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的春、夏、秋季比賽結束後,養鴿家必須認真檢討各季成果的得失。假如你在晴朗的氣候?堙A賽鴿的成績不會比別人快速,或是於惡劣氣候中。例如:逆風、酷暑以及遇上大雨的比賽日子?堙A全軍覆沒或根本無從得獎,那麼你就要特別認真地進行檢討所有的種鴿陣容以及飼育、訓練的方式了。
選擇種鴿,準備從事繁殖的時候,你必須留意下列幾點條件因素,以免所作出的賽鴿它的成績名落孫山:
(一)這些種鴿的系統、血緣,是適合長程或短程比賽?在過去,它的上、下代成績如何?
(二)眼沙、羽翼及骨骼構造,是否適合逆風及惡劣天候的比賽?所作出的賽鴿,能有幾成的把握?
(三)種鴿的年齡、健康情況、體型條件適合作出各季的賽鴿嗎?
(四)有沒有在作出賽鴿以前,做好雌雄的分離,至少要有半年以上,以及在配對兩個月前,將該舍的每一隻種鴿做好「驅蟲」?
(五)你的鴿舍條件適合比賽嗎?比賽期間是否將雌、雄分離參與訓練或比賽,或是採取雌、雄交配方式?收容賽鴿的數量?鴿舍條件如何?
從以上的各項檢討中,我們不難瞭解,在作出賽鴿以前,必須做好至少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準備,例如選擇種鴿陣容,檢討鴿舍條件,甚至於瞭解你所能擁有的經濟能力等因素,事先做好各項準備、步步為營,以免有所遺憾。
種鴿的血緣、系統固然重要,但要是從事繁殖賽鴿的年齡,通常以二至六年為宜。使用過於年青的種鴿,例如一年以下的,往往所作出的賽鴿,它的腰部構造大多細、瘦,遠不如充分成熟的種鴿所作出的下代,因此它的速度、耐力、尤其遇上惡劣氣候的賽程中,也就力不從心了。
尤以眼沙及羽翼的構造最為重要,例如將深、厚眼色、粗粒的眼沙去配合淺色、光亮,較為細滑的眼沙,比起交配一些暗黑,比較陰沈,毫無光彩的眼沙為宜。因為暗黑、陰沈,表面上看來比較沒有亮度的眼沙,所作出的賽鴿,往往在晴天氣候?堙A很難期待快速的成績,但「有其利必有其弊」,這些暗黑色的眼沙構造,有時在惡劣氣候中,時常有良好的成績表現。
至於羽翼及骨骼構造,對於飛翔成績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關鍵,羽毛密厚,羽翼長秀又豐滿的鴿子,它的浮力條件及速度因素較佳,因此能耐逆風、雨中及陰冷氣候中的比賽。尤其主翼及副翼,影嚮鴿子的飛翔速度及耐性。往往細長的主翼,在晴朗的天候?堙A能有異常良好的飛行速度,但必須所有的從第六根主翼到第一根主翼,平直又有重疊為其條件,最外面的三根或四根主翼,應能細長,末端各根間的開端間隔愈大愈好,如此才能期待,產生快速的飛翔。
談到副翼,有人認為它的幅度,至少需佔有主翼幅度的三分之一以上,且直、長又寬的副翼羽才能耐於惡劣氣候及雨中的比賽。但副翼的幅度不寬,且拉開主翼時,它(副翼)的彎度偏向腹部的鴿子,在晴天的比賽中,往往能有快速的飛翔能力,因此副翼的構造在不同氣候條件中,見仁見智,各有千秋,無從一概而論。
骨骼及腰部、背部的構造,時常影嚮鴿子的飛行速度及成績,過份粗、厚、沈重的腰部及骨骼,在晴天的比賽中,往往無從期待快速的成績表現,但過份細、瘦、無力的腰,是賽鴿致命傷的重大條件,它無從耐於多關及惡劣氣候的比賽。因此腰部適宜,骨骼輕健,各項彎度(例如前胸骨、後腹骨)順適,且胸、腹部寬厚、有力、飽滿的賽鴿,往往取得首獎,能成為高、快速的優秀賽鴿,這些條件的領會,必須經過充分的實際經驗,才能瞭解其中的奧秘。
種鴿配對以後,大約經過十天左右就會生蛋,它的蛋形大小雖然對於所作出的幼鴿,比較沒有影響,但蛋殼的厚薄則有所關係。大凡過薄、表面上有粗粒的蛋,或形狀怪異,有彎曲畸型的蛋,均會產生虛弱的下一代,因此必須將它捨棄,重新選出另一對種鴿從事配對。
經過了十八天左右的孵育時間,幼鴿出生的頭一天早晨,我們必須查看所出生的蛋殼是否有紅色血絲留在底部,如有許多血絲(三條以上)以及幼鴿的肚臍尚留有如同糞便的小黑色物體,或是突出的臍帶,那麼就要列入淘汰的對象了,因為,這一類的幼鴿,將來很難期待成為頑強的優秀賽鴿。
幼鴿自從到滿一個月期間,通常可以分別每十天做一次檢討,考慮是否應該予以淘汰?這些判斷的參考,可從幼鴿的發育狀況、體型、羽毛的成長以及糞便的顏色、形狀做為判斷基準,以便早日去蕪存菁,提高賽鴿的品質水準。
倘如你的鴿舍可以收容五十隻賽鴿,你僅收容了卅隻之數,日後大多可以採取「寬裕、易於管理」的條件。反之假使你的鴿舍,只能容納卅隻賽鴿,卻收容了五十隻左右,這項「重量不重質」、「貪多飼育」的結果,往往會變成事倍功半,甚至於走上了所謂「破功」的道路,我們不可不予謹慎處理。
俗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養鴿家在進行賽鴿之前,應須從種鴿的條件,因素做好各項因應措施,事先妥善計劃準備,倘能作好上述條件因素,且能透過飼育經驗中,充分體會自己的鴿舍環境、種鴿陣容,腳踏實地去培育所需的賽鴿,那麼勝利的希望也就可以數日而待,否則的話,年復一年,備嚐「滑鐵盧」的滋味,也是只有徒勞無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