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昆明洪盛鸽舍 |
|
|
|
信息统计 |
昆明洪盛鸽舍
地 区:云 南 文章总数:69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44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0 建立时间:2007-5-30
| |
|
|
作者:昆明洪盛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7-5-30 16:45:00
|
|
2004-5-20 作者:以文
眼志可以支配比赛期间鸽子的健康状况,也就是鸽子在比赛期间健康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眼志观察出来...
前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居住台中后里的陈氏青年,被喻为年轻一代的后杰,对于眼志研究颇有心得。有一天,该青年拜访丰原江梆帮涌。江先生也是本省著名的赛鸽家,经常在竞翔中获胜。陈姓青年在江家鸽舍中看到江先生所配对的种鸽,很不为然地指着其中之一对,问道:你作出那么多年了,你晓得这只雄鸽配上这只雌鸽,会生下什么眼睛(几号眼)的仔鸽吗?江先生笑一笑,答道:我不知道他们会生下什么眼睛的下代,我只知道他们会生下为我赢取奖金的下代。
江先生所拥有的那对种鸽,已在其鸽舍作出:许多入赏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陈姓青年只沉醉于理论上的研究,其本人在后里当地的比赛,可说是默默无闻。他只以自身所拥有理论性的知识来论断鸽子,是不正确的。
本人赞成各种研究及理论,但不敢苟同这些论调绝对正确。无论各种学说都有研究的价值,有了研究才会进步。然而诸种学说理论,若不付以实际行动,亦只不过是空中阁楼罢了!无论是书上看到的,抑或是他人口授,唯有付之行动加以应用、活用,才是我们真正所拥有的知识。尽管眼志理论在欧洲已日渐式微,但在台湾却是方兴未艾。
近年来,在鸽界中,鸽子的眼志常引起养鸽家的注意。而此问题,亦由于年轻一辈的研读美国、英国鸽子杂志,而广泛的引起台湾鸽界的兴趣。鸽子的眼志,从1900年开始就引起鸽界注意。其中以吉果先生于1907年出版的“Le proffesseur Chey Sor”一书最出名。(吉果生于1858年,死于1910年),他曾对眼志下个定义:眼志就是直接环绕瞳孔,而与第一虹彩接触的部位。眼志的颜色,包括鸽眼中最淡的灰色以至最浓的黑色。其最标准的型态,就如用缺少墨水的钢笔尖所圈划出来的雨线一样。然而眼志并无一定的形状,有歪而不正的:有断裂而不完整的;有大小不定的等等。而眼志最明显之处,就是鸽眼与嘴角最接近的地方。一般说来,有白砂眼的鸽子,比较其他有棕色、黄色....等其他颜色眼的鸽子的眼志来得容易辨识。
据慎重调查的结果,有些鸽子似无眼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眼志有时以肉眼是无法看出的。但若吾人藉用阳光或放大镜,便可看出来。所以在观察眼志时,应尽量利用日光或放大镜,方能有正确的结果。
上述“Le proffesseur chey Sor”的作者吉果先生是比利时竞翔界的名人,可说是研究眼志的先驱者。他对眼志的研究,是因英国出名的动物学家---赫特的理论而来。赫特认为,动物的眼睛,假如显现无规则的血管,与热血管显现的同种动物比较,则显现血管的大都是较差的。
吉果先生著作发表之后,引起欧洲各国鸽界人士对眼志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亚洲对眼志迟至很晚才引人注意,日本于1950年时,有一部份的先进者,方才着手于对眼志的研究。而我们台湾是在二十五、二十六年前;以鸽界的先辈--屏东的罗万成,新竹的郑先生及郭清科(以上三人均已相继逝世),和现在溪州的刘俊辉以及南星鸽舍第一代主人--黄金波等五人最早关心鸽子的眼志。当时他们常相聚研讨,而颇有心得然由于罗、郑、郭三位先生的去逝,刘、黄两位又因事业繁忙,故对此问题的研究渐至松懈。欧洲当时虽非常轰动,然因无确实结论,现在也就不了了之。而现在对眼志较具热心研究的,除美国、英国、日本的一小部份和台湾较多人之外,其余的,可说是寥寥无几了。
依照吉果先生的论点,第一,他将鸽子眼睛的结构分为四部份,如下;
1.限制瞳孔的圈环
2.表示眼志的部份
3.第一虹彩
3.第二虹彩
他认为一只优秀的竞翔鸽,他的眼睛,必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瞳孔,而其他三部份,
(眼志,第一虹彩,第二虹彩),要以瞳孔为中心,正确的排列着。像这种形态的眼睛,才是最优秀竞翔鸽的品种。
第二,是关于鸽眼的色彩。他说有些爱鸽家,常以自己所喜爱的鸽眼色彩为标准,凡鸽子有自己所喜爱的眼睛颜色,便认为此鸽是优秀的;否则,便认为是没有价值的鸽子。可是这些人,并无法说明,他们为何会有此见解?例如,他们喜欢有西仔目(白砂眼)的鸽子,就认定西仔目的鸽子是优秀的,因此就以他当种鸽,像这种做法,完全无实际上或理论上的根据。因为不论何种色彩的眼睛,都有优秀的鸽子。而鸽子的眼色,完全是血统上的关系,而非优秀与否的问题。但是根据多年的研究,关于眼睛的色彩,有一点可以断言的便是:虹彩的颜色愈浓,它的血统愈纯,亦即表示其较无杂交的血统。
促使现在的爱鸽家信任眼志,当以英国的凯杰上尉的研究最具功劳。他将眼志称作“阿塞因”。他于1938年开始研究眼志,开始时他仅以自己鸽舍的鸽子及邻近鸽舍的鸽子为研究对象,后来,很幸运的,于1940年被调至陆军信鸽部队,任职部队长,藉此机会而能从事更多鸽子的研究。信鸽部队的鸽子,是由市民所提供的。市民有一个叫做国家镜子服务协会的组织,会员有两万多名,因此所提供给信鸽部队的鸽子,血统是非常广泛的。凯杰经过六年不断的研究调查,研究过的鸽子共有三万多只。于是他将研究所得,绘成鸽子眼睛型态的大略图,记录各种眼志的特长并保存。
凯杰离开部队之后,便在英国的一家鸽子杂志社当编辑,他将研究结果,提供给杂志的同仁,一些同仁对他的研究结果颇表赞意。于是决定把他们及凯杰的研究心得予以发表。当时,有很多专家与凯杰费了十五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两万三仟多只的鸽子(如再加上凯杰以前所研究的,已逾五万多只),他们发现在六百四十公里至八百公里的记录鸽中,每只鸽子均有第一级的眼志。
英国里洞品评会的故事最能证实眼志作用的确实性。里洞当地有一个颇具力量的鸽子协会,会员常举行鸽子品评会。当时经常有数百只鸽子参加,由凯杰任评判者,依英国品评会的评判标准,加上对眼志的计点,来决定入赏与否。其评判标准,原分为五部份;
1.外貌,即鸽子外观及体形
2.头部及眼部
3.翅膀及冀羽
4.身体的骨骼结构情形
5.尾部及全身的羽毛
总计以上五项,共二十五分,后来对记录鸽另加眼志十分。这样做,是要那些在竞翔赛中得胜的优秀鸽,有较多的入赏机会。
当时,里洞的爱鸽家们莫不千方百计想拭探凯杰对鸽子及眼志鉴别力的真伪。他们的用意一方面固然想找出凯杰的弱点,欲求证凯杰的眼志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他们想如果凯杰果真对鸽子有确实的鉴别力,他们才愿意相信眼志的作用和研究价值。他们对凯杰的试探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例如,他们常拿一些在竞翔中得胜而体格较小,外观较差的鸽子,和曾在品评会中入赏的鸽子混合起来,想让凯杰来评判他们的好坏。但不论如何,凯杰仍旧能在他们之中选出优秀的长距离赛鸽,而经他评判入赏的,也都为九百六十公里的冠军鸽。评判中有一只体形不良而年轻的母鸽,凯杰给他最高评价,事实上,这只母鸽就是里洞一带幼鸽赛的综合冠军鸽。通常英国人是比较保守的,如果他们未曾亲身验或经历,他们是不轻易相信任何事物的。而今由于凯杰对眼志正确的鉴别力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他们就相信眼志的作用了。
解读“信鸽民谚”中对鸽眼的认识 2004-6-23 作者:李用才
信鸽民谚,浓缩了中国四川民间早期训养放路鸽的成功经验;即使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对鸽眼的研究颇多。鉴于很多人不明白此中的科学道理和真正含义,现就本人所知试解一、二,不敢保证绝对正确。
“无黄不翻山,无光不走路”
---鸽子飞行中习惯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高度,在山间飞行时,其实并不会翻山,而是在山沟里绕着山飞行。由于山涧即使晴天也常有云雾,一旦视觉有某些缺陷,会分不请哪是山,哪是云雾,如是就找不到绕出山的路。鸽子的眼中有黑、蓝、黄三种眼房水,眼房水有滤光的作用;当鸽眼中含黄水成分较高时,相当于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了一个黄色“滤色镜片”,能滤去山峦间薄雾、淡云对视觉的影响,看清山体的形状,找到山涧的缝隙飞出山去。缺黄的鸽眼,视觉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找不到山涧的缝隙,也就“翻”不了山。黑、蓝、黄三种眼房水中,最差的是蓝水,但在四川盆地放鸽,难度与平原相比大不了多少,用不了这么高的要求,眼中有没有“黄”就无所谓了。
对“无光不走路”有两种解释。其一:“光”是指由动物眼睛发出的冷光,鸽眼也会发出一定强度(较弱)的冷光。仔细观察任何一羽未出巢雏鸽的瞳孔深处,它们都会发出晶莹的蓝光,这就是鸽眼的冷光。幼鸽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会有一些变化;因色素多少、成分的差异,有些清晰度不够的鸽眼,冷光透出就不明显,成了俗称的“无光”眼。看不到冷光的鸽眼,说明视觉清晰度不够;在山区,放路是很难飞回来的。
其二:鸽眼的光亮感跟眼中黄水浓度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只有灌(含有)黄的鸽眼,才会有很好的光泽。所以,黄水在鸽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无黄没有光亮感,不适宜在山区放路,更“翻”不了山。另外,凡放过路的鸽子,鸽眼多少都会有些光亮感,以此也可以用来确定你所鉴赏的鸽子是否放过路。
“黄翻山,黑驾雾”
---“黄翻山”上边已经解释过,“黑驾雾”里的黑,是指的“牛眼”鸽。其实牛眼的眼房水中有蓝、黑、红(非牛眼鸽的眼房水是蓝、黑、黄)三种差别;牛眼中蓝水的最多,黑和红色的较少。由光的波长上已知,只有红色和黄色的光波才能穿透云雾。因此,这里的“黑驾雾”,实际是指牛眼中眼房水呈红色(实际是暗红色)的,才能破雾飞行。
“老要清,少要浑”
---这是对鸽子眼房水浓度选择时的要求;成鸽应清澈,幼鸽宜浑浊。幼鸽的眼房水如果看着很清澈的,长大时嫩水退去后,眼色就太浅了,起不到滤光和保护眼底的作用。所以,正常浓度幼鸽的眼房水看起来多少应该是有些浑浊的。
“一金一豆,飞起没够。一环套一环,环环分得清,要是缺一环,放路归巢难”
---“金”为黄眼,“豆”指牛眼;“一金一豆”是鸳鸯眼,一个脑袋上分别长着黄眼和牛眼的鸽子比较少见”(‘一砂一牛’的略多见,最罕见的是‘一金一砂’);在遗传上,黄眼为显性,牛眼为隐性,显、隐双置的鸽子,有超乎寻常的飞行能力可以理解。“一环套一环,环环分得清,要是缺一环,放路归巢难”这段的意思,是指鸽眼的面砂、底砂、眼志、内线扣等几个环要分界明显,边缘清楚,立体感强。这样的鸽眼视觉耐疲劳性好,血统遗传也好。
“红加乌,不得输”和“花砂花砂,十花九粑”
---眼睛的颜色可以反映血统来源和差别(如欧洲人与亚洲人虹膜的颜色就不同);鸽子眼砂色素红中有黑,意指杂交能出优势,比赛中不会输。可是眼砂太杂了也不好,“花砂”就形容眼砂色素杂乱无章,多种颜色互相渗透;这样的鸽子多数血统太杂,放路也不行。但这个概念只限杂杂交的范围,形成品系的“花砂”鸽眼,如欧洲有一个品系的眼睛颜色是红、黄、蓝三色的,那是固定了的眼色,不属于这个意思。
“金穿砂,银穿砂,只有当代能归家”
---“金”指鸡黄眼,“砂”指桃花眼,真正的桃花眼是红、白相间;如果全是白色,没有红色的,像白银一样的称为银砂,也有地方叫“瓷砂”。“金”眼配“砂”眼,所出头代可用,二代如果配合不好,就不能放路了。“银”砂本身眼房水浓度特淡,不容易择偶,也很难作出合格的鸽眼。
“金配砂,头代佳,再转黄,代代强”
---这是眼砂配合上的技巧,鸡黄配桃花,头代能出好鸽子,用这已经杂合了的鸡黄眼子代再配鸡黄,下代也会出好鸽子;配砂眼不行。
“老二红,老二红,世世代代不受穷”
---老二红,眼砂红得发紫的那种,泛指在山区,眼砂色素深些的好用;平原地区的用不着这样要求。
“飞砂,走水”,“砂翻山,水走路,有了光头才煞雾,炭底走远路”
---“飞砂,走水”、“砂翻山,水走路”,是讲鸽子是否适合山区放路,要讲究眼砂和眼房水的质量。前边已知“光头”之一的定义是要求眼睛明亮有光泽,是否有光泽感又跟眼中黄水浓度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而色谱中只有红色和黄色可以透过雾气;所以,含黄水、有光泽的鸽眼才能破雾飞行。“炭底”指黑色的眼志,黑眼志利于吸收瞳孔旁多余的光线,使眼睛在长时间飞行中不宜疲劳;在山区,黑眼志的鸽子能飞得距离远些,即使仅仅啄前下方部位有那么点“阴影”,也就是“荡前角眼志”,亦能起到减少视觉疲劳的作用。
“粗砂雄,细砂母,青水雄,蓝水母”
---这是讲在进行鸽眼配时,眼砂要粗配细,眼房水要“青”(指黑色)配“蓝”,意指互补作育,才能得到优质的鸽眼。
“看亲要看老丈母,种鸽要选眼鼓鼓”
---“看亲”指给雄鸽找配偶,要研究配偶雌鸽母亲的品质。特别是在鸽眼遗传的走向中,母传女的影响力很大,看一下配偶母亲的眼睛,作为选择的参考。挑鸽眼时,注意选择鸽眼球面向外鼓凸的,或像野生鸟类的眼睛样,眼砂面似有向外凸之趋势的,这样的鸽眼视野面会大一些,而且性野、善飞。
以上是民谚对鸽眼方面的经验总结,主要适用于气候多变的山区;平原地区气候稳定,地形平坦,对鸽子的视觉要求一般不很高,特别是中短距离的速度赛事,什么样的鸽眼都能飞。
民谚中还对作育中出现的“同便”现象做出了“双雄小的好,双雌大的好”的确切定义。我们知道偏雄或偏雌往往会有超强的飞行能力,比一般的鸽子获胜能力更强;这里是告诉我们常规情况下,一窝出双雄或双雌,在个体上,雄选个小的,雌选个大的。而作育实践中,有时也会育出个体一样大的,没有正偏之分;如何准确选择,那就需要参考上几代鸽的特质认真分析了。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