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在公、母隔离期间,除了每年两次次的作育(配对)以及“六到八月”的全身换羽期间外,应该在喂养饲料的安排上,予以变更,以收宏效。但是饲料的变更及分量之加减,应该比照鸽子的本身条件以及天候因素,酌量安排,此事见仁见智,很难有绝对准确的数字因素。
通常种鸽的主要饲料有五:1.大麦(燕麦)[三]2.玉米[二]3.豌豆[一]4.稻谷[三]5.火麻仁[一]。饲料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每十台斤中,所占的理想分配“混合”数量(台斤数量) 。
其它的副食饲料有六:1.高梁[二]2.糙米[二]3,油菜种子[一]4.菜头子(萝卜种子)
[二]5.胡麻(芝麻)[一]6.西多种子(Sheed)(西欧人士喂养“金丝雀”所用,类似我国中药的“火麻仁”类的高度含油脂饲料)[二]。
上述饲料的分配比率,亦系每十台斤里所含的台斤数量。但如果和主要饲料(通称主食)一起喂食的时候,这些“副食”的混合比率’应该是“主食”的半数或1/3的数量才算合理。这些“副食”饲料有时候可以喂食,有时不予喂食也无伤大雅,但上述五类主要饲料,是不可欠缺的基本食粮。
种鸽分离期间,为了避免早日发情,通常仅予喂食“稻谷”或“大麦”即可。但在进行换羽(指全身换羽)期间,为促进营养补给,必须减半喂食“玉米”、“豌豆”或“火麻仁”饲料。更在配对作育幼鸽期间,除了上述主食(五项)全额喂食外,也可以加进副食全项(六项)或将这六项减半混入“主食”饲育,促使所作育选手鸽的体能健康及发育,但也要依靠气候因素和实际需要,予以适当加减。例如幼鸽作育期间,有些人大多把“豌豆”从一台斤的比例,提高为三台斤,也是非常合理的弹性办法。但整年间,不论分离、换羽以及育雏期间,对于红土、食盐或其他矿物质饲料,是不能欠缺的,必须充分给予。
其他行事,最重要的保健及管理,应该是每年定时、定期的驱虫及防疫,这是不可欠缺的重要课程。通常种鸽在每次分离前,必须做好防疫及驱虫。尤其在配对前半个月,也应该重复完成驱虫及防疫事项,以免直接影响所作育的幼鸽以及选手鸽的体能健康。更在进行换羽前半个月,也必须全面施行种鸽的防疫及驱虫,因此每年至少必须反复做到三到四次的防疫及驱虫措施,如此才能合乎标准。如此才可以维护种鸽的体能健康,延年益寿。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高度进展,被称影响种鸽及选手鸽群的体能健康、比赛成绩的传染病症,也日渐增加。从平时的体内虫患,例如:由于饮水、红土,青菜域喂食饲料中,普遍容易得来的①蛔鎺、②钩铀、③三鞭虫、④毛滴虫.还有令养鸽家谈病色变的⑤巴拉美哥病症(ParemyXoVirus)(通称为“歪头病”或“软脚病”),以及影响呼吸器官的致死病症⑥美哥拉玛(MyCOPlaSma)等,不胜枚举。这些可怕疾病随时可能产生,假如没有预先做好防疫或驱虫措施,一旦病况发作,也就措手不及了。
比如说“沙门氏菌” (Salmonella),(也就是相当于“歪头病”或“软脚病”,由于上述“巴拉米哥”病菌在作祟) 。有时候会在一天之内,导致所有的种鸽以及选手鸽群,走上死亡或“破功”之路。这些病菌.如同“美哥拉玛”一样,更可使孵育中(在蛋壳中)的幼鸽“胎死蛋中”,成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极其恐怖。
不但如此,通常在幼鸽及年轻的选手鸽群,常患的小疾病,例如“鸽痘”、“白喉”或是“翼病”、“粘膜炎”(Catarrh)(通常由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肠胃病) ,有时候也是由于种鸽的体能健康欠佳,产生了虚弱的幼鸽或选手鸽群,互因互果,成为赛绩失利的原凶。难怪近代医学人士大力主张:“比赛成绩优异的鸽子,除了具有优秀的血统外,也就是抗病能力高强的鸽系”。
养鸽之道,在精不在多,尤其对于种鸽的引进及保健、管理,也不能忽视。高度体能健康,管理的种鸽,才能作育成绩优良的幼鸽以及选手鸽群。使我们饲鸽人士,在竞争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收取良好的绩效,把无谓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因应措施及步骤,是提高鸽质水平的基本条件,我们应予以重视。
管理妥善,体能健康的优良种鸽,是我们饲鸽家无价之宝,假如保养得当,都可活用到出生后十五到二十年左右,这是无可置疑的。俗语说:“生命稍纵即逝,何其珍贵”,在种鸽的保健及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能充分体会此言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