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高原飞天鸽舍 |
|
|
信息统计
高原飞天鸽舍
地 区:贵 州 文章总数:1838篇 推荐篇数: 189篇 留言数量:10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5924 建立时间:2008-10-4
|
作者:高原飞天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2-5-19 9:31:57
|
|
编者按: 本文是在2009年8月中鸽协合肥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暨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 ... .复兴中华信鸽 再现华夏雄风 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回顾(上) 本刊编辑部 (刊于《中华信鸽》2009年11月6期,总第132期) 编者按: 本文是在2009年8月中鸽协合肥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暨培训班上的发言材料,本刊多名编辑参加了该稿起草与修改工作、收集、参考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并加以提炼和概括,真实地再现了赛鸽的历史。本文分上、中、下三次发表,以飨读者。 在《中华信鸽》创刊十周年时,吴邦国同志曾经有一个题词:“中华信鸽有几千年历史,我们有条件有信心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靠现实而生辉。当前,我国信鸽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与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厚实的底蕴是分不开的。 一、我国养鸽已有三千年历史(前1060--2009) 据史料记载,周天子御膳房的菜谱上,就有鸽子这一道菜肴。三门峡妇好墓出土的殷商玉鸽,也正是一只体态丰满的食用鸽。一道菜肴,一件艺术品,均在公元前1060年出现,说明我国饲养鸽子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 3000年后的今天,鸽子从野生原鸽驯化成家鸽,家鸽经过不断演化,形成了食用鸽、玩赏鸽和飞行鸽三大类。飞行鸽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定向培育,又出现了不同的分工,有传信鸽(简称“信鸽”)、军用鸽、工作鸽(如地震预报、海上救生、产品检验、急送药品)和比赛鸽(简称“赛鸽”)。 据考证,我国的玩赏鸽育成于东汉年间,从徐州东汉墓出土的东汉玉鸽推断,我国的玩赏鸽育成,应在公元25-220年之间。对玩赏鸽唐宋以来就有文字记载。玩赏鸽从信用鸽族中分离出来以后,深受人们宠爱,并经过杂交变异、选择、提纯、花色品种得到迅速扩大,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玩赏鸽种群。据粗略统计,我国目前的玩赏鸽约有300来个品种,这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信鸽便是从玩赏鸽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品系。在广东一带,隋唐时期就有鸽子传信了。到了盛唐,用鸽子传信的记载更多了,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养了一只白鸽传信,从西安到洛阳,空距285公里,“日返数回”。唐玄宗开元时期,有一位宰相张九龄,少年时他在岭南老家养过许多鸽子,并用它们与亲友通信。唐代的传信鸽除了用来与亲友通信处,还用于军事通讯。台湾信鸽著作家周廷模写的《鸽返巢》一书中,收录了一首歌颂传信鸽战地送信的诗,作者是写边疆征战诗着称的唐代诗人高适。 诗曰:“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远,神鸽羽衣单。 高飞风雪地,溪冷听泉潺。 炮火连天尽,山空木叶干(干)。 烽烟追万里,雨雪遍漫漫。 及时旋归立,险峻战车尘。” 1984年,我国在四川芦山县芦阳镇发掘了一座汉代古墓,墓中出土的“陶楼房”,山墙上有一个鸽舍,舍内有两只鸽子,经文物部门鉴定,被认为是汉代民间饲养传信鸽的实物证据,把我国饲养传信鸽的历史提前了400多年。 二、赛鸽活动始于明末清初(1521-1644年) 信鸽与赛鸽有联系又有区别。飞行鸽从玩赏鸽族中分离出来以后,又孕育出一支新军——比赛鸽。据史料记载: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潮州人从河南购进一对菊花紫羽鸽(即“绛蝴蝶花”),头尾纯白,名叫“四亭花”,由于子代每次出赛名列前茅,给主人赢钱致富,前来买幼鸽、买鸽蛋者都愿出高价,一雏逾百金,一蛋亦数十金,这是我国最早的赛鸽记载。又据《广东新语》记载: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广东佛山有“放鸽会”,举行“三关赛”,每羽参赛出金二钱。第一关清远东林寺(75公里),第二关飞来寺(95公里),第三关英德横石驿(155公里)。过三关择先归巢者为胜,红花缠鸽颈,胜者获奖金。 赛事越多,带有博彩性质的奖金越高,参赛者为博取大奖,必然要引进优良种鸽,所以,当时的中国鸽群的质量大为提高,名系辈出。最为著名的有“中国粉灰鸽”、“北京点子”,以及国际鸽界称为“支那三杰”的“红血蓝眼鸽”、“戴笠鸽”、“中国蓝鸽”等。当时欧洲的养鸽家,向中国引种时把粉灰鸽拿去杂交,德国向中国引进北京点子,培育出德国点子,国际鸽界都认为“德国点子很像中国点子”。日本信鸽发源地近畿地区,在300年之前向南京引进300羽信鸽,这是近畿鸽会有记载的历史事实。 明末清初,河南、江苏和北京等地都有赛鸽活动。而比赛最规范,文字记载最明确的,要数广东佛山的“放鸽会”。它从集鸽开始,到盖暗号、归巢报到、奖金设置等一整套比赛规程,与今天的赛制基本吻合。这是世界信鸽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比赛鸽活动最早的比利时还早140年。当时,中国鸽界还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的第一部《鸽经》问世,作者是山东邹平的张万钟。《鸽经》成书于1637年左右,比德、法两国的《鸽书》分别早143年和236年。《鸽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鸽子专著,更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作者精确细微地对鸽子进行了分类。这是信鸽研究史上,也是鸟类学乃至动物学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创举。 到了清朝,有关鸽类的著书立说,竟逐渐淡出,甚至销声匿迹了,再也看不到有关赛鸽的片言只语,造成中国赛鸽史断层的原因可能与清朝为维护统治,禁止民间结社,防止“反清复明”,犯上作乱有关。 三、中国现代赛鸽运动80年(1930--2009) 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8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起步、普及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30--1949) 1、上海、杭州率先成立赛鸽团体 上海和杭州信鸽会之所以在此时诞生,有当时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早在上世纪初,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四川、广东等地区有许多信鸽爱好者,饲养着紫金砂、流砂、松江灰等古老飞行鸽,并举行一些民间小比赛。另一个因素是,清政府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12月以后,上海老城厢的东面和北面划出了英、法、美租界,成为外侨聚居区,到1930年,上海外侨人数已达6万人。他们在沪经商、办厂、生活的同时,也将异国他乡开展的健身、娱乐和体育活动带到了中国,信鸽爱好者则带来了信鸽。1930年,侨居上海的英国人伦昌纱厂工程师杰克逊、“中央巡捕房”的柯林伍德等人,发起组织“上海信鸽俱乐部”(英文缩写S.H.C),由美侨比格斯任会长,英侨柯林伍德任秘书长。初期有会员二三十人,当年秋季就举行了六次比赛。上海本地的李梅龄、黄钟、周昌善、郭子颐、陈其惠等也分别于1930年末或1931年初,加入了该俱乐部。李梅龄在1931年春赛中崭露头角,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包揽了苏州赛前五名。1931年底,李梅龄博士花了5735块银元,托亲友从德国引进5对种鸽,其中比利时伟奇系、固耐系、德国军用鸽等,这是中国赛鸽史上第一次向欧洲引进优良种鸽。经过精心培育,1932年秋赛,李梅龄用新引进的良种子代鸽参赛,一鸣惊人,连得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南京(当时最远放到南京)五站冠军,轰动了上海鸽界。1935年在兖州、济南和天津千公里比赛中,李梅龄又连获冠军。由于李梅龄突出的赛绩和贡献,1935年,被推选为会长,从此把“上海信鸽俱乐部”更名为“上海信鸽会”(简称S.H.C)。到1937年抗战爆发,该鸽会至少举行了150次比赛。 1935年8月,上海又成立“上海市市立动物园信鸽研究会”(英文缩写S.Z.H.C),由市动物园主任沈祥瑞任会长,有黄包车行老板孙竹霖等30多名会员。举行过四次比赛。 1936年,上海成立了第三个鸽会,即“上海赛鸽会”(英文缩写S.R.P.A)。名誉主席张玉言,主席陈兆元,有会员数十人,举行过几次比赛。上海信鸽活动的蓬勃发展,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杭州、苏州和武汉等地纷纷组建鸽会,举行比赛。 1930年,在杭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胡斗文的带动下,陈枝青、朱叔清、珠宝巷小学陈校长等三人,筹建成立了“杭州信鸽研究会”,会员有五六十人。1932年开始,每年举行信鸽比赛,比赛沿沪杭线、沪宁线,经嘉兴、松江、上海、苏州,终点站是南京。1932-1936年举行过5次南京至杭州的比赛。 苏州也受到上海的影响,当时上海信鸽会有位会员是苏州人,他在苏州老家建有一座“洋鸽棚”,养了一批“洋鸽”的后代,与他经常联络的有董吴桐、缪郁国等人,有20多户,鸽子300多羽。 据记载,南昌有位欧阳谊的养鸽者,1937年5月送鸽子到南京放飞,受到南京“中国信鸽会”赞扬,可见当时南京也已有信鸽组织。 2、抗战时期信鸽活动转入低潮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月13日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军飞机轰炸南市等地,上海沦陷,南市的“动物园信鸽研究会”不久就解散了。住在“中国地界”的鸽友纷纷迁居租界,因为住在租界里的鸽友,日本侵略军暂时还管不着,养鸽子也未受到禁止。上海信鸽会每年仍发售1千至2千枚“S.H.C”足环。 杭州信鸽研究会,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也停止了活动。 1939年春,在上海租界又成立了一个“上海标准信鸽会”(英文缩写S.S.R.P)。会长蒋葆奇,会员数十人。由于租界的特殊处境,除了比赛,信鸽活动仍可继续。1937-1941年间,每星期日下午,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天韵楼茶室照样进行鸽集活动。 1941年12月7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英美法为日本的敌国,东洋兵当夜冲进租界,在上海的英美法侨民有的被关进监狱,有的被驱逐出境。戈登路巡捕房的养鸽者英侨巴尔,伦昌的工程师杰克逊和电力公司的美侨比格斯等人,也先后离沪回国。他们养的鸽子带走甚少,大多数留在上海。上海信鸽会停止了活动,养鸽转入“地下”。信鸽爱好者各显神勇,偷偷养鸽保种,信鸽活动转入最低潮。 然而,当时的抗战区,军合活动却十分活跃。1941年1月初发生皖南事变,1月底新四军新的军部在盐城成立,新任政委刘少奇曾要供给部部长叶进明(上海市老领导,曾任1984-1988年第一届中鸽协主席)饲养军鸽。 国民党军政部在重庆也有个军鸽基地,曾下发过一个《奖励民间通信鸽繁殖及征用办法》,对成都、重庆地区的养鸽起着推动作用。南方一带民间的信鸽活动仍在继续,国民党军政部曾与江西南昌农业院信鸽场签订协议,每年向军政部提供数十羽信鸽。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为建立军鸽队,曾派人向上海的李梅龄要鸽子,李梅龄捐献了6羽最好的鸽子送到重庆。其中一羽S.H.C-35-1263号的种鸽,3年后逃回上海李梅龄鸽舍。 上海、杭州等地在沦陷时期,当地的信鸽爱好者虽然没有比赛活动,但几百人仍饲养着几千羽鸽子,都盼望着有一天把日本侵略军打败,鸽会再恢复活动。 3、抗战胜利后赛鸽复苏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了。“八年低潮有翅难展,一朝吐气重上蓝天”,全国的信鸽活动又恢复了生机,上海也恢复了当年的兴旺。当时,据警察局(规定养鸽者都要向警察局登记)统计,饲养信鸽的市民有500余人。 为了庆祝胜利,养鸽者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加入庆祝行列,他们集合了50位鸽友,拿出1000羽鸽子,在上海跑马厅(今人民广场)一齐开笼,庆贺胜利。 经过酝酿筹备,于1946年元旦,上海成立了“中国胜利信鸽协会”(英文缩写C.V.U)。说是“中国”,但它不是一个全国性的信鸽组织,只是取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思。初期,会员有130人,理事长夏永齐,监事由著名养鸽家李梅龄、黄钟和警察局警鸽科科长陈其惠担任。 鸽会当年就发售足环3000枚。9月1日开始幼鸽训练和比赛,第一站放南翔17公里。正式比赛从苏州开始,然后放无锡、常州、丹阳,直到终点站南京。 鸽会还出过一本不定期会刊,发行人夏永齐,主编蒋正方。1947年9月15日创刊号出版,共17篇,4万余字,24页,15幅照片,16K铅印本,封面套红,印数为200本。 1946年,苏州信鸽协会成立,第一任会长缪郁国,会址设在宫巷108号。协会订有章程,有会员20多人。1947年春季组织了第一次竞翔活动,由浒墅关起放,最远放到常州。1948年,苏州信鸽协会改名为苏州和平信鸽会,会员约40人。 1947年上海成立第二个鸽会-“联东信鸽研究会”(英文缩写P.P.C)会长汪大同,会员多为上海浦东地区的信鸽爱好者,有60余人,组织过一些比赛。 起步阶段的信鸽活动,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沿海、沿江和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等,因对外开放较早,现代信鸽运动起步也较早,它们成立了赛鸽团体,组织信鸽比赛,发行刊物。 第二,信鸽比赛起点较高。由于开放的原因,一开始就借鉴、参照欧美的一些赛制和方法,如比赛使用暗号和密码,计时使用鸽钟等,优胜鸽分速相对也较高。 第三,引进了几批欧美优良种鸽。第一批是欧美等西方侨民直接带来的优良品系。据不完全统计,1930-1937年,每年带入我国的优良种鸽有数十羽;李梅龄等上海鸽界四大元老,1931年前后从比利时,德国引进了数十羽。1931年上海《新闻报》馆从欧美引进良种数十羽等。第二批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在中国各地的军鸽,被中国军队接管后向民间拍卖。其中南京阴阳营日俘军鸽3000羽,还有苏州地区、东北地区等日俘军鸽,也都纷纷流入了民间。第三批是抗日胜利后至解放前夕,有部分信鸽爱好者欧美引进数十羽优秀种鸽。如1947年上海的蓝春霖教授从美国引进斯达沙等十羽,上海的王福源、张亮舒、李祖光引进了美国西翁系(海茨门西翁)十多羽,1948年李声洪从比利时引进30羽,因为血统书被毁,所以鸽界统称为“培尔琴”(比利时的译音)……所有这些,对改善我国早期赛鸽的质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培育了一批以李梅龄为代表的早期养鸽家。上海的李梅龄博士在上世纪30年代与西方洋人的比赛中,总赛绩雄居榜首,屡屡战胜洋人,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他育成的“李鸟”品系,影响力长达几十年。此外,各地也出现一批鸽界领头人,如杭州的陈枝青、朱叔华、苏州的缪郁国等。 第五,由于战争的原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有关地区信鸽活动也几度处于低潮,但仍有不少爱好者执着地坚持饲养着爱鸽,并为培育我国的军鸽队伍作出了贡献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