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阚宗峰鸽舍 |
|
|
|
阚宗峰鸽舍
地 区:河 北 文章总数:365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130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092 建立时间:2007-5-15 |
|
|
踱出科学养鸽的误区——兼评《信鸽的三大特异功能两大个性及其培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作者:阚宗峰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7-5-20 11:14:00
|
|
《上海信鸽》杂志2001年第三期,发表韩善泉作者的科研文章,名“信鸽的三大特异功能两大个性及其培养”,读后感慨良多。韩文当中确实体现了竞翔科学领域的一些规律,对读者有不少启发,对初学者会有相当的帮助。但是,笔者不加掩饰地认为,韩文体现的信鸽竞翔一般规律,属于老生常谈的东西,没有新意,没有超前的意识与内容。在中国鸽坛总体科研水平不高的状况下,互相交流一些基本的东西,加深印象,未尝不可。笔者痛切的感觉,韩文总体立意有明显偏差,主要的论点依据不确,自我意识太强。按韩文的实际内容,不但没能将信鸽科研总体或局部水平推向前进,反而在应有和已有的水平上倒退了,在现阶段,容易造成误导,实有澄清的必要。
文章的名称非常吸引人,涉及特异功能以及信鸽个性等等,会引起读者充分地注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影响力。笔者认为,文章的题目本身有矛盾,如果信鸽确有文章所说的特异功能与个性,那也是客观存在,无须培育,怎能“培养”?所谓“特异”,查查词典,就是特殊的意思,笔者的看法,韩文将特异两个字作了拔高使用,我们应该建立两个前提,不能把人所不具备的功能都看作特异功能,如狗的嗅觉灵敏,老鼠牙齿的过硬,公鸡时间观念的精准;再就是将普通信鸽(不含肉食鸽和大部分观赏鸽)均具备的自然本能视作特异功能。类同个别人所具有的,通常人均不具有的功能,才能称作特异功能。笔者的意思是,并非特异功能四个字不能用在信鸽身上,而是个别信鸽具有一般信鸽所没有的功能时,才可称作特异功能。
韩文指出信鸽有三大特异功能,即导航功能、锐利的视觉功能和特别强的记忆能力。笔者认为,这三项皆不能成立。首先,所有的鸟类都具有导航能力,按人们朴素的认识能力标准,所有鸟类的导航能力都是极强的。金鴴每年在地球的南北极之间往返迁徙一次,途经半个地球,单程距离两万公里,从不迷航;居住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家燕,冬季在广东、海南、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越冬。来年春季准确的飞回原地原巢繁殖,家燕的个头比信鸽小得多,眼砂、鼻瘤什么的,也比信鸽差得多,它的导航能力如何?个头比家雀还小的柳莺,每年由东北至南方往返迁徙一次,里程就不用说了,许多柳莺迁徙时要飞跃渤海湾,它们的导航能力怎样?如果说候鸟在迁徙时的定向导航功能,与信鸽这种不迁徙的家养鸟类定向归巢的能力有差别,那么,笔者在《中华信鸽》2000年第2期上发表的《鹊占鸠巢 小精灵技惊养鸽人,越俎代庖 灰椋鸟羞煞名种鸽》一文,正是专门说明候鸟的定向定位归巢能力同样强大。文章中那只离群的灰椋鸟(配有照片),将某鸽友的鸽棚当作了自己的家,与信鸽共同生活。信鸽的主人训放信鸽时,屡次将它带上,半为实验,半为放生。灰椋鸟显示出胜过信鸽的高超归巢本领,鸽群放出后要盘旋定向,灰椋鸟离群直飞单独归巢;鸽群放出遇苍茫水面要逃离绕行,灰椋鸟紧贴水面离群直飞单独归巢,看上去分速惊人,当然每次都是它率先归巢,一、二百公里之内从不迷航!(远距离未试验)。显然,远距离导航归巢能力决非信鸽所独有,怎么可以视作信鸽的“特异功能”呢?笔者当初撰写《灰椋鸟羞煞名种鸽》一文之目的,就是澄清事实,防止在中国竞翔爱好者当中,因为平均科技素养严重偏低,让信鸽神秘化倾向再度扩展和蔓延,还科学之本来面目。如今,韩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信鸽不同于一般鸟类”,初始定位就有偏差,下文论据当然更有可能游离于自然、客观的事实之外。
其次,言锐利的视觉功能是信鸽的特异功能,也属严重的以偏盖全。因为所有鸟类都有视觉锐利的“特异功能”。鹰隼一类的猛禽,在千米以上高空,使用锐利的视力,发现复杂地面上的兔、蛇甚至体形微小的鼠类;雀鹰更利用锐利的视力发现和捕捉身披保护色的小型鸟雀。本身没有什么自卫能力的鸟类包括家鸽,必须依靠“说得过去的”视觉能力发现天敌,否则早已绝种。家鸡是惧怕鹰隼的,儿童的游戏之一就是“老鹰捉小鸡”,极远的天边出现鹰隼的踪影,警惕的公鸡会及时发出“咯——”的长声警告同类,母鸡呼唤小鸡聚拢过来,伸展翅膀护住它们。站在地面上的公鸡与踞于屋脊楼顶的信鸽一样能发现天际的鹰隼,证明“锐利的视觉功能”不是信鸽的专利,更不能武断的认为信鸽的视力“要比人的视力高出2——3倍”,就是一大“特异功能”。至于信鸽在空中飞行和从外地返家途中,头部的来回摆动,与视力的强弱无关,与鸟类的视力结构有关。除了猫头鹰类等少数鸟类能做到双目直视前方,大多数鸟类的眼睛都是侧面直视的,鸽棚中躲避捕捉的信鸽,总是侧身对着主人,以备更好的观察主人的动向;信鸽与公鸡注视天上的鹰隼或者风筝时,也都是侧着头用一只眼睛的。
若说“特别强的记忆能力”是信鸽的另一个特异功能,不但不正确,而且不准确。与其说信鸽靠记忆确定自己巢棚和巢箱、巢门的位置,不如说信鸽具有全方位敏锐的定位本能。以幼鸽为例,它们通常宁可在巢门口反复扇动练翅,也不肯轻易飞下巢箱,如果不能飞回巢箱,等待它们的,将是被别的成鸽啄打的头破血流的结局。幼鸽对自己成长的巢箱自然高度和自己的飞腾能力,均有准确地感觉。漆黑的暗夜中,鸽舍中突然关灯,夜盲的信鸽仍能相当准确的飞进自己的巢箱,黑暗中,它们对巢箱的左右高低位置,有比较把握的感知以及经验型的测定。倘若讲幼鸽在四十天左右上天飞行时,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棚,实际应该倒过来说,幼鸽对自己的巢棚没有准确定位之前,它们通常是不会起飞的。鸽友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群信鸽聚集在棚顶,附近突发巨响或出现异常,鸽群唰的一声飞走,几只黄毛幼鸽留在原地,只是蹲伏下来,紧紧抓住棚顶屋面,它们“不打无把握之仗”。起飞的每一只幼鸽,严格说已经对巢棚位置了然于心,它们真正的“看天”,是飞到巢棚附近的一个制高点上,长时间地观察巢棚周围的情况和地形,确认周围环境地貌与自己巢棚的关系。它们的整体位置感很强,对于巢棚地点定位极为准确。但它们的形状记忆功能较差,并不能顺利地记住巢门的形状和具体位置,而且好多次都不能如愿。信鸽爱好者经常可以观察到,已经上天开始家飞的幼鸽,飞落回巢棚不成问题,但却不能顺利地找到巢门钻进棚中,尤其是活络门。连续几个傍晚,总是开家的幼鸽滞留在棚外,饿着肚子宿夜,它们这方面的记忆力一般,而且比较情绪化,天色一暗,信鸽就显得比较慌乱,钻来钻去急切中找不到棚门,连成鸽都有这样的不争气表现,总之,不要因为偏爱信鸽,就夸大它们的能力,甚至凭个人的好恶,通过“合理的”想象,将信鸽神化。另外,相当多的鸽友仍旧认为鸽子依靠眼睛观察地物地标,然后“记忆”,作为归巢的依据。实际上,眼睛的作用实在有限,信鸽竞翔时到达的司放点,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过,放眼周围,皆为陌生景物,记忆此时根本无从谈起,信鸽靠感知测定巢区方位。不少信鸽在竞翔时,于天黑之后飞临鸽舍上空,还是凭借对方位的感知,降落在巢棚附近却进不了棚,原因还是不能用眼睛看清巢门的位置,只好等待天亮。此时巢内有明亮的灯光,对归巢鸽会有帮助。德国科学家将信鸽的眼睛用毛玻璃片蒙上,只能让信鸽朦胧辨认天地的影象,结果远距离放飞的信鸽仍能准确地飞回自己的巢棚所在地,只是降落在巢区附近的菜地里,不能凭视力找到巢棚。问题是知道这桩实验结果的中国鸽友很多很多,津津乐道这一则故事之后,转而继续制造鸽眼和所谓“记忆”的神话!
大家都有的功能不能称做特异功能,大家都能创造的神话就不称其为神话。麻雀在某一幢楼顶的一处瓦洞中絮巢繁殖,附近数十幢楼房的形状、颜色完全一样,连居住于此的老太太都经常搞错,麻雀绝然识不得楼房的统一编号,但它们是从不会搞错巢位的,纵然那瓦片多得不可胜数;百灵鸟在浩瀚草原或茫茫麦海中营造了一个巢,周围毫无标记。有人发现了百灵的巢,千方百计搞准了位置,次日领着好奇的人们来看,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是百灵鸟的一计,就是要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地方营巢,这样才安全,百灵自己当然找得到,一百次一千次找得到,它们的定位本领也好得没法说,凡属鸟类,定位定点的本领(本能)天生高超。不到两个月龄的幼鸽,夜里匆忙中错捉被塞进训放鸽笼,百八十公里一样能飞回来。台湾幼鸽百日赛,而且是海翔,苍茫大海,“地标”在哪里?如何记忆?照样定向归巢。从未训练过的适龄信鸽,一次投入500公里的赛程,总有约50%能飞归,它们可是什么地标地形也没有“记”呀。猫狗也是这样,不经“训放”,数十公里送出去,自己轻松地跑回来;牛、驴、骡、马、猪,定向定位功能也不含糊,老马识途,千里能归。家养的宠物乌龟,被送到几十公里远的江河中放生,数十天后,竟然“归巢”了!龟甲上有主人刻上的姓名或吉祥话语,不会弄错的;美国科学家想疏散某地棕熊的密度,将带崽的母熊和小熊一起用汽车运到新的居住地,几天之后,棕熊母子跋涉160多英里回到了原来的老家!海龟、黄花鱼、对虾、大马哈鱼甚至粘蛾、蝙蝠……,“定向归巢”的能力均不容置疑。列举这些实例,目的还是避免将信鸽神秘化,误导竞翔界,阻碍信鸽科研的发展与进步。
一个现实的问题需要笔者回答,也是笔者的叙述引发而来,即:有这么多的动物具备远距离归巢归家的能力(是本能而不是特异功能),尤其是可以说所有的鸟类都有远距离定向寻巢的本领,为什么人们独独选中了鸽子竞翔,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笔者认为,答案实际上很简单,从禀性、食性、个头的大小、外观的羽色以及繁殖方法和繁殖速率等诸方面考察,比鸽子更符合人类驭鸟竞翔要求的,可以说绝无仅有。鸽子的性格温顺,不似鹰隼类猛禽般凶猛残暴,符合人们的驯养要求;鸽子的食物简单易备,五冬六夏都能解决;鸽子的个头大小适中,食量有限,孔雀天鹅般的身材,棚舍成了问题,甭说鸵鸟一样的巨无霸了,似麻雀那样袖珍也不行,虽说能养数百只,也忍受得了噪音,但个体之间不能分辨不能区别,带上足环也看不清,无法使翔,况且如同麻雀、喜鹊、乌鸦等鸟互相之间羽色过于相似,极难辨认,有的还不易驯化,食性太杂,与人争食,或食性太刁,须有活虫儿,不入人工巢箱,就爱在树杈上筑巢;水禽类则必须提供水面嬉戏,竞翔路上见了水面恐怕顾不上归巢,先自忙于洗澡捉鱼;如同鸡鸭鹌鹑一类繁殖率极高的家禽,有飞翔和归巢能力的也不能用,后代太多,系谱纷乱,不便筛选,……总之,能够供人类驯养使翔的鸟类,想想除了鸽子,您还真找不出替代品种!于是乎不飞鸽子你飞什么?
韩文后面主要介绍信鸽的训练方法,笔者认为内容和语言准确合理,很有价值。不过,文章已经将“特别强的恋巢性”作为信鸽的一大个性,然后在训练方法中又称“培养信鸽的恋巢心”,意义重复,不如改为增强信鸽的快速归巢欲望为好。意见和看法不过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原稿作者和读者坦诚赐教。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