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赛鸽发展之设想
汉中新兰赛鸽
1、汉中赛线的困境
汉中境内,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海拔3071米。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海拔2534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汉台区附近最宽为25~30公里;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
汉中赛鸽在这样独特的赛线上,要经历海拔的起伏、风向的变化、温差的变异、山谷浓雾的困扰、沙尘暴的袭扰、天敌的攻击。秦岭山脉,中国地理南北的分界岭。汉中赛鸽的归巢,正是要穿越这样的南北分界岭。然而,居住在秦岭山脚下的养鸽人,他们无法改变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只能坚韧持续的让自已的赛鸽适应,适应,再适应。
经历过引进,适应;再引进,再适应的艰辛过程后。汉中赛鸽春赛,从最初500公里比赛第二天回来都拿奖,到现在500公里好天气1400米/分的分速。这是汉中鸽友坚韧不懈努力的成果。然而,秋季,正当其它地区赛鸽正进入赛事高峰期的时候,汉中赛鸽确面临的是不足10%的归巢率,致使很多鸽友放弃了秋赛。秋季的汉中赛线,是气候特征表现最明显的季节。这个时候汉中当地气温有十多度到二十多度左右,而秦岭山那边的气温只有几度或者零下几度了。山谷里风向变化无常,浓雾弥漫,鹞鹰更是杀机四伏。这个季节赛鸽要穿越秦岭山谷,真是难上加难。同处一条赛线的成都,现在大多改放东北方向避开这条天险,不在过秦岭了。汉中鸽友由于地形的制约,也无从做过多的选择。只能知难而进,只能抓住这不足10%的归巢鸽,让它们继续壮大,繁衍适应,才是我们适应赛线的唯一手段。我们征服了春季,也同样能够征服秋季。只要努力不懈,最终一定达能够达到目的。期待着,火热秋赛季节的来临。
下图为汉中传统赛线,红框内标注的是汉中赛鸽回归的天险山谷。也是死亡之谷。这里温差在十度左右,风向变幻无常,浓雾弥漫,天敌潜伏之处。
上图红圈标示,汉中复杂的地形。秦岭和大巴山把这里合围成一个深盆。
2、汉中赛鸽赛事组织的现状
汉中现在有几家协会,每年都是在组织传统的300公里、420公里、520公里的比赛。这样的比赛已不能满足现在赛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赛鸽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发展到现在行业模式的规模化,也是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充分体现。只有国家的繁荣发展,这些娱乐项目才能更好的发展。
一项运动的发展,赛制起到决定性的制约做用。只有赛制的完善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赛鸽运动的发展。赛鸽比赛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感受比赛时的紧张和刺激;二是筛选出强势的种鸽。胜者为王,这一自然法则在赛鸽选育中,一样是可行的。三是增进人与人交流促进自然和谐。
3、汉中赛鸽的发展设想
汉中赛鸽未来的发展,将是以完善赛制和完善信息化为主要手段。
完善赛制,需要几家协会共同携作,为鸽友提供合理、公平的竟技平台为主导。科学合理的安排训、赛时间,根据汉中地理的特殊性,打造经典赛事才能做到双赢的局面。可以增设最佳鸽舍奖、最佳雄鸽奖和最佳雌鸽奖,也可以联合竟翔加大放飞羽数等项目,更好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打造成功经典赛事,也可以给鸽友在引种方面提供更好的依据。还可以为将来汉中赛鸽走出去打好基础。
完善信息化,可以更好的扩大参赛范围,当全面信息化报道完成后。可以全面推进四县一区竟翔(勉县、南郑、城固、洋县;汉台区)那时,将是汉中赛鸽强盛的未来,也将是汉中赛鸽一个鼎盛的美好局面。(此文仅为抛砖引玉,为汉中赛鸽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