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棚,是信鸽饲养者,最为头痛的一件事,而且经常发生。第一类多发生在“上房”后不久初飞的幼鸽。第二类发生在退三四条的鸽子!
第一类游棚,一般游而不归者居多。据观察,此类游棚多发生在4-6月,9-11月,天晴、敞棚易出现。游棚的幼鸽多为发育快、体壮、且没有定向或定向不稳。幼鸽初上蓝天,对自身体力和飞行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准备”,他们有时合着“放路”赶着回有的小鸽群,一起高飞,偏离“熟悉”的轨道,当感觉大事不妙已为时晚矣,只好歇息高处,一旦饥饿难忍,就随波逐流跟着就近的鸽群进入它“家”成为游子。经常听到鸽友说,好的幼鸽好“游棚”。造成这种原因是放、训不当。为减少幼鸽的丢失,开家时,应该选择天气好、时间晚,下午最佳。关养定时放飞的饲养者,放鸽时应使幼鸽在半饥饿的状态下作短时间的飞行,先放成鸽,等其飞行一段时间后,再放飞幼鸽。
第二类游棚鸽一般表现为:定向飞行后一至二个月一切正常,能按时出、进笼,无异常。但往往饲养者没有仔细观察,有的青年鸽回笼较晚,在笼内经常被其它鸽打,歇息处得不到保证,得不到正常的用食量,经常被饲养者捉握等这些都是游棚的先兆。
受惊吓也是游棚的一个原因。有经验的饲养者,进鸽舍时,都穿固定颜色的服装,其目的一是干净,二是让鸽子有稳定的安全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的人常忽视了这个细节,有时着偏重色的衣服进鸽舍或拿黑色的塑料袋进鸽舍打扫,遇风吹起,鸽子不知是何物,造成满棚鸽子惊慌乱串。成鸽有一定的适应性,惊慌后会进笼,而幼鸽就会因此而感觉到不安全,乱飞乱撞,成为游子,有的成鸽也会因此游棚。
现在,有的养鸽大户采用分棚饲养,即将成鸽,幼鸽,分棚养,并且在放飞的时间上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以减少失鸽,有饲养条件的人,可以借鉴。
有的信鸽饲养者说,什么样品系的鸽子好游棚,什么品系的鸽子不游棚。有的人因怕丢失所引进的种鸽,索性从小关养,长此以往,导致品种优势的退化。
游棚是信鸽饲养者认识和实践常常进入的一个误区,这就提醒饲养者,要努力为信鸽在“脑子”定位自己家的概念创造条件,真正的使它们觉得这个家有食吃,有水喝,有伴侣,不被侵害,最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