌,并且期待在相同的染色体上,可以找到其它有利的基因,也有“连锁”的情形。

最后,他的希望似乎是达到了,因为他的迪克•奥玛(Dikkce Omer)成为一只优秀种鸽。威廉•凡•麦尔德先生从这一点推论得出:所有懒惰的、不喜欢筑巢的鸽子,都是最优秀的鸽子。当然,作者认为这样的笼统说法是不恰当的,所谓从相似点所推论出来的繁殖说法,应该只有对同血统或近亲才适用。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基因的改变是很大的,很多同一对父母生的兄弟姊妹,在有些地方是有相似之处,但其实在很多地方,还是很不相同的,唯有基因表现在外部特征印证了本来的推论时,才可以明确的说明“连锁”的特性。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将威廉•凡•麦尔德先生所观察的相似特征叙述如下:在尾巴尖端有一条宽的黑色条纹;白色的脚趾和斑点;在尾巴两边的白色旗状物;在某个特定位置的白羽。他认为这些全都是有价值的指标,不过也有可能是家族内的连锁遗传特性。但是另一个巴贝特联合会的两次冠军得主又说:“这只是在相同染色体上,所遗传的一连串看不见的特质,这不能说是一个正确的论点,它违反了一般的说法。”(未完待续,凌海摘编自《名鸽天下》)
2003.9.1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自己发现的 (1043次) 2015-3-28 15:03:50
 ·好的鸽子要有活力和富有侵略性 (1936次) 2008-4-11 11:06:00
 ·《夏拉肯精选集》---摘录---没有未来的鸽子 (2146次) 2007-1-8 1:27:00
 ·只言片语话赛鸽 (1958次) 2007-1-8 1:14:00
 ·培养赛鸽的完美颠峰状态 (2028次) 2007-1-8 1:10:00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