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联翔回归率极低,前所未有,史无前例。这是北京信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回归率。如果没有错误的话,也是世界信鸽历史上最少回归率的一场大型比赛。
这场精典赛事的结局说明了什么?许多鸽友认为,违背科学养鸽中的科学竞技放飞的规律而造成的。谁之罪魁祸首?
首先说北京鸽协没有违背中鸽协司放规程,当时是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开笼。开笼后下雨也属于正常现象,几百公里沿途一片晴朗,真的不好说。大家是不是也在为大量失鸽找借口呢?为什么还有600多羽赛鸽回家了呢?是否跟大家这几年单一的追求速度有关呢?赛鸽比赛追求速度,无可厚非。而其他方面是不是就要不屑一顾呢?
要论短距离赛鸽,北京当属中国鸽届之牛耳,世界名系多如牛毛。可以说属于北方赛鸽大哥大级别。可为什么一场雨就搞得如此狼狈?
上海江苏赛鸽搞了几十年,放飞后下雨的赛事几乎每年都有。可是没听说过哪次的归巢率如此低。尤其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超远程赛事,好多情况下都是在小雨的情况下开笼的,而且一般都选择在梅雨季节举办,赛鸽该回家的照样回家,从来没有因为下雨而是归巢率大幅度下降的先例。
我说这些,可能会有好多鸽友吐槽,说我鼓吹超远程怎样怎样,咱把这些因素撇开,是不是这几年我们在单一的追求速度的情况下,把赛鸽的好多应该具备的素质忽略了呢?
第一,抗恶劣气候指标下降了,只要刮风,起雾,下雨归巢率一定会下降。跟这几年大多数鸽会放弃700-1000公里赛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赛事不搞了,大家都用500-550公里,或者公棚拍回来的放飞不到500公里的鸽子育种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大家用700-1000公里归巢的前名次鸽子育种,心里会不会踏实一些。现在流行幼鸽赛,好多鸽友使用飞过一次或者两次的500公里赛鸽育种,殊不知这些鸽子基本上大都是前胸饱满,膀大腰圆,体力旺盛的鸽子,有没这种可能,跟大群凭体力优势回来的鸽子。如果拿这种鸽子育种,定向力会不会下降?如果单羽放飞这样的鸽子能不能归巢还值得大家去深思?
第二,智力问题,现在好多大家名家,选择比赛过程中不落地喝水,寻食的赛鸽,用药物或者饲料等等饲养技术,维持赛鸽比赛过程中不下地喝水吃食。殊不知,只要赛鸽状态只要一下滑,就会找有鸽棚的地方降落,见棚就钻,见水就喝,见食就吃,根本一点警惕性都没有,好多鸽友在骂网鸽子人,即便网再多,也不会把丢的鸽子全部网住,大部分的鸽子都是因为体力不支,钻进了人家的鸽棚。而爪子上,嘴巴上带泥的鸽子,这次比赛归巢的鸽子估计会有不少,在晴天的比赛中往往都被鸽友们淘汰了。真正警惕的,具有野外生存经验的鸽子,往往被送上了断头台。反正大户们有的是钱,杀完了继续去引进。而小鸽友们呢?只有跟风的份。
第三,拿来主义,现在的赛事激烈,北方鸽友大多数都是年年引进,年年放光。没人顾得上潜心育种,只要比的痛快淋漓,只要能够赢钱就行。育种那是育种家的事,跟我没关系。不是说没有,很少有一路鸽子玩十代,八代的。大都是今年不行明年换配对再不行就淘汰。一般都不去分析原因,比赛激烈造就了急性子的鸽友。
好鸽子不分国界,在国外巴塞罗那的隔夜赛是年年举办,一定有它的深刻意义,育种选择长距离鸽子不一定就是坏事。虽然他们天天叫嚷着选鸽子不必看鸽眼,大家可以看看国外名家的广告,很少有眼睛差的鸽子。这事不言自明,大家还要三思。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