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德塔鸽舍
222 2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2013-02-
中信网友:蘇提前
中信网友:支持观点,一般情
中信网友:适配器总是亮着红
中信网友:鸽友刘克金,朋友
中信网友:鸽友刘克金请加我
中信网友:2013-02-
中信网友:7楼是在说我么
信息统计
德塔鸽舍
地    区:天 津
文章总数:222篇
推荐篇数:23
留言数量:146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2096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6-9-10


赛鸽性格特征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德塔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7-9-12 17:48:00  

  2007-9-12 来源: 作者:尹涤生 浏览:我们经常在同赛鸽运动爱好者的经验交流中听到有关优秀竞翔鸽的某种独特的性格特征。
赛鸽的性格是表现在竞翔返巢活动中的归巢性及竞翔距离远近、返巢速度快慢、适应不同天气条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有的爱好者对自己训养赛鸽的性格特征认识比较清楚,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赛鸽返巢的速度在前十名的概率明显增加,而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则名落孙山。而有的赛鸽在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无法与那些具有快速返巢性格特征的赛鸽抗衡,而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或者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它们很可能成为本次竞翔的冠军鸽。正是赛鸽的行为表现、反映出它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通过对赛鸽性格特征的研究,提高爱好者对赛鸽个体性格特征的认识,使我们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预见到在特定的竞翔环境中某羽赛鸽竞翔的行为表现。这对于赛鸽运动爱好者运用科学知识掌握赛鸽竞翔运动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赛鸽性格特征的基本理论,结合赛鸽竞翔运动特点,探讨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性格特征在行为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供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一、性格特征的基本理论
随着赛鸽竞翔运动的发展,动物心理科学的研究广泛地进入到赛鸽竞翔运动领域,其中有不少从事赛鸽运动的爱好者和科学工作者都认识到赛鸽应具有与竞翔运动相适应的性格特征。
赛鸽的性格是表现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归巢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从理论上应具有以下特点。
1、赛鸽的性格是稳定的,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有的赛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或近距离的竞翔过程中,它们返巢的速度并不快,甚至有的赛鸽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巢。而到最后一次更远的竞翔距离放飞后,它们返巢的速度明显加快,分速达到或超过一千米以上。从赛鸽放飞训练到最后竞翔的性格特征上来看,归巢的性格特征是稳定的。而最初的放飞训练和近距离竞翔速度较慢,最后一次远距离竞翔速度达到或超过每分钟一千米以上。这反映出赛鸽性格特征的可塑性特点。因为赛鸽性格的形成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后天生活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赛鸽在竞翔过程中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包括正确确定返巢方向的导航功能的神经联系,决定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系统性。因此赛鸽在放飞训练和竞翔活动中对返巢的行为方式巩固下来。
2、赛鸽的性格具有核心意义的、独特的、带有本质属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赛鸽的独特性格本质性是稳定的。如,北京或者上海竞翔五百公里或者一千公里空距,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后,司放人员能见到整群放飞鸽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飞去。而我国目前开展的国家赛则完全不同。如在河南郑州放飞的赛鸽可能来自于四面八方五百公里以外的城市或乡村,放飞后的赛鸽必须依靠自身的定向导航系统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并且从密集的赛鸽群体中脱离出来,这就要求赛鸽具有更高水平独特性的性格特征。
3、赛鸽的性格是各种性格特征的统一体。赛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四个方面的特征构成:
第一是对周围环境(包括棚舍内外环境和竞翔环境变化)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赛鸽处理自身与环境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有的赛鸽遇到大雨的天气条件时急忙寻找躲避的栖息环境,而有的赛鸽则会冲过雨区继续飞行。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反映赛鸽对周围环境态度的性格特征。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赛鸽对棚舍周围环境态度的行为表现,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性格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赛鸽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赛鸽在平时家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调节自身行为方式的品质和水平方面的特点。如,我们经常见到有的棚舍的鸽子整群在棚舍不足1公里的范围绕圈,没有多长时间就降到屋顶休息,虽然这群鸽子可以连续起飞很多次,但持续飞行的时间与竞翔运动的要求相去甚远。而有的赛鸽在调节自身家飞运动的品质和水平方面,充分表现出意志的特点,它们清晨出棚后,完全可以脱离意志水平差的群体,可能朝着东边一直飞去,然后又从南面飞回,又朝着北面飞去,再从西边回来。它们持续飞行运动数小时后才返回棚舍。观察时发现,它们降落在屋顶时个个张开大口喘气。只有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赛鸽,才能在竞翔活动中表现出历经千辛万苦快速返巢的能力。我们通过长期观察认为赛鸽在环舍家飞训练中的表现,那些具有离开棚舍范围大的飞翔运动的赛鸽群体,充分体现了意志特征的自觉性特点和坚韧性特点的意志品质。
第三是赛鸽性格的情绪特征。这里是指赛鸽在家飞训练、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的特征。赛鸽在家飞训练中表现出活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飞行运动,与赛鸽积极愉快的情绪强度密切相关。当赛鸽经过一晚安静的休息之后,第二天的天气晴朗,空气的湿度和强度适当,能促进赛鸽积极愉快情绪的发展,它们持续飞行的时间及活动范围增加。赛鸽性格的情绪特征直接关系到竞翔的效果。研究证明,赛鸽在竞翔活动中对棚舍环境、饲主、配偶、食物需要等感情的深度,直接影响赛鸽的归巢速度和归巢率。因此,培养赛鸽的感情是促进性格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以上各种特征是赛鸽性格的综合体。由于不少性格特征均有积极或消极之分,因此赛鸽的某些性格特征也有不同的评价之别。一般来说,赛鸽的性格特征表现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是稳定的,即由环舍家飞训练,放飞训练和竞翔运动返巢性格表现的稳定性。是独特的,即不依赖群体而能独自快速归巢的性格特征。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和发展,并且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即经过选种、选配和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促进赛鸽的性格发展适应竞翔运动的特点。
二、竞翔运动对性格
特征的要求
赛鸽竞翔运动十分特殊。首先,必须将赛鸽集中,然后经过长途运输的过程才能到达放飞地。在运输过程中,要求赛鸽性格的情绪特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许多有经验的赛鸽运动爱好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优秀的竞翔赛鸽自进入到放飞笼后,情绪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甚至会躲在笼内的角落,不争不斗,注意观察笼内或笼外环境的变化。赛鸽在竞翔远距离或超远距离的运输途中,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具有情绪稳定的赛鸽能很快适应环境变化,能够正常地在笼中获得食物和水,以补充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而情绪不稳定或处于紧张状态的赛鸽则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拒绝在笼中取食的性格表现。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后,具有情绪稳定的赛鸽能很快适应环境变化、能够正常地获取食物和水,以补充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后,具有情绪活动强度高和稳定性的赛鸽为准确的定向导航创造了最佳的知觉条件。这就是稳定的情绪特征在适应长途运输和定向导航的具体表现。
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后的表现是必须具有主动脱离放飞群体的性格特征,就是所有优秀竞翔赛鸽必须具备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国家赛的竞翔活动中,集群放飞的赛鸽只有主动脱离放飞群体的干扰才能朝着各自不同的归巢方向飞去。因此,主动脱离群体的性格特征是建立在快速准确的定向导航能力和感情性功能的返巢动机的基础之上。赛鸽在竞翔返巢过程中,由于竞翔距离不同,中途可能遇到晴朗的天气和顺风的气候条件,也可能遇到高温、低温、暴雨、逆风等恶劣的天气条件,还可能遇到高山河流等复杂的地理环境,给赛鸽空中直线飞行运动及机体的承受力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就要求赛鸽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赛鸽在遇到高温、暴雨的天气条件下,毅然返巢的行为表现。经过长期观察了解到,赛鸽经过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飞行运动,返巢赛鸽进棚后的第一需要是水,这说明赛鸽竞翔返巢途中受意志品质的影响,在机体严重缺水的条件下,动机的发展不是中途寻找水源,而是忍受饥渴,直到返巢后,动机的发展成为去饮水器饮水的行为表现。在我国赛鸽运动竞争日趋激烈的比赛活动中,赛鸽性格的意志特征,是获取高名次的关键,研究表明,只有在饲养过程中或者放飞训练过程中,培养赛鸽忍受饥渴的能力,是促进赛鸽意志品质适应竞翔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当前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竞翔成绩不理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怕赛鸽没有吃饱,没有水喝。正是这种饱食不思干渴的饲养方法及自身的心态,阻碍了赛鸽勇敢顽强,忍饥挨渴的意志品质的发展。
赛鸽竞翔返巢的终极原因是对环境严格选择的结果。就象候鸟长途迁移选择生存环境的道理一样。充分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的感情性功能。从赛鸽性格的感情性功能特征来看,培养赛鸽对棚舍的感情是激发返巢动机和运动机能潜力的重要手段。研究证明,赛鸽在竞翔活动中,陌生的自然环境使赛鸽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赛鸽为了摆脱陌生的群体和自然环境对紧张心理的影响,表现出返巢的动机行为。但是,赛鸽的情绪特征的强度和极性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由于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有的赛鸽可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因此动机的发展可能在较短的竞翔距离表现出极快的返巢行为,而当下一次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受紧张情绪的影响,加之体能在长途运输途中的过量消耗。“动机行为”发展为中途进入它棚寻找躲避的栖息环境。而有的赛鸽神经活动类型比较适合竞翔运动环境的需要,它们并不是十分的紧张。但是,饲主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缺乏对赛鸽的感情培养,如赛鸽在棚舍内没有固定安静的栖息架和巢位,没有配偶或者经常饱食使赛鸽对食物的需要未能达到感情发展的程度等等。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赛鸽的感情性功能促进竞翔返巢动机发展的观点,如控制赛鸽食物的需要量,培养赛鸽对棚舍和饲主的感情,通过赛鸽的孵蛋、育雏培养赛鸽对棚舍的感情。通过这些感情培养的内容使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的返巢动机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减少赛鸽的紧张情绪,为竞翔运动潜能的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赛鸽性格的感情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赛鸽从竞翔地放飞后的整个归巢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及时调整正确的返巢方向和选择最佳的路线,这就要求赛鸽具高度敏锐的感知能力,极强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因为赛鸽由几百公里或者几千公里外放飞,没有高度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和极强的记忆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赛鸽是不可能返巢的,至少快速准确的定向导航是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的综合体现。因此,从赛鸽竞翔运动的前辈一直到今天的新手,都十分注重赛鸽眼睛的观察,总希望在眼睛结构及色彩当中找到具有高度视觉感知能力的特征来。
由此说明,竞翔运动对赛鸽性格特征的要求是十分复杂和具体的,也是非常全面的,我们了解赛鸽的性格特征主要是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性格特征的具体行为表现。只有掌握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性格特征的行为表现,才能系统掌握和运用到饲养管理,放飞训练及竞翔活动中去。
三、赛鸽性格特征的
形成和发展
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遗传获得的神经活动类型及定向遗传特性有关。研究表明,赛鸽由父母代获得的神经活动类型是性格特征发展的生理因素,但是父母代的定向遗传特性与赛鸽竞翔的路线与方向不相符合时,成为赛鸽的心理因素,制约了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许许多多花重金从国内外引进种鸽的子一代鸽大多数没有获得好的竞翔赛绩的原因。而引进的优良品种鸽,经过在当地多代的定向培育,其神经活动类型与定向遗传特性与当地的竞翔路线与方向相适应时,往往促进了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可以说优良的遗传特性(包括生理遗传和心理遗传)是赛鸽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幼鸽期是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曾长时间对那些抢不到食物的幼鸽进行观察发现,幼鸽抢不到食物是经常受到其它鸽子的干扰,这无形中培养了赛鸽不合群的性格特征。加之幼鸽抢食的份量不足,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促进了幼鸽忍饥挨饿的意志品质的发展。从这两种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不合群的性格特征是赛鸽在竞翔活动中主动脱离群体的性格表现,而幼鸽经常不能饱食状态的生理需要增强了它对棚舍食物来源的感情,忍饥挨饿又促进了赛鸽在竞翔过程中忍受饥饿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幼鸽都处于这种抢不到食物就能促进适应竞翔的性格发展,如果幼鸽抢不到食物而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那么也直接影响到脑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直接影响到幼鸽智力的发展。
幼鸽期是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幼鸽出棚后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印记的特点,有的幼鸽出棚只有一两天的时间,拿到另外的棚舍后,它仍然飞回到原来的鸽舍。这说明牢固的记忆能力在幼鸽期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把对原来棚舍的感情功能表现出来,并且毅然返回到原来的鸽舍,从而形成稳定的回归故里的性格特征。
赛鸽在家飞训练中是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我们通过某赛鸽棚幼鸽环舍家飞的情况了解到,有些赛鸽总是在群体的前面引导群体的飞行方向和路线,而有的赛鸽总是飞在群体的中间或者是群体的后面。这说明,飞在群体前面的赛鸽具有主动性行为的性格特征,一旦放飞训练或者竞翔,它们则是飞在最前面摆脱陌生竞翔环境的赛鸽,如果这种性格特征的赛鸽体能处于高峰期,往往成为竞翔的优胜鸽。而那些紧紧地裹在群体中或者跟在群体后面飞行的赛鸽,其性格特征缺乏主动性,在集群放飞训练中它们能够依靠跟随群体的方法返巢,一旦在放飞训练中单只放飞时,这种性格的鸽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一些赛鸽棚的家飞训练中还观察到,有许多赛鸽形成数十个小的群体,完全不同大群体飞翔运动,而是在更远更大的范围飞翔运动,观察它们小群体飞行的速度和持续飞行的时间远远超过其它的群体,这是十分优秀的竞翔赛鸽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我们经过实际竞翔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说,那些赛鸽高手的赛鸽群体在家飞训练中,持续数小时的家飞训练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曾对数家竞翔成绩优秀的鸽舍家飞群体观察,赛鸽家飞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群体甚至飞得无影无踪,等赛鸽返回降落到棚舍上面时,个个张着嘴,喘着粗气,双翅似有下垂的感觉。这说明赛鸽在家飞训练中表现出高涨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接受竞翔运动的要求,从而为赛鸽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赛鸽家飞运动的范围扩大和保持长时间的飞行运动,仍然需要启动定向导航系统。有人曾在某城市50公里外捕捉到这个城市外出寻找食物的赛鸽。说明赛鸽一次长时间的家飞训练,飞出几十多公里或者更长的距离,是锻炼定向导航和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家飞训练中有效促进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使赛鸽形成稳定的性格。
赛鸽的放飞训练是形成稳定性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赛鸽单只放飞训练是培养独立归巢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经过同方向同等距离放飞训练归巢的赛鸽,再进行单只放飞训练时,其中一部分可能无法归巢,这说明丢失的鸽子不具备独自返巢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竞翔过程中,往往要求赛鸽具备独自归巢的性格特征,这是优秀竞翔赛鸽性格表现的共同特征。因此,在放飞训练过程中,经过集群放飞训练之后,必须采取单只放飞训练的方法,以便促进赛鸽独立返巢性格特征的发展,也只有采取由近到远的单只赛鸽的放飞训练,才能使赛鸽在返巢活动中形成独立、稳定、持久和坚韧的性格特征。而那些不具备独自返巢性格特征的鸽子,也不需要爱好者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饲养和训练中了。
从上面讲述的具体表现不难看出,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是在遗传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形成了赛鸽独特的性格特征。由于赛鸽神经活动类型的个体差异,有的赛鸽的性格特征更加适应竞翔中短距离,有的赛鸽性格特征更加适应竞翔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赛鸽的性格特性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有的赛鸽更加适应晴朗天气条件下快速返巢 的性格特征。而有的赛鸽更加适应复杂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归巢的性格特征。赛鸽性格的形成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后天环境影响共同作用下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结果,因此要特别重视在幼鸽期培养和发现赛鸽性格的某些特征,并在成年鸽的几年内加以巩固。如在我国赛鸽运动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以及欧洲赛鸽竞翔运动发达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促进赛鸽形成稳定独特的性格特征,然后再将那些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赛鸽作为种鸽,从而促进了后代鸽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共同发展,这也是赛鸽竞翔与选种、选配的科学依据。
四、赛鸽性格特征在
行为中的表现
我们研究赛鸽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其目的是饲养管理,放飞训练及竞翔活动中正确地选择适应竞翔的个体,从而使赛鸽竞翔运动更加科学。经过长期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赛鸽运动爱好者采取了赛鸽放飞训练或竞翔的自然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鸽主认为是优秀的赛鸽但在最初的放飞训练中却未能返巢,而平时不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鸽子反而获得了较好的名次。究其原因是爱好者只注重“血统”,而不懂得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本文根据长期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种具体的性格特征的行为表现,供爱好者注意观察和参考。
1、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特征
赛鸽由竞翔地放飞后,其定向导航能力的提高是在主动探究环境的条件下返巢的,没有对环境的探究,也就谈不上返巢。有这样的事实相信爱好者是公认的,赛鸽最初放飞训练时无论是集鸽放飞还是单只放飞,最初的返巢速度较慢。有研究者认为,赛鸽最初的放飞训练,主要是通过识别地形地貌及某些标志物来识别棚舍的具体位置。而经过多次放飞训练之后,它们才能正常地启动定向导航系统。赛鸽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特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见到一位鸽友写的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他的一只优秀赛鸽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表现。他的鸽舍有一个小洞通向隔壁的柴房,一般没有被发现。而这只优秀的赛鸽在幼鸽期时就主动探究到这个小洞,并且能从小洞进入柴房,然后又从柴房出到棚舍外面单独活动。然后它还能由柴房经过小洞进入到棚舍内。正是它具有了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为它后来竞翔返巢性格特征适应竞翔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赛鸽在家飞训练过程中,不断扩大飞行的活动范围是探究环境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幼鸽期,探究环境的范围扩大又促进了赛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能力,以及确定返巢方向的导航能力的发展。赛鸽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特征还能在棚舍内外的活动中了解到。有的地方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鸽子都害怕接触它,而有个别的鸽子通过主动探究发现是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即安静又舒适,从而促进了赛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主动探究环境的性格特征,是优秀竞翔赛鸽必须具备的性格特征之一。
2、不依赖群体的性格特征
凡是非常优秀的赛鸽都能表现出不合群的性格特征。这种不合群的性格特征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是它们取食 的速度极快,然后就主动离开取食 的群体单独回到自己的巢位或栖架。其次是在家飞运动中始终保持带头的主导地位,如果它们的情绪和体能处在最佳状态时,这种家飞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如果它们的情绪或体能不佳时,可能独自留在棚舍内或者躲在棚舍外面不进棚舍。我们研究认为,赛鸽不合群的性格特征对于竞翔返巢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赛鸽的不合群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最初的放飞训练或短距离竞翔未能按时返巢(可能由于天气条件、生病或体能等原因),它们不会中途合群而进入它棚、甚至可能在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巢。而到了最后的竞翔时,它们的体能素质的提高,以及定向条件反射活动的建立,由竞翔地放飞后,具有不合群的性格特征的赛鸽能主动从群体中脱离出来,表现出独自快速返巢的行为,成为本次竞翔优胜鸽,甚至可能在竞翔中获得冠军名次。研究认为:赛鸽不合群的性格特征避免了中途进入它棚舍躲避的可能性,从而学会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和水及躲避的环境。也正是它们不合群的性格特征,在最后竞翔活动中能主动脱离群体快速返巢。赛鸽不依赖群体的性格特性与先天遗传有关,但更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放飞训练中经常表现单只归巢的现象,对于培养不依群体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单只放飞训练的观点,就是建立在培养独自返巢的性格特征的理论之上。
赛鸽不依赖群体的性格是在适应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完全可以在棚舍内外环境中,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的返巢表现去了解。因此要爱好者去细致地观察,正确判断和掌握。
3、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
赛鸽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它们在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的特征。如早晨将赛鸽放出棚舍外作家飞运动,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赛鸽家飞训练的范围大、时间长;而遇到阴雨天气条件时,赛鸽群可能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这说明赛鸽群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激发了长时间飞行运动的欲望,而阴雨天气条件下,赛鸽的情绪受到抑制,继而表现出不愿意长时间大范围飞行运动。如果爱好者饲养的赛鸽如同上面介绍的情绪相类似的话,可以肯定地说,当他的赛鸽在竞翔活动中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赛鸽在情绪激发的作用下,表现出当日快速返巢的可能。而遇到阴雨天气条件时,赛鸽的情绪受到抑制,继而在阴雨天气条件下的竞翔活动中。无法激发出与竞翔运动需要相适应的情绪强度和情绪的稳定性及持久性的特征。我们曾对那些在不同天气和气候条件下取得了优异赛绩的棚舍调查了解发现,只有那些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包括晴天、阴雨天或者高温天气气候条件下)赛鸽家飞运动,放飞训练的赛鸽群体表现出情绪激发的特点,才有可能在不同天气条件的竞翔活动中取得优异的竞翔成绩。
赛鸽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与遗传特性有关,更与后天的训练有关。人们都喜欢在较好的天气条件下对赛鸽进行家飞训练或放飞训练,而对阴雨、高温和低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训练认识不足,这对于赛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许多有优良遗传的赛鸽缺乏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导致它们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缺陷,竞翔中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时,情绪受到抑制,继而转化为躲避或中途停歇的行为动机,直接影响赛鸽的返巢速度和归巢率。为了促进赛鸽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适应竞翔运动的要求,许多爱好者采取了阴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家飞训练及放飞训练,这对于培养赛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激发高涨、稳定和持久的返巢情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赛鸽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可以从它们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如有的赛鸽运动爱好者发现,它训练出来的那几只优秀赛鸽吃食的速度非常快,试想一下,如果吃饭的速度很慢,肯定是没有激情,由此说明,赛鸽快速取食的行为是激情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如果赛鸽经常处于饱食状态,那么激发情绪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赛鸽竞翔运动是需要激发情绪的运动,没有激情的赛鸽也就不可能表现出快速返巢的运动能力,没有激情的作用赛鸽也就不可能激发出运动潜能。此外,赛鸽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还表现在家飞训练中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情绪表现。赛鸽在阴雨或者高温天气条件下都能表现出长时间的飞行运动或者扩大范围的飞行运动,均能说明赛鸽激发情绪的表现。并且一定在遇到与之相类似的竞翔天气条件时,能够激发出高强度,稳定和持久的情绪特征。综上所述,每一位爱好者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赛鸽激发情绪的性格特征,并且根据它们行为的具体表现运用于情绪性格的培养、训练及竞翔运动。
4、感情性功能的性格特征
赛鸽是一种具有感情性功能的动物,它们对于获得“印记”的环境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感情。此外,赛鸽具有一夫一妻制的特性,夫妻之间终生相伴,并且在雌鸽产卵之后,雌雄共同完成孵蛋和哺育幼鸽的工作。也正是赛鸽的感情性功能的发展,它们由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放出后,历经千辛万苦,仍然飞回到原来熟悉和生存的环境,寻找自己的配偶,夺回被其它鸽占去的巢位等等。最近的研究表明,赛鸽在竞翔过程中,它们对棚舍的配偶、孵蛋、育雏、巢位的感情性功能在返巢动机的发展和激发运动潜能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赛鸽的感情性功能是激发赛鸽返巢的动机力量,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过程中,感情性功能对于缓解紧张情绪,激发赛鸽的运动机能潜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赛鸽感情性功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与赛鸽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生理需要的性质来看,经常处于饱食状态而没有经受过饥饿训练的赛鸽,对鸽舍和主人的感情淡漠。而经过饥饿或干渴训练的赛鸽对棚舍和饲主的感情加深。为了培养赛鸽对棚舍的感情,首先应从赛鸽食物的供给方式和供给量上探索感情培养的手段。我们曾了解到有的赛鸽高手采取手中喂食的办法来培养赛鸽的感情性功能,赛鸽只有在饲主手中才能啄到所需要的食物,否则就会挨饿。这对于赛鸽形成感情性功能的性格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赛鸽感情性功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还与安静舒适的棚舍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特点,即棚舍内某一位置经常出现优秀的竞翔赛鸽,而这一特定的位置很少受到人为的干扰。也正是这个不为人或其它鸽子干扰的位置,促进了赛鸽感情性功能性格的发展。
此外,赛鸽的感情性功能的发展还与配偶孵蛋、育雏活动有关。有研究者采取赛鸽的婚配、孵蛋、育雏等来提高赛鸽的恋巢性。当然,不具备优良遗传特性的赛鸽也无法通过感情培养的方法使它们从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外返巢。只有将优良的遗传特性与后天的感情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在竞翔活动中促进赛鸽形成稳定的感情性功能性格特征。
赛鸽感情性功能性格特征最典型的表现是它们在反复多次的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都能顺利地返巢。如果体能水平处于高峰状态时,它们能快速返巢,如果体能未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它们返巢的速度可能缓慢。这是我们掌握赛鸽感情性功能性格特征的重要依据。
5、注意力高度集中的
性格特征
注意是指赛鸽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当我们突然进入到鸽舍内,有的赛鸽用眼睛紧紧地盯着人,十分注意人的一举一动,并且一直持续到人的离开为止。而有的赛鸽一开始用眼睛看着人,但没有多长时间它们又开始原来的行为活动。这说明前一种赛鸽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后一种赛鸽的注意力较差。我们在鸽舍内能见到这样的现象。经过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那些优秀的竞翔鸽在没有其它原因干扰的情况下,能保持长时间休息的精神状态,而放出棚舍作家飞训练时,它们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时间飞行运动中去,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感觉、记忆、思维、情绪过程而存在。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运动中,持续数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飞行运动,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赛鸽竞翔运动对赛鸽的具体要求。从赛鸽快速返巢的行为来看,只有具备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性格特征,赛鸽才能表现出快速归巢的能力。但是,赛鸽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研究表明,赛鸽在飞行运动中形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性格与它们的情绪和体能状态有关,当赛鸽的体能状态不佳时,其情绪状态也较低落,这种状态下对赛鸽进行家飞训练的效果不好。在欧洲有一位赛鸽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当棚舍内的赛鸽有2/3主动振动双翅作飞行动作时,这个时候将鸽群放出棚舍外作家飞训练,鸽群飞行的范围广、时间长,如果棚舍内的赛鸽主动振翅作飞行动作的数量达不到2/3时,他情愿继续把赛鸽关在棚舍内一整天或者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了这位赛鸽大师非常懂得培养赛鸽在家飞训练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性格特征。
赛鸽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性格特征在行为当中表现出来。我们曾对数家竞翔水平较高的鸽舍观察发现,赛鸽在安静舒适的棚舍内长时间保持在自己占据的巢位和栖架上休息,这种休息的实质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特定的时间将赛鸽群放出家飞训练,它们能持续很长时间的飞行运动,甚至在两小时以上见不到群体的踪影。这对于赛鸽形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性格特征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赛鸽的性格特征研究还不止这些具体内容,或许还有更多的方面未能涉及到。本人只是根据赛鸽竞翔运动特点从以上几个特征阐述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提出性格特征的探讨,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好者或研究人员对赛鸽性格特征开展研究。由于赛鸽竞翔距离不同,其性格特征的综合体也有很大差别,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供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丹东大祺阳300公里特比赛指定成绩 (4758次) 2014-10-16 0:45:14
 ·丹东大祺阳300公里成绩 (12485次) 2014-10-16 0:44:14
 ·丹东大祺阳160公里成绩 (13196次) 2014-10-16 0:42:07
 ·天津津福公棚2014年300公里比赛成绩 (39451次) 2014-10-16 0:34:48
 ·天津津福公棚2014年200公里比赛成绩 (30656次) 2014-10-16 0:33:18
 相关评论
1楼  中信网友:2014-8-4 15:47:09 IP:36.232.185.*
回复
赛鴿個性乖的好野好那一種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