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鸽舍
文/单霁月
一个隆冬上午,我走进了赛鸽名人童劲松的住宅。一排排奖杯,一张张奖状和大幅赠匾带着笑脸映入我的眼帘,顿时使室内增添了几分温暖。我不禁感叹道:“太好了!太美了!太多了!可这也给您小小的客厅增加了不少负担呀!”劲松笑道:“是啊,你瞧!刚刚又添了十几个新的。实在没地方放就只好重新买一套房子了。”我说:“真得祝贺你在赛鸽的道路上留下这么多辉煌的成绩。”劲松说:“我真是受之有愧,这都是我爱人陈钊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呀!我只是她的参谋和助手而已。”
说起陈钊,倒使我想起了一则发生在他们之间鸽子作为媒人的故事。自幼陈钊与劲松一样喜欢鸽子,共同的爱好和志向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正像知情者所言:“本是一条心才进一家门。”
一次,陈钊应邀到劲松鸽舍看鸽,当她看到劲松饲养了那么多好鸽子时,她十分惊喜地喊道:“美极啦!”劲松连忙问:“喜欢么?赠送一对给你如何?”陈钊高兴地说:“那真太好了,谢谢!”陈钊把这对鸽子带回家放进笼子里精心饲弄,不久就抱出了一对幼鸽。幼鸽一天天地长大,很快就能在空中飞翔了,她心中十分高兴。她把雄鸽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暗想古代信鸽能送信,何不试试。于是她便拿出纸写了个条子缠在鸽腿上放出笼外。鸽子一个盘旋飞走了。劲松见自己送给陈钊的鸽子飞了回来,原以为是她不注意让其逃了回来。可抓住鸽子一看,腿上的字条马上映入眼帘:“喜欢喜欢真喜欢!”想来想去:是喜欢鸽子呢还是喜欢我呢?当晚他又抓了两羽花鸽连同那只雄鸽送给了陈钊。临走时,陈钊把自己培养出来的幼鸽送给童劲松,以表感谢。
据说,劲松入伍后第一封情书就是通过陈钊培育出来的那对幼鸽传递的。这就是信鸽往返传情书,劲松陈钊结良缘的故事。于是楼房顶层建起了一座“鸳鸯”鸽舍。
劲松退伍后被分配到公交公司当一名客车驾驶员,有时跑长途一两天才能回来一次,孩子谁管?楼上一群赛鸽谁管?不用说,当然是陈钊。于是她只好辞去自己的工作,变成了一个“职业”母亲和饲养员。但是她并没有感到不乐,而是很爱她的这个“职业”。现在“鸳鸯”鸽舍内有近百羽赛鸽、活条和种鸽。通向楼顶鸽棚的唯一通道是个铁制爬梯,她从早晨到晚上送食、送水、打扫卫生,平均每天上下不少于6次。在种鸽繁殖和训放期间,她每天上下多达十次左右。特别是训放时,她要从楼上提一笼鸽子下楼梯,实在不容易。别说是位女同志,就是男的腿也要发抖。这还不说,过去没有自来水,鸽子的洗澡水和饮水全靠一桶一桶地往上提,鸽粪又要一筐一筐地往下拎。可想而知,夏天她要流多少汗,冬天她的手要冻掉几层皮。为了使赛鸽在地方常规赛中取得好成绩,她还专门买了一台踏板自动车,并按照劲松安排的计划对赛鸽进行严格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合肥市特比环大奖赛中,他们的赛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有的奖杯和奖状,以及外地鸽友送来的“无私支持种鸽”的大匾无不饱含着陈钊的心血,也确确实实地记载了陈钊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更为神奇的是对于劲松鸽舍的100多羽爱鸽,无论它们是在鸽舍里还是在空中飞,陈钊只要看一眼就能识别出每羽爱鸽的环号。参赛鸽只要一归巢,她只需揭开密码就可以马上打168报到,一分钟内就能完成,而且准确无误。这真是一件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对于这样一位近似神奇的养鸽女强人,笔者甚为感叹。假若鸽界真有评选“优秀养鸽家”的机会,我就以此稿为依据,投陈钊女士一张金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