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在动物世界中时刻都在进行着,动物们为了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与延续后代,不断改变自身生存缺陷,强化优点,以优胜略汰的自然法则来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自然生存环境。那我们的赛鸽是如何进化的?远古时代的岩鸽我不再论述,他们的进化也同其他生物一样通过大自然不断的淘汰、发展、再淘汰,周而复始才形成了我们所饲养的家鸽。今天,我主要想针对鸽体龙骨长短这一鸽体结构,通过向鸽友讲述本棚一路赛鸽的饲养、实战历程经过,来了解一下各地域赛鸽个体进化发展的过程。
本棚坐落于云贵高原的昆明市,周围500KM内属多山,多河流地区,地貌复杂多变,自然物种丰富。2004年,通过鸽友介绍引进一羽北方某省大奖赛二名赛绩鸽,因生活和工作原因,一直寄养在鸽友家,好友给她配了一羽比利时KBDB鸽王直子,直致2009年本人才有空饲养赛鸽,无奈,此赛鸽已老,无法继续使用,不得不在其后代中选种,因亲鸽双方均来自平原地区,所以全部子代鸽都遗传了父母的体形过大,龙骨平而长,羽毛过厚的缺点。
这样的赛鸽我看来根本不属于本地的适翔类型,但碍于好友情谊不好拒收,所以挑选了一羽300KM一般的赛绩雌鸽环号128 试用,但心中确实没底。入棚后,针对此鸽体型缺点,有意选配了一羽比利时瑞恩家族中距离血系雄鸽环号994,其特点是体型修长、龙骨短、龙骨致胸部明显上提,羽毛薄而紧,配对后产幼鸽六羽。其中三羽结构随母,三羽随父,两种类型雌雄都有,因是试用,故没有进行人工选择淘汰,直至2009年秋季赛,六羽幼鸽通过家训、私训后已达到参赛要求,故六羽全部参加了鸽会第一站200KM比赛,虽然全归,但是发现长龙骨幼鸽比短龙骨幼鸽现累,一星期后再赛200KM,一羽短龙骨雌鸽环号583获本站赛7名,第一批归巢鸽全为短龙骨,精神状态良好,而长龙骨幼鸽飞失一羽,两羽落榜,还是现累,休息一周赛300KM,长龙骨幼鸽全部飞失,短龙骨幼鸽获13名、36名、74名。
再休息两周赛400KM,全部进入100名内,至此,本棚09年秋季赛提前结束。留用了583雌鸽继续试用,我为她挑选了两羽雄鸽,一羽环号319是128的同系,同样存在128体型结构问题,出幼鸽六羽,全是长龙骨、大体型、肌肉发达;另一羽环号498是本地300KM获奖鸽,毛薄、龙骨短、平衡感好,也出幼鸽六羽,其中两羽长龙骨,肌肉发达,四羽短龙骨,中小体型,同样没进行人工选择,也同样参加鸽会200KM、300KM、400KM比赛,结果319子鸽全部丢失在200-300KM比赛中,速度很慢,498子鸽长龙骨两羽丢失在400KM比赛中,前期也无优秀赛绩,剩余四羽除两羽受伤停赛外,另两羽全部翔完400KM比赛,其中获200KM17名、46名;300KM4名、13名;400KM双双进入前100名内的好成绩。是的,只要是只鸽子都能飞,但是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要有身体结构能在本地适翔的鸽子,在这我不评论谁家的鸽子好,也不特指龙骨短的赛鸽优秀,我只认为具有短龙骨这一结构的赛鸽在云贵高原飞行,必有其优势。要知道不是所有具有刘翔同样身体条件、素质的人都可以成为世界冠军,但要想成为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必须要具有刘翔那样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否则将会是白日做梦。这就是自然规律,他不是凭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实现的,而是残酷的自然现实要求的。
通过本棚两年来的实战结果,从128此羽不适翔赛鸽通过有目的的改良,有效缩短了龙骨的长度得到583,再通过583破坏性回交实验与再改良同步进行结果,更进一步验证了本地适翔赛鸽必定有相近身体结构的观点,故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开始饲养赛鸽工作之前,重点要细致了解本地什么鸽子在飞,何种类型的鸽子在赢,向着目标去引进种鸽,向着目标去培养赛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当今高手如云的鸽坛占有一席之地。以上是个人经验之谈,望对鸽友们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