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爱合鸟鸽舍 |
|
|
信息统计
爱合鸟鸽舍
地 区:新 疆 文章总数:989篇 推荐篇数: 189篇 留言数量:6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2062 建立时间:2006-6-23
|
作者:爱合鸟鸽舍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7-6 0:01:00
|
|
许
多鸽友的鸽棚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都不足5平米,要养好信鸽,则每平米不应超过4只信鸽,也就是说这样的条件下只能养20只左右的信鸽。鸽棚小则信鸽数量有限,难以进行多品系的育种和比赛试验。所以养鸽要养精品,特推荐以下的几种培育方法。
鸽棚构成
品种为中短程品系,种鸽选留2对基本不参赛,参赛鸽要具有高速飞行特点,数量在12只以内,并通过每季的训放和比赛淘汰4只左右,幼鸽是基础,每季控制作育在6只左右。
种鸽要精
专职种鸽应具有良好的血统或赛绩,主要职能是产卵和孵卵。赛鸽作保姆,种鸽一般不哺育幼鸽。比赛期间赛鸽哺育1只幼鸽对体质一般影响不大,反倒可促进归巢。个别赛绩优良的赛鸽每年可适当留1-2只幼鸽,除非子代突出并获奖,才可进入种鸽棚。
种鸽最好1对是血缘配对,另1对为杂交。血缘子代在遗传上容易性状分离,利于淘汰劣质后代并发现和保留优良的子代。杂交子代体质强壮,一旦体质羸弱则可及时发现并淘汰。种鸽培育的子代不理想,则应考虑换配或淘汰。
种鸽选留
部分鸽友凭爱好而把幼鸽直接做种,若没有丰富的信鸽鉴赏能力和可靠的血统作保证,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雀占凤巢”,使种鸽的素质全面下降,造成比赛不断失败,偶尔获奖也昙花一现。即使是血统特别优良的幼鸽,也应至少参加200公里的训放,除非有特别快的飞行记录,才可以进入种鸽棚育种。
个别鸽友喜欢用全能信鸽做种,即种鸽在300-1000公里的各个比赛都获奖后才可作种。这种做法比较偏激。信鸽运动超出体能极限时容易丢失。经常有鸽友在信鸽获奖后,却发现父母已经丢失。这种培育方法属于典型的“育而无种”,只能再通过不断投资引进种鸽。
种鸽应是含有超远程血统的早熟个体,短距离飞行速度快,体质健壮。在幼鸽期间就能在训放时快速归巢或比赛中获奖。短距离速度快,则定向优良。而一贯性速度快则说明体质强壮和血统优良,是种鸽应具备基本素质。
淘汰劣质鸽
具有适宜于飞行的体形与身体素质,信鸽才可能飞的快。而吊膀的,龙骨和耻骨松软,尾羽长且散开的信鸽,都不适于快速飞行,幼鸽期间就应淘汰,并且还应淘汰副羽长,尾羽和大条宽且长的慢速鸽。
信鸽比的是速度,仅归巢而不能获奖的应淘汰。训放与比赛时,应对信鸽的归巢时间进行记录。按15只信鸽训放和比赛5次计算,若没有1次进入本棚前3位的信鸽,则应淘汰。优良的信鸽比例一般低于10%,本棚尚且如此,更何况与千万只信鸽比赛呢?为防止出现过早地淘汰晚熟品系幼鸽的错误,应给每只提供3次300公里以上的比赛机会。训放中,眼砂变淡或生病的信鸽则体质虚弱,可立即淘汰,没有必要再保留下来参加以后的比赛。
引 种
为防止近亲繁殖造成体质退化,应引进种鸽进行杂交。种鸽宜引进中短程快速品系,身体强壮,并有良好可靠的血统和赛绩。另外,有完整的白、黄色的眼志最好,并具有主副羽阶差要大(副羽短),前胸宽厚,耻骨紧闭等特点。种鸽与棚内现有近交种鸽配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