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我的朋友也曾经和大部分鸽友一样,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带鸽子出去训飞,当时只有少数鸽友有汽车,而有汽车的鸽友又没有时间,用自行车带幼鸽训飞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当时幼鸽数量少,只要一个或两个鸽笼就可以装得下。当然骑自行车训飞的距离比较近,只能骑几公里,但这在当时已足够了。训飞的幼鸽都成群结队回来,很少有丢失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有汽车了,幼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样开车训飞的次数也多了,距离也远了,但鸽子丢失的也多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鸽友们都试图找出原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大家都认为环境的变化引起幼鸽的丢失。但事实是:并非幼鸽丢失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其中许多鸽友也要对此负责任,下面就此问题谈一谈。 什么时间开始训飞?以前鸽友普遍认为,幼鸽长出第三根主翼羽时就可以训飞了。但是自从许多鸽舍采用了遮光技术这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以前鸽友把鸽子放在手上,通过主翼羽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鸽子的年龄。一羽鸽子主翼羽有六根时,它就有一岁多了,如果有四根,它就快一岁了。当然冬季出生的鸽子例外。 现在在荷兰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在遮光鸽舍中成长起来的幼鸽和冬季出生的幼鸽是比较相似的。难道你拿一羽夏季出生的幼鸽,看到主翼羽只有几根就断定它一定比羽翼丰满的鸽子年龄小吗?! 所以,要判断一羽幼鸽的年龄,看出生时的记录才是可靠的方法。 对于幼鸽开始训飞的时间,我的看法是幼鸽至少要三个月大。 幼鸽五个月大时开始训飞可以吗?如果幼鸽是冬季出生的,到来年的六月份才开始训飞也可以,但早一些训飞会好一点儿。 此外,天色比较暗的时候训飞,即使已有一定飞翔经验的鸽子也容易丢失。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幼鸽在将来飞出好成绩?大家都说是\\\\"健康\\\\"。 我新认识一位鸽友,有一天我去拜访他,恰巧他的幼鸽刚刚被带出去训飞,大约一小时之后所有的幼鸽都回家了。事实上,这些幼鸽第一次训飞时就全都飞回,但是我发现,有几羽幼鸽在屋顶上没有人舍。 \\\\"是天色太晚了吗?\\\\"我问,\\\\"不是,这几羽幼鸽很不听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进舍。\\\\"他回答。我说:\\\\"你的幼鸽感染了大肠杆菌。马上停止训飞,作治疗。\\\\"\\\\"大肠杆菌?治疗?\\\\"他疑惑不解地问,\\\\"看,它们的头部多干燥!\\\\"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这和大肠杆菌没有关系。得了大肠杆菌病突出的一点就是进食量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说,\\\\"缺少食欲经常预示着得了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鸽的常见病,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最为常见,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鸽蛋传给后代。潜伏期约数小时到三天。平时要注意预防,但是一旦发病,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用药物治疗,而且要把患病的鸽子隔离开。 回到上面提到的幼鸽回家不人舍的话题上,也许幼鸽训飞回来后围着院子飞或者到后花园啄食,但一动不动地待在屋顶是不应该的。这意味着一个问题:它们患了大肠杆菌病。 像这种食欲不振的鸽子不用化验就知道是大肠杆菌病,因为鸽子及人体内都有大肠杆菌,它的存在保持了肠菌丛的平衡稳定,一旦大肠杆菌剧增则引起感染。 也许大家还能想起,几年前滥用可的松治疗幼鸽的大肠杆菌病,导致幼鸽的体质很弱。一旦停止使用可的松,治疗大肠杆菌病很快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没有继续研究。 大家只强调了可的松的使用降低了幼鸽身体的抵抗力,却没有深入研究近年来幼鸽染病的原因。 许多鸽友都知道,虽然幼鸽训飞或赛飞前经过挑选,但这并不能保证不丢失。 无数的事例证明,丢失的或失而复得的幼鸽将来是优秀的赛鸽或种鸽。如果你能比较幸运,知道丢失的鸽子在哪里并与鸽友取得了联系。那么一般情况你也只能拜托鸽友精心照料,而不能要回。一方面,这羽鸽子没有什么参赛意义了,因为它很难再找到家。另一方面,从情理上讲,得到你鸽子的朋友很友好,而且本身也喜欢鸽子,所以把鸽子送他,自己也放心。 在卡伦斯特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把迷失的鸽子集中在自己家里饲养,并积极与鸽主取得联系,直到鸽主取回鸽子。而且他付出的这些辛劳是不要报酬的,鸽主唯一要做的就是报销电话费。我认为他应该被授予最高荣誉奖。他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夭夭待在家里,就为了迎接来取鸽子的鸽主,而且也不要任何补偿。他才是一位真正的鸽友,为赛鸽这项体育运动作出了贡献。 我在前面也说过,以前幼鸽少,大家都骑自行车训飞,几乎不丢鸽子。现在我们开车训鸽,舒服多了,幼鸽的训飞频率高了,距离远了,甚至有时到第一次参赛放飞点去训飞,鸽子是不是会记住回家的路呢?因为一般幼鸽的首次赛飞不超过100公里,鸽子每次训飞都会延长距离,100公里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事实并非我们所想,对此我也感到迷惑不解。 首先困扰我的是,幼鸽在近距离训飞中归巢力不很强,但却参加远距力的赛飞。不注意鸽子的速度和归巢准确率,却一昧地追求长距离是不正确的。以前鸽友们用自行车带鸽训飞时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有些鸽友认为:\\\\"我放飞点越远,在比赛中获胜的机会也越大。\\\\"我不相信距离与机会成正比。 我是这样训鸽的:第一次放飞五公里,有几羽未归,以后几次还是放五公里。然后距离远一倍,这次虽然没有丢鸽子,但它们的归巢情况不佳。再次放飞十公里,几羽老雌鸽先归巢,很快其他老鸽和幼鸽也回家了口十公里第三次放飞,它们没有结伴归巢,但是在我之前就回家了。这时,下次训飞就可以增加距离了。 我的经验是:幼鸽在近距离放飞时,归巢准确率较高,多次进行十至四十公里的训飞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幼鸽放得越远,训练结果越好是错误的说法。 真正的赛鸽家是比利时的马克尔.迪伦。他训练幼鸽一般都是十至十五公里,然后去参加基耶夫兰(145公里)赛飞,结果几乎全部归巢,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到目前为止,关于幼鸽比以前更易丢失的原因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认为,幼鸽训飞要注重效果,而不是距离! 当我听说:有几位鸽友带幼鸽到法国训飞口我的反应是:\\\\"这些鸽友永远也成不了幼鸽训飞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