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
阳光鸽园 |
|
|
|
信息统计 |
阳光鸽园
地 区:江 苏 文章总数:50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47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04 建立时间:2006-8-30 |
|
|
作者:阳光鸽园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9-12 10:29:00
|
|
——根据短-中-长赛程选育不同形态的羽翅
翅膀是鸽子飞行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翅膀结构能产生最理想的浮力和推力?什么样的羽翅能有效减少赛鸽飞行阻力、减少消耗能量,最大限度地提升飞行速度?经过反复对比各赛程的获奖鸽,以及不同品系鸽在不同赛程中的特点,适应短、中、长、超长程不同赛程,鸽子羽翅形态各有不同的特点。
赛鸽飞行靠翅膀,翅膀是赛鸽飞归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硬件,翅羽的宽窄与长短,主羽的大小及形状,对鸽子飞行中产生动力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赛程选育羽翼形态
什么样的羽翅结构能产生最理想的浮力和推力?什么样的羽翅能有效减少赛鸽的飞行阻力,减少赛鸽在飞行中消耗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应速度和赛程中的飞行速率?中国的赛鸽运动从近代自李梅龄先生与洋人“叫板”至今以来,由中、短程开始逐步兴盛起来,加之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环境下,到20世纪中期,超远程成了我国鸽友的崇尚赛程。中国台湾省又由于地理所限,只能组织多关制的短、中程的比赛。而我们一度对短程比赛根本不正眼视之,在当前推崇超远程赛制的竞翔环境中,具有长、宽、大羽翅形态的赛鸽成了鸽友们推崇的翼型,尤其是对10根主翼中前三根大羽更为重视,不但要求长需齐尾,而且要幅宽广阔,三根一样齐,形成了一种时尚,认为鉴鸽唯有翅膀,不论血统如何,能适应什么赛程,只要羽翅宽大,肯定是好鸟。加上一段时间内,关于鸽子的几种形体,按长、宽、大、齐的标准刊出大幅的,具有典型意义超远程获奖鸽的彩色羽翅图片,作为范例推荐。记得当时我和一些初涉赛鸽圈的鸽友一样,常去鸽市或深入树林寻觅这类具有特殊羽翅的本土鸽或是飞超远程留落下的“天落鸟”。
近几年来,随着信鸽运动与国际赛制接轨,随着海内外赛鸽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深入,一个多元化,大且深,多角度的赛鸽运动日异兴盛。在诸多鸽友重视血统,追求肌肉,讲究羽质,注重结构的同时已把羽翅的形态及结构已作为重要参数进行研究。在经过反复对比各赛程的获奖鸽,以及不同品系在不同赛程中的优势后发现,适应短、中、长、超远程不同赛程的鸽子,它们羽翅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长、宽、大羽翅的鸽子并不能超自然规律在短、中程比赛中夺魁。下面笔者运用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多年的实践,对不同赛程的羽翅形态做一介绍,仅做为参考。
中短程赛鸽羽翅特色
尖、短、曲是中、短程赛鸽的羽翅形态,是中、短程指500公里以下的赛程,这类赛程比赛,除定向能力,归巢意识之外,主要比赛鸽的爆发力,因这样赛程的比赛,获奖鸽正常气候条件下加速都要逾千米。一般300公里需4小时左右,快速者可突破3个半小时;500公里快者在6小时左右就可报进。归巢途中几小时不进食水要高频率扇翅,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分析,鸽子要增加飞行速度,就必须增加扇翅的频率,更重要的是在支付同样力情况下只有产生最大推力和最小阻力羽翅才能产生最高速度。因鸽子飞行中扇翅的次数,速度与空气的摩擦系数成正比,而羽翅的形态,结构的合理参数与空气的阻力及摩擦系数成正比。比赛飞行中每向下、后扇动一次的前提是先向上,前伸举一次。长、宽、大的羽翅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所以阻力大,摩擦系数高,必然削减了鸽子扇翅的频率,速度也就相应降低了,所以中、短程赛鸽前三根大羽不得过宽,过宽而前端会有尖削度。我们可以从电视中慢镜头播放的赛鸽飞行图像之中清楚地看到,赛鸽在直线平飞中,双翅并不是完全展直的,而是向内微收,加之主边羽有一定的弯曲度,故在疾飞时,身体正面与空气流截面能减少自然阻力,使受阻的空气从羽轴之间流过,然而向下扇动时,又要将翼下的空气,封挤在双翅之下,从而在扇的过程中向后排出,以产生向前的动力,故主羽,尤其是前边几根大羽条不够大实,以增加排扇和搏风能力,摩擦系数减少了,自然阻力就降低了。
那么长、宽、曲有没有一个严格而标准的尺度呢?准确的答案是“没有”二字。因为每羽鸽子的体型大小、肥瘦、肌肉的力度都不一样,所以只能得出一个相对的结论:那就是长不齐尾端黑线,窄不小于羽宽度;弯曲,以弧状排列,呈“S”状形态;前稍为流线形,头尖,为上品。著名的詹森鸽就具有这种典型特点的羽翅结构,再如林波尔、慕利门等中距离的速度鸽,大都具备这样的特征。鸽友不妨把以上这种血统较纯的鸽子与,丹·小路易、阿曙等长程鸽做一对照羽翅的差异就可一目了然,参数也自然在自己的心中了。笔者于1990年在西北大汉年营中养鸽时,满棚百余只全是超远程后代,可是唯有一羽是银川朋友赠送的当地500公里冠军之后代“小雨点”,因为看惯了长、宽、大双翅的我,每当打开“小雨点”的羽翅时,心中总想“这么不发达的羽条能飞动吗?”可是在以后的放翔中,从200公里~400公里,“小雨点”每次都率先归来,次次都把那些“发达”的双翅抛后几个小时以上。500公里放飞, “小雨点”当天下午早早就归返了,而那些长、宽、大羽条的超远程后代,只能落其甚后,望而叹之了,最快者也是次日早返舍。
远程赛鸽羽翅的特色
长、弯、圆,前端羽尖角明显,是远程赛鸽的羽翅特征,在700公里~1000公里级长程赛中,正常气候条件下赛鸽的飞行时间一天至一天半, 700公里当日归,也要飞行8小时以上,千公里很难突破12小时。所以这类赛鸽,羽翅要适应较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对羽翅的基本形态要求是:整个翅膀较中、短程赛鸽羽幅略宽、长、大一些,尤其是主羽不能像中、短程赛鸽那样,但仍要超窄、超短,当拉开翅膀后,前四根主羽端头尖角较大羽条端头略圆,第七至第九根呈弧形排列。这样的主羽形态,飞行翔力大,阻力小,不必加快扇动频率也能保持较高速度,同时节省了体力,有效节省了能量,恰好适应了长程飞行的要求。不难想像在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没有一双形态、结构合理的翅膀,要想高速归返是不可能的。对长程赛鸽的副羽之要求,应是羽轴要有一定弯度,排列紧密,基础羽度有良好的硬度,便与搏斗的气流向后流动并产生向上的浮力,长程赛鸽的主羽切忌过长(齐尾)过长则扇动频率低,没有速度;同时也不能过短(不及尾端黑色部分)因消耗能量过快,没有耐力。
超远程赛鸽羽翅的特征
宽、长、齐、圆,是超远程赛鸽的羽条特征,所谓超远程,主要指1500公里以上级别赛程。这种超远距离的飞行,对一羽小小的鸽子来说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长途跋涉,通常最少要3天以的连续飞行才能返舍,这样甚至百余小时的连续飞翔,不但要身体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更要求有一双合乎自然要求的双翅,它的基本要求是:羽轴粗壮,羽幅变小,排列紧密,前端圆齐。羽轴粗壮,就是要发达粗壮,有韧性的羽幅宽长,即主羽显然比副羽宽而且要齐长;排列紧密,就是一根紧挨一根排列不留间隙,前三根大羽一样长,且羽端圆。只要求羽轴应有良好的韧性,羽脉勾结紧实,不易分离,以适应长时间光照、雨淋和朝露侵蚀。这种羽翅形态虽不能长时间,高频率扇动而产生爆发力,但扇动截面大,产生浮力大,便于滑翔和长时间飞行。在北方,每到秋季当天鹅、大雁等大型侯鸟迁飞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为了节省体力都是连扇出几次后就要展开双翅奋力滑翔一次。平常天空中齐飞的鹰同样也是如此。鸽子在飞超远程的归途中仍然是每扇出几下后,要滑飞一小段,时间相当于扇出的1次~2次,并在低空利用地面上升的气流匀速向前飞行。这类赛鸽站立时,副羽会盖满臀部,其主羽齐尾略大于尾。
总之,赛鸽高速飞归,是智力、体力、意识,以及体型结构和羽翼结构等综合因素估计最佳发挥的集中体现,条件并不互为弥补,但缺一不可,羽翅做为硬件的重要部分,也不能唯求也不能忽视。所以要因赛程、气象而定,只能做为选育的参数去评审、鉴定。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