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三舍行(翊原鸽舍) |
|
|
信息统计
三舍行(翊原鸽舍)
地 区:广 东 文章总数:50篇 推荐篇数: 6篇 留言数量:59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23 建立时间:2006-8-8
|
作者:广东萍安鸽舍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6-9-5 14:37:00
|
|
在了解鸽子的各种疾病及如何治疗、预防之前,必需先了解疾病之所以发生的基本过程。我们若能充分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其对鸽子的影响,对鸽群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除了时常观察鸽子的习惯是否有异常外,如有疾病或死亡发生时,尽早找出原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愈早鉴定出病因,才能针对病症下药,并做好未来的预防工作。
“疾病”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呢?
最普遍为人接受的观念为:
疾病是由外来因素对身体器官或系统的正常功能所产生的不良干扰。(其中也有例外:遗传疾病是由于存在遗传的因素对身体所带来的干扰)。
疾病的导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病原菌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繁殖对组织造成伤害,并能随动物体的排泄物排出。动物体以免疫系统来抵抗。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感染。
非传染性疾病:所有其它的病因称之为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病因导致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
例子 非传染性病因
痛风 代谢异常
软骨症 营养缺乏
胃肌无力 营养不均
不孕 饲养环境不良
误食人工肥料 中毒
受伤 外力导致
骨折 外力导致
畸形 遗传缺陷
传染性疾病:
例子 传染性病因
水痘 病毒
真菌症 微菌
滴虫症 原虫
线虫感染 内寄生虫
满虫 外寄生虫
非传染性的病因常有利于导出传染性的疾病。
当疾病暴发时,往往很难明确的区分出病因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而许多疾病并不是单纯的原因所引起。
例如:导致滴虫病(鸟口腔坏疽)的病原体事实上存在于大部分的鸟群中,如果饲养管理完善,即使病原存在鸽子体内也不会有症状出现。但如果在鸽子抵抗力较弱的时候,例如营养不均或饲养密度过分拥挤,则对疾病的感受性就增加了。因此,鸽子感染病原菌并不一定会造成疾病的发生。
病原菌入侵鸽子,对鸽子造成感染所带来的影响简单分为三型:
第一型
病原菌进入鸽子体内,但无法在其体内繁殖,因此这样的感染对鸽子造不成伤害。
例如:人的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会入侵鸽子,但无法在其体内繁殖,故无法造成疾病。
第二型
病原菌入侵鸽子体内并进行繁殖。但如果鸽子抵抗力大得足以阻止病原菌过度繁殖,就能防止发病,这就是所谓的“潜伏感染”。这一类型的感染通常在宿主体内能逐渐发展出免疫力(对原菌产生抗体)。免疫系统发展出的抗病力能保护鸽子,以后再感染相同的病原菌也不怕了。当正值疾病在潜伏期时或在潜伏期之后鸽子会排毒(自粪、尿、口鼻分泌等排泄物中排出病原菌),因此成为鸽子群的感染原。带菌鸽子排毒对其他鸽群所造成的威胁常常被饲养者所忽略,因而造成日后感染的扩大漫延。
例如:成鸽带有滴虫病潜伏感染的情形,因此他们多半对滴虫有免疫力。病菌长期驻在他们体内而达成平衡状态,他们不会发病,但会排毒。
第三型
如果鸽子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的阻止病原菌在其体内繁殖,则病原菌会对宿主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例如:雏鸽如果摄入过多的滴虫病原菌,这滴虫症往往会导致雏鸽死亡。因为雏鸽年龄尚幼,体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无法有效的抑制滴虫的繁殖危害。有效的防止办法在幼鸽出蛋壳18天开始在饮水中以1ml的咪唑呢哒对水100ml供种公母鸽饮用3天。在生理紧迫时,潜伏感染发展成为对宿主明显的病害。这是由于紧迫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抗病力,因此在紧迫时,即使少量的病原菌也会快速繁殖进而造成疾病的暴发。
例如:有沙门氏菌潜伏感染的鸽子在训放比赛途中往往因紧而突然发病。
然而对大多数的感染病例而言,健康的鸽群通常不会受到影响。因感染而发病或死亡的例子很少。
感染途径
受到病原菌感染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直接由鸽子与鸽子直接接触(直接感染途径),另一种则为经由被病鸽所污染的环境(间接感染)。
例如:沙门氏菌症的感染途径,直接间接皆有可能。直接感染可经由喙与喙的接触、大鸟喂雏鸟时的接触或由介卵感染。间接感染是由于摄食入受沙门氏菌污染的水或饲料。及有效的防止办法在种公母鸽喂刚出生的小鸽时及幼鸽出蛋壳8—10天给予拜有利10%,1ml泡水2000ml供种母鸽饮用喂给雏鸽。
受到潜伏感染的鸽子加上受到病原菌污染和环境两因素的干扰,可长期的周遭健康的鸽子不断的受到感染。虽然带菌者一直存在鸽群中,可是鸽群明显的暴发疾病仍是少有的。
疾病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不会?
病原菌与宿主间相互关系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就病原菌而言,病原菌的菌株型、数量、病原性强弱及毒力是决定发病与否的主要因素。就宿主而言,其对病原菌的敏感性及生理免疫力的强弱是主要原因。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