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的“老窜”研究!
虞海明先生8月30日在《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发表的《昆明的“老窜”惊现欧洲古董石版画》一文中称:云南的大鼻子“老窜” 是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并称:这是他“脑子里三十年疑问”、“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后,找到的答案!
虞海明先生说:“在我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脑子里三十年疑问,竟然在“高手007”于本月28日发表的这几张古董石版画中茅塞顿开!这不就是云南的大鼻子“老窜”吗?!
他说: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我知道它作为一个鸽子品系的名称在昆明鸽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甚至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他还说:我没有养过它们,也不知道它的放飞情况怎么样,只听过昆明鸽友说过五十公里还能回来,而且还很稳,我当时甚至连这点都不信。但如今看了这一百多年前的古董鸽子石版画我找到了答案!它作为当年美国队带到云南来服役的军鸽应该是可信了。大家知道美国的鸽子是哥伦布以后带去的,殖民者当时在那块幅员广阔、交通闭塞土地上的通信需要,他们带去的只可能是信鸽。
真是如此吗?
虞海明先生将昆明的“老窜”视为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作为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确是一个“大发现”。但这一“研究成果”是不能成立的、也是荒诞的。尤其是作为《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的专栏作家,并以研究成果、答案公诸于世,是极不负责任的。
首先,虞海明先生应弄明白云南“老窜”是何意?虞海明先生说,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又说,我知道“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为说明问题,让了解此情的云南省鸽界老前辈来回答吧。
云南省信鸽界老前辈董天敏先生在《云南信鸽》一文中明确对老串鸽作了十分简要的解释:“云南老品种信鸽一般叫老串鸽”。(见昆明市信鸽协会主办的《信鸽爱好者》1980年第一期)即是说,老串鸽是云南老品种信鸽。这与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风马牛不相及!
其次,云南老串源于日本、美国的军鸽。
所谓云南老串鸽又是什么样的鸽子?它们原来是些什么样的品种?在《云南信鸽》一文中,董天敏老先生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美国的军鸽应用于中缅边界战争中。日本投降后留在云南腾冲、保山、松山一带的日本军鸽被美军缴获。这些鸽子同美国的军鸽一部分被带回美国,“一部分被赠送或飞散流失到云南民间。另外当时美军驻昆部队也遗留一大批军鸽在昆明曲靖一带”。“这些就是后来被称为老串鸽的主要由来” 。
董天敏老先生还说,这些鸽子由于军需上的防鹰,负重,亲和及全天候的选育淘汰,其体型和鼻瘤较大、性情温和,到了民间养鸽人手里,“多数被误认为是肉用鸽或观赏鸽。”
他同时指出:一些信鸽老前辈如陈文广、蔡永山、徐元宰、刘昆、李天佑等了解这些鸽子的性能和特点,收集保存了一些优秀军用鸽,致力于品种改良。而所谓小麻左、贺姆、五零系、松山红绛就是这批军用鸽中的一部分优秀品系。
因此,虞海明先生将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解释为“昆明老窜”实系误释!而虞海明先生还说是“对欧洲赛鸽品系的研究”。亦系误导。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研究结论须有根有据。离开科学的方法、无依据得出的答案必然错误。作为《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的专栏作家,将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解释为“昆明老窜”,并公然还以研究成果、答案公诸于世是极不严肃的。特别是:观赏鸽与信鸽是不同的品种。观赏鸽不能育出信鸽!
附:虞海明 《昆明的“老窜”惊现欧洲古董石版画》
2011-8-30 18:00:05 《信鸽中国》
在我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脑子里三十年疑问,竟然在“高手007”于本月28日发表的这几张古董石版画中茅塞顿开!这不就是云南的大鼻子“老窜”吗?!
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我知道它作为一个鸽子品系的名称在昆明鸽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甚至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我上世纪80年就听老昆明鸽友说过,这些鸽子是当年飞虎队从美国带来的。我似乎不敢相信它会作为军鸽被飞虎队看中来到中国。因为我一直怀疑它是作为一种观赏鸽存在于世,可它决不属于北京鸽,至于它的出处一直是我脑子里的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人要把观赏鸽带来抗战呢?
我没有养过它们,也不知道它的放飞情况怎么样,只听过昆明鸽友说过五十公里还能回来,而且还很稳,我当时甚至连这点都不信。但如今看了这一百多年前的古董鸽子石版画我找到了答案!它作为当年美国队带到云南来服役的军鸽应该是可信了。大家知道美国的鸽子是哥伦布以后带去的,殖民者当时在那块幅员广阔、交通闭塞土地上的通信需要,他们带去的只可能是信鸽。
听说当年飞虎队的军鸽,在抗战胜利后随飞虎队解散而流落在民间,后来被陈文广这一代人收集,并由他将一部分“老窜”品种带进了新中国第一支军鸽队(昆明关上军鸽场)。后来的发展如何,陈老应该是最有发言权威的。
作为对欧洲赛鸽品系的研究,我希望现在还养着“昆明老窜”的鸽友一起顶一下,拿出你们收藏的正宗“老窜”,让全国鸽友开开眼。
作者:虞海明
2011年8月30日
声明:本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