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十年鸽事”征文
弹指一挥间,养鸽子也有十大几年了。从九十年代后期,鸽界关于国血和外血的纷争不绝于耳。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比赛的艰辛相信鸽友们记忆犹新,不管是好天还是坏天,不管是地方赛还是公棚赛,300公里比赛经常让鸽友们的选手鸽消耗过半,500公里当天归巢寥寥无几,甚至整场比赛铩羽无归。鸽友们每年辛辛苦苦作育出大量幼鸽,一年比赛结束后棚里只剩下寥寥几只残兵败将和主人满腹的辛酸……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低的归巢率呢?是手里的血统过时了?是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还是配对不合适……为什么越觉得优秀的赛鸽丢失率越高呢!分析来分析去,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原因很简单,天气、磁场、气压等自然因素决定了鸽子的归巢率。这些年来国内鸽友努力追寻的外血高速赛鸽在人为控制的筛选过程中过分重视了速度因素从而忽视了赛鸽的耐翔性,加之欧洲小国的弹丸之地,人文因素影响赛鸽的归巢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鸽子可以在比利时第一公民“撒尿的于廉”身上随意便溺,姗姗学步的儿童也知道用食物喂身边徘徊的鸽子),欧洲没有人吃鸽子,更没有国内鸽友切齿痛恨的网鸽贼。难怪国内到过欧洲的鸽友都说:“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是养头猪也能从三百公里外把它放回家”!相比之下国内的环境要艰辛N倍,环境污染、人为干扰、复杂的地质环境,我们的鸽子要比欧洲难飞许多。
有些人出于商业目的也好,出于别的目的也罢,把多年来鸽界前辈精心培养适应国内比赛环境的“国血”赛鸽贬之又贬,谓之:飞不快、放不掉的拖拉机;还有对国血一知半解的鸽友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国血”就大肆鼓吹无用论、过时论……再加上一些原来靠抱残守缺保存下曾经辉煌的某一国血鸽的之毛片羽,仅仅靠这些外观与祖先保存一至骨子里却没有延续一丝精髓的“所谓纯国血鸽”混淆视听。一时间弄得与原本就低调的“国血”鸽日无宁日。
“鸽子好坏天上见”这是鸽界的至理名言,不管你是欧洲某某名家的黄(白)金血统,还是里弄草窝里孵化出的土鸽黑坯,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
2010年春季地震频发,气候反常。我市700公里比赛聚集了由6万羽赛鸽经过残酷淘汰后仅存的六百多羽赛鸽踏上征程。放飞当日最高气温35°C,无风,多云。我的两羽绛鸽分别于15点27分和18点22分左右归巢,分获冠军和五名。比赛当日仅有不足上笼总羽数十分之一的赛鸽归巢,可见赛事之艰难。这两只赛鸽属于我的玉门老绛雄的后代,五名是玉门老绛雄近亲回血作育的子代鸽,不但完全具备了国血西翁的特性并且连续两次700公里当日归巢一次千公里隔日归巢。是我非常喜欢的小体型绛雌鸽。冠军则是这羽绛雌的姐姐杂交了一只吴淞汪种作育的雄鸽,曾经飞过7次500公里两次700公里,以前每次比赛都无缘入赏,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是它处在叮蛋期,比赛出发前又有其它的雄鸽时不时侵犯它的巢穴,从而激发出了它强烈的归巢欲望,如果按照有些鸽友的做法,以前的多次比赛从没获奖,这只冠军鸽也许早就被淘汰杀掉了。
一羽好的鸽子不一定是头次参赛就能拿成绩的,有的赛鸽在幼鸽赛的时候往往一飞惊人,可是越飞越不理想,甚至天落在他人鸽棚内。有的鸽子更像陈年的美酒时间越长越有品位,而且越飞越好,直到真正艰难的赛事才一鸣惊人,给予主人莫大的惊喜。
养什么鸽子就要了解这些鸽子的特性,是属于早熟快速的还是成熟晚耐恶略环境的。尤其是深藏不露的国血鸽,幼年又显得相貌平平,才智驽钝。远远没有外血鸽的凶悍霸气、俊美的体型、饱满的肌肉让人赏心悦目。
人们往往认为国血鸽只适合于飞远程、超远程,殊不知国血鸽里也有许多中、短程比赛同样摘金夺银的事例。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去养鸽子比赛那有什么“管理而言”。现今国血鸽子也同样享受着国外养鸽者不同时期不同管理的待遇。但是相对于管理重于血统的外血鸽,国血鸽对管理的要求要松懈得多。我因为经常出门疏于对鸽棚的管理,鸽子们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我能做到的只是每季清理毛滴虫、呼吸道、寄生虫和接种疫苗等等相对粗放的管理,可是我的鸽子同样在500公里4千多羽鸽子参赛获得29名(黄钟种*秀龙鸟)、76名(西翁*李鸟);300公里获得4(吴淞汪种)名。国血鸽同样可以在中短距离拿成绩,这一点充分验证了“鸽子飞的就是一滴血”。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需要淘金者付出辛勤的劳动。是宝石总会发出璀璨的光芒,但是需要加工者一层层精心的磨砺。只要养鸽子的人付出耐心并给予机会,国血鸽同样会回报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