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看看TA的鸽舍简介
高原飞天鸽舍
1838 66
粉丝 文章 微动态
鸽舍首页 鸽舍简介
鸽舍赛绩 鸽舍相册
专题图库 在线留言
最新评论
中信网友:天天逼逼,去看看
中信网友:扬州市信鸽协会刘
中信网友:这个大骗子当年骗
中信网友:确实
中信网友:认可
中信网友:魏来重要的是我会
贾少宇:谢谢鸽界多出人才
中信网友:可以斗量海水的人
信息统计
高原飞天鸽舍
地    区:贵 州
文章总数:1838篇
推荐篇数:189
留言数量:10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15924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08-10-4


恐怖主义不会随着本·拉登死亡而消亡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高原飞天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1-5-4 17:02:06  
 李新月:恐怖主义不会随着本·拉登死亡而消亡 
李新月:恐怖主义不会随着本·拉登死亡而消亡
2011-05-04 11:37   凤凰网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2011年5月1日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十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次日,他的遗体便被匆匆下葬入海。

其实,此前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着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因此拉登死去的当日,很多美国人欢呼,恐怖已经过去,安全终于到来。

美国民众安全感的回归,给下令除去本·拉登的奥巴马赢得民众支持的机会。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于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奥巴马在杀死本·拉登后发表的讲话中称,美国中情局在去年8月发现了拉登,随后一直秘密监控,在2月中,他认为可以采取行动,并在4月29号批准了击杀拉登的行动,并指派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小队负责任务,并由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直接指挥。海军海豹突击队员当晚乘坐直升机展开突袭,突袭期间拉登顽强抵抗,与交火中头部中弹。另有三名男子死亡,包括拉登的信差,他的一名兄弟,和拉登的一名儿子,以及一名用作肉盾牌的女子被击毙。美军突击队在现场停留约40分钟,没有任何伤亡。

拉登的死亡使奥巴马的民意迅速提升。皮尤研究中心与华盛顿邮报当日公布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56%的美国人支持奥巴马的总统工作,只有38%的人对此表示反对。而在4月份时,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7%和45%。这一上升情况与前总统布什类似, 2003年12月,在美军逮捕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之后,布什的民意支持率由50%上升至57%。

报告还显示,击毙拉登之后,奥巴马赢得了更多年轻人和非白人美国人的支持,而他们被视为奥巴马的“群众基础”。调查显示,在18岁至39岁的人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攀升了16个百分点,由52%上升至68%。同时,非白人美国人的支持率也由67%飙升至80%。

拉登之死大大振奋了美国人心。上述报告在对654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后发现,72%的美国人对拉登之死感到“宽心”,60%感到“自豪”,58%感到“高兴”。拉登死亡,真的可以使美国人高枕无忧吗?美国以外的很多国家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5月2日称,拉登之死意味着煽动种族仇恨和发动史无前例大规模屠杀的这个人图谋的终结,但“我们不应因拉登的死亡而洋洋自得,全世界必须继续联合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这些国家为什么担忧呢?因为恐怖主义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恐怖主义并不会随着拉登的死亡而消亡。

近代以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世界一直处于被西方世界渗透和压迫的发展历程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俄、法分割土耳其的东方问题,到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巴勒斯坦问题,伊斯兰世界遭受了许多的屈辱,包括战争失败、失地赔款和经济的痛苦变革。这对于民族自我认同感要显得比其他民族更为强烈的伊斯兰世界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对西方世界,对美国的不满、抵触甚至敌视的心理。

加之,美国肆意偏袒以色列(例如,以色列拒不接受核不扩散条约和生化武器公约,但却没有被列入美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违禁者之列;又如,美国多次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甚至是在 14:1 的孤立情况下,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阻挠对以色列不利提案的通过)以及有理无理的对伊拉克实行长达十年之久的制裁,等等。这一切都使伊斯兰民众的感情,受到伤害的程度一次次加深。

当以色列凭借美国给予的高新技术武器,通过战争一次又一次占领阿拉伯国家的大片土地时;当美国的轰炸使无辜的伊拉克平民倒在血泊中,制裁使天真的伊拉克儿童病死饿死时;伊斯兰民众的仇恨心理也一天天滋长蔓延起来,这种蓄积已久的普遍的复仇心理迫切需要宣泄,需要表达。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到一种宣泄和表达的形式。

然而,在美国和以色列都居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正面依靠政治、经济甚至包括军事的手段,都不能够使问题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因此,有正义的专家评论,美国是国家的侵略性质的恐怖主义。这种特殊的恐怖主义使普通的民众的希望化为泡沫。绝望中,他们便特别地希望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替天行道”,代他们表达愤怒,宣泄不满。于是,拉登便成了这样的精神领袖,他使用恐怖手段带领宗教狂热分子和极端势力,驱除他们眼中的入侵者。尤其是 9.11事件后,拉登说“我也时常回忆‘9·11’,但我也更清楚1982年美国帮助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历史……当我看见美国人炸毁黎巴嫩的高楼时,一种炸毁美国高楼的想法在我的脑中孕育,我想让美国人感受黎巴嫩妇女和儿童死亡时的感受……” 拉登讲话确认自己是9.11的策划、指挥者后,很多伊斯兰民众和受美国欺压的第三国家,都认为他是反抗美国和西方势力的无畏的斗士,他成为恐怖主义领袖的地位无人撼动。

这样,共同的对美国及其同盟者的仇恨,使伊斯兰的民众虽然不一定赞成原教旨主义者的主张和使用的手段,但却从原教旨主义者从事恐怖活动的效果中,获得了复仇的快意。从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人载歌载舞,上街庆祝的情形,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心态。并且很多人在享受这种快意中,坚定投身恐怖主义行动的信念。无论是埃及的,还是俄罗斯车臣的,无论是也门的,还是菲律宾的,无论是英国的,还是印度的,不同地域的激进组织,自发的团结到一起,组成没有国界的恐怖集团,他们在伊拉克袭击美军士兵,在巴厘岛炸死游客,在西班牙地铁里制造爆炸事件……恐怖主义像瘟疫一样在世界各地传播,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到底有多少人,到底在多少国家活动,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不管从事恐怖活动的有多少人,活动在什么地方,它的根源都是对强权政治,反对侵略式恐怖主义,杀死一两个人员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可以说,只要强权政治不死、入侵式恐怖主义不灭,恐怖分子存在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一个拉登死了,更多的拉登可能继续站出来。正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巴尔顿说的一样:这次刺杀行动“绝非什么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已成为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组织,失去拉登改变不了这一现实。接班人很快就会浮出水面。拉登不是一名伟大的知识分子,也不是一名伟大作家。他的作用就是一个富有感召力的抛头露面的人。

事实上,恐怖份子曾透露,盖达组织在欧洲境内秘密安置1枚核子弹,只要本拉登被捕或被杀害,就会立刻引爆,展开史无前例的核子攻击

尤其是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一些极端组织声言替拉登“报仇”,继续将美国作为袭击目标。

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贾拉德·奥胡拉就表示,如果拉登死亡,那么配合美军行动的巴基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该组织今后将会把主要的袭击目标锁定在巴方高层,包括总统扎尔达里等人的身上。此外,奥胡拉表示,他们还会继续在阿富汗境内打击美国和北约部队。他说:“我们一定会让袭击拉登的人都付出代价。”

就连关在监狱的印度尼西亚极端主义者阿布·巴卡尔·巴希尔也称,美国人将面临巨大灾难。

更令人恐怖的是,很多“圣战者”网站大量转发拉登毙命的消息,声称他们愿意投入到为圣战“牺牲”的行列中。

因此,不解决恐怖主义的根源,恐怖分子依然存在,世界将依然恐怖!

888888888888888888

拉登拒美劝降身中两枪 部分头骨被子弹击飞

独家评论   

各方反应   

事件细节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鉴鸽神器”一看就会太好用了! (1830次) 2021-12-11 8:00:57
 ·资讯|“黑色星期四”哀嚎一片!昨日全国大范围严重失 (1361次) 2021-11-4 17:27:34
 ·窘迫之恋:遇罗锦离婚案再回首 (2158次) 2021-3-24 12:14:27
 ·“鉴鸽神器”一看就会太好用了! (2453次) 2021-3-14 9:07: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3257次) 2021-3-13 20:11:40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匿名:
内  容: *
 
微笑 疑问 献花 大哭 折磨 冷汗 害羞 惊讶
尴尬 发怒 调皮 大笑 呆萌 难过 鄙视 强悍


注:如果要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论,请先到各地鸽舍首页登录,已登录的鸽友可直接发表。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