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鸽舍
|
燕鹰东 |
|
|
信息统计
燕鹰东
地 区:辽 宁 文章总数:9篇 推荐篇数: 0篇 留言数量:1条 访问次数: 鸽舍积分: 30 建立时间:2012-12-12
|
作者:燕鹰东
来源:转载
阅读:次
分类:收藏文章
发布时间:2012-12-24 23:00:13
|
|
用手感觉和上手鉴别仅从外观揣摩信鸽的优劣是不够的,往往有些看似还可以的信鸽,一上手却令人大失所望,这说明眼睛看到的东西未必都是最正确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手就是一杆秤,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杆秤。有些高手鉴鸽时,甚至根本不再用眼去看,完全用手去感受、鉴别。学会用手去感觉和上手鉴别信鸽的优劣,才能算真正掌握了鉴鸽术,以手感觉信鸽的地方是:体重、平衡、骨骼、肌肉、筋肉、羽质和活力;上手要看的部位是:眼睛、翅膀、羽条和尾羽。 (一)体重 有人总认为信鸽的体重轻些较好,这样飞起来才省力。严格来讲这个认识不完全对,体重轻的信鸽克服自身重力所需的力量要小些,的确因此会飞的省力些,但因肌体供给其维持高速飞行的能量不足,缺乏暴发力,不能实现高速飞行,为此会失去信鸽竞翔中最重要的指标:速度。道理再简单不过:耐力再好而缺乏速度的信鸽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拿到头奖的。信鸽竞翔都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限定的距离内全力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累得精疲力尽。 如果一羽信鸽是较轻松地飞完全程,还有过剩的体力每用上,这样的鸽子(至少在这个赛程上)是获不了奖的。反之,在长距离赛事上,鸽体质太重的,因体力消耗过快,很难一口气持续飞完全程,因此而不得不中途休息时,平均分速就会降低,同样也是获不了奖的。所以,好的信鸽应该有一个适度的体重,偏轻或偏重都不宜获奖。 适度的信鸽重量衡量标准很难用语言说明白,但大体的感觉是: 1、在手上把玩了半天,根本未感觉到鸽子的重量,或则说忽视了鸽子体重的存在,对速度赛事来说,这羽鸽子的重量就显得轻了些; 2、上手就感觉到鸽子的体重,在手上自始至终都明显感觉到鸽子沉颠颠的,这羽鸽子就未免太重了; 3、上手有些重量,把玩的过程中隐约还会感觉到鸽体的重量,这类鸽子的体重就较为适中。 当然,对鸽体重量的衡量标准还得与赛程的远近结合起来,统一以一个重量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鸽子是不现实的。大体的规律是近距离应偏重些,长距离要稍轻点,违反这一规律就飞不好。具体的衡量标准还得由鸽友自己去体验,上手的鸽子多了,对不同赛距所应适合的最佳体重就会有一个较为清析地认识,是否合适,有经验的鉴鸽高手上手一掂就知道了。另外,对训练有素与未怎么训练的鸽子间的体重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训练有素的信鸽体重会相对较轻一些,缺乏训练的信鸽体重会较重一些;有规律地飞行训练会去掉多余的脂肪,体重就会变得轻一些。就一羽鸽子而言,通过对饲料供给的多少和成份比例的限制,可以轻易实现对其体重、体能的控制,达到对不同赛距的最佳适合体重。在台湾,这是任何一个操鸽手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二)平衡 在中国大陆,较短距离的赛事一般也在500公里,参赛鸽约需连续飞行6小时左右就可归巢,这个飞行时限对于有一定飞行体力的信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在这种较短距离的赛事中,只要有强悍的体力就行,其它不是太重要。但在长距离赛事上,对信鸽的许多方面就有了较高的要求,任何影响飞行速度或过快消耗体力的缺陷都是致命的,鸽体平衡度的优劣就是其中之一。鸽体平衡度差的,飞行时需要消耗一部分体力去用于校正平衡,时间长了,必然会因体力不支缩短飞行距离或减低飞行速度。因此,讲究鸽子的平衡时,主要涉及的对象是中、长距离信鸽,也只有中、长距离信鸽的平衡才是最好的。在品评规则里,所设计的打分标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中、长程鸽的标准,短程鸽没有几羽能达到这个标准。检测一羽信鸽平衡度优劣的方法大都从尾羽形态、腰部肌肉方面着手,比如: 1、雏鸽 当信鸽还是幼雏时,用一只手抓住幼雏的身体两侧向上掂起,平衡不好的,在鸽体被掂起的瞬间,尾羽(当时还是毛管)末端会向上翘起;平衡良好的,尾羽会与身体保持平行或略微向下。以这种方法鉴别雏鸽的平衡时,要绝对注意手抓鸽的的部位,由于雏鸽的平衡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抓的部位不同,就会有不尽相同的结果,因此,靠前或靠后都是不合适的。 2、成鸽用以上方法仍然适合。再严格一点的话,两手握住鸽子朝其头尾方向上下略微一摇动,尾羽散开、上下摇摆的平衡差一些;无论怎么摇晃,甚至抓住鸽子使劲甩动其尾羽的,其尾羽都不散开并始终与身体保持一致的,平衡才是最好的。有的时候,不上手也可以挑出平衡不好的鸽子。比如给鸽子喂食,在它们刚刚开始抢位进食的时候,那些尾羽散开、下垂的都是平衡差的;尾羽朝上,头朝下,崐头颈、驱体、尾羽自下斜着朝上成一条直线的,平衡肯定没什么大问题。 (三)骨骼 骨骼是构成鸽子形体的框架,天生遗传而来,它不象肌肉那样具有可塑性,一经发育定型终身不可改变,因此,确认有天生遗传缺陷的,就得果断淘汰。检查信鸽骨骼最基本的部位是龙骨和耻骨,一是其形态,二是其质地。 1、对龙骨的要求 ⑴龙骨的形态 龙骨形态的好坏决定信鸽体型的优劣和飞翔能力的强弱。优秀信鸽的龙骨,前部顶端应稍稍向上收起,中部至后部呈平滑过渡趋势,并不能过快的向上收起,否则腔体会变小,内脏器官欠发达。就龙骨的差别而言,土鸽的龙骨与信鸽的龙骨在形态和长短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土鸽的龙骨不但短,且后部都向上收得过高,形成耻骨下垂,胴体后部变薄,腔体容量受限,内脏器官不发达。而信鸽的龙骨较长,后部下移、扩展了许多,腔体上下高度变厚,容量变大,内脏器官进化得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抛去土鸽与信鸽间定向能力的差别不论,仅以飞行条件来说,长龙骨、厚腔体的信鸽由于胸肌和内赃器官均比土鸽发达,不但其持续、高速的飞翔能力比土鸽强了很多,新陈代谢能力也更强。因此,对一个好的信鸽来说,有一个弧度良好和较长的龙骨非常重要(由这一点也可以明白:后腰、背是否宽阔同样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衡量信鸽龙骨形态好坏的方法是:用手指内侧沿龙骨线由前向后缓慢后移,龙骨曲线应呈平滑过渡趋势,越过龙骨末端至耻骨处时,耻骨末端不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优;耻骨末端下垂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劣。 现实中信鸽的龙骨长短都有,以中等体型的信鸽来说,较长的约在85mm左右,这种长度龙骨的信鸽适合于飞多种距离的赛事。短龙骨的信鸽,龙骨长度一般不超过70mm,只适合飞短程赛。严格来讲,龙骨的长短并不与飞行距离成正比,但与平均分速有密切的关系。实战中短龙骨的信鸽在长程甚至更远赛距的比赛中都有归巢,但由于其持续高速飞翔能力有限,整体飞行用时较长,平均分速太低,故在较长或有些难度的赛事上不易获得高位名次。 除了形态外,龙骨的深度也是需要考察的重点之一,本文前第二篇文章中已在“体型”分类上给予描述,龙骨的深浅决定信鸽胴体横切面的形状,胴体横切面形状的不同,同样会左右信鸽的飞翔能力。 例如:胴体扁平型的信鸽龙骨较浅,胸肌附着偏少,身体显得单薄,瞬间爆发力不够,体重一般较轻,加速度的能量不够,飞行姿态也太飘。胴体厚实型的信鸽龙骨较深,胸肌附着较多,身体显得强壮,瞬间爆发力较大,飞行惰力好,当然,其飞行阻力也会增大。胴体等边型的信鸽龙骨深度和胸肌附着面积适中,爆发力及持续飞翔能力介于前述两种类型鸽之间,是最合理及适应面最广的一种。 ⑵龙骨的质地 龙骨的质地应坚硬如铁。以握鸽的手指同时上下施力压迫鸽子的背骨和龙骨,应有压不动的感觉,同时被握鸽也不应该有挣扎的现象,这样的骨架才经得起持续高速飞翔。若明显感觉到能很容易地压动鸽子的骨架,且被握鸽因此而极力挣脱,说明其骨架太软弱,这样的鸽子不适应长距离赛事,也飞不了艰难的赛事。 2、对耻骨的要求 ⑴耻骨的形态 如前所述,对耻骨的要求首先是其位置不能长得垂过龙骨弧度延伸线,这对保持流线形体型曲线有利。耻骨位置垂过龙骨弧度延伸线的,腰腹肌肉和力度均较弱,十有八、九还伴有尾大的缺陷,这将导致其平衡度不好。从遗传角度去讲,耻骨下垂也是一种返祖现象,近血繁殖时出现的概率最多。 耻骨的形状多数为八字形(末端向中间靠拢),扳凳形(两条耻骨平行生长)的极少。以适飞距离而论,八字形的适合中短距离的赛事,扳凳形的较适合远距离赛事。其实,刻意追求某种形态耻骨的意愿不太结合实际,因为扳凳形耻骨的信鸽毕竟太少,而且现实中哪种类型的耻骨都有获奖的,重要的是对耻骨的长短和韧性强度要求有所不同。 耻骨的长度是从龙骨末端起至耻骨末端止,通常所说的耻骨长度指的是其与龙骨之间的距离,这段距离的长短与飞速的快慢有着较强的联系。用手指横担在龙骨和耻骨之间,对于中等体型的信鸽来说,速度快的,这个间隙一般只能卡下一个指头,更好的甚至还放不下一个指头;大于一个半指头的,飞速就高不到哪儿去。另外,龙骨的长短同其与耻骨之间隙的大小不成正比,龙骨短的鸽子,这个间隙未必就小;相反,往往则偏大。当然,这可不是好现象,是致命的缺陷。 耻骨的闭合程度也会影响信鸽的飞速,这也是通常所说和要求的“五紧”中最重要的一紧。优秀信鸽的耻骨会闭合得很紧,耻骨闭合得不好,间隙太大、太松的信鸽飞速不但高不起来,持续飞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将参赛的雌鸽来说,其耻骨的紧闭情况就更得注意,因下蛋未恢复到原紧闭状态的不宜参赛,否则容易落下内伤。 ⑵耻骨的质地 好的信鸽耻骨应有很好的强度和弹性。在信鸽的所有骨头里,耻骨应该是最脆弱和易于受伤的,要求其有一定的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手指轻压耻骨末端,应能感觉到其有一定的硬度和良好地弹性;耻骨太软弱的,手指可以轻易触动,飞速同样也快不了。至于连接翅膀的肱骨,因长短的不同会影响信鸽拍翅的频率,一直是鸽友们注意的部位。虽然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准确地确定其长度,但毕竟要费些功夫。其实,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肱骨,凭借手指卡入肱骨间隙大小的感觉,再结合被握鸽的体型,还是可以很快测算和比较出其肱骨之长短来的。 (四)肌肉 鸽体胸、腰腹和背部等肌肉的强弱决定其飞行速度的快慢,不同的肌肉类型又决定了鸽子的特定飞行能力,是暴发力强些还是耐力强些,或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已知左右这些不同运动特性的是红、白纤维肌,以及它们在鸽体内存在比例的差别。体现在手感上的结果则可以用较硬、适中和柔软三种特征表示出来。较硬是白肌偏多,适中(不太硬也不太软)是红、白肌比例搭配适中,柔软是红肌偏多。谁能正确地鉴别出这三种肌肉类型,也就等于能较准确地区分出短、中、长三种飞行能力的鸽子。因此,学会以手指灵敏的触觉去分辨被握鸽肌肉的“类型”,也是一种快捷鉴别信鸽适飞能力的有效方法。 1、柔软和弹性的概念 通常,某种类型优秀信鸽的肌肉往往被要求或描述为“柔软而富有弹性”,事实上这个要求太高,普通的养鸽者一般很难遇到机会上手这类鸽子,也未必就明白到底哪类信鸽才能真正称之谓“柔软而富有弹性”。因此,一上来就给人灌输这个要求很高的概念,对多数鸽友来说是太模糊了。实际上,是否“柔软”和富有“弹性”是两种要求,也没有多少鸽子能真正达到这种良好的境地,或则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绝大部分信鸽的肌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只能达到其中的一种状态,即柔软的状态,只有在其处于高峰期时肌肉才会变得富有弹性,但其弹性保持期是很有限的。 2、较硬的肌肉 这是一种不够柔软的肌肉。按理说,龙骨下附着的肌肉是很丰富的(有相当一段厚度),以手指按压被握鸽的肌肉,应该能压得很深才对。然而这类鸽的肌肉却只能压下少许(表层部分可以按动)或有按不动的感觉,这类鸽的肌肉就偏硬。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短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有过之而持久力太差,最佳的适飞距离在500公里内的中短程,超过这个飞行极限时,肌肉有拉伤的危险。没有赛历的长程鸽肌肉虽也是偏硬的,但其硬度没有这类鸽强。 3、柔软的肌肉 以手指下压这类鸽的肌肉,绝无任何硬度,有可以一按到底的感觉,这类鸽肌肉通常弹性还稍差些。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长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欠之而持久力很好,最易出成绩的适飞距离在800-1000公里。 触摸这类鸽的肌肉时,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这么软而缺乏弹性的肌肉可以飞吗?事实上,状态未加调整的千公里鸽就是这样,刚飞归的疲惫不坎的鸽子肌肉状态更是这样,只有那些状态接近或调整到高峰阶段的鸽子肌肉才会具有弹性。在相当多的机会里,我们能上手摸着的鸽子并非是即将参加比赛、状态良好的鸽子,而是些不参加比赛或才飞回来的鸽子,因此,柔软但缺乏弹性是千公里鸽很正常和最基本的特征。 4、软硬适中的肌肉 这种类型的肌肉给人的触觉无论是软硬度还是弹性,都介于前两种之间。可以压动,但按不到底;不是很软,却有一定的弹性,但通常与高峰期“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还有一段距离。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中长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和持久力兼而有之,最易出成绩的适飞距离在600公里以上,有些难度的 500公里内赛事也有能力争得高位名次,易飞的1000公里赛事仍然可以获奖。这种肌肉类型鸽中往往还会产生出一部分适合于多关和全程赛事的全能型赛鸽。 超远程鸽的飞行能力并非特别强,只不过其肌肉恢复疲劳的能力和超负荷能力强于其它类型鸽。虽然它们的肌肉类型与短程鸽绝无相同,但与长程鸽无什差别。因此,以手感区别信鸽适飞能力的方法,不适合于超远程鸽。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以手指的感觉鉴别信鸽肌肉类型的方法时,应先从短距离和长距离鸽摸起。首先学会分别掌握硬和软两种类型鸽的感觉,再去体会软硬适中肌肉类型鸽的感受,尔后才去体验接近颠峰期备赛鸽肌肉的弹性特征,这样易于尽快掌握和找到感觉,少走弯路。以手指触摸被鉴鸽的肌肉时,应坚持使用同一只手去触摸,比如一般都是以右手握鸽,左手从鸽体下方用手指内侧感觉龙骨的形态,以四指指尖触摸、按压被握鸽肌肉。随意来回换手是找不到感觉的。再高明的鉴鸽大师,也是用其特定的那只手来鉴别肌肉类型和其优劣的。 (五)筋肉 仅能做到区别不同类型的肌肉是不够的,那还不能在相同类型的肌肉中准确地找出会飞得更快的鸽子。这就要学会如何识别筋肉强度力道的方法。 “筋肉”一词在字典中原意虽仍泛指肌肉,但在信鸽领域里却是指韧带、肌腱和紧贴骨骼的那部分肌肉。不同类型的鸽子,筋肉的拉力、韧性和力道大小是有差别的;即便是同类型的鸽子,也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筋肉强健的鸽子,鼓动双翼拍翅的频率才会更快、更有力,飞速也会更快。筋肉不够强健的,拍动双翼的频率较慢,力道也不够强劲,飞速自然也快不起来。 鸽体绝大部分筋肉的优劣差异是无法用手触摸到的,但却可以用手感来测试出其力道的大小来。 筋肉力道强劲的鸽子,用手拉开其翅膀时,有像是在拉开弹簧时的感觉(不是僵硬的感觉),以手托抬其膀臂,也能感觉出其强烈地下压感;打开翅膀,能看到翅膀在越来越快地颤抖;最好的鸽子,握在手里不用打开翅膀,立刻就能感觉出鸽体像发动机一样“得得”颤抖,同时还伴有双腿明显顶手等感觉。优秀的中短距快速鸽多是这种表现,比如正统的詹森鸽就有这种明显地特征;当然,优秀的长程鸽中也有少部分是这样。如果你拥有一羽肌肉“柔软而富有弹性”,筋肉力道感觉又很强的长程赛鸽,那你在各个赛距获奖的机会就太多了。这也是“从长程鸽里挑快的,打遍全程无敌手”最高赛鸽境界之法宝。 (六)羽质 鸽子的羽毛除了颜色有不同外,在质地上也是有所差别的,即便是羽毛属于同色的鸽子,羽色和质地也会有差别。比如瓦灰鸽,就有亮灰、石板灰、垃圾灰和黑灰等。不同质地的羽毛,能适应不同的气候飞行,如通常我们会感觉到:亮灰在易飞的天气里容易出成绩;垃圾灰则在难飞的天气里更易出成绩。实际上,亮与暗(垃圾色)只是色别差异在视觉上给我们的表面现象,其实质还是羽质有所不同,而且在判断其羽质时,色别也是参考的佐证之一。这说明:羽色和羽质之间在客观上是互为关联的。因此,在鉴定鸽子的羽质特点时,有时还要参考羽色的一些特征来确定。 在羽质的分类上,有以下这么几种: 1、厚质羽毛 这种羽毛的质感较厚,将羽翅展开对弱光透看,缺乏透明度;以手感觉鸽体的小毛,丝绒感不够强,纹理也较粗。羽质过厚的鸽子,还会给人一种羽毛过于蓬松、粗糙和不够紧凑的印象。 2、薄质羽毛 这是一种质感很薄的羽毛,将这类羽翅展开对弱光透看,透明度很好;以手感觉鸽体的小毛,丝绒感很强,而且纹理紧密。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羽毛质密、纤细和非常紧凑的美好印象。大羽的作用是鸽子飞行运动的工具,小羽的作用则是起保温和减缓飞行时空气的阻力。虽然羽毛的厚与薄对其飞行速度和运动能力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关键的问题是在下面的两种差别上。 3、粉质羽毛 顾名思义,粉质羽毛的鸽子羽毛上的粉质会较多,一般羽色较淡、亮的多是粉质型羽毛,比如白色,以及绝大部分的灰色、淡雨点、红轮和绛鸽等。鸽子羽毛上的粉质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羽毛和减低空气阻力的作用,其粉质的多少,也将决定羽毛抗风蚀、雨侵程度的能力。与油质型羽毛相比,这类羽毛的抗风蚀和耐湿能力要差得多(水浴就可以将粉质洗掉)。像最常见的“梢条”现象,常会发生在粉质型羽毛上。这是因为粉质在羽毛上的粘附力是有限的,在历经高速或较长时间飞行后,粉质会被风“唰”光,继续再飞行的话,就会出现“梢条”和羽毛涩滞现象,使飞行阻力加大。同样道理,在湿度较大的天气飞行时,鸽子羽毛上的粉质被唰掉的速度会加快羽毛变湿,飞行阻力加大,体力会很快下降,以至无法继续飞行。有经验的赛鸽家,凭借鸽子羽毛上的粉质存留量的多少,就可以断定某羽鸽子是否飞行过或者大约飞行了多少时间。另外,粉质羽毛的鸽子,一旦某一时期粉质明显缺少时,也就表明其体质或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4、油质羽毛 鸽子的羽毛不完全都是粉质型的,还另有一种像水鸟或水禽的羽毛那样是油质型的。油质型羽毛鸽的羽毛表面附有一层油质,这层油质除了有比粉质还好的防风蚀性能外,最特殊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油质羽毛类鸽子由于羽毛上的粉质不多,羽色一般也较深暗或呈垃圾色,在视觉上就不如粉质型羽毛的鸽子那样亮丽,如深雨点、垃圾色的淡雨点和灰鸽等,多是油质型羽毛。 虽然羽毛上的油质对空气的减阻作用不如粉质好,但其抗风蚀、雨侵程度的作用却比粉质强。因此,与粉质型羽毛相比,在干燥的空气条件下或中、短程赛距时,油质型羽毛的鸽子飞行速度赶不上粉质型的,但在较湿空气条件下或长程赛距,以及难飞的、需要比持久力的赛事时,油质型羽毛的鸽子由于羽毛形态保持得较好,飞行阻力不会增加,平均飞速较为均衡,使其更容易飞出成绩。仅从羽毛这个条件上来要求,富有一身油性很强的油质羽毛,对于飞远距离,特别是飞超远程距离的鸽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以前,我们常感觉到羽色的深浅与飞距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中的原因却不一定完全知道,因此,普通的作育者棚中往往什么羽色的鸽子都有,参赛时,中短距赛事使翔羽色浅淡的,长距离赛事使翔羽色较深的。了解了粉质和油质羽毛的不同性能后,也就明白了其实是羽质的差异在起作用。所以,即便是以后单一饲养一种羽色的鸽子,比如灰色鸽,只要其中存在有粉质和油质上的差别(在颜色差别上是亮灰、垃圾灰或黑灰)就可以做到始终使用一种羽色来使翔从短到长,甚至超远程的赛事。只不过中短程使翔的是粉质羽毛鸽,长程及以上赛距使翔的是油质羽毛鸽罢了。 区别羽毛是粉质或油质型的方法,除了参考前述羽色的亮度差异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手握鸽子将其胸腹部在衣服上顺毛方向轻檫一下,衣服上留有较多粉质的就是粉质型羽毛鸽,没有多少粉质的是油质型羽毛鸽。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被检视鸽必须是身体健康和未参赛前的鸽子;身体欠佳、才洗浴或刚比赛飞归的鸽子,鸽子羽毛上已没有多少粉质,故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另外,由于粉质的特性是附着,油质的特点是粘合,同样碰上脏性物质时,粉质羽毛鸽只会失去点粉质,却不易被弄脏;而油质羽毛鸽却较容易粘上脏物。就这一特点去观察,在通常情况下,羽毛外观清洁程度保持良好的是粉质羽毛鸽,赃一些的是油质羽毛鸽。 ⑵羽毛上的油质除了毛囊会排出一些外,还有一部分是鸽子从尾部的油质腺体处用咀取之涂到羽毛上的。虽然粉质型羽毛鸽的油质腺体也会分泌油质,但相比之下,油质型羽毛鸽的油质腺体较发达,油质分泌较多。由于鸽子往身上涂抹的习惯部位和羽毛吸收的能力之间有所差别,只要注意观察,在某些部位还是可以看到未均匀吸收的油迹。比如展开鸽子的大羽,在第八根左右主羽上半部,属油质型羽毛的,就可以看到点许油迹;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油迹的,就不是油质型羽毛。除此之外,油质型羽毛鸽的大羽应是深色的(即便是灰鸽也是如此),灰色油质型羽毛鸽的小羽边沿常会带有一圈色泽明显地“鱼鳞边”,而粉质型羽毛鸽就很少有这道深色标志边。
|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网站或个人博客如需转载或引用须取得本人许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