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翔必胜鸽舍 |
|
|
|
翔必胜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175篇 推荐篇数: 12篇 留言数量:39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0 建立时间:2008-2-24
|
|
|
作者:翔必胜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8-9-20 23:44:00
|
|
1989年“养鸽家”第二期刊登我写的一篇“中短程快速鸽的培育与训练”后,在当时大多数鸽友都热衷于培育长距程赛鸽的情况下受到一些鸽友的好评。事隔十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奖赛、公棚赛的兴起,冠军鸽的售价从过去的几百上千元升到几万元,奖金从几千元升到几十万元。特别是1997年5月30日6时15分“中国的巴赛”,15715羽赛鸽从一千公里外的异地起飞了,下午18时45分第一羽赛鸽报到,飞速为1436.96米,当天共报进10羽的好赛绩。此次大赛的飞速和当天归巢的总数超过1992年巴赛罗那大赛最高分速1304米和当天仅归巢6羽的纪录。这样的归巢速度和当天归巢的总数确实使每一个热衷于快速鸽的饲养者受到很大的震动。同时也向世界赛鸽界证明我国千公里赛鸽已有一定的实力,表明了我国信鸽今后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谈“中短程快速鸽的培育与训练”的老话题有一定的意义。 快速鸽的培育,首先要具备几项条件: 一、时间、经济及其它 快速鸽的培育不是想培育就能培育的,要看你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如:空余时间、鸽棚环境、经济条件和对赛鸽的悟性等。对快速鸽培育,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家飞训练,一年里除赛季外每天早晚各一个小时的家飞训练为最基本的训练,并且“风雨无阻”,地处环境恶劣的地区,越是天阴下雨越要坚持。定期要做棚外放飞训练,并且要做到单羽训练,这是培育快速归巢鸽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信鸽短距程的群体训放时会相互依赖着回巢,这对训练信鸽的导航效果不够理想,单羽训练,可以使信鸽自己动脑筋寻找归巢的方向。经过多次单羽训练,它会养成单羽飞翔的习性。不论训放还是参加比赛,它都会突破群体,冲在前面。 有些鸽棚位置太低,棚的附近又有高的建筑物,赛鸽一出棚就飞到高建筑上,你是轰不到打不着,每天2个小时的家飞训练基本是空白。饲养在这样的鸽棚内的赛鸽如再不具备棚外放飞训练的条件,种鸽再好后代也和冠军无缘。 经济是养鸽的第一支柱。过去买一羽好种鸽千把元就可以了,现在则需几千上万元。生活在地理环境恶劣地区的养鸽人(如:云南),很少有人说:他只需饲养十羽赛鸽就能在600公里内赛程反复参赛几年。这些地区因气候的特殊,赛鸽归巢的难度太大、单做到“种养训”还远远不够,关健还需要赛时天气的情况。如饲养的羽数太少,训练站上一旦遇到气候突然变阴很可能使你全军覆灭。有些鸽协组织三羽团体赛(参赛羽数不限。只要归巢三羽就可为一组报到),这样放30羽和放3羽的中奖率不言而知。近年来500公里赛程的大奖赛从过去的几十元发展到今天的几百元,不需多言,只要你参赛的赛鸽不但种好,羽数也多,冠军与你就越近。看来不远的将来“赛鸽”只能是有钱人们的乐园了。 二、种 赛鸽的成功主要靠育种鸽。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可是在赛鸽的培育中。如果方法不当,饲养管理又不好,那么快速鸽的种鸽不一定就能培育出快速的幼鸽,500公里级的种鸽也不一定能培育出500公里级的幼鸽。这在信鸽界是常有的事,很正常。你的目标是培育快速鸽,那你的种鸽是否快?怎样为快?对这一点的认识相当重要,如5年前你的赛鸽在500公里的赛程上最佳归巢时间为10个小时,当时称得上快,今天:如果归巢时间还是10个小时,你说还算快吗?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冠军才是赢家,亚军也算输家”培育快速鸽就是希望多夺一些冠军。可是说句实话:冠军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快速鸽的培育更是难上难,否则信鸽之谜也就不是谜了。特别是地理气候环境特殊的地区,培育快速鸽,难度就更大。 这些地区赛鸽的赛程级差特别明显,有些赛鸽200-300公里归巢很稳。速度也快,可如再加50-100公里归巢率就很低,在这些地区赛鸽再好,500公里赛程的归巢率全靠天气决定,如放飞三天内气候好,归巢率最高可达50-60%,天气不好10%都艰难。历年的500公里前十名很少遇到同一个脚环号码连续3年出现在名单里。有些赛鸽当年归巢名次很好,速度也快,次年复放时就不归巢了,要么就是归巢的很晚。这些地区做种的鸽子如不考虑这些自然环境的因素和种鸽的档次,最终是拿不到冠军的。不论你是喜欢300公里内的短程,还是600公里内的中程,作为种鸽,要看是否具备做种的价值,要看它能否把自己的优点遗传给后代,这只种鸽应当是一个好的家族中的“优秀分子,是种精”。最简便的选择方法“看三代”上代、本身、下代,看它们各代的归巢率,稳定性,归巢的速度。对于赛鸽的“种”至今还是一个谜,只有靠自己对它的一种说不清的悟性,正确把握好它的性能。再加上一流的饲养管理,严格的家飞和棚外单飞训练,冠军才能向你招手。 三、饲养与营养 饲养管理与营养也是赛鸽夺冠的一个主要环节,发达国家的赛鸽在1000公里内的赛程上飞速普遍都高,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赛鸽的饲养管理、营养方法都很有学问,在这一点上我们差人家几十年的时间。以我国国情而言,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尽量做好,如硬照人家的方法,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有限,但不重视这一点是很大的失误。以人而言,某个人他如有一个整洁、安静又温暖舒适的家,一旦他外出时会时时刻刻都想念这个家,反之,就不一定。信鸽是一种很有灵气的动物,同人一样也是留恋温暖、干净、安全舒适的家。有这样的家对它参赛时的归巢有很大的吸引力。 赛鸽饲料的搭配是一门学问,赛鸽营养,不是多喂花生、豌豆等高蛋白的饲料,特别是参赛的鸽子,这些饲料喂的太多会使赛鸽过于肥胖,这样的赛鸽反应迟钝,归巢速度减慢。饲养在平原地区气候四季分明,赛鸽高油脂和高蛋白饲料在10-15%就可以了,生活在高原全年雨水多,空气潮湿、温差大的地区,高油脂和高蛋白饲料应比平原地区高一些,就在15-25%。因我国幅原辽阔,各地区的粮食作物有所不同,只能根据本地区现有粮食作物的品种来调配,饲料的品种数量应该多一些。因每个品种的营养成份有所不同,品种喂得越多,营养成份也就越齐全,对赛鸽的体质也就越好。如同人类,不论大人小孩,只要不挑食他的身体都很好,反之,身体素质都很差。 快速鸽的培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饲料的营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地处云、贵、川地区的赛鸽,不重视这一点是一个大错误。 四、训练 信鸽的始祖是岩鸽,是人类经过数千年的培育驯化而成的,人类利用动物的变异,采取“用进废退”的规律,为某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定向培育”育成了今天的信鸽。在进化培育过程中“养与训”都是很重要的环节,它能使你“进”也能使你“退”。有时进一步能使你付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退一步就太容易了。这就要看你如何把握好“用进、废退”的程序。岩鸽发展到今天的信鸽、观赏鸽、肉用鸽三大类,在这三大类中因它的特定目标不同,培育的方向也就不同。观赏鸽的特定目标以漂亮、小巧秀气为上品,肉用鸽以体重肉多为上品。以上三个品种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品种的优与劣, 信鸽则以有耐翔的体格与导航功能强为上品,除体格可以观察外,导航功能的强弱就看不到也摸不着,这也就是信鸽的神秘所在。 信鸽经过很多年的定向培育到今天,它们都已具备一定的导航基因了,只是好的品种导航性能好,遗传基因强,差的品种导航能力差遗传基因弱。但导航基因在信鸽体内不是一程不变的,差的品种导航基因弱的不会变强,饲养管理再好只能达到这个品种的最高极限,导航基因强的品种,它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把自身好的基因遗传给下代,如果育种出现失误,或饲养管理不善,得不到良好的训练,鸽质就会骤然低落下来,再好的种鸽也会变成一羽很普遍的鸽子。 培育快速鸽最重要的一点:突出一个“快”字,竞赛的优胜劣败不仅取决于归巢率,更重要的取决于速度,要使一羽赛鸽取胜,必须使这羽赛鸽在赛时达到最佳状态,这就要看主人平时如何训练和把握它了,一羽再优秀的赛鸽,它的导航性能再强,如果平时饲养管理不好,导航机能得不到正确的训练,赛时就达不到最佳状态。一羽赛鸽在出壳25日到可以参赛的这段时间里,就如同一个小孩小学至中学的基础学习阶段一样重要。通常幼鸽4月龄就可以进行棚外训练了,这个时期东西南北四方都放最好,空距不需太远(60公里内就可)。每月2次,6月龄后做“单羽训练”,这是培育快速鸽比较有效的一种训练方法,一直训练到赛前一个月,然后再做定向训练,空距可在200公里内。 经过这样训练后的赛鸽能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一、平时家飞不够,体质差的赛鸽,经过这种训练方法能增强体质。 二、使每羽赛鸽从小就开动脑筋寻找自己的家,锻练导航功能。 三、赛鸽比赛时空距一但超出它的视线,它是靠自身的导航功能认方向,四面放飞训练,使赛鸽对目标方圆100多公里的地理环境都比较熟悉,对它将来参加中长距离的归巢定向有很大帮助。这一点对那些地处山沟和四周被山体围住的小城市很重要。 四、归巢率高,速度快,经过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赛鸽,特别是长期单羽训放的赛鸽会养成单羽飞翔的习惯,不论训练或比赛它都会突破群体,率先归巢。 快速鸽的培育,以我国目前的形势和各种大奖赛的兴起来看,都是势在必行,今天再提快速鸽的培育,希望大家在培育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关键,认真对待培育中的每个细节,多培育一些我国自己的快速品种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