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网 个人鸽舍网站 中信网首页 | 各地鸽舍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 会员区 | 帮助
我的鸽舍
最新评论
信息统计
cky鸽舍
地    区:四 川
文章总数:2篇
推荐篇数:0
留言数量:0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30 积分中心 积分能做什么?
建立时间:2013-7-27


夏拉肯精选 上一篇    
作者:cky鸽舍  来源:转载   阅读: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4-3-31 9:02:57  
  :转载 阅读(1509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1-2-24 16:35:52
大师的坚持

知道有艾迪.夏拉肯这号人物,是看了武高平写的"奥而良之雄"一文,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录在〈詹森育种原理〉一书,我因为买下版权出版此书,整本书边校边看的至少超过十遍,但是对夏拉肯并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

第一次和艾迪.夏拉肯见面,谈购买〈詹森育种原理〉一书的中文版权。从见面、聊天到分手,艾迪.夏拉肯并没有给我特殊的感觉。

第二次见面在巴里纳索(BAARLE NASSAU)小镇艾迪.夏拉肯的家,版权签约、付款和购买"黄金眼"(COLDEN EYE)这羽记录雌鸽,我仍旧没有发觉艾迪.夏拉肯特立独行之处。这也难怪老婆常跟朋友抱怨:"他噢,即使我把头发全染成红色,他也不知不觉。"

没错,我是一个反映迟钝的人,每次看鸽子比赛,总是等到比赛鸽出现在降落台前,才发现鸽子归巢。直到"黄金眼"作出了海上综合季军,我才开始注意艾迪.夏拉肯和他的鸽子。

2000年3月,我第三度造访艾迪.夏拉肯,邀请他写《赛鸽运动》杂志写稿,同时再选购他几羽鸽子,他都爽快地答应了。

之后,记不清我们去了几趟艾迪.夏拉肯的家,逐渐地,我发现这位荷兰鸽坛大师级人物,有他可爱和可敬的一面。

蜜雅(Mia),艾迪.夏拉肯夫人,因为高龄母亲住院,每天必须按时到医院照护。千里探访夏拉肯那一回,蜜雅准备好一壶热咖啡摆在桌上,向我们道歉不能在家接待后骑着脚踏车上医院,由夏拉肯在家招呼我们。

夏拉肯先是砸掉了咖啡匙,提起咖啡壶又扫倒了咖啡杯,扶正了咖啡杯,倒了老半天,咖啡倒不出来,夏拉肯几乎把咖啡壶倒立,还是没有咖啡流出来,急得夏拉肯喃喃自语:"除了赛鸽子和写文章我可以做得很好,其他的事我一无是处。只要蜜雅一天不在家,我的日子就鸡飞狗跳,全乱了。"

咖啡壶的旋转盖没有旋开,咖啡当然倒不出来,夏拉肯甚至连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知道,也够白痴了。

主修语言学,在学校当老师的艾迪.夏拉肯,除了活泼流畅的文风,最重要的是敢讲实话,直言无谓地揭露欧洲鸽坛隐蔽的一面,他谈的都是鸽友最想知道,欲经常被闪避的问题。

艾迪.夏拉肯的文章在《赛鸽运动》转载后,迅速获得读者的认同,尤其"一羽鸽子名叫"丝丝"(Sissi)",更掀起鸽界的"丝丝"狂热。

在"黄金眼"的女儿飞出成绩之后,我追求夏拉肯鸽子的企图心也往上拉高,想拥有"丝丝"的第二代。

1992年生,已经10岁的"克里人"(Creilman)夏拉肯拒绝出售,他的理由很简单:养着他,反省自己所犯的错。

我摊开事先准备好的"丝丝"直子女图表,一只一只地盯着问有没有可能让售,答案是NO,现在他不想卖任何一只"丝丝"的儿子或女儿,因为"丝丝"已经不在了。

"有两只"丝丝"的儿子不在我的图表内。"夏拉肯说。

"速度灰3456"配"丝丝"的儿子,原来期待把鸽舍里最好的雄鸽和雌鸽配在一起,生出来的一定是超级鸽,可是结果令人失望,这只雄鸽,我不想汰杀,也不想卖掉他,蜜雅也不赞成,因为他是"丝丝"的儿子。

另外一只是"丝丝"1998年生的最后一只儿子,养在我幼鸽赛的伙伴那儿,这只鸽子很醺,条件也不好,我不能把他卖出去,这样会坏了"丝丝"的名声。

说好说歹,夏拉肯最后同意以象征性的价钱把那只最醺的"丝丝"的最后一只直子送到台湾。但他在稍后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还不忘劝我不要对他期望太高。艾迪.夏拉肯说:"金钱常让人变得邪恶!"

累绩一生实战的经验、敏锐的观察、理想的坚持,透过成熟的语言表达,艾迪.夏拉肯的专栏成为《赛鸽运动》读者的最爱是很自然的事。许多热心读者更频频来电催促,建议《赛鸽运动》杂志将此专栏系列文章辑印成册,方便典藏。这也说出我的心头话,我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拥有这样一本书。自从认识艾迪.夏拉肯,他把台湾赛鸽文化推向新领域,也开启我们的赛鸽人生大门!

《夏拉肯精选集》得以在2001年即呈现给读者,得感谢《赛鸽运动》总编陈培英的运筹规划,及《詹森育种原理》、《赢家本色》两本书畅销书主编郭秉宝,第三度为推动台湾赛鸽新文化接生,以及全体编辑部工作同仁,全力以赴为此书的打字、校稿赶进度,如期出书,正是团队共识和企业竞争力的充分发展!

当然,我们绝不会忘记翻译赖小姐卢娜(Luna)扮演的关键角色,多亏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开朗、轻松、俏皮的笔触,夏拉肯的智慧和幽默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她是老天派给台湾鸽界的天使,感谢并祝福她!

艾迪.夏拉肯的文章,如七月欧洲的艳阳,令人思绪翻腾。写艾迪.夏拉肯的专辑写序,实在是不自量力。画蛇添足,只希望表达个人对他为台湾鸽界做出的奉献满怀感激!

《夏拉肯精选集》连载——作者序《转载》
缩小胜负的差距

有时候人们纳闷怎么别人对赛鸽运动会如此着迷,要找出答案你必须先了解这项运动和它所涉及的层面,有许多人有一个爱动物的天性,不过让你爱的动物达成某种成绩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有许多人身上也流着喜欢竞赛的血液,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跟别人竞赛。然而,鸽友却能特别占有一个优势,如果他们细心把自家的鸽子照顾好,即能差使这些鸽子帮他们做这个竞赛工作。对于鸽友这无意是一种挑战。

因此,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项运动如此无与伦比呢?

因为:

你不用年轻也能羸。

你不是运动高手也能赢。

80岁的老先生也能成为赛鸽冠军,同样道理,没读书的人、女人、少年人、同性恋者也都能赢,所以只要是人就能赢。

因此,赛鸽运动才会如此特别和有吸引力,截然不同于其他运动。

有人或许会纳闷,如果赛鸽真这么有趣。那么为何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等国家的赛鸽运动日渐成熟呢?这有数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即是多年来,冠军强豪和其他鸽友间存在着一道很大的鸿沟。被打败是一码事,每个运动都会发生。不过这些业余鸽友中有许多厌倦了自己屡试不爽地成为少数相同、快乐脸孔的手下败将,所以难怪他们会放弃赛鸽。每一位鸽友都肩负有支持那些非少数快乐族群,(亦即是冠军强豪)的使命。赛鸽文章的作者跟每一位鸽友一样,亦身负此项使命。我撰写文章的本意即在于教育。你教不了冠军强豪多少东西,你也不用特别为他们写文章。缩小赢家与输家间的差距,不仅是为了非冠军强豪的利益设想,亦是为维护冠军强豪的利益。因为如果相同脸孔长期赢走每一奖项,他们或许会变得像个没有国土的国王。

这本书里只要有一句对你有用,提升了你的竞翔成绩,那么,我为一篇文章所花费的几小时也就值得了。我想传达给冠军强豪们的信息如下:

如果其他鸽友的竞争能力加强了,他们该明白自己也该跟着高兴,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们将成就不了冠军强豪。

我想要打开大家的眼界。我们的赛鸽运动里充斥了许多的胡说八道,许多人都遭洗脑,特别是美国和远东区的鸽友。他们深信某些如”血统”等无关紧要的东西,使得这项运动变得像场马戏。我写文章的其中一个目的,即是要降低这场马戏里小丑的数量。

《夏拉肯精选集》连载(1)《转载》
艾迪.夏拉肯简历

出生于二次大战期间。荷兰人。

自幼周遭亲友都玩赛鸽,当年赛鸽是全民运动。

19岁时成为鸽会中的强豪。1969 与密雅小姐结婚。

后来移居巴里纳索,遂将原先饲养的好鸽都送与母亲,自己离家另起炉灶。

1974 迅速茁壮成为冠军鸽主,同时觅得教职。首度为NPO撰稿,并和詹森兄弟初次见面。

1979 成为赛鸽杂志编辑。

1980 创办赛鸽杂志 《De Vredesduif》

1984 写下《詹森兄弟传奇》一书,该书轰动全球,被翻译为7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1991 成为荷兰《NPO》每周专栏作家。

1997 辞去教职,成为专业作家。

1999 被荷兰鸽友票选为“鸽界历史上最佳作家”。

2000 被德国杂志及鸽友评选为“欧洲最杰出的行家和使翔者”。同时已成为9本赛鸽杂志之特约作者,

其中包括受邀担任台湾《赛鸽运动》杂志之特约撰述。

《夏拉肯精选集》连载(2)《转载》
用翔续写下人生传奇

2000年3月,初春的荷兰还有几分冷冽,各式花卉却不畏寒地争先绽放,路旁的林子也透露出即将勃发的讯息。《赛鸽运动》杂志的采访组伙伴满怀期待地前往荷兰,此行的主要目的,正是希望为读者们介绍该国最杰出的鸽坛名家-艾迪.夏拉肯。

当车子驶过比利时边境,来到荷兰的巴里纳索,采访组在一条小河道的附近,找到艾迪.夏拉肯先生的家。那是一座外观看似平凡的房子,然而庭院整理得很雅致,而它最最特别之处,是有一位享誉国际鸽坛的主人,因此,注定它要门庭若市,访客下断。

在夏拉肯夫人蜜雅的招待下,采访组在夏拉肯的工作室里进行第一阶段的访问与沟通,随即再安排第二阶段的详谈。这次的荷兰之行,我们顺利邀请到欧洲最知名的鸽界作家夏拉肯,担任《赛鸽运动》杂志的特约撰述,并在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他对鸽界的观察和养鸽心得。

热爱赛鸽自幼薰陶

曾任教职,曾是欧洲数家鸽报主笔,又是荷兰知名作家的夏拉肯,浑身洋溢著文人的优雅气质;然而当他谈起赛鸽活动、配对作育的种种,他眼中散发出的豪情与睿智,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不管是哪一个夏拉肯,都令全球赛鸽媒体大感兴趣,就在采访组抵达的前後,分别有来自亚洲及美国的记者来探访他。因为对大家而言,夏拉肯谈起荷兰及比利时,乃至于整个欧洲的赛鸽运动,他仍然就是一部活百科,从任何话题、角度切入,他都能侃侃而谈,分析精辟。

出生在二次大战期间的艾迪.夏拉肯,在他还是个小小孩时就开始养鸽,当时在荷兰,赛鸽是全国风靡的全民运动。据夏拉肯回忆,当年他的舅舅、伯叔、邻居、他的朋友和朋友的父母全都玩赛鸽,小镇里出现的话题,除了赛鸽,还是赛鸽。

在那个年代中,光是比利时就有将近25万名鸽友。像是知名的杰夫.胡本先生(JefHouben)所居住的小城伊特郡(Iteg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最近文章 >>更多 
 ·皇拉肯 (466次) 2014-3-31 9:24:58
 相关评论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
以上信息由鸽舍自行提供,该鸽舍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www.chinaxinge.com 中信网各地鸽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