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物种的变迁,揭示了物种发展和生存的普遍规律。结合赛鸽的种群的发展,也展示了游棚鸽特有的魅力以及对种群发展的贡献。
就野生的鸽群来说,能够生存下去,自然有繁衍和发展的规律。一个闭合群,符合的是木桶理论。就是说不管你如何的防范,当种群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繁殖的数量是有极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自然的爆发各种疾病,或者出现死亡,数量就会急速下降。
一些耐受的个体会活了下来,重复下一个木桶理论的诞生。这就是最早的环境上的理论,单位面积上的饲养量,过大的饲养密度会让无法承受的环境报复生存在这个环境中的物种。
因此就赛鸽来讲,一个闭合的环境,要想赛鸽健康有活力,确定一个鸽舍适合赛鸽生存的数量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过密会让风险增加,一些流行的和赛鸽伴生的疾病就会不断的出现,比如毛滴虫病等,因为环境过度积累的病菌无法成为减法,考验着赛鸽的抗病能力,因此时刻要提防疾病的发生。
短期的出现幼鸽的问题,加强了赛鸽管理上的要求。但是一旦繁殖结束,就要利用木桶理论来淘汰赛鸽,将那些不适合鸽舍管理要求的赛鸽剔除出去,淘汰出去,这样会让赛鸽更加健康,让鸽舍在保留了一些预备种鸽的时候,多了一些淘汰的最佳方法和方式。
言归正传,就种群来说需要游棚鸽。只有正视了这个问题,育种才是完整的,无懈可击的。所以这样说,是物种进化告诉了我们,赛鸽的进化历史,从来就没有拒绝过游棚的赛鸽,关键是游棚的赛鸽是不是值得保留下来。
当然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特别是那些来自优秀家族的健康的幼鸽,一旦长大,将自己家族的优秀基因注入到一个老的家族,通过近亲不断繁衍的家族。无疑的是这样健康的来自别的家族并且生存了下来,融入到了老的近亲不断繁衍家族的游棚的鸽子,是多难能可贵的新的基因。
不用担心因为新的血液的进来就会成为家族的灾难,实际上,赛鸽大多都是成对的出现,不管新来的游棚鸽是不是优秀,只有那些通过自然考验,能够飞的比鹰快,身体更雄壮的子代能够在家族中存活下来,否则终其一生也许也没有一个子代能影响到老的种群。
因此,任何担心劣质基因的融入都是多余的。大自然会考验一个种群很久很久,一代一代,直到这个种群再也没有优秀的基因继续的融入而被淘汰。
游棚鸽造就了鸽群的流动和繁衍,强壮了种群中弱化的子代。因此就鸽友来说,引进任何鸽子加入到种群中,都会有两种结果,强化自己的种群和弱化自己的种群,游棚不是赛鸽的全部,背后的是有没有适应新种群的能力和是不是携带了优秀的基因。
自然界最伟大的就是人类了,帮助了赛鸽的进化,不断丰富了人们繁殖出自己想要的赛鸽种群,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将飞的好的鸽子,当成了赛鸽的全部,忽视了赛鸽繁衍的本质上的东西,往往将那些健康和善于游棚的配对连同子代统统的淘汰,根本没有往下验证的机会。
自然界种群的健康原则就是木桶理论,告诉你一个环境你需要多少值的保留的群体。而家族的进化需要优胜劣汰,需要不断的引进新鲜的血液,强化子代的健康和抗病的能力,让种群更加的壮大。
如果说木桶理论是环境的要求,那游棚鸽就是种群扩张的过程和要求。能不能扩张到新的环境,要求的还是原始种群扩散出的个体是不是保留了优秀的遗传基因,或者就是鸽友的术语,能不能合配。
也许游棚鸽是自然存在的必然要求,那些身体健壮的幼鸽总是喜欢游棚,这也不是秘密。问题是这些幼鸽已经在人的圈养中,丧失了一些适应自然的机会,能不能成为优秀基因的携带者和优秀基因的传道士,那需要今天的赛鸽人去自己决定。
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其中一些健壮的个体,一定是携带了优秀的基因,有着改变种族发展方向的优秀遗传能力。一切都看运气了,不管人是如何的人为干涉,更重要的是来自赛鸽种群中“最原始的那滴血”,詹森的石板见证了这个历史的事实。