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加入北京市宣武区信鸽协会后,自己也有了10几羽鸽子,去训放,参加比赛,但是,自己的鸽子总是比鸽友的鸽子差的很远,很远。
那时有关于信鸽方面的刊物相当少,只有中华信鸽,北京的信鸽,江苏的翱翔,还有中国火车头信鸽协会,主办的鸽友。这些刊我如获至宝,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鸽子的一些知识,从中看到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但是,理论不代表实践经验,要想从中摸索新的知识,掌握鸽子的最基本的要领,还是很难很很难的,那个年代,主要是玩的上海,江苏的鸽子,以李梅龄大师的鸽子为主,也就是大名顶顶的李种。
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初步认定鸽子一定要整体好,从头到尾,要严格要求,尤其是眼沙的结构,在当时,我用20倍的放大镜看鸽子的眼沙,层次分明,线口,阿尔赛,底沙,面沙,那是真漂亮。现在只分2中,黄眼,沙眼,那时候有云沙,桃花沙,云桃红沙,蓝水桃花沙,土红沙,黄沙,油沙,等等一共15种眼沙。
按照所学的知识,对鸽子的掌握的要领与理解,只要一休息我去北京的每个鸽市,去看,去摸,去听,去学。
北京在80年代初期,因为限电,每个区的休息日期不一样,像丰台区休息星期一,海淀区休息星期二,朝阳区休息星期三。宣武区休息星期四,海淀区在当时还休息星期五,[那个鸽市在黄庄]。
因为,我单位属于宣武区,所以我去本区的鸽市比较多,别的鸽市。只好利用歇存休的时间去逛鸽市了。这些鸽市至今还保留着80年代的老传统。
我真的在鸽市挑选了,我看中的鸽子,回家很快的把它组合在一起,开始了育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