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在鸽界提过“二黑”训练。也就是说训练信鸽要把握住早晚。早晨在太阳未破晓之前,晚上在太阳落山之后,这是一种训练信鸽的方法。
在竞翔比赛中,能以平时养成的这种早飞晚落的习惯,争取时间早日归巢,还可避免早落被人发现后捕捉而去。当时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很科学,在鸽界有好多鸽友认可。本人通过实践和鸽友们的实际体验,认为这种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是采用每天早晚两次定时家飞和强化训练的,根据上下班时间(现在已退休在家),主要春秋两季比赛前一个月,每天早上训练一个小时左右,晚上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因夏冬两季无赛事,早晚最多飞半个小时,我是看着时间训练它们的。时间不到是不允许它们降落的(鸽友们可根据气候各地比赛时间安排训练)。
在没有采用“二黑”训练之前,全棚三、四十只运动员一出棚就腾空而起,约有70多公尺高度,刹那间就不见了,动作稍慢的鸽子就会掉队。这群腾空而起的鸽子哪里去了?通过观察发现,它们以鸽棚为中心360度,直径5~10公里左右的高空盘旋飞行,一般在半小时至50分钟才接近鸽棚,有时可达一个小时之多。
在进行二、三十公里路训中发现,这种以平时家飞一出棚就腾空而起的习惯出笼后,会以首先的本能飞到一定高度观察自己的鸽棚,定向循进飞归。归巢时性能好的鸽子,在离鸽棚二、三百米处就会收拢翅膀凌空而降,争取时间取得高位名次。
我的一只500公里的孟塬第三 名,就是其中一例,在放飞256公里巩县归巢时凌空而降,落在降落板上夺得本次比赛冠军,其它的归巢鸽也是这样。我认为这与平时训练有一定关系。一种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在以后的竞翔比赛中也是颇有好处的,可以相应地提高归巢率和归巢速度。
当时,为尝试“二黑”训练这种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就改变了以前的方法。实施“二黑”训练,由于视线不清能见度差,开始它们不敢飞也不愿飞,我就设法驱赶它们,它们只好在强迫之下绕着五楼顶一圈又一圈的小圈飞行。长达二、三十分钟,不敢远飞也不愿高飞,等太阳出来能见度强时,它们已经没有了那种一出棚就腾空而起远走高飞精神了,有的乱落和偷落遇上雾天和阴雨天气,更是糟糕,鸽子出棚后都站在鸽棚的晒台架上,你怎样驱赶它们也是无际于事。
这样的训练方法,久而久之让鸽子养成了不爱远走高飞,而懒于低空飞行的坏习惯。在进行二、三十公里的路训和鸽会组织的放飞时发现,其他鸽友的鸽子一出笼就拔地而起,高飞盘旋我的鸽子却与树梢比高低,如一起放飞能把鸽友们的鸽影响的也不高飞。竞翔归巢的鸽子大都在楼顶的上方和两楼之间缓慢飞归,严重地影响了鸽子的归巢速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种训练方法最好是在东方微亮,太阳出来和太阳要落山之前进行,轻雾天和阴雨天气比平时早上稍晚一些,晚上稍早一些,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用这种方法训练的鸽子适应于远程和超远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