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烟台红军鸽舍 |
|
|
|
烟台红军鸽舍
地 区:山 东 文章总数:39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28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50 建立时间:2009-2-12
|
|
|
作者:烟台红军鸽舍
来源:原创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09-8-25 11:02:38
|
|
周逸年先生的名字,早即得知,但未得相见。1993年8月他首次访问天津鸽会时,初次见面,有如故友重逢。交谈中周先生给我的印
象是:热情而谦虚,认真而诚恳。谈起养鸽赛鸽确是位地地道道的行家里手。周逸年先生是台湾著名养鸽家,称其为信鸽旅行家一点也不过分。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比利时、荷兰、日本、菲律宾……但为的都是鸽子。国际著名的赛鸽家詹森兄弟、日本的尾内一郎先生、泰国林惠石先生……等许多强豪鸽舍,都是周逸年先生涉足之处,而大陆则是他频频造访的地方。
周先生的赛鸽在世界各地赛鸽舍中都有鸽参赛,仅今年他就向泰国、日本、菲律宾、德国等以及上海、石狮等赛鸽舍送交了近四百羽赛鸽参赛,且成绩斐然。仅在德国举办的国际巴伐利亚森林赛中就有四羽得奖,且是一名、四名、五名、六名的高名次。在“日本杯”的比赛中他获3、12、13、14名.在日本传书鸽协会的600km比赛中获第7名的好成绩,在厦门举办的海峡鸽友精英赛上周先生的鸽子荣登榜首。
周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育鸽家、赛鸽家,他鸽舍中引进了无数世界铭鸽为己所用,他频繁地参加世界各地公棚赛屡屡获得佳绩.因此他的赛鸽也成为拍卖会上争购的焦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无论拍卖还是赠送出的鸽子,血统书却十分“清白”,只简单的注明上代的足环号码,其它如出身、籍贯以及令人羡慕的成绩往往省略。是谦虚?是自信?抑或是让翔绩来验证血统的名贵与神奇。谜一样的鸽子,谜一样的人物……
周逸年先生取信于友也是我印象最深之一,在1993年他首次访津时,在交谈中他得知我们缺乏优良品系鸽源,主动提出帮助我们解决部分种鸽,以改善我们的种源。他8月5日离津返台,仅几天就接到他8月9日发来的无偿赠送给我市鸽协的第一批种鸽函。这批种鸽是周先生在回到台湾后短短几天,组织台湾养鸽家赠送的。其中就有江清泉、李作填等著名养鸽家所赠、周先生将自己在大价钱从国外买进的优良种鸽也割爱相赠。
周先生曾四次来天津,天津这座工业城市,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黄崖关、长城、海滨浴场、盘山、古文化街、天塔……。盛情的天津鸽会每次在接待中都安排了游览内容,然而酷爱信鸽的周逸年先生每每婉言谢绝,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消耗在参观种鸽舍,访问鸽友.,交流育鸽、赛鸽经验,介绍国外名鸽、名家活动之中。周先生讲的普通话,听起来不大好懂,因此,在聊闲天、谈风土人情时,他常常默不作声,但一谈起鸽子他立即骤精会神,讲起来滔滔不绝。听者看着他那有力、夸张的手势,完全能“看”懂他的话。周先生看鸽、识鸽极准,1993年参观天津鸽会种鸽舍的鸽子时,两年后还能从近百羽种鸽群里一眼打中该鸽。什么“杨•阿腾”、“詹森”、“林波尔”,还是他赠送“灰壳”,眼到手到,信手抓来分毫不差。
令管理人员咋舌。周先生每次来大陆,都要到几个城市,长途旅行,旅途疲劳,对于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先生来讲确实是一桩艰辛的事。一次参观会员蔺世强的鸽舍,周先生不顾旅途劳累,徒步登上七层楼平台。然后到市鸽会,水不喝一口就又爬上种鸽舍。边观察边访问并指导种鸽配对情况。见散落在地上的饲料,便嘱咐管理人员。喂鸽要定时定量,不留长食,以便观察种鸽争食的状态,及时发现食欲不振的鸽子。早作诊治和预防。说话间,周先生俯身拾起一块鸽子粪便,摆在手中先是搓来搓去,观察粪便的颜色、粘稠度,然后用鼻子嗅了嗅,点了点头。又抓起“保健砂”,放在口里咀嚼品味。后说,还需要加添一点盐。他说,看鸽粪能辨别鸽子健康状况。要根据季节变换、调整饲料种类。竞赛期、育种期、换羽期要有所不同。如竞赛期,要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育种鸽要喂充分的蛋白质和含钙的饮食;换羽期则宜增加含有高油质、高蛋白的饲料,以加快换羽周期,同时也促使种鸽羽翼亮泽、丰满、紧贴。周先生看鸽,一是重血统;二是看整体造形;三是看骨骼;四是看羽翼。据笔者观察,他并不十分看重眼砂,因此,很少谈及眼砂。周先生说,好的鸽子首先要有好血统,优良的血统决定了它在竞翔中发挥和继承亲代的优良遗传的特点,否则,平庸的鸽子在竞翔中往往令人失望,重要的是耽误了鸽友的宝贵时光。不过,好的鸽子还要有好的体魄,骨骼应坚韧挺拔、肌肉要有弹性,羽翼要薄、密、亮、贴,具备这一特质,既使遇到风雨,它也能顶风冒雨飞行。当谈到大陆长程甚至超远程竞赛时,周先生不以为然,他解释说,长距离竞赛要飞失很多优秀的鸽子,实在可惜。此外,超长距离竞赛,鸽子归巢时间很难料定,但是,作翔者必须耐心等待,-有时遇到恶劣气候: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飞归,可是你还是要在企盼中焦急地等待,那么其它的事情还做不做,还要不要上班、购物、访友等等。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赛鸽赛制也要适应现代人的节奏,才能使信鸽竞翔活动长盛不衰。周先生在信鸽事业上兢兢业业,为信鸽事业的发展而奔波,爱鸽、养鸽、育鸽、研究鸽可称为典范。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