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信鸽的遗传与优生”
苏学
二
那鸽子的性别是怎么决定的呢?父传女、母传子、隔代遗传的说法正确吗?雌雄鸽谁在遗传中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鸟类与哺乳动物不一样,像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生男生女是由男性来决定的;而鸽子等鸟类,则是由雌鸟来决定的——性染色体Y在雌鸟身上(为便于理解,写作“Y”,实际是“W”。决定雌鸟的性染色体是ZW)。所以,如果硬要给鸽子家族按一个姓,那肯定得跟雌鸽姓,因为只有雌鸽的Y性染色体会不间断地在后代身上延续下去。
鸽子的长相是由DNA决定的,而DNA一半来自雄鸽的染色体,一半来自雌鸽的染色体,因此有些人据此认为子代应该既像雌又像雄,不存在女儿像父儿子像母的情况。
有些人则认为雌雄种鸽染色体起的作用不同,特别是决定性别的X和Y染色体在起作用,根据雌鸽的染色体是XY,雄鸽的染色体是XX,由于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所包含的遗传信息要比Y染色体多,而女儿未从母鸽身上继承X染色体,其X染色体由父鸽身上获得,所以叫“父传女”;而虽然母鸽的X染色体在女儿身上消失,但却由儿子继承了,所以叫“母传子”。之于“隔代遗传”(即爷传给孙、外婆传给外甥女),也是由X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简单推理出来的。
以上两种观点都犯了遗传学简单化的毛病,决定鸽的长相并非父母染色体各一半、或X大Y小那么简单,而是要具体到基因水平,每一个外表体征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当雄鸽的精子和雌鸽卵子结合后,有一个基因混合的过程,来自父母的基因有些因此而增强、有些因此而减弱、有些则因此而被阻断,这样即便是同胞兄弟姐妹的模样也会各不相同,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就羽色来说,鸽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很多对相关的基因,每对基因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具体多少对连科学家都不清楚。这些基因通过控制黑色素细胞来起作用,黑色素细胞越多,羽毛的颜色越深,因此很难保证子女和父母一致,更无法保证女儿和父亲一致、儿子和母亲一致。像一羽纯白雄鸽与其他颜色鸽如瓦灰母杂交,繁殖的后代,羽色很难说女儿就是纯白色、儿子就是瓦灰色。尤其是当杂交第三代后,出花鸽的概率比第二代大的多,就是因为相互的基因融合在了一起的原因,导致无法出纯色的鸽子(很多人喜欢花鸽子,比如麒麟花,就可以用灰色系鸽子跟它们杂交的二代出仔,这种杂交三代出麒麟花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种融合,造成同一条染色体基因序列的变化、置换,所以,当年从祖辈遗传下来的染色体和基因,如今已经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变化,“隔代遗传”也难从实现。
我们上一辈五、六十年代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有六七个孩子,有的长得很像其他兄弟姐妹,有的长得不像,这就是基因融合的无规律性导致的。虽然兄弟姐妹的基因都是父母各一半,但在发育过程中,有些基因起的作用大,有的起得作用小。老大的眼睛鼻子像妈妈,老二的眼睛鼻子像爸爸,妹妹的眼睛像妈妈,鼻子像爸爸,和孩子的性别无关。
这是单从羽色、外貌方面来说的。
至于说所有遗传性状的“父传女”、“母传子”,就更不准确了。遗传性状由所有染色体决定,而不是单纯X、Y一条。我们知道,鸽子有80条染色体,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各占40条,单X、Y性染色体只是从父母身上继承中的一条,另外还有39条会分别从父母鸽身上被继承。难道只重视X、Y一条染色体的遗传,而其他39条染色体可以忽略不计吗?所以,真正的赛鸽家,配对出仔时,对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都非常重视,而不会像一些死抱着《詹森育种原理》这种洗脑书几十年不放的初级门徒一样,只重视雄鸽或雌鸽一方的基因血统。对于真正的赛鸽家来说,除非子代成绩比父母鸽还好,否则没有任何回血的必要。不然,子代都比父母差,回血不是更差了吗?
况且,血统基因的遗传只是一个方面,后天更是非常重要。像人的身高,一般青春期结束身高就基本定型,所以青春发育早的人一般长的矮一点,青春发育晚的一般长的高一点,基因决定后代是早熟还是晚熟品种,主要影响人的早熟与晚熟时间。晚熟一年,至少可以拥有多一年的增长时间,至少可以多长高6cm。而后天的因素或行为,比如气候(比如同样一个人,在南方长大与在北方长大)与饮食条件(比如在饥饿年代与富裕年代)或生活习惯等的差异,可能促进人的早熟与晚熟,身高会有差异。而像生活习惯,几十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渗透中国的教育部门、通过媒体、地摊文学、网络AV色情给中国人洗脑,输灌性开放、性解放,诱发中国小学、初中的青少年性早熟,提前进入青春期、骨龄提早愈合老化、身高提前停止增长,从整个民族的未来上祸害中国(中国的父母要怎么做?这提出了一个挑战)。这就是后天因素对人的身高的影响,如果从体型上来说,后天的影响就更大了,像父母的饮食习惯、孩子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家子都是胖子的有的是,一家子全是瘦猴的也不少,一家子有胖有瘦的更多,没有什么规律。成长过程中,激素水平和环境因素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成人以后的长相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的。
回到鸽子身上,则是后天的饲养训放,对鸽子的身体肌能与性状维系演变影响重大。养鸽名家可以用二流的鸽子、一流的养功打败你一流的鸽子、二流的养功。前者叫培育,后者叫退化。自然条件下,散养、圈养的鸽子本质上都是在一代代退化的;而训放、参赛的赛鸽则在维系它的功能;只有少部分通过比赛大浪淘沙的鸽子在进行着进化的使命。所以,对于大部分坚守《詹森育种原理》的初级门徒来说,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维系一只并不优秀的种鸽血统,而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大胆地淘汰。鸽子越养越好,其实就是针对抱残守缺来说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