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newhope |
|
|
信息统计
newhope
地 区:安 徽 文章总数:5篇 推荐篇数: 1篇 留言数量:2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115 建立时间:2012-7-22
|
厦门争取两岸互放信鸽竞翔等方面的合作.架起心灵的“桥梁
|
上一篇 下一篇
|
作者:newhop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鸽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2-8-4 11:36:20
|
|
所谓开放,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先行先试,彰显特色。福建省厦门市创建开放型工会不仅体现在服务功能的延伸、服务内涵的拓展上,而且着力追求“外化于地域,内化于品牌”双重效应。厦门工会打造海峡两岸职工交流工程,则是一个由地域特色入手渐成工作品牌的典型实例。
“草根派对”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一曲《鼓浪屿之波》,唱出了两岸的亲缘,也道出了厦门的地缘。厦门市总工会正是凭借独特区位优势,把两岸职工、工会的“草根”交流演绎得风生水起。
信鸽是和平的使者,两岸工会的交往就从信鸽始。早在1984年,海峡两岸职工信鸽协会就有了往来。1991年,台湾送来了30只种鸽。1992年,台湾信鸽协会指导、帮助建立领全国之先的国际公棚。现在,厦门职工协会信鸽中80%还流着当年台鸽的“血脉”,协会600多名会员中,台商就有几十个。信鸽交往开了“好头”,两岸工会“草根派对”的大门越开越大,从未中断。
2011年11月21日,厦门市职工文体协会与台湾信鸽协会、台湾海上竞翔总会三方在厦门市总工会签署了“共同推动两岸信鸽交流合作协议书”。在本次全国职工信鸽协会联谊暨海峡两岸鸽界交流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天津、无锡、唐山、厦门等大陆的职工信鸽协会和来自台湾省台北市、台北县、嘉义县和苗栗县的信鸽协会代表,就促进两岸鸽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推动两岸赛鸽运动,争取两岸互放信鸽竞翔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民间交往,信鸽为媒,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厦门市总“特色之作”愈发精彩。
一个大门分两扇,开开合合一股劲;一道海峡分两岸,说说唱唱一个韵。2001年“小三通”实施后,交流大门进一步打开,同年6月,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县总工会代表团一行131人,从金门首次直航抵达厦门进行工会交流活动,境外舆论称为是“52年来两岸劳工界关系的重大突破”。作为回应,厦门工会代表团62人也应邀首次直航金门进行访问。2006年8月,厦门市总工会与台中市总工会签订共同推进两市工会交流合作协议,2010年、2011年又先后与金门县、新北市总工会签订合作协议。
近10年的厦台劳工界交流,不管是频率还是人数都有了质的跨越,共接待台湾工会同仁与职工朋友130个团队,3000人次,几乎每个月都有团队来访。2011年底厦门市召开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台湾16个县市工会理事长组团前来祝贺。“台湾中南部的劳工大多数不曾来过大陆,更谈不上与大陆职工进行交流与认识,这些劳工对大陆职工有着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接触与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进而改善过去因为缺乏认识而造成的误会。”台湾海峡两岸劳动关系发展协会理事长姚江临与厦门市总工会负责人交谈时不无感慨。
品尝厦金高粱醇厚底蕴,共赏南国深深浅浅绿意与晴雨。在交往中,不论是工会同仁,还是职工朋友,不论是长谈还是短叙,在碰撞与交流中,是挥之不去的文化渊源,是历久弥新的历史血缘,同祖同宗同文同种的两岸职工对中华文化都有了新的共识与诉求。
搭台 “ 唱戏 ”
2012年4月21日,厦门市首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比赛在鹭岛揭幕。台湾选手应邀前来,与大陆技术能手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技能比武,切磋交流。本届数控类技术比赛,内容涵盖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三部分。
随着草根交流的深化,追求更宽更大的舞台成了必然的选择。“在目前情况下,配合两岸经济合作的进程,让两岸职工交流迈入一个具体合作的阶段,创造有利于两岸职工发展的劳动环境,是两岸工会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詹沧洲认为,两岸工会应从扩大交流走向具体合作。厦门市首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比赛,就是一个合作的平台。台湾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发展得较早,随着早期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逐渐重视开展长期技术和教育培训。“大陆职工队伍庞大,两岸在技术方面互相了解和学习,携手实现技术创新,将会是全世界最好的技术。”市总工会纪检组长、经审委主任蔡志凯认为。
类似的合作平台,厦门市总工会一直在耐心地搭建,从技术交流到文化交往,四面出击。2007年11月,成功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职工文化节”,期间海峡两岸企业文化论坛、海峡两岸职工书画艺术展、海峡情深音乐会三大主题活动闪亮登场,吸引了民众的眼球。2008年12月组队代表福建省总工会职工艺术团赴台湾进行交流演出,两岸知名音乐家琴瑟和弦,同台献艺。2010年,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闽南神韵》、《陈三五娘》相继赴台演出,一样的民俗、一样的韵律,引发两岸职工强烈共鸣。2012年,全市第十届工人运动会,邀请台中、新北工会和厦门台商协会组团参加游泳、拔河等项目比赛,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是朋友,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2010年至2012年,厦门市总工会先后承办了三届海峡两岸职工论坛,这是最新架起的一座两岸情感相连、心灵相通的友谊之桥。
连续参加过四届海峡论坛、两届海峡职工论坛的张强辉,来自台湾华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大陆工会在很用心地做两岸各产业的互动工作,台湾的基层职工也有机会来与大陆职工进行互动。在厦门技师学院数控技能展示现场,第一次参加职工论坛的台湾油漆职业公会理事长钟宁博细细地了解培训人员的相关制度。像他这样来自基层、首次参会的嘉宾特别多。2012年,海峡职工论坛台湾嘉宾中来自基层的职工代表占91%。这是一个让职工共享幸福的平台,也是职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
“深化海峡两岸职工技术技能交流,扩充交流渠道,丰富交流方式,实现交流交往的常态化、规模化、制度化,让厦门成为两岸劳工界技能交流交往最活跃的地区。”厦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红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陈永红的期待是有依据的。就在今年海峡职工论坛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表示,大陆正积极推动建立两岸职工交流基地,大力加强两岸职工技术培训。据透露,基地首选厦门。届时,两岸职工的互动将会大大增强,厦门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将更为凸显。
两岸一 “ 家 ”
2010年5月13日上午,福建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出席大会的代表中,有一名身份特殊的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在2009年7月加入大陆工会的首位台籍会员——来自台资企业厦门飞鹏企业的台籍员工何侑霖。这是台籍员工首次在大陆参加工代会,意味着大陆工会组织对台籍员工的认同,也意味着台籍员工正在认同大陆工会的组织文化,这在大陆工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让时间倒流到2009年7月31日下午。厦门飞鹏企业工会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入会仪式,12名台湾籍员工加入工会组织。台湾籍员工入会后,将享有与大陆工会会员完全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此前,在厦门共有台商投资企业3200多家,在这些企业里工作的台湾籍员工有数万人之多,他们已成为特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台湾籍员工加入大陆工会组织,这是两岸民众融合的一次新的尝试。厦门飞鹏企业是一家台资企业,以生产运动器材为主。成立之初,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所在农村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困扰。厦门市总工会了解后,帮助企业成立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飞鹏新村联合调解委员会、“工会主席听你说”接待机制等,使得企业劳资关系日趋稳定。公司工会留典芳主席生病,市总工会副主席陈超英登门慰问,显示了对这家企业的关注与关心。经过“深度接触”,工会倡导的理念与做法得到资方认可与推崇。
无论是台资企业工会工作还是台籍员工组织工会,厦门市总工会在诸多方面已经取得或正在努力取得“率先”与“突破”的“认证”。
——吸收台籍员工加入大陆工会并担任工会负责人。全市共有200多名台籍员工加入工会,有25名台籍员工分别担任台资企业工会副主席、委员,1名台籍员工当选为厦门市工会第14届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先后有7名台籍员工被授予厦门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
——建立健全台资企业工会工作机制。准备出台加强台资企业工会工作意见,建立台资企业工会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90%台资企业建立工会、90%台资企业职工加入工会、90%台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会与台商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筹备设立工会台籍员工沙龙、俱乐部。以厦门市工人文化宫为基地,设立台籍员工沙龙、俱乐部,通过开展培训、研讨、咨询、文体等活动,为台籍员工解决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地缘亲缘两岸情,绿岛宝岛一线牵。从“情”的交往到“心”的交融,厦门工会点点滴滴的耕耘、播撒、采撷,犹如一粒粒散落大地的“和平”种子,在南国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台企职工、台湾职工把厦门当做自己的故乡,也把工会当做了自己的家。
开放包容的厦门工会胸怀大海,潮起潮涌,充满活力。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