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比赛——普赛何去何从
先什么都不说,让我们所有的养鸽人看看我们“自己制定”的“中国信鸽协会竞赛规则”。
其中第二条:举办权。 全国信鸽竟翔比赛和品评比赛的举办权属中国信鸽协会,各级行政区、行业体协的信鸽竟翔和品评比赛权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行业体协和所属各地、市、州、县(区)信鸽协会,上述协会举办的信鸽竟翔和品评比赛的成绩,经逐级汇总上报,中国信鸽协会才予以承认。
从这一条中大概可以看出来,在中国信鸽协会竞赛规则中,举办权首先垄断于各级信鸽协会手中。比赛只能由信鸽协会举办,并未提及其它形式的举办单位。包括全世界鸽友都比较熟悉的俱乐部比赛。所以从根本上限制了比赛的多方举办及开展,限制了比赛的多样性及数量最大化。其实,为了快速发展信鸽事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体育竞技精神,符合优胜劣汰的精神,信鸽协会只应具备信鸽比赛的指导权和领导、监督权,而举办权应该放开,多方组织,市场化运作,公平竞争,竞争出优势,竞争增实力,竞争才公开,竞争才透明,竞争才能让鸽友受益,鸽友受益,鸽会才能壮大,中国信鸽事业才能走向世界,不会像中国足球一样。让协会也参与市场竞争,能者办之,对得起鸽友,对得起辛辛苦苦的鸽友,对得起鸽子,搞活信鸽竞翔活动。
第三条:目的。 举办信鸽竞赛的目的是提高信鸽运动竟翔水平,促进群众性信鸽活动的发展,逐步实现信鸽竞赛规范化。
这一条,理解起来不难。最终目的是“提高信鸽运动竞翔水平”。我想所有具备独立行为责任的鸽友,都知道体育界的规则和习惯吧,只有多训练,多比赛,才能提高水平。那信鸽竞翔作为一种比赛活动,也一样,应该多比赛,才能检验出育种成果,才能纠正育种偏离,才能检验鸽子素质,才能验证饲养状况,最终达到提高信鸽运动竞翔水平。才能具备李梅龄博士的精神,参与世界信鸽竞翔。
促进群众性信鸽活动的发展。中国目前的现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其中之一是贫富分化明显。但毕竟工薪阶层的人多。不能把公棚的数量,参与公棚的人数作为唯一参考数据吧。什么是群众性信鸽活动。大概普赛——协会比赛才能更体现群众性活动的意义。公棚的大户,基本上都是个体私营老板,很少有普通工人 、普通农民送100只的吧。而且中国现在普遍公棚赛参赛费用都在1000元每只。当然公棚是个重点,是个必要补充。但是基础是什么???没有基础的稳固,何谈上层建筑的稳固。协会的普赛就是基础。所以应给以基础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普赛,多举办形式多样的普赛,最大限度的增加普赛的数量,满足鸽友的要求,才能促进发展。而且协会作为一级组织,一个信鸽协会的行政组织,有义务有责任去做一些基础工作,而且是硬指标,硬任务。应该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原则和效率,给各级协会一个任务,年平均多少场比赛才达标合格。不能单纯的用经济持平,经济盈利作为原则。
信鸽竞赛已经比较规范了,鸽友们素质普遍提高了,都知道比赛的规矩,除了个别作弊者。
第五条:项目。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以上。
我看能达到所有项目的协会只有上海、江苏协会了。诚然,很多地区因为地理因素,不适合举办某些项目的比赛。但是也应该努力。应该表扬四川省协会,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四川曾几何时,作为中国信鸽的领军者,在最难的地方,发展了所有的比赛项目,而且还成绩骄人,而且还有很多外国友人,到四川找宝,买走了大量的好鸽子。而我们内陆的省份呢,几人能做到。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长远目光,大局意识,缺乏责任感,缺乏一种精神。我个人认为,有条件的地方300公里比赛月月可以搞,500公里每年起码可以搞6次,春季和秋季两个赛季各3场。700公里及以上每年春季可以搞一两场。
第六条:分类
一、全国比赛(通讯赛、公棚赛)。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赛。
三、行业协会的比赛(全国某一行业信协组织的本系统比赛)。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作区比赛。
五、指定鸽赛。每个参赛者均等地指定一羽或多羽信鸽比赛。 六、精英赛。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优胜名次的赛鸽进行决赛。 七、多关赛。
八、公棚赛。
九、国际比赛。邀请国内外信鸽组织成员参加的信鸽公棚赛。 十、专项赛 (一)成鸽赛(1岁以上的信鸽)。
(二)幼鸽赛(当年的幼鸽)。
(三)雄鸽赛。
(四)雌鸽赛
(五)百日龄鸽赛(雏鸽出壳百天)。
看看我们的比赛种类够全吗?绝对可以了。问题是所有这些分类比赛,并不是每个项目是一个单一的比赛,而是大杂烩在一场比赛中。结果是老幼妇孺齐上阵,赢也不公,输也不公。进而造成鸽友不知道自己鸽子的级别和好坏,时间久了,鸽友们对鸽子的鉴别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对鸽子的好坏也不敢下定论,结果是满棚鸽子不知道怎么剔除。尤其是归巢鸽很多的情况。结果是给大多鸽友,工薪阶层的鸽友造成鸽满为患,经济上雪上加霜。还妄谈什么与世界接轨啊。国际鸽联的比赛都是按规矩办的,什么级别就是什么级别。
公棚赛的鸽子一生都只参加了一次比赛,你敢启用做种鸽吗?当然不排除胆大者及成功者。而我们的普赛鸽子一生要经过多少次比赛,竞翔生涯长达几年。看看詹森老前辈,他的名鸽都是身经百战,多次立功的鸽子。尤其是世界名鸽。放眼欧洲,比利时、荷兰,还有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世界级名鸽,无不是普赛锻炼出来的,公棚名鸽造就的是经济。公棚名鸽的上辈绝大多数都是普赛中的精英。
比利时在900多万人口中,竟有7.6万名信鸽爱好者,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八。我想中国的信鸽爱好者绝不在此之下吧。国际信鸽爱好者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而随着信鸽比赛的国际化,比利时信鸽也被引入世界各个角落。是饲养信鸽带动了比赛,比赛带动了信鸽运动,比赛的增多及规范,造成了国际化趋势,进而输出他国。难道这不值得反思吗?我们中国要一味引进吗?思考!!!
目前,比利时全国信鸽协会正式成员有76572人(1991年统计),分属于15个地区的信鸽分会。在比利时,信鸽比赛季节总是于每年春暖花开时开始,至作物秋收后终止,冬天不安排赛事。1991年,通过全国信鸽协会出售的信鸽脚环达306万个。每年4月至9月间的每一个周末,信鸽协会都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放飞活动。“养鸽千日,飞在一时”,每年大大小小的比赛最为热闹。在比利时,最常见的信鸽比赛是速度飞行竞赛、通常分作成年鸽中距离(400公里)、远距离(600公里)、和超远距离(800公里)竞赛和幼年鸽(当年生1岁鸽)飞行比赛。据比利时皇家信鸽信鸽协会1991年年度报告统计,皇家协会全年共组织集体放飞27次,组织参加国内外比赛18次,最远的比赛放飞地点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比利时的国土面积,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省。但其比赛何其之多啊?而我们现在各地,除了少数地方外,其他地方的比赛寥寥无几,一年就在两三场上打转。鸽友们放弃不养舍不得,养了一年又一年,又没有比赛,不知何为。进退两难,很是矛盾。
设想一下。长此以往,比赛越来越少,鸽友们养的越来越少,干脆不养了,结果,中国的信鸽事业就此断送,中国信鸽协会解散,告别世界鸽坛。
鸽会的比赛多了,鸽友自然会把赛鸽数量提升上去,进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自然就形成了鸽子多,比赛多的格局。会良性循环。但是首先需要协会领导改变观念,先做出牺牲,不论多少鸽子,比赛场数不便,培育比赛。后来鸽友自然会多培育赛鸽数量的。就像中国政府培育市场一样。不要先要求鸽友提高数量,保障训放比赛的经济利益不亏本。中国鸽协也应在规则制度中,要求各地分会执行决定,主动作为,不作为者撤职。
比赛的所有项目,1000公里以下的,每个协会每年最少都要举办2场。对待超远程则不作硬性要求。
还有一个必要补充,就是允许俱乐部在不影响协会比赛的前提下(不能同时比赛),自由发展。允许私人主办、赞助比赛。发展多种途径增加比赛。
普赛每年两场,可悲啊。还敢不敢再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