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把"贫民窟"比做"鸽子笼". 在那个到处都是贫民窟的时代,我们家也住在类似"鸽子笼"的建筑里.几趟平房,二三十家住户,户主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孩子们也在同一个小学或者中学读书. 大人们把我们这些孩子象幼鸽一样放养,我们这些家伙在清新的自然空气里,快活成长. 放养在一起的孩子也会有矛盾,也有肢体冲突,也会象蹲棚的幼鸽一样斗来斗去,不过不伤大雅,玩的时候还是会聚在一起,就象天上的鸽子一大群.偶尔会有流血事件,两家大人协调一下,各打五十大板,没人会想到追究什么法律责任,没几天,两个曾经相互拍砖的小东西又相安无事的回到大队伍里,不久,就会把那些所谓的恩怨丢到九霄云外. "鸽子笼"院落里的孩子是团结的,人民内部矛盾很容易消解,一旦对外,情况就大不相同,打群架是那时侯必不可少的游戏内容和训练课程,在一个或者几个刚刚不流鼻涕的半大小子带领下,我们这些告别活裆裤没多长时间的生梆子,乌乌咋咋地冲向另一个院落,然后在对方院落的大人们的一声断喝里,做鸟兽散. 春节是幸福的,我们拎着自制的或者买来的灯笼,三五成群地到各家各户拜年,一句"过年好",篼子里就会装满坚果和糖块.爆竹虽然没有现在那么种类繁多,几个二踢脚、麻雷子,一通乱放,也有胆子大点的孩子,会把鞭炮拿在手里,运气不好手就会受点小伤. 生长在"鸽子笼"里的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吃饭的时候,端着个饭碗满院子溜达一圈,回家的时候,饭碗里的饭依旧在,满嘴的油星子,肚子已经饱了! 几十年了,忘不了我的幼稚时代,看着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看到邻居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我越发怀念"鸽子笼"里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